记忆中的古镇老街优美散文1
记忆中的潭头镇,是一古镇老街。老街坊、老邻居、老板凳、老石桌。下雨时屋檐下常常流珠滴翠,镌刻了青瓦石片那永恒的记忆。天晴时,家家户户青砖碧瓦。吃饭时,三五街坊凑在一起,互相诉说着心里的甜蜜以及邻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孩童们滚着铁环儿,姑娘们纳着鞋底儿,老太太们在淡论着子女们的烦心事。壮年的汉子们,挑几桶井水让日子在时光中继续。
记忆中的古镇老街,街道中偶有青砖铺地,雨水常常把街道清洗得干干净净,冲走了浮尘,冲走了泥污,让小镇在河岸边畅快地呼吸。上学的孩子们穿着深筒雨靴,与同伴们一起趁一把油纸花伞,雨水常常淋湿了半边肩。土楼上似乎有人说话,却看不见有人影在楼中走动。
再次走过那条窄窄的街巷,在风中寻找心灵的方向。难见当年的石桌石凳,难觅心中的烈日黄昏。梧桐花已不见了当年的影子,只有夕阳的余晖伴着空旷的瘦影,在故乡的山峦边呼唤着季节里的春天。
记忆中的潭头老街,仙人已作古,可满脑子都是亲人的影子。思念家乡的每一堵墙,每一条街巷。就连墙头的那棵小草,梦中都在向我招手,呼唤者着曾经的孩童,再去看看她曾经的古城。
走过这里的大街小巷,卖豆腐的老阿妈,卖烧饼的老大爷,还有卖卤肉的阿公阿婆,她们在我心中幻化成不同的身影,浮现在我的梦中。
你家的西瓜熟了送我一个;我家的豆角熟了,送你一篮。乡里乡亲,什么事都不见外。
门前的老槐树,家乡的倒栽柳,如今是否依然还在?
想念故乡的古镇老街、门牌号码、操场边上的大戏台还有辘辘井,记忆中的花米桃儿,外婆亲手做的那一个个鱼形水饺,小人书,虎头靴,在记忆的深处一并向我走来。想念的味道很深,曾经的热闹与繁华,可否还泛着古旧的青铜绿?
很想再去走一走故乡的那条街,去拜访一下那些老街坊,看看他们是否安然依旧。街道上走过的每一位老人,他们可否是曾经的亲人,又回到了那个古镇老街?
家乡的味道幽远绵长,思念那条古镇老街,还有在老街上走过的曾经的故人。思念很幽远,比花灿烂,比梦悠长,在思念的窄巷里泛着青苔的绿,生了茧,结了痂,与生命一起,摘不掉,化不去。
思念的味道在故乡里成长,长成古城墙。长成老槐树,长成了绵远悠长的清清溪流,沿着心灵的方向走向梦的远方……
记忆中的古镇老街优美散文2
国庆回家本打算去尧坝古镇看望多年未见的亲人,却因未买到1号的车票在绵阳多踟蹰了一日,路途又耽误了两天,眼见假期已去小半,便打消了念头。
回想这几年,去尧坝的时间越来越少,倒怀念起小时候每个假期在古镇渡过的无忧岁月。
尧坝古镇历史悠久,是合江最早的六大古寨和八大古镇之一。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驿站,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有“川黔走廊”和“小香港”之称。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孕育了清嘉庆年间武进士李跃龙、清末反清斗士任大容、近代革命斗士梁自铭、著名导演凌子风、美学奠基人王朝闻、著名作家李子英、打工文学扛鼎者周崇贤、著名美术设计师杨洪烈等一批优秀名人。吸引了凌子风、黄建中、郭宝昌、苏崇福等著名导演,相继在这里执导拍摄了《狂》、《大鸿米店》、《山风》、《泸州起义》、《英雄无界》、《功夫骄子》、《酒巷深深》、《红色记忆》等十余部影视作品,成就了许晴、尤勇、陶泽如等影视巨星,续写了邵兵、马伊莉、刘蓓、童蕾的银屏神话,成为著名的'“川南影视基地”。古人赞曰:“物华天宝称福地、人杰地灵占尧天”。
但这些都是官方的古镇介绍,与我记忆中的古镇无关。
岁月无声无息,古镇在如晦的风雨中,安静的向人们诉说一段陈旧的时光,一个斑驳的故事,微笑着陪伴一代一代古镇人。
