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山和海的优美句子赏析 正文

山和海的优美句子赏析

时间:2025-04-19 22:52:51

【教学目标】

《诗三首》为高中

1、继承中国诗歌传统,接续诗歌发展脉络,探讨中国诗歌创作规律,为今后学习诗歌鉴赏奠定基础。单元前有说明文字,称这一时期的创作为后世诗歌典范,其表现在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必修教材2第13页)

2、从诗歌深蕴的思想情感中汲取精神养料,丰富人生体验,强化审美感受力。本课《涉江采芙蓉》似出自枚乘之手(见教参朱光潜《〈涉江采芙蓉〉赏析》),《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分别为魏武帝曹操和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之笔,其创作主体不同,体裁不同,思想内容不同,篇幅长短不一,其表现手法更是各有特色,又都做到能言人同有之情(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藉此,在不同层次上滋养学生的阅读世界,也让学生了解中国诗缘情、言志的本质。

3、了解中国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学习其独创的方法,特别是比的手法,掌握这种深刻而含蓄的传情达意方式,并让学生将其自觉运用于平时写作中。

(注:课时设置可设计2课时,以下设计包含了两课时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作业(与九年义务制教学目标的衔接)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有一定的积累,要借助学生已有的储备,来达到高中课标。以下预习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积累与整合的能力。

九年义务制教育教材(苏教版和人教版)中与本课有关的内容有《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陌上桑,曹操的《观沧海》(步出夏门行)、《龟虽寿》,陶潜的《饮酒》(结庐在人境)、《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要

1、再读《陌上桑》,找出其语言形式特点和最重要的写人手法;或再读《迢迢牵牛星》找出其形式特点与《诗经》的不同,试归纳诗歌类型。

2、背诵曹操诗歌,找出曹操诗作中的名句,简要说明其含义,对曹操也要作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介。

3、背诵陶渊明的诗文,找出每篇最重要的句子,并小结陶渊明的诗文特色和人格特色。

4、熟读本课诗三首,并找出课下引用和化用的注释(提倡学生借助互联网或以小组形式找三首诗歌中引用和化用之处),同时教师作好准备,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找不到的引用和化用的例子。这道题旨在让学生发现诗歌的创作与学习继承的关系及继承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把过去所学和现在所学相结合完成本课诗文的背景进入,从而抓住诗文的特点。这是让学生学会用已知条件解决未知问题的过程体验。

二、课堂教学过程(着重在学生学的过程)

1、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三百篇》之遗也──《涉江采芙蓉》。

⑴请学生诵读此诗,并概括其思想情感,确定其诗歌类型。

这首诗是相思怀人的诗。可以和后期诗歌羁旅行役、思乡怀人类型联系起来。

⑵请学生回答其与《诗经》的形式区别。《涉江采芙蓉》已经是五言诗了,形式上有变化,是一种进步。提醒学生注意在此之前的《孔雀东南飞》、在此之后的《归园田居》以及再后的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如果可能也可请学生讲讲其关系,教师作好补充的准备。

⑶师生辩难。此诗的朴实无华便于理解,所以不宜发现问题,但应在无疑处质疑。本诗有两个重要的表现手法,一是以乐境写哀情,以美好的情境衬托了相思不能见的忧伤;一是大胆想象变换角色跨越时空的写法。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显然所思是一人,还顾者是另一人,学生能否理解到位?可提问让学生回答。可以借助教参上朱光潜先生的文章和《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第140~142页潘啸龙的鉴赏文章回答。为让学生即时得到巩固,可通过举例进一步讲明这种创作思维在后人诗歌创作中的应用。可找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初中课本苏教版有此诗),还有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杜甫的《月夜》等诗篇。此处应对将来的诗歌鉴赏有帮助。

⑷要求背诵此诗。

⑸课外拓展《古诗十九首》的知识。因为诗文短,浅显易读,所以留课外阅读作业,同时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诗,写出200字的解读文章,写作形式不限。

2、朴质近乎《国风》,奔放不平近乎《离骚》──《短歌行》。

⑴由预习作业导入,首先请学生简要介绍曹操。预习作业要求背诵解释曹操诗中名句,并对曹操作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介。介绍主要从出身、经历和功业上讲,这是为了区别《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提醒学生虚构和史实不同。之后,请学生简述自己喜欢《步出夏门行》和《龟虽寿》的名句的原因。最后,帮助学生把对曹操的了解连贯起来,全面评价。这样就便于知人论世,品文品人,便于感受曹操建功立业的襟怀抱负。

