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反复诵读,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在读中感受诗中浪的形象。
2.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四、课前准备:查字典解决字词,搜集作者的
五、教学过程:
1、导语:
许多美好的事物都会让人浮想联翩,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海浪的图片,欣赏之后,请你来形容一下在你的眼中与心中,海浪是的形象以及你的感受。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组歌》中为我们塑造了关于海浪的全新的形象,那他的想象与你的想象是否有一些相通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浪之歌》。
2.检查预习作业。
读准字音。
炽热 执拗 憔悴 馈赠 夜阑人静 彻夜不寐
关于作者及本文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3.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想象课文展现的画面,体会诗的'美好情韵。
(2)请大家自由朗读,模仿录音,注意语言流畅,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初步感知诗中浪的形象。
(3)思考:诗人在作品中把浪塑造成了一个什么形象?
运用拟人手法,塑造了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接下来,这个女性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在这里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也是对更广阔的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
(4)海浪深情地爱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有时候诗人还可以借助诗来表达更深刻的内涵,这时我们就要结合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
熟悉诗人的都知道,诗人长期与故土别离,旅居异国,身老他乡。所以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那么这首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热爱。
(5)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现在请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带着感情朗读,并且思考下面的问题:作者笔下的海浪是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具体语句来说明。可以用如下句式来表达:
我选的句子是 (文中语句)我从中看到了一个 的浪,我的理解是: 。
例如:我选的句子是“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浪,我的理解是:潮涨时,浪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无论何时,浪始终依恋着自己的情人,和他不离不弃,这体现了浪的忠贞。
(6)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有了生命,有了灵气,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情人,他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让我们带着深情的语气,舒缓的节奏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笔下全新的海浪的形象。
女生读1-4节,男生读5-6节,齐读7节。
4.诗人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仁爱博大的胸襟不仅体现在这首《浪之歌》中,在《组歌》的其他几首中都有惊人的表现。让我们带着纪伯伦的深情来欣赏课文节选的第二首《雨之歌》。
(1)用深情的语气和舒缓的节奏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雨的形象。
(2)品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六、作业:
课下阅读《组歌》中其他三首,用旁批形式写下自己的评析,并摘抄诗中的佳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浪之歌》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浪之歌》与本单元的其他文章一样,也是散文诗,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不仅是“海岸”的情人,在它的形象里融入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世世界的守护者。
2、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海誓山盟、长吁短叹”等词语;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把握诗文的节奏和美妙的意境,并从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情《浪之歌》说课稿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诗中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3、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结构特点及重点难点
不同于真实世界,在这首散文《浪之歌》说课稿诗里,海浪首先是作为“《浪之歌》说课稿海岸”的情人出现,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在这里,海浪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形象。
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二、说学生
散文诗的内涵较深沉,对初二的学生来讲,要理解难度较大。但由于学生生活在海边,对大海、对海浪比较熟悉,学习本文,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重点突破。
三、说教法与手《浪之歌》说课稿段
依据新课标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对于诗歌,朗读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2、自读探究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浪之歌》说课稿挥集体的力量,自主学习,探究诗歌的内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你去过海边吗?你看过海浪拍打海岸与礁石的情景吗?在你的眼中与心中,海浪是个什么形象?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组歌》中为我们塑造了关于海浪的全新的形象,那他的想像与你的想像是否有一些相通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
(本导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3分钟
读准字音和解释词义
(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为后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6分钟
学生听配乐朗读后思考:作者笔下的海浪是怎样的形象?
(学生通过听读,将作者笔下的海浪与自己心中的海浪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为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浪之歌》说课稿四)
(四)深入探究:13分钟
1、 作者对海浪赋予怎样的感情?
2、 你从文中哪些诗句体会到这种情感《浪之歌》说课稿?
(逐层深入,引导学生更准《浪之歌》说课稿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
(五)协作质疑:10分钟
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但诗歌的语言有时难以理解,对这首《浪之歌》说课稿诗,你还有什么疑惑呢?
