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古诗
教材分析
《长歌行》这首诗共10句,前四句写景,表现出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6两句以“常恐”过渡,想象悲秋将至,万物都将衰败枯萎,一派凄凉景象,暗含了作者慨叹时光飞逝,一去难回的感慨,为后四句抒发作者感情作了铺垫。诗的后四句以“流水到海一去不复回”来打比方,起兴抒情,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向上,免得年老力衰时空留余恨,意味深远,发人深省。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能背诵这首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教学重点: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同时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的大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激趣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长歌行》。
①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长”和“歌”两个字。(“长”字先写撇;“歌”字的左上角的“可”中的竖勾写成竖,两个“口”要写得扁一些。)
②通过课前预习,交流对 “行”这一种形式的认识。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是乐曲的意思。《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汉代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诗里有许多带“歌”和“行”的题目,如《东门行》《孤儿行》《悲歌》《古八变歌》《艳歌》等。唐人仿此体式写的诗也很多: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设计意图:陶行知曾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此环节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回忆基本要求,奠定学习基础
1、在学习古诗之前,老师有个小问题考考大家。请你回忆往前学习古诗的经验,认为学习古诗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2、学生答后出示: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凭借注释,理解大意;联系生活,体会思想;背诵默写)
今天我们就对照这些基本要求来学习《长歌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通过对古诗学习过程的回忆,领悟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这有利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三、教师示范朗读,师生参与评价
1、学生齐读。
2、认识生字“葵”。 辨析“衷、衰、哀”这组形近字。
3、教师范读,学生静听。
4、师生共同参与评价,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通诗文。
朗读前四句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出欣喜的情感。朗读5、6两句时,要通过和前四句的对比,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读出无奈的语气。后四句表达情感,要读出感叹语气。背诵这首诗,可以引导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比赛的形式来进行。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
四、读懂古诗大意,体会作者感情
1、学生自由默读,借助注释,读懂大意。(哪些同学是通过课前独立阅读已经读懂大意的?请按下面要求练习练习。)
①已经读懂的轻声地把大意说给自己听一遍,再轻声读古诗,反复两次,等下看谁说得好。
②完成之后再当当身边同学的小老师。
2、交流诗意。
3、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懂得了古诗的大意。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理解齐读一遍吧!
4、同学们,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如果要求你用本诗中句子回答,你知道吗?
5、指导朗读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
6、背名句,师生共同默写名句,
7、同学们,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此诗,想想诗人是怎样让我们体会到他的.思想感情的?前四句写景,表现出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6两句以“常恐”过渡,想象悲秋将至,万物都将衰败枯萎,一派凄凉景象,暗含了作者慨叹时光飞逝,一去难回的感慨,为后四句抒发作者感情作了铺垫。诗的后四句以“流水到海一去不复回”来打比方,起兴抒情,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向上,免得年老力衰时空留余恨。
五、巧妙创设情境,学生激情诵读
与诗人同样感受的人有许多,颜真卿在《劝学》中写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如果你是他,请你深情地读出这首诗。
与诗人同样感受的人有许多,鲁迅曾这样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如果你是他,会怎样读这首诗?
自古以来,留下了许多珍惜时间的名句和感人故事,你还知道吗?
(学生自由答后,教师出示课件,“浪费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让我们快速摘录一条自己最喜欢的名句。课后把它记背下来。)
[设计意图:在教师煽情的导语下让学生朗读,绝不单是读诗,更多的是融进作者的心灵,去咀嚼、去思考,学生在读中感受乐趣、体味情感、激发兴趣、滋润心灵,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成为
六、展示校园景色,师生境中总结
转眼春天来了,看,校园里的白玉兰绽放出洁白的花朵,看,这绿得发亮的是什么树,每一片叶子间都隐藏着即将开放的蓓蕾,看,这是多么灿烂的笑容,似乎在告诉我们童年是多么美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一定要记住这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设计意图:“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立于善于唤醒、鼓舞和激励。”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再现学习内容,同时受到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长歌行古诗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方式:
指导法、讲授法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要求: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要求”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学生看书中插图,边看、边听、边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要求”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四、巩固练习:
1.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3.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4.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5.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7.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长歌行 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提供长歌行的赏析,欢迎借鉴!
长歌行
作者: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长歌行》是一首汉族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惠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基本简介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诗中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尤为著名。
【中考预测】
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 )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云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炼醒目,与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2.诗中勉励少壮要抓紧时间,及时努力,趋少壮年华有所作为的句子是_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___。
3.诗中"百川东到海"是说成百上千条河流向东流向大海。我们曾学过一首词,其中有地句此句相反,请写出这一句:_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苏轼《浣溪沙》)
【作者简介】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1、救得一人,救不得全城;杀得一人,杀不得乱世。 ----夏达
2、小时候……曾听先生们说,突厥地处北境,择水草丰茂之地,游收而居。不事生产,崇尚武力,每年草木枯黄之季,便会南下劫掠汉人财粮过冬。他们称之为“冬狩”。那时候,也仅仅只是听听而已。又何尝想过……会有今日。 ----夏达
3、小时候,要有什么事做不到,总认为是自己不够拼命。现今才知道……原来拼上性命也做不到的事,竟然这么多。真不想拉上你们啊。 ----夏达
4、“若你能攻入牙帐,砍下颉利可汗的头献给我……就算你想要回纥颉利发的外甥女,也不是不可以。这笔账,你自己算算吧。
……喂,想什么呢!”
“我没想过还可以娶她,谢谢提醒。”
“我说过我一定会同意吗?你要点脸?”
“可是这跟你没关系。若她愿意,你不愿意她也会嫁。若她不愿意,你愿意我也不娶。
等我挣出一片安身立命之地,我会上门求娶。到那时她只用考虑我这个人何意不合意,跟那些乱七八糟的没关系。” ----夏达
5、别跟着我,
这儿,我比你熟。 ----夏达
6、我朋友不多,今儿可一个也不想少了。 ----夏达
7、想做狼群的主人,首先要一颗颗拔掉老狼王的.牙。 ----夏达
8、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李白
9、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歌辞
10、殿下要的东西……若是在十六年前取走多好。 ----夏达
11、在战场,我赢得堂堂正正。不服,来打。 ----夏达
12、那时我又怎会知道 那一瞬间 就过去了一辈子。 ----夏达
13、没有利齿的狼,要么饿死,要么被吃掉。
14、无论身处何地,我都不会帮外人屠我大唐子民,犯我大唐边境。我终究还是大唐的……子民。 ----夏达
15、就算你想要回纥颉利发的外甥女也不是不可以。 ----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