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昭示: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阅读中批注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的最佳途径。
一、有关批注的内容
(一)批注的概念
批注: 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批注: 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二)批注的位置:
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三)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四)做批注的方法:
1、赏析语言特色(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
2、评点人物
3、生发联想
4、剖析写法
5、批判文本
6、质疑问难
(五)做批注的注意点:
“批注” 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在原书地方写你的真实的感受,写不下可用其他纸张。有什么写什么。不拘一格。如果该书你准备阅读多次,注意每次用不同的笔写。
二、培养“批注式阅读”的习惯
1、认识批注,体会作用
教师告诉学生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只要在平日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要使这种学习方法得以持久,学习技巧十分重要。在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
第一步:规定符号批注的种类及用法。
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首先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为让符号有统一的.规格标准,我们借鉴资料设计一套密码——批注符号。建议学生用铅笔作记号,这样在合作交流后,便于修改。
○:圈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
( ):标出课文需要掌握的新词。(包括:生字组成的词;词语盘点中出现的词;自己很欣赏或不了解的词等。)
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标在每一段(或层)末尾。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末尾。
第二步:了解文字批注的类型及用法。
文字批注主要类型有:评文字、释意思、析含义、议内容、谈感想、存疑问、类举补充、评写作方法和特色、表观点等。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先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文字批注一般写在课文句段对应的页眉页脚页侧。学习文字批注可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简单文字的批注。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启发性批注。
(1)专题批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对重点句的赏析,以及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
(2)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延伸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2、及时检查,有效反馈,注重评价,激发兴趣
我们提醒学生的批注采用符号和文字两种批注相结合的方式,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从下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表格,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全面的预习方法(见下表)。
【表3】做学习的主人——四年级语文预习步骤及批注方法
我们鼓励同学间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在班级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批注阅读成果的空间,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批注内容、方法,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积极性。为使批注式阅读习惯的长久保持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与活动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批注的检查、交流和互评。
(1)小组轮流抽查。每次布置批注作业后,抽查1—2个小组。由于人数少,一般以面批为主。肯定其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其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模棱两可、正误难辨的地方不轻易否定,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分析、探究问题。
(2)小组交流互评。由于各人性格不同、喜爱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小组交流、互评时争论常比较激烈。
为发挥给文章做批注的真正功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依据:
看态度——与作业的批改紧密结合。实践证明:教师要批改的内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非常认真的,投入的精力足。因此,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教师经常把给文章做批注做为一项专门的作业布置给学生。“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长此以往,给文章做批注这种行为才能成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自觉行为。
抓质量——与课堂的分析紧密结合。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地解析文本时,每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时,教室总是给予适当的表扬,并提醒学生及时记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出了给文章做批注的精髓就在于把自己对文本思考的痕迹写下来,每一处批注都是一处精彩的见解。
值得提醒的是,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落笔时做到“三思而后记”,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开始,学生运用工具书只会摘抄大段大段的资料,我们就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言语,写上简洁关键的中心词语,在汇报中进行还原、扩充(每一教研组都有专项指导学生如何说完整话的方法),防止学生只会照书抄袭、照本宣读、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弊端。
初中的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一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还更加注重于人才是否具有口语交际能力,是否能够将自身所学知识表达出来和与别人进行交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的知识储备较好,学习成绩很高,而在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这些都是忽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口语教学工作呢?
一、结合教材与生活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专门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首先,教师要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让全体孩子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实现人人想说的课堂局面。例如,教师可以让胆子较大、口语能力较好的孩子进行口语演示,让胆子较小、口语较差的孩子进行评论,这时再对评论孩子展开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提高口语较差孩子的说话兴趣。其次,教师要模拟口语交际环境,调动孩子的口语交际热情,将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孩子的表达欲望,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练习"与家长对话"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情境,针对家长不让孩子上网这一话题,让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家长,一组扮演孩子,让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模拟,孩子不仅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还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心情。
二、结合口语与写作教学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的作用,全面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孩子在写作之前讨论写作素材和写法,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针对
参考文献:
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文学教育:中,2011(04)。
周建新。五勤: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才智,2011(08)。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论文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只有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由教师来引导孩子被动阅读,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效率很低,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一、引导孩子独立感知,突显个性
在阅读课堂上,孩子常常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很难达到孩子的个性化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孩子个性化的突显,引导孩子有独立的感知和见解。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孩子独自阅读,在阅读中进行批注,对文章中感到有意义的字、词、句子可以进行圈点,并写下自己的见解。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促使孩子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同时,孩子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孩子的思维深度,有利于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圈点批注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方式。
1.培养孩子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
在圈点批注中,孩子要有自己的符号系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可以明白圈点的意思。其次,圈点的内容应该是阅读内容的重点、难点,或有疑问的地方。再次,要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进行圈点。
2.批注应该主观思考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教师要引导孩子在文章旁边进行批注,写下文章层次大意、观点见解和作者思路。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孩子要及时翻查字典,然后做好标记,不要主观猜测。孩子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分析之后再进行批注。在批注时要注意用简洁的文字,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作出评价。对圈点出来的重点,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联系上下文,加深理解。批注要和圈点相结合,批注内容的位置要和圈点处的位置相对应,一般都写在书页左侧或右侧的空白处,如果批注的内容较长,也可以在书页中加一张批注的纸条。
二、注重孩子体验,引导孩子学会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要锻炼孩子在阅读中反思,要重视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字优美、情感饱满的优秀作品,既有民族文化的韵味,又有智慧和哲理的结晶。阅读是孩子认识社会、理解人生、探究哲理的向导。孩子理解文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细细地品味文章中的情感,感受文字的魅力。孩子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会有不同的见解,因人而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文章分析得很明白,要留给孩子足够的分析文章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文章的想法。教师要多多听取孩子的讲解和看法,并且鼓励孩子继续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要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互相讨论中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开发孩子的探究性思维,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加强阅读拓展与延伸,结合生活与其他学科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感觉,还要锻炼孩子的语文迁移能力以及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培养孩子的语文迁移能力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孩子阅读时带有目的性,要积极地思考文章,然后将自己阅读到的知识联系到其他学科或者生活中去,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加深孩子对社会的了解,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给孩子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孩子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把学到的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起来,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要鼓励孩子写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要引导孩子独自进行阅读,培养孩子的独立感知,突显个性,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孩子体验,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引导孩子进行反思;加强阅读拓展与延伸。让孩子把阅读当做是一种乐趣,快乐地进行阅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见解,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孩子也学到了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描述方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龚风迎。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2)。
[2]王国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