⑵诵读全诗,概括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怀。找出贯彻全篇情感的忧字。在此基础上,看曹操因何而忧。忧人生苦短,忧贤才不到来。

⑶请学生串讲,教师稍作修正。请学生汇报预习作业4中的情况。教师问表现手法,学生小结,可以发现本诗尽管激情澎湃,但是表达上含蓄而深沉。

⑷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有人只争朝夕。曹操曾经三次颁布唯才是举令,求贤若渴。此诗主旨与他的政治主张何其一致,表现手法却不相同。与唯才是举令作比较。

⑸请学生去掉引用和化用的诗句,仍要表达原诗的情感,写完请学生宣读。写得好宜大大表扬,有不足则正好借此宣扬曹操继承《国风》和《楚辞》传统而创造了建安风骨。此处教师的补充除教参和《学案》上的

⑹《短歌行》继承了《国风》比兴的传统,请学生找出比喻的用法。容易找出朝露、山和海,思考其在今天的意义,再找出其他有比喻义的词语(要求有例证),并以比喻的应用为题连缀成200字的小文。

3、平凡而伟大,浅显而深刻──《归园田居》(一)。

⑴由预习作业导入,为理解《归园田居》(一)作准备。苏教版和人教版初中课本都选了《归园田居》和《桃花源记》,通过《归园田居》概述陶渊明的生活,应特别强调但使愿无违;结合《桃花源记》解释世外桃源,应看到陶渊明的理想生活。请学生补充《五柳先生传》中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饮酒》(五)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句,帮助学生们对陶渊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感受到他的境界。(可补充门阀制度对他的迫害。刺史──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对他极为倨傲迫他愤而辞官;或讲陶渊明在420年改元亮为字潜以明终生不仕之志。参看孙康宜《抒情与描写》第19、32、33页,上海三联出版社)

⑵找出《桃花源记》与本文内容相类的句子,了解归园田居的生活就是陶渊明的理想生活。学生概括诗意,分析其结构层次,串讲全诗;注意陶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空间顺序与逻辑顺序;体会陶诗语言的魅力;预习作业4中要求补充注释。

(学生补充,若教师补充可参看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第76~83页,中华书局)

⑶体会陶诗语言的魅力。这首诗用了尘网、樊笼、池鱼和羁鸟比喻,含蓄有力。体会朴素优美的诗句。

⑷补充苏轼王维等人有关陶渊明的诗歌,对陶渊明进行再认识,更重要的是提示学生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都要向前人的学习,明确艺术起于继承,止于创造这句话。

⑸背诵全诗。

三、作业与拓展研究

课标中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我们在此着重深入探究比的手法,是为呼应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现代诗歌的基础知识,也为学习后面两个模块中唐诗和宋词,特别是为了给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1、结合梳理探究中关于修辞与成语的要求,写五个比喻的句子。

2、阅读《成语词典》,在词典中找出至少100个词条的词语,发现其中的比喻现象,并列出含隐喻的词语。仔细分析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试作相应的结论或作分析阐释。

3、比的创作手法,用毫无关系的一个事物来比喻自己所要说的一种抽象的情感,其产生的情景往往是触景生情(《诗经》中就是这样),后来的《离骚》的比兴就都是虚构和想象了,再到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网和樊笼的出现则已经完全达到了隐喻的极高水平。试从本单元找出比喻性的词句,并加以归纳分析。

4、任选一首诗改写成短文或改写成现代诗等。

5、单元知识总写。就本单元诗文的发展写一个《诗歌小史概要》,文字不多于400字。(可参照文学史资料)

6、就方文山的《菊花台》词谈谈比的运用,不少于500字。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2、深入诗歌意境,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4、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重点】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

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课前准备】

让学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内容;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诗歌朗读,并提出朗读注意事项。学生认真听读。)

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三、整体感知

1、训练朗读:

⑴ 范读:

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⑵ 学生齐读。

(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⑶ 学生自评。

提示: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2、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出示思考题)

⑴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⑵ 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示: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评析: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及诗歌体现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与探究,研读与赏析

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教师准备学生可能发现的问题: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用了什么写法?师引导学生理解: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师引导学生理解: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师引导: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有什么好处?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怎么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

师:朗读这句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试试。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5、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的含义。

师引导学生理解: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6、同学们有没有过成功的经历?鼓励学生用洪亮的声音回答,调动学生激情。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激情去齐声读课文。

7、师: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诵下来了?

五、体验与反思

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1、学生结合自己经历谈启示,教师适当引导:

师: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2、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六、布置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一、 基础训练。(27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字,每空只填一个字.(2分)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 ),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 )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 )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 )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2.选词填空,每次只能用一次。(2分)

飞舞 飞翔 飞窜 纷飞

(1)但是,朔方的雪花在( )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2)它们在大海上( ),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在大海深处。

(3)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 ).