我算得上是半个尧坝人了,母亲就生长在这个古镇上。小时候的我最爱跟在外婆屁股后面,从进士牌坊穿到古榕树,从王朝闻故居一路赏景到大鸿米店、油纸伞铺。想找点乐子,便花2毛钱的门票,坐在东岳庙风化的石阶上看川剧,像《义妖传》、《珍珠塔》这些故事就从那些被岁月腐朽只余下斑驳痕迹的雕栏画柱间流出,住进心里。小孩心性来了,学着川剧里的扮相和唱腔模样,仔细表演一通去。要是渴了,便坐在古镇转角处的茶馆里,泡一杯盖瓦茶,学着大人们的模样,用杯盖撇两下茶叶,嘬着嘴轻轻嚯一口。要是饿了,干脆到朱大姐的豆花铺里吃一碗豆花,在郑孃孃店里吃几块油糍或者黄粑。不厌其烦的央求外婆讲“24个望娘滩和24个半边山”的故事,小小的人儿有了感恩、回报、善良和邪恶的初级认知。那时候,因外婆性格泼辣但极易相处,倒是几乎半条街的人都认识我这个小跟屁虫。
先祖们的故事没落了,或许人们想挽留住半点时光,对古镇进行了一番修缮,将医院恢复成了周公馆,昔日电影院成聚宝古城,大鸿米店的天井里表演起了歌舞,尧坝名声再度大起来,往来的行人多了,在进场口设置了收费处,需花费30元的门票才进得去。到此拍电影的人也多了,外婆的日子倒跟着热闹起来,乐此不彼的当起群众演员。只是,在牌坊下再没有纳鞋垫的婆婆,在东岳庙的戏楼上没有了一出出川剧,取而代之的是一拨又一波的香客。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古镇商业味不浓,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
我尽管不愿意,却不得不承认,古镇生活离我越来越远了。
两年前,老二还在电视台工作,发来一段他们制作的《尧坝古镇》宣传视频,欣喜之余不免隐隐的有些担忧,许多关于古镇的记忆一齐涌上心头。中央6套播放电影《狂》,我仔细盯着画面不肯错过一个镜头,搜寻熟悉的场景。很久以后,终于理解,在心里留下的,其实只是对故去时光的怀想。
2、旧市古街,被誉为“福建第一街”。古街全长600余米,宽6-8米,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铺筑,从北到南,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卵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古朴幽远。
3、来到安昌古镇,放眼望去,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你瞧,那用石板铺的路,用石板铺的桥,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再让游人穿上古时的服装,简直是分不出是现代还是过去。
4、路的尽头,是很久很久没人管的戏台,木头边是一片杂草丛生,里面空荡得很,而且昏暗,点起蜡烛,火苗在从墙上的洞穿进来的风里摇曳、摇曳……这个戏台曾经的辉煌,化做木头上的一屡灰尘,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5、漫步南浔老街,脚边不远便河水。既是水乡,便一定有风了。丝丝细风掠过水面,便让河水泛起鱼尾纹,甚是有趣。
6、那扇门的朱红色漆已然面目全非,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分辨得出那种鲜艳的红,可门上却还粘贴着早已泛白的“双喜”,风轻轻的.挑弄着那扇破门,于是门便发出“吱呀吱呀”的笑声,黑黑的屋内,坐着一位年迈的老妇,手中拿捏着针线,缝合着怀中的衣衫。也许多年以前就是这般景象了,只因这样,怀中衣衫上细细的褶皱才会慢慢爬上她光洁的额头,于是,她从一位妙龄女子变成一为满头银丝的老妇。
