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迟桂花的优美句子 正文

迟桂花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09-24 03:21:14

那盛开的花朵儿,不正像一张张美丽可爱的脸儿吗?

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牡丹国色天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兰花清新飘逸,美人蕉热情奔放……然而在众多花儿中,我却对百合花情有独钟。它总是那样淡淡的,安安静静地展现着让人无法抗拒的美。

百合花常见的有白色和粉色,白色代表着纯洁和善良,粉色代表着爱情百年好合。

百合花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就像是一双手,怀里抱着熟睡的花蕾。这个顽皮的小花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想露出它那可爱的小脸蛋。没过几天,一朵朵美丽的百合花开了,绽放的百合花像喇叭一样美。那披针形的花瓣在露水的洗礼下,焕发出圣洁的光芒。

百合花穿上了一身雪白的连衣裙,让微风徐徐吹过,这时,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陶醉其中……

白色的百合花,犹如一位技艺高超的大师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又好似晶莹剔透的水晶花。花蕾是金黄色的,犹如汉白玉中夹着一块美丽的黄水晶。

我喜欢百合花!

我喜欢的百合花

从小我就酷爱百合花,因为百合花生命坚强,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雨水打。不管天气在怎么干旱,它照样亭亭玉立。而且它的用途还很多。

百合花的根像大蒜瓣一样,可以食用,据说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还可以药用。

我记得第一次看见百合花时:

那天我在家里写作业,突然问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心里的好奇虫忍不住了,我便走出房间,看见奶奶正在种一束绿色的花,我便过去问奶奶:“奶奶这是什么花呀?好香呀!”我抬起头,眨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奶奶。奶奶笑了笑边说:“乖孙女,这是粉百合。”奶奶说完便摸了摸我的头,“不对呀,这明明是绿色的,怎么叫粉百合呢?”“呵呵”奶奶笑了笑便说道:“乖孙女,这花还没开,开了后便是粉色的了!”“那要多久呢?”“大概明天就能开了。”

那一晚,我兴奋的睡不着,到了凌晨是才睡着,所以我起来时都已经是“太阳晒屁股”的时候了,我起来连衣服都没换就急忙去院子里的那束粉百合了,只见那粉百合那一根很长的茎,茎上有许多嫩绿的叶子,它们成陀螺状分布,茎的最顶端挂着许多铃铛似的粉百合,粉百合里面还有七根花蕊,据奶奶说那七根花蕊中有一根是雌蕊,其余六根都是雄蕊。看到这番景象让我想起陆游的《北窗偶题》:

尔丛香百合,一架粉长春。

堪笑龟堂老,欢然不记贫。

百合花虽没有奢华的颜色,没有浓郁的香气,却以纯洁无瑕的品格和坚定不移追求打动着人们的心。

桂花飘香

寂静的夜晚,大家都睡了,我一人静静地坐在阳台上,慢慢细品着西湖龙井,轻轻呼吸着,几分甜蜜的味道。那是桂花的香气,幽幽地,悄然弥散在空气里。

窗前有一棵桂花树,正默默绽开着黄色的花蕊,静悄悄地传送着香味。夜幕中,看不清桂花树的样子,只能感受到桂花的幽香,袅袅而来。

浓郁的空气里,搀杂着几分缠绵、温柔的气息。醉人的味道,融入在静谧的夜色里,朦胧的感觉,让我的内心,变得轻松而又飘浮着。

记得初来杭州,满园的桂花,让我如此的心醉。我是第一次见到桂花,从前只是在书中,读到过描写桂花的句子。曾读过郁达夫的《迟桂花》,说桂花是“恬淡含蓄不张扬,慢条斯理地在空气里递着脉脉甜香……”又记得宋之问的那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常幻想着,月光下,静静的空气里,桂子飘香。那些只是内心的想象,而对桂花的相识,却是来到杭州以后。

站在桂花树前,看着那一树的小花,黄黄的,如繁星点点,簇拥着,密密匝匝的,充满了生机。细细体味,小小的花朵,拥挤着欢喜,散发着香气,象是在“闹秋”。

叶子绿油油的,那些小花就躲在绿色的枝叶间,静静地绽放了生命的芬芳。闭上眼睛,迎着秋风,太阳光里微有些暖意。香气弥漫,那些微甜的味道,让人沈醉。安静时,我仿佛听到了花儿们,活泼的喧闹,快乐地嬉笑,还有争先恐后地,向我展示着它的美丽,它的顽皮。