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6分钟
引导学生《浪之歌》说课稿仿写课文中的诗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小结:2分钟
(八)布置作业:2分钟
1、 仿写诗句。
2、 预习《雨之歌》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浪之歌》教学设计2
【创意说明】
这两首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句式整齐匀称,字里行间充溢着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也渗透出深厚的理性内涵。如此富有诗意的美文,需要精心设计、有序指导学生美读。在美读中尽享语言的独特魅力,激发和谐的情感共鸣,在美读中获得语感的、情感的、美感的熏陶,在美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
一、学法简介,导入课文
美的散文诗需要美读。通过美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品味诗的画面美,感受诗的语言美,体悟诗的情感美,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现在,让我们美美地读《浪之歌》!
二、配乐诵读,体味诗的音乐美
1、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轻声和读。注意节奏、停顿、重音,尤其是韵脚的处理,标明韵脚,把握节奏。
2、全班配乐齐读,要求抑扬顿挫,体会诗在辞色、声音上的美感,读出诗的音乐美。
三、想像诵读,品味诗的画面美
同学们带着想像诵读,品味浪的生活图景,用我读出了这一幅美丽的画面领起,描述诗中的画面。
四、自由品读,感受诗的语言美
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语言婉约清丽,极具美感。自由品读,找出你认为美的词句,具体品析,用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表述。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总结评点,重点突出:
1、用词之美:
文中一组拟人化的动词,如搂抱、亲吻、拥抱、扑倒等,生动贴切地描绘热恋中的浪与海岸相亲相爱、难舍难分的情态;一组成语,如碧海丹霞、长吁短叹、纹丝不动、死里逃生等,言简意丰,让人产生无穷联想;一组叠词,如相亲相近、相离相分、紧紧、嘻嘻哈哈,富有韵律,极具音乐的美感。
2、写句之美:
文中一组由语意对举与反衬组合的精美对称句,如第二、三段,对比鲜明,具有对称的美;第五段的排比句,层次分明地表现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浪的守护者形象。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如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等,或在语意层次上显得丰富而有气势,或形象准确地传情达意,显出独具特色的语言魅力。
五、深情演读,体悟诗的情感美
学生饱含深情演读,体悟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读后思考:
1、作者笔下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用给浪填充修饰语的方式,把握浪的个性及喻义。如热情洋溢的浪、无比忠诚的浪、温柔善良的浪、守护人世间的浪等)
2、作者借浪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重点品味文章最后两段表达的感情)
六、学生学法实践:运用以上美读法,自主学习《雨之歌》
1、用配乐诵读的方式,读出文章的音乐美。
2、带着想像诵读,用我读出了这幅画面的句式描述诗中的画面。
3、从用词、写句的角度,品味文章的语言。重点品读叠词、拟人句的妙用。
4、用深情演读的方式,体悟文中的情感。重点理解结尾一段的.含义。
七、学法小结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作者简介(见《教师教学用书》)。
2、课文扩读材料:《美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
【使用建议】
《组歌》共包括课文与以上三首散文诗。这五首散文诗情思交融,婉约清丽,晶莹剔透,诗中的一组形象既给人审美愉悦,又寓含生活哲理,显示了纪伯伦散文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教学,可与课文联读,帮助理解浪、雨形象的情感内涵,体会纪伯伦散文诗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八年级语文下册《浪之歌》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反复诵读,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在读中感受诗中浪的形象。
2、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四、课前准备:查字典解决字词,搜集作者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语:
许多美好的事物都会让人浮想联翩,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海浪的图片,欣赏之后,请你来形容一下在你的眼中与心中,海浪是的形象以及你的感受。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组歌》中为我们塑造了关于海浪的全新的形象,那他的想象与你的想象是否有一些相通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浪之歌》。
2、检查预习作业。
读准字音。
炽热 执拗 憔悴 馈赠 夜阑人静 彻夜不寐
关于作者及本文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3、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想象课文展现的画面,体会诗的美好情韵。
(2)请大家自由朗读,模仿录音,注意语言流畅,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初步感知诗中浪的形象。
(3)思考:诗人在作品中把浪塑造成了一个什么形象?