7、人们更是亲,清水洗浴后,身心倍感轻松,卖米糕的阿婆,热情好客请我们去吃米糕。刷油、放料。香喷喷的特别好吃!我们来到木竹店,老人给我们玩竹子木,还带我们参观珍品。真是大开眼见。晚饭,老人给我们做了两面黄、小黄瓜……两个陌生的家庭,在这个亲的古镇,变得异常熟悉。
8、石板是清的,各式各样的石板被自然的拼放在了一起。高高低低的石板把路又一次引向了一个新的拐角。石板颜色也很多,青色的,纯洁无暇,青中带黑的,还有青,带一些清新的翠绿。细细观察,我仿佛听到轻轻的敲击,仿佛看到了年轮的岁月。
9、水!一条小溪静静的流着,在阳光下,似一条银链。我连忙玩起了水,光滑的青石板,小小的黑鱼儿……水很清,河床上的大卵石清晰可见。大的,小的,许多孩子都在水中嬉戏打闹。水花四溅,在空中成了一条珍珠项链,清新剔透。溅起水珠落下,泛起小小的涟漪,晶莹而多彩。
10、它是饱含南武夷乡土气息的山歌,从遥远传唱至今;它是一颗古朴的明珠,从遥远璀璨到今天;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抖落的是尘埃,留下的是珍贵。它就是奇迹般地保留着300余栋明清古民居的和平古镇。
11、褪去脚上的鞋,赤脚踏在平静的石板路上,感受这古镇犹如唐江南女子般的温柔,那又是另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是与看声音跳华尔兹截然不同的感觉。那是什么呢?应该是温柔和安静吧,这里静谧得仿若不存在,然而她的美,却又让人不容忽视。
12、瓦房是清的,土灰色的墙。一片有一片整齐有序的瓦片在木头架子井井有序的排列着,既不单调又不乏味。一种简单明了的感觉涌上心头。这种美:是一种特色美,木梁横七竖八地摆列着,接头处的一个个惟妙惟俏的龙头,寓意一个人像龙一样飞翔。木架上,刻上了精美的图案,令人赏心悦目。什么龙飞凤舞、山清水秀……听著名字都使人舒心。
13、我们边走过瞧,不知不觉又来到一家百货店门前。进去一看,里边的货物真是古色古香呀,看,用丝绸织的伞,用竹子做的小人儿,用木头雕成的茶具。令人爱不释手,真想把客观存在们统统都给买回家去,可惜兜里没有那么多的钱。
14、西塘的特产也是闻名中外呀!比如说,豆腐花、臭豆腐、八珍糕、芡实糕等等。呵,特别是那个臭豆腐和芡实糕,一块一块金黄色的臭豆腐涂上一层辣椒酱,咬上一口,油酥酥的,臭里带香,味道好极了!游人们边走边吃,整个古镇尽是那诱人的香味.再说芡实糕,糕肉饱满松软,清爽可口,真让人馋涎欲滴呀。
15、阴霾聚集在古镇的天空,细雨从檐上翘角聚多而滴,它们跌落下来,打在地面的小坑洼里,溅起一小点水花,碎了 、散了 、又聚了。于是不多时,檐上的天和檐下的地都被笼罩了起来,一片迷茫的白,似乎笼络了整个世界。此时,家家户户紧掩窗门,像极了因为害怕受到外界伤害而将自己紧紧上锁的心。然而,却又一扇破旧的门,似开非开,似闭非闭。
16、走进和平镇,你还为其至今保留的传统文化、古朴民俗以及丰盛特产所叹服。“和平书院”的一脉书香仍氤氲在乡民的衣袖间,民间尊师重教乐学之风浸润着莘莘学子。这里读书求学氛围浓郁,文风炽盛,人杰地灵。从唐代到科举废除时,和平出了137名进士,被誉为“进士之乡”。这里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戏剧舞蹈遗存相当丰富,仅舞蹈种类就达70余种,主要有花鼓灯、七巧灯、踩高跷、刀花舞等,而尤为珍贵的是和平保留下始于奴隶社会的傩舞,可谓是古文化的活化石。而农家水酒、和平鲤鱼、和平豆腐、和平米粉等,则让游人体味千年古镇的闲适与温情。