小园里,到处是桂花树,空气里全部是香甜的花香,沁人心脾。树下,总会有一个长长的木椅,供人休息,供人赏花。白天时分,一人安静地坐在那里,合眸倾听,或拿了本书来读,惬意极了。风吹来的时候,长发上,椅子上,飘落了细小的花朵。

想起到杭州的第一天,与妈妈出去,坐在长椅上看那些黄花。我悄悄捡起细小的落花,又放到手帕里。我对她说,我喜欢这些小花,要为它写篇文字。我轻轻感叹,怎样把这些小花收集起来。

过了两天,妈妈一个人出去了。我找不到她,打电话也不接,于是在烦躁中等待。母亲回来时,快乐的象个孩子,她捧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面装满了香香的桂花。黄花纷扬,邻居正在摘桂花用来做桂花糖,母亲装来一瓶,送给我。

拿着这瓶桂花,我愣住。曾几何时,忽略了母亲,脾气改变了许多,因为有了宝宝,因为得了场大病,因为在最痛苦时,经历了“一点”人情,内心有种不平。工作家庭两忙时,也会心生忧怨。

想起来可笑,总是感觉母亲对自己不够好,甚至认为对自己,没有对妹妹好。偶尔会说了让母亲伤心的话,性格的执拗,伤了自己,更伤害了家人。

原来,母亲一直记得我的感受。这一瓶桂花,这一瓶收起的'花香,还有母亲目光中,温暖的笑意,忽得将我久滞于心的情感泄出,泪水在眼睛里打转儿。原来,许多东西,自己竟然不会用心去体味,自己一直是多么地任性及小器。

此刻,没有月色,只是在浓密的树丛中,零星地点缀着些路灯,轻柔地散发着昏黄的光芒。我一人悄然地细品着龙井,悄然地回味着过去的事情。这时候,听到了,秋虫争先恐后地弹奏着自己的音乐。它们正齐鸣合奏,既相互呼应,又别具一格。这是悦耳的地籁之音,它们是秋夜的主角,而我只是一个观众,静静地体味着,那美妙的合鸣之声。

桂花

又到了万点黄金,幽香闻十里的金秋,每年八月十五前后,各种桂花竞相开放。桂花,确实是惹人喜爱的一种植物,素有“叶密千重绿,花开万点黄”的美称,入秋后各种植物开始衰败,有的树已经开始落叶,但是只有桂花,仍然生机盎然,像涂了蜡似的叶子,墨绿墨绿,绿叶丛中的金花、银花、发出阵阵幽香。春天的丁香花也很香,也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丁香花香味太烈,香气传的也远不如桂花,桂花的香味是一种幽香,传得远,桂花又被称为“九里香”。在现代园林中,充分利用桂花枝叶繁茂,四季常青等优点,用作绿化树种。其配置形式不拘一格,或对植,或散植,或群植、列植。传统配置中自古就有“两桂当庭”、“双桂留芳”的称谓,也常把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四种传统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贵之谐音,喻吉祥之意。

宋代描写桂花的诗很多:“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指出了桂花开花的基本规律,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月圆时,桂花盛开,半个月后花凋谢了,月亮也亏缺了。宋诗赞桂花:“人间植物月中根,碧树分敷散宝熏。自是庄严等金粟,不将妖艳比红裙。”宋词又赞:“人间尘外,一种寒香蕊。疑是月娥天上醉,戏把黄云挼碎。”这些诗词太美了,看着诗词有种被桂花熏醉了的感觉,恍惚间,又好像看到月中嫦娥赴蟠桃宴,醉酒把黄云搓碎,嬉戏洒向人间。瞬间,这些黄云又变成了粒粒金灿灿的桂花,散发着幽香,飘落下来,这就是人们俗称的“桂花雨”。

这些诗人赞的都是南方的桂花,只有南方才有大片桂林,才有那些描写桂花雨的情景。全国出名的桂花产地有桂林、成都、杭州、武汉等地,而北方很少看到桂树林,即便是单株的桂树也比较少,所以那些优美充满传奇描写桂花情景,北方人是体验不到的。单位里有个年轻女同事,我问她喜不喜欢桂花,她居然一脸茫然,不知什么是桂花,可见北方桂树之少。在青岛地区,一般在公园里才能看到桂花,中山公园的桂树已经很成规模了,桂花苑里有大约30株金桂、银桂和刺桂等组成了一个方圆20米的桂树林,树高约三——-四米,成灌木状,而南方的桂树能长到十多米高。这些桂树至少三十多年了,这大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桂树林了,每年桂花盛开的时候,会吸引很多游客。

