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优美句子 > 描写金蟾的优美句子 正文

描写金蟾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4-12-29 22:05:51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

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沙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荷花的花瓣,洁白如玉,花里托着深绿色莲蓬,莲蓬向上的一面有许多小孔,里面睡着荷花的种子。

湖面上葱绿的荷叶,托出朵朵芙蓉,如同少女分红的面颊,的荷花。

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那么完美自足的世界!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漫天的雨纷然而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曲曲折折的莲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做尘,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

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显得更加清秀、雅洁、妩媚、可爱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月夜下那皎洁的光洒在如碧玉的湖面上,清风嘘嘘吹过那被夜染成墨黑色的荷叶轻轻的摇摆。像舞台上美丽的女子翩翩起舞。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稿篇一:

【学习目标】1、 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2、 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3、 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含义及情趣。4、 背诵并默写课文。【学习重点】1、文学常识、字词等基础知识。2、本文所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尤其注意本文写景的句子。【学习难点】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他擅长诗、词、散文: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今存其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代表了北宋诗的最高成就;在北宋词坛上,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方面,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其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2、 背景资料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络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3、 题目解说《记承天寺夜游》是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派遣的特殊心情。【自主学习】1、 文学常识填空:《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 ,号 ,谥号 ,眉州眉山人, (朝代)著名 、 。他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同为“ ”之列。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 词风。2、给加点字注音:遂( )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藻( )荇( )交横 竹柏( )影也解( )衣欲睡 积水空( )明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 欲:(2)欣然起行 欣然:(3)遂至承天寺 遂:(4)盖竹柏影也 盖:(5)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6)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7)念无与为乐者 念:(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4、给句中的“与”字注音并解释:(1)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念无与为乐者( )(3) 相与步于中庭( )5、翻译句子:(1)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合作探究】6、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7、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8、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9、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1、丛中蛙鸣不断。2、村中狗吠鸡鸣。3、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为什么?10、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11、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精读精练】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2—16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欣然起行(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本文写景处处扣住“月”字来写,正面写月的句子有 ,侧面写月的句子有 。14、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15、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主题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6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 。17这是一首赞咏 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 ,实际上是用 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 。【能力提升】18、中国月文化点滴。(1)月亮的别称:a、初月:b、弦月:c、满月:d、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2)写几句咏月的古诗词。a、b、c、19、比较《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文章,试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的手法以及语言特色方面,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后记】记承天寺夜游1、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忠 北宋 文学家 书画家 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家 豪放2、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jiě kōng3、(1)想要,正要 (2)高兴的样子 (3)于是,就 (4)原来是 (5)共同,一起 (6)清澈透明 (7)考虑,想到 (8)只是4、(1)yù 参与,这里指欣赏 (2)yǔ 和、跟 (3)yǔ 共同,一起5、(1)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便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叉错杂,原来是竹、柏树的影子。6、①“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叙述②“……盖竹柏影也” ——描写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7、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9、学生分组讨论,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10、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11、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12、(1)高兴的样子 (2)只,只是13、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4、④ 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 月色空明)15、旷达(或:豁达)1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17、秋令,晚秋景色之美,“傲霜枝”,孤高傲世的品格。18、(1)a、银钩 玉钩 b、玉弓 弓月 c、金饼 金盆 玉环 银盘 玉盘 金镜 玉镜 d、金兔 桂兔 玉兔 金蟾 银蟾 蟾宫 蟾兔 (2)略19、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稿篇二: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背景资料: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络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政治上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写于苏轼经历他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后所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张怀民:名梦得,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学习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学习重点:体会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学习难点:对文中“闲”字的理解。课时:1导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2、给加点字注音。遂( )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藻( )荇( )交横 竹柏( )影也解( )衣欲睡 积水空( )明3、听课文音频,注意句子的停顿、节奏。参考: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 夜,解衣/ 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 何处/ 无竹柏? 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4、组内互读课文。5、齐读课文。6、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7、组内互译,完成下面的测试。(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解衣欲睡 欲: 欣然起行 欣然:遂至承天寺 遂: 盖竹柏影也 盖: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念无与为乐者 念: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默读课文,思考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苏轼“夜游”看到了怎样的景色?3、这是苏轼笔下的月下之景,你还能想到哪些写“月”的诗句?三、品读欣赏,把握情感4、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怎样理解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闲人”的含义是什么?本句包含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小组合作完成)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苏轼的诗句,他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东坡地垦荒,种田帮补生计。5、从课文中我们能读出苏轼面对生活是怎样的态度呢?四、 达标测试,默写全文。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唐代: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译文

东风飒飒,阵阵细雨随风飘散纷飞,

荷花塘外的那边,传来了声声轻雷。

有锁纽的金蟾香炉,香烟缭绕飘逸,

状似玉虎的辘轳,牵引绳索汲井水。

贾女隔帘窥韩寿,是爱他年轻貌美,

魏王梦见甄氏留枕,赋诗比作宓妃。

呵,我这颗心不再与春花一同萌发;

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烟灰。

注释

1、金蟾句:意谓虽有金蟾啮锁,香烟犹得进入。金蟾:旧注说是“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锁”。啮:咬。

2、玉虎句:意谓井水虽深,玉虎犹得牵丝汲之。玉虎:井上的辘轳。丝:井索。汲:引。

3、贾氏句:晋韩寿貌美,司空南充招为掾,贾女于窗格之中见韩寿而悦之,遂通情。贾女又以晋帝赐贾充之西域异香赠寿。韩掾少:为了韩寿的年轻俊美。掾:僚属。少:年轻。

4、宓妃句:魏曹植曾作《洛神赋》,赋中叙述他和洛河女神宓妃相遇事。宓妃:指洛神,传说为伏(宓)羲之女。留枕:这里指幽会。魏王:曹植封东阿王,后改陈王。

鉴赏

这首无题诗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之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非常丰富的。纪昀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所谓“远神,是指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筑的渺远的艺术意境,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颔联“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写女子居处的幽寂。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它们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香炉和辘轳,在诗词之中也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时又是牵动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东西,这从两句分别用“香”、“丝”谐音“相”、“思”可以见出。总之,这一联兼用赋、比,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又暗示她内心时时被牵动的情丝。

颈联出句“贾氏窥帘韩掾少”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见《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对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见《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谗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之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改名《洛神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联的“烧香”引出贾氏窥帘,赠香韩掾;由“牵丝(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断,藕断丝连。这两个爱情故事,尽管结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之中,无论是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还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华,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愿望之强烈,奔放。末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转折,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喊。热情转化成幻灭的悲哀和强烈的激愤。以“春心”喻爱情的向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与“花争发”联系起来,不仅赋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显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李商隐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李商隐写得最好的爱情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而这种失意的爱情之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爱情感慨之中也可窥见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