17、坐在乌篷船里,我们或是相互讲讲笑话,或是听听乌篷船那亲切的摇橹声,你听,多有节奏呀“啪哒,啪哒……”或是吃着各自手里香喷喷的扯白糖,好不乐哉。 18、到了西塘,晚饭后可千万别错过去乘一乘乌篷船。船上亮起了红灯笼,与岸边屋檐下的灯笼交相辉映,坐在乌篷船的船头,品着清茶,迎着凉风,一股沁人心脾的感觉油然而生。月光、灯光倒映水面,似点点火星点燃了微波粼粼的河面,河水因此增了暖色,真是“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19、斑驳的墙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记,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檐角向上轻轻翘起,似乎是一个绝美的笑容。褪色后的红砖青瓦也倍显沧桑。古镇的神秘是让人捉摸不透的,但是它似乎忍不住了它埋藏了那么久的事,它埋藏了那么多的事,终于再也无法隐遁了,它想要倾诉,它想给这一片天,一片地娓娓诉说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往事……
20、一进镇,便闻到了一股江南风味。跨过卧龙桥,信步在北栅街,河埠头,三两妇女拿着木槌捶打着衣服。岸上,煤炉冒出的缕缕白烟缭绕上升。远处,蜿蜒的青山隐约可见,一斜夕阳从山头洒下来,颇有“幽巷深处有人家”的意境。
古镇唯美散文篇1:悠悠古镇
春天来了,被棉鞋绻缩了一冬的脚想去踏青,被冻僵的双手想去轻拂那一抹绿色,被寒冷冰封了一个季节的心忽然澎湃起来,按捺不住似春一样的蠢蠢欲动。
淮河岸边的这座北方小城这个时候绿色还是少了些,虽然已是三月了。
这个季节,想往南走,想跑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去,看碧绿麦浪飘移,看鲜黄油菜花的舞蹈,听风儿低吟浅唱。更想去陡峭的山坡上,体验攀升的气喘吁吁,看山花烂漫成海,看树木新发的嫩芽,看山下一望无际的绿。
我要凑近每一朵盛放的花蕊,感受粉墨江南蕴藏的温情软意,呼吸春的气息。
背起行囊,悄然而往,不知不觉,到了这座明清时期留下的江南小镇。
村口那几株百年古柳似乎是在招呼着游人,有风拂过,起舞若翩。抬头看去,眼前是一簇灿烂的紫玉兰。柳树单纯、热烈的姿态,像孩童一样笑容天真无邪,是那样的令人愉悦。枝叶在风中与桥下潺潺的溪流声一起吟唱,竟是那么的和谐,淳朴而清新的村落气息迎面扑来。
这里是春秋时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时至今日,仍较完好地保存着明清两代建筑群的古街风貌。走进古镇,追随着这条弯曲的老街仿佛回到了历史的画卷,顿然有进入另一个天地的感觉。
周庄,我来了。
立在一扇门洞前朝里观望,只见重重院落,层层门厅相连呼应,砖雕门楼,民居古风犹存,不禁感叹:庭院深深,深几许,积厚流光,为那般。映入眼帘的一切都宛如一幅水墨画,动如炊烟,静如古屋,栩栩如生,说不出的宁谧温馨。
流淌着清澈山泉水的小河饶屋而过,水流的声音贯穿了整条深长巷弄。流水潺潺,清澈的可望见鱼群悠然来去。漫步河边,偶尔会遇到游船在河中缓慢穿梭,流过座座拱桥,游客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悠哉悠哉,说笑弹唱,看古镇风光,听船娘吴歌小唱。
水草轻轻的在水中招摇,让人心中产生无限柔软的感叹。突然,渔夫用撑船的竹篙把渔鹰赶下水,渔鹰潜入水里追逐着鱼儿,从来不落空,只消片刻功夫,当它们钻出水面时,嘴上便叼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鱼。这般景致让我多少有点失落,是赞叹鱼鹰的机智忠诚还是哀叹鱼儿的天命无奈?