(4)看吧,它( )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3.选择叠词填空,每空只准用一次。(2分)

茫茫 隆隆 熊熊 闪闪

(1)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 )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我这( )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吗?

(3)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 )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4)雷声( )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4.根据意思写成语(2分)

(1)形容社会极端黑暗。( )

(2)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

(3)因伤感、苦闷、痛苦等不停地唉声叹气。( )

(4)水势浩大的样子。( )

5.写出下面写“风”句子出自的课文题目。(3分)

(1)别的,在晴光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

(2)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

6.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的内容。(3分)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7.品析下列加点字的表达作用。(3分)

(1)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脂粉来涂在嘴上。

(2)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8.揣摩下面的句式特点,仿写一个句子。(3分)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9.请排列下面的句序,使之成为一段完整的话。(3分)

(1)蝴蝶确实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2)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3)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4)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在还有冷绿的杂草。

10.读文答题。(4分)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呀!

(1)“雷霆”“闪电”“风暴”象征

(2)“拖泥带水的雨”比喻

(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这三个句子顺序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4)文段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 。

二、 阅读理解(33分)

(一)

立在枝上的昙花,顾盼生姿,得意非凡。

只看过一次昙花的`开放:那种感觉,凄美而壮烈。

一共五盆,排在大厅的一旁。圆筒形的主枝,傲然直立。分枝多,呈叶状形,枝上巍巍然地挂着即将灿烂地开放的花蕾。

我和朋友,坐在大厅里,喝茶、谈心。

茶原本是甘醇的,话原本是投缘的,但是,今晚,整颗心,都去了昙花那儿,心情有点儿焦躁,有点儿兴奋,又有点儿不安。所以,入口的茶,变得无味;入耳的话,变得单调。有一句、没一句聊着、聊着。最后,索性闭口不语了。

在全然的寂静中等。

子夜过后,还是完全没有动静。

意识渐渐地陷入半朦胧的状态中,忽然,响起了一种很轻微、很轻微的声音:“啪啪啪、啪啪啪。”好像蝴蝶振翼欲飞时所发出的声响。迅速睁开眼睛,盆里的昙花,灿烂地、绚丽地、快活地、无羁地开放了。

花,很大很大;色,非常非常白;味儿呢,浓郁强烈。

我看、我闻、我惊叹。

它尽情地享受人间蜂拥而来的爱。

然而,就在“旖旎风光无限好”的时刻,鸡啼声起,它大量到来。不作无谓的留恋与挣扎,它迅速萎谢。

众人齐声叹可惜。

独我,羡慕它。

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

生命最短,不曾浪费一点一滴。

11.本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它们分别是什么?(2分)

12.请从文中摘录抒写作者感情的词语.(2分)

13.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管到哪一句话为止?(2分)

14.第六自然段用一个“等”字独立成句,有何作用?(2分)

15.说说文中写“众人齐声叹惜”这句话的作用.(2分)

16.品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分)

(1)迅速睁开眼睛,盆里的昙花,灿烂地、绚丽地、快活地、无羁地开放了。

(2) 它尽情地享受人间蜂拥而来的爱。

17.写出结尾两句话的深刻含义.(2分)

18.说说本文给你的人生启迪.(2分)

(二)

走,看云去!

是不是觉得有点儿春天的慵倦了?那么让我们走吧,——看云去!

蹬一路飞旋的自行车,任微风撩起秀美的黑发;沿一路柳丝轻拂长堤,我们潇洒地逃出喧闹的都市;顺便将一串低声吟唱的流行歌曲,遗失在宽阔的市街.

有那么一片温柔如绒的草地在绿绿地等待我们,有那么一片阳光在艳艳地诱惑我们,还犹豫什么呢?让我们在那里十二分随意地躺下来,静静地躺着,仰看那天空漂泊的流云。

云,一朵接着一朵,在蔚蓝如湖的天穹里漂泊。如帆影,如羊群,如堆积的白雪,如一群要多可爱有多可爱要多潇洒有多潇洒的少男少女的优美身影。

是从小河里升起来的,是从湖里升起来的,是从幽谷里升起来的,是从森林里升起来的。

为什么要升腾?为什么要漂泊?为什么要追寻?是因了怎样难以抗拒的诱惑,才有了这无形的组合?是因了怎样永恒的心事,才有了这无言的诉说?