颂扬桂树的诗词和传说都和月宫、嫦娥、玉兔有关,杨万里的诗:“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诗句很美,让人充满幻想,又好像看到满山桂树,花香扑鼻而来。白居易也说桂花是从月宫来的:“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可见自古以来,桂花就不是一般植物,充满了神秘。

桂花,习惯上分为四个大类,即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但通过多年的栽培,已发展到近60多个品种,杭州和桂林更是把桂花作为市花。最早对桂花的认知,是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首歌《桂花开放幸福来》:“桂花生在硅石哎,桂花要等贵人来耶,桂花要等贵客到,贵客来到花才开耶,哎……哎……贵客来到花才开耶,桂花好比苗家的松哎,贵人就是解放军嘞”这首歌很美,唱的也好,在当时非常流行,歌词把桂花比喻幸福、比喻贵人,贵人来了花才开放,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其实那时我还没见过桂树、桂花什么样。

醉梦西湖作文1

信步于长堤,寻觅着迁客骚人的足迹;款款于湖岸,享受着一汪醇水的浸醉.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来说,这也是一种遗憾;我总在现实中寻找着保持距离的托词,幸而我渐渐喜欢上了这湖水,我也爱把这儿当作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湖里的酒是那样的醉人.那晕动的涟漪一看便知有酵了几个世纪的醇厚.风飘香溢,沁得人酥骨柔肠;举杯细品,少时便醉然欲飘了.

我只在梦中思念我想见的人,她圣洁,真纯,能诗善赋.

清晨的路上只我一人,侧着头,呼吸着湖水的气息.青春的灵性在我脑中胡乱纷飞,在漫漫人生的启始,我渴望得到一种依恋,就像这一汪醇水的真美,浸润着我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这一湖,犹卧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光,静水,风荷,那便是旋律灵感的来源.如果说如织的游人是湖上律动的音符,那么青山的倒影和粼光的闪烁则是这湖上最秀丽的舞步.岸边的青柳如曲如歌,水中的翠荷如诗如画,我向往那能诗善赋的美人,而她自身就是一首令人无法忘怀的诗.我一往情深地望着她的身影,醉了,在一脉深情的无语中如痴如醉,我不知道是否应该直率的倾吐爱慕之情,或是深深的珍藏这一份痴情.

也许冥冥中她只属于我生命的一部分,也可能仅是一份擦肩而过邂逅.

我惊讶于阳光,湖水,青山,绿树在她身上的浑然一体,没有一点儿矫揉造作.若用那"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句子来映衬她,是再合适不过了.

她美,美的不仅仅是凡夫俗子眼中的山水.从她那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中更流露出一种源于生活的气质.

生活如水,可以是平平淡淡;生活如酒,可以是干洌醇香.湖是水,湖如酒,那一湖的清水在平淡人眼中,照样可以轰轰烈烈,活他个一醉方休.

这细柔的水已经侵浸了这都市的每个角落.弄堂,街道,木门,高楼,天桥,别墅……都已经和这汪深水融为一体了.茶余饭后人们说的是西湖,大树底下人们谈的是西湖.摆一张八仙桌,斟几壶家乡酒,几个小菜,一盘豆腐,这种逐渐远离都市喧嚣的市井生活也正在被人们拾起,细细嚼味……围坐在祖父周围,听他摇着蒲扇,讲述那古老的故事……

我醉然在无尽的沉思中,一点点体味着江南水乡的神韵.心中的爱,在无止尽的荡漾开去.朦胧的,我半睡半醒,在梦里等待着与我生命中的那一部分再次邂逅.

我猛然间抬头,发现自己熟睡在深夜湖边的石凳上许久了.

醉梦西湖作文2

信步于长堤,寻觅着迁客骚人的足迹;款款于湖岸,享受着一汪醇水的浸醉。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来说,这也是一种遗憾;我总在现实中寻找着保持距离的托词,幸而我渐渐喜欢上了这湖水,我也爱把这儿当作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湖里的酒是那样的`醉人。那晕动的涟漪一看便知有酵了几个世纪的醇厚。风飘香溢,沁得人酥骨柔肠;举杯细品,少时便醉然欲飘了。