离开游船登上岸来,不忍回头再看从天而降的鱼鹰极速扑入水面。
一阵钟声唤醒了沉重的脚步,沿着白蚬江畔向全福讲寺走去,沿途看到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和白墙青瓦的院墙,年代久远斑驳的陈旧民居,有彩绘墙面逐渐剥落,暴露出本色的底蕴,那是因年月日久而形成的自然纹路,如花朵般盛开,形态各异,明显是时光凿下的痕迹,宛若烙印,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它的过去。
日落了,找间家庭旅馆住下,坐在桌旁,汤壶老酒,品着小菜,赏着窗外皎洁的月光,风送荷香,波影闪烁,微风习习,听着飘来的江南小曲渐入梦乡。
拂晓时分,寺内和尚撞钟,声音传送至数十里外,人们把它当作报晓的金鸡,纷纷闻声起床。
今早起来有些许毛毛雨飘来,打定主意不带雨伞,去刻意亲近如丝的春意。
路上游人并不多,石板路湿润,街市不闹,一不留神便走到了巷弄尽头,显出一簇村野人家。石板路间或青白生涩,间或油亮光滑,似乎能映照出当年江南巨富沈万三家宾朋满座的景象。
转一个弯,走过一道桥,又看见一幅小桥流水的画卷,这个镇子不大,却处处藏着意想不到的风光。
鸭子在水中悠闲的游弋,一对情侣在小舟上甜蜜相依,轻声呢喃,随水流淌,不禁让人羡慕。路边有卖特产的摊位,临水的店铺与餐馆悠闲的开着,门口摆放着功夫茶桌,品着香茶,听着着江南小调,也不见店家大声小吆的招揽生意。缘来缘去非强求,梧桐自引凤凰来,我想这可能就是这个千年小镇的悠闲所在吧。
极喜欢这样未曾遭受损坏的古村落,依河成街,桥街相连,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来到这里,静了心神,只为看一场从历史的长廊中沉淀下来的悠闲而美丽的风景画。
凝重,沉静,醇厚,悠远。
离开这座古镇,我会再去哪里?
古镇唯美散文篇2:唯美秋色醉古城
薄凉的秋风吹得相思湖岸边的杨柳摇曳曼舞,秋雨化作婆娑涟涟的相思泪,滴在飘落到红尘里那枚淡淡泛黄的柳叶上,浸润了湖边秋黄满径的青石板,潋滟了湛蓝静美的相思湖,绽放了小巷里那兜浓郁芬芳的丹桂,倾城了彼岸的瑟瑟红叶,渐渐地把唯美的秋色涂抹在静幽的千年古城——黔阳古城。
爽瑟的秋风给环绕古城的沅水和舞水披上了清幽静蓝的秋裳,那喧嚣的夏季中翻滚撕裂的河水,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渐渐变的清瘦和婉约,柔柔地带着浓浓的禅意,犹如皈依佛门般的清亮明净,素雅清寂,不染一丝红尘,蓝天白云,透如碧玉,静如镜面,无风,无尘,更没有那涟漪渐起的波纹;河里长满了秋季特有的藻衣,让河水的蓝色更加浓郁,宛如两条长长的蓝丝带缠绕在班驳的古城之下,蓝丝带把远山近水的秋色浸染了古城的大街小巷;暖暖的秋阳下,碧水蓝天中,一条渔船泊在河边,船头晒着的渔网闪着莹莹的银光,露着古铜肤色的渔民,脸上罩着斗笠,躺在船板上晒着懒洋洋的阳光,尽情享受着静美极至的秋韵。