运用拟人手法,塑造了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
接下来,这个女性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在这里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也是对更广阔的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
(4)海浪深情地爱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有时候诗人还可以借助诗来表达更深刻的内涵,这时我们就要结合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
熟悉诗人的都知道,诗人长期与故土别离,旅居异国,身老他乡。所以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那么这首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热爱。
(5)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现在请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带着感情朗读,并且思考下面的问题:作者笔下的海浪是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具体语句来说明。
可以用如下句式来表达:
我选的句子是(文中语句)我从中看到了一个的浪,我的理解是:。
例如:我选的句子是“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浪,我的理解是:潮涨时,浪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无论何时,浪始终依恋着自己的情人,和他不离不弃,这体现了浪的忠贞。
(6)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有了生命,有了灵气,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情人,他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让我们带着深情的语气,舒缓的节奏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笔下全新的海浪的形象。
女生读1—4节,男生读5—6节,齐读7节。
4。诗人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仁爱博大的胸襟不仅体现在这首《浪之歌》中,在《组歌》的其他几首中都有惊人的表现。让我们带着纪伯伦的深情来欣赏课文节选的第二首《雨之歌》。
(1)用深情的语气和舒缓的节奏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雨的形象。
(2)品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六、作业:
课下阅读《组歌》中其他三首,用旁批形式写下自己的评析,并摘抄诗中的佳句。
今天我所说的篇目是纪伯伦中《组歌》中的《雨之歌》,它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
(一)说教材:
八年级的第二单元所选择的都是散文诗,都是由寻常的事物激起心灵之声,语言优美且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写作,长期以来,我们语文常把作文和课文分开来教,其实,在学习课文时,可以通过对文章的赏析,让学生具有初步欣赏文章的能力,掌握一些方法并用来指导写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乐于写作。
我的教学设想是:纪伯伦的《组歌》共有2篇,分别是《浪之歌》和《雨之歌》。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浪之歌》主要通过朗读指导训练,品味文中的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赏析课文,掌握散文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与意象之间的关系,在赏析的基础上鉴赏名家的及同龄人的作品从而指导写作。本课只说第二课时《雨之歌》。
《组歌》中的《雨之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到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着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和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都很适合学生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散文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第三,通过赏析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会学生自己赏析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文章的重点定为两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欣赏文章。2、通过模仿写作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知识结构等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品读文章,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作品的艺术特点作为本文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用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等方法进行教学。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同样引起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这篇文章时,要注意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述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共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打破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完成赏析文章的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我还打算用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选取了七年级语文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图和一篇同龄人的作品《春雨》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对于《春》很熟悉,指导他们运用刚探究的方法进行赏析,达到巩固的目的,再用一篇同龄人的习作,使他们有种亲切感,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加大课堂的容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三)说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程序设计:
首先,用回忆什么是散文诗进行导入。
第二步,进行朗读感知,回忆朗读应注意哪些内容
第三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全班朗读,在朗读中进行整体感知。我设计了三个题目:
1、《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什么特点?
2、这首诗从哪节开始出现了人的形象,人的出现有怎样的作用?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赏析文章,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讨论赏析一篇文章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2、结合所学方式赏析文章。
3、教师进行小结
第六步:欣赏名家和同龄人的作品
名家的作品主要选自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图选段,可以让学生把《春》和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比较。
第七步:随堂练笔
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选取一物,以之歌(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模仿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第八步:当场写作,当场与学生评析作文
第九步: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你欣赏你喜欢的句子
2、欣赏《组歌》中的其他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