我只在梦中思念我想见的人,她圣洁,真纯,能诗善赋。

清晨的路上只我一人,侧着头,呼吸着湖水的气息。青春的灵性在我脑中胡乱纷飞,在漫漫人生的启始,我渴望得到一种依恋,就像这一汪醇水的真美,浸润着我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这一湖,犹卧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光,静水,风荷,那便是旋律灵感的来源。如果说如织的游人是湖上律动的音符,那么青山的倒影和粼光的闪烁则是这湖上最秀丽的舞步。岸边的青柳如曲如歌,水中的翠荷如诗如画,我向往那能诗善赋的美人,而她自身就是一首令人无法忘怀的诗。我一往情深地望着她的身影,醉了,在一脉深情的无语中如痴如醉,我不知道是否应该直率的倾吐爱慕之情,或是深深的珍藏这一份痴情。

也许冥冥中她只属于我生命的一部分,也可能仅是一份擦肩而过邂逅。

我惊讶于阳光,湖水,青山,绿树在她身上的浑然一体,没有一点儿矫揉造作。若用那"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句子来映衬她,是再合适不过了。

她美,美的不仅仅是凡夫俗子眼中的山水。从她那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中更流露出一种源于生活的气质。

生活如水,可以是平平淡淡;生活如酒,可以是干洌醇香。湖是水,湖如酒,那一湖的清水在平淡人眼中,照样可以轰轰烈烈,活他个一醉方休。

这细柔的水已经侵浸了这都市的每个角落。弄堂,街道,木门,高楼,天桥,别墅……都已经和这汪深水融为一体了。茶余饭后人们说的是西湖,大树底下人们谈的是西湖。摆一张八仙桌,斟几壶家乡酒,几个小菜,一盘豆腐,这种逐渐远离都市喧嚣的市井生活也正在被人们拾起,细细嚼味……围坐在祖父周围,听他摇着蒲扇,讲述那古老的故事……

我醉然在无尽的沉思中,一点点体味着江南水乡的神韵。心中的爱,在无止尽的荡漾开去。朦胧的,我半睡半醒,在梦里等待着与我生命中的那一部分再次邂逅。

我猛然间抬头,发现自己熟睡在深夜湖边的石凳上许久了。

醉梦西湖作文3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西湖优美的山色湖光,名胜古迹,惹得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作家为她写下了不知多少诗词,可用“浩如烟海”来形容。美丽的西湖风景,让人如痴如醉,犹如在梦境中畅游一般。

西湖不论是朝昏晴雨,还是一年四季,风光美景俱在,而且是风景优美如画,清代诗人朱昆田写到:“好景眼前谁描得,徐熙花鸟郭熙山。”只有这两位画家才能描出西湖的好景。

夏漆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

飞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

湖上四时看不足,惟有人生飘若浮。

——苏轼

西湖,这个天下有名的十里名湖。六,七月里的西湖可说是荷花的世界,那时的荷花布满里西湖,西里湖,外里湖等处。可谓是“六月西湖锦绣乡,千层翠盖万妆红。”西湖用她妖艳的美色引的游人流连往返。

秋天的西湖本有五件宝:一是西湖的芦花,二是满觉陇的迟桂花,三是双堤的枯叶残荷,四是满山满城红艳艳的枫叶,五是摇曳在山谷间的几朵杜鹃。其中西湖的芦花以不复存在,但深秋的西湖仍是别俱姿色。真像于伶写的“深秋风物似春光,山后山前草木香。”

寒风凛冽,萧条冷落的冬天,西湖也不甘寂寞,向游人展示着自己的冬季美景,在那孤山中,雪白的梅花以为游人盛开,等待着游人对它的鉴赏;还可站在南胡之上,去欣赏一湖的雪景,天上下着雪,放眼望去,真是“雾凇源砀,天于云于山于水,上下一白。”

在诗词歌赋中,西湖的春天像给诗人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用不同的手法去赞美西湖的春天:“曲栏幽深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乱花溅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风和日丽,山青水碧,繁华似锦,芳草如茵是春天佳景,可西湖的春天不仅这些,每当春天一到,湖上山堆青黛,水泻绿油,堤边桃李争艳,杨柳笼翠,可谓是“碧毯线火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西湖不仅四时之景各异,而且一日之内朝昏之景不同,更奇的是晴雨天中,她们也要争个高低,正如苏轼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之景,让人不知不觉以沉醉其中,到处是美景,到处是美画。人总羡慕别人是画中之物,其不知自己也是画中之人,正如杨万里说的“岸上湖中各自奇,山殇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船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事后还觉得自己是做了一场美梦。

西湖,人间仙境,一游之,醉人之游,梦人之游矣!

导语: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