“野菊日 烂漫,秋风随分开”,山野路边,舞水河畔,次第开放着一丛丛,一簇簇黄灿灿的野菊花,一朵野菊花就象一个流光四射的小太阳,几十朵甚至几百朵野菊花,簇拥着,层层叠叠,金黄一片,散发着馥郁的芳香;野菊花的黄是那么流彩,那么烂漫,绽放在秋色浓郁的古城郊外,山径水旁;赤宝山上的枫叶也红了,各种各样的杂木树叶有的赤红,有的淡黄,有的依然是那么翠绿,更有那曾经倾城怒放的枳木花树被秋风染成了紫红色,山脚水岸盛开的野菊花就象一面黄锦缎,铺就在秋韵漫溢的赤宝山下,层林尽染的赤宝山在尽情挥毫着五彩的秋色;山下的.沅水静静地流淌着,把自己悄悄镶嵌在这幅绝美的山水画中,装饰了古城那秦砖汉瓦下的古巷。
相思湖畔诉相思,古木树下怀故情,秋风秋雨把古城相思湖装扮的象梦里画廊一样;清晨慢跑在湖边的小径上,秋凉的晨风,带着丝丝的清新,湖边萦绕着几缕薄薄轻烟,袅袅在秋光盈盈的湖面,那一坡坡的小草,就象一床床黄色的毯子整齐铺就在湖的两岸;亭子旁边有几蔸不只从哪个深山老林里移栽而来的要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古树,苍老的树干上顽强地吐出了几桠新枝,细吟着曾经的沧桑;湖岸一排排的柳树,静静的低垂着柳叶快要掉尽的柳丝,仅留下稀疏的几片黄叶,那密密麻麻倒垂的柳丝就象少女正在湖边浣洗的秀发,飘逸在湛蓝蓝的相思湖畔。
秋天,古城的大街小巷,漫溢着浓浓的丹桂香。自古以来,古城的居民喜欢栽培丹桂树,屋前屋后,路旁水边,大大小小的丹桂树随处可见,既有上百年的参天老桂,也有刚刚栽的幼桂;几番秋风,几番秋雨,那孕育了一夏的丹桂就悄悄的绽放了,当那醉人的丹桂香飘而来的时候,哦,丹桂花开了;丹桂的花朵很小,藏在郁郁葱葱的树叶下面,不惊,不扰,独自芳菲,要不是桂香提醒那真的是很难发现,千万朵重重叠叠,密密麻麻,浓烈扑鼻,秋阳下,似繁星点点,金灿闪熠;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小巷的青石板上,路旁的草丛上,窨子屋的汉瓦上,铺满了一层金黄色的桂花,散发着淡淡的暗香。
古城的秋天,也是秋果飘香的季节,舞水河边的刺葡萄园,绿意渐淡的葡叶下面,挂着一串串黑珍珠般的刺葡萄,晶莹剔透,浓香醉人,久坐在办公室的上班一族在周末来到古城葡海里,轻嗅泥土的清新气息,沐浴着透过葡叶的罅隙撒下的缕缕暖阳,满园的刺葡萄伸手就可以摘;杨家宅院里的柿树飘零着几片黄树叶,亮晶晶的红柿子挂满了柿树,几只灰麻雀站在树枝上,唧唧喳喳,上跳下跃,左啄一口,右吸一口,享受着柿子的甘甜美味;古城郊外不时可以看见形状古怪的万寿果,刺绒绒的外壳爆出栗红色的板栗,更有那爬在板栗树上面的野生猕猴桃,毛茸茸的果子酸甜可口,味道比人工栽培的要浓很多。
移步在古巷的青石板上,倚着秋风,凭着秋雨,撑一把小城特有的油纸花伞,走进巷子的酒吧,品几口千年湘西小酒,醉迷在古城的烟雨之中;我想那唯美的秋色不正如这千年湘西小酒,甘醇,芬芳,浓郁,醉了游客,醉了我你,醉了秋天里的黔阳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