云,优美地移动着舞步。云在一刻不停地变幻。风是天才而伟大的导演,而天空,则成了最广阔的舞台。

蓝得透亮的天空,新绿欲滴的草场,温柔湿润的微风,全成了云的景深——自然还有,这些仰躺在这里穿着大黄大红的少男少女。一切都深深地陶醉了。

生命美丽地活在大自然的风景里。生命也是风景。生命与自然,构成宇宙间永恒不朽的风景。

云是一种诱惑,在云的诱惑下我们再也躺不住了。躺不住那就起来吧!尽兴地唱或者欢乐地跳!太阳为我们打着金色的追光,青春在春天里发出迷人的芳馨。( )的慵倦不属于我们,( )的记忆不属于我们,( )生活不属于我们,( )面具不属于我们。我们是云!一朵一朵活生生水灵灵的洁白的云!一朵一朵漂在春天里映着阳光的云!一朵一朵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活力的云!

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有了一颗年轻的心灵,生活便永远鲜嫩!

听!春天的风已经吹来了呀,还等什么呀!——走,朋友,让我们看云去!

19.(2分)若将“发霉”“畸变”“虚假”“懒散”四个词填入文中的括号内,正确的顺序是:

20.(2分)认真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说首尾之间的关系。

21.(2分)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中云的特点。

22 (2分)第八自然段运用四个颜色词,分析其作用。

23 (3分)理解“我们是云”这句话的含义。

24 (2分)归纳文章的主旨。

25 (2分)品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沿一路柳丝轻拂长堤,我们潇洒地逃了喧闹的都市。

(2)有那么一片阳光在艳艳地诱惑我们,还犹豫什么呢?

26.(2分)本文比喻运用精彩,请举例赏析。

三、

27、题目:幼苗之歌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答案:

一.1.焰 箭 渊 蜿

2.(1)纷飞(2)飞窜(3)飞翔(4)飞舞

3.(1)闪闪 (2)熊熊 (3)茫茫 (4)隆隆

4.(1)暗无天日 (2)海誓山盟 (3)长吁短叹 (4)浩浩荡荡

5.(1)《雪》(2)《雷电颂》(3)《海燕》

6.海浪对美人鱼、有情人、礁石、海里遇险的人、美女丽人的爱

7.(1)这一“偷”字贬词褒用,写出了儿童情趣。 (2)这一“偷”字巧用拟人,写出了雨之珍贵。

8.答案举例:勤奋使我们满载而归,懒惰使我们两手空空。

9.②④①③

10.(1)摧毁黑暗社会的力量 (2)在黑暗势力面前的软弱表现 (3)这三个句子分别与前文写风、雷、电的先后顺序相照应 (4)表达了作者摧毁黑暗、迎来光明的激情。

二、

11.叙事线索、感情线索。

12.焦躁、兴奋、不安、惊叹、羡慕。

13.管到“独我、羡慕它”为止

14.写出了等待之漫长,为下文写昙花一现蓄势。

15.写出了昙花开放的时间之短。

16.(1)正面写出了昙花开放之美。(2)侧面写出了昙花开放之美。

17.昙花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又是辉煌的。

18.珍惜生命,创造辉煌。

19.懒散 发霉 畸变 虚假

20.首尾呼应

21.优美、自在

22.巧用色彩词,描绘了一幅有景有人的图画。

23.巧用比喻,写出了年轻人的活力无限、潇洒自在的特点。

24.本文通过写云、年轻人,表达了作者对充满活力、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25.(1)写出了喧闹都市这烦人。(2)写出了自然景物之迷人。

26.答案举例:“如帆影,如羊群,如堆积的白雪,如一群要多可爱有多可爱要多潇洒有多潇洒的少男少女的优美身影”一句,连用比喻,写出了云优美、洁白、可爱的特点。

三.作文评分要求及说明( 见下表)

一(好)

40~36分 二(较好)

35~32分 三(中)

31~28分 四(差)

27~24分 五(很差)

15~0分

内 容

(16分) 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深刻。 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正确。 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充实。 基本切题,中心不明确。 严重偏离题意。

语 言

(19分) 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表达好。 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表达尚好。 语言基本流畅,有少量语病。 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结 构

(10分)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构思新颖、巧妙。 结构紧凑,层次清晰,构思新颖。 结构完整,层次尚清楚。 结构层次混乱。 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

文面书写(5分) 字体工整、美观,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字体端正,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干净。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有少量涂改。 字迹潦草难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有较多涂改。 字体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涂改多。

说明:①文中每错3个字扣1分,重现不记,最多扣3分。

②字数不足600字者,酌情扣分。

③文中出现考生真实地名、校名、人名,一经查实,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