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环翠区语文“第三轮同研”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比赛暨优质课评选活动的“东风”,我很荣幸的听了刘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字词句的
本课时刘老师的学习目标很明确,教学内容紧扣目标,共设三大环节:
1、整体感知。按游览顺序
2、精读品味。从文中找出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进行品味赏
3、探究感悟。这一环节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只有把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才能达到情景交融,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在我们的写作中也是可以借鉴的。
这三大环节可谓是环环相扣,既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又配有写作训练。最后在《小石潭记》优美的配乐朗诵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整个课堂上,刘老师激qing满怀,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这是一堂成功的新授课。
课后,我又向刘老师探讨了有关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技术无痕——以《小石潭记》为例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如何让信息技术恰当地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文言文教学是否能达到返
10月24-26日,我参加了在浙江温州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暨现代教育发展论坛”活动,执教的《小石潭记》在“同题异构”新课程教研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此次盛会,还让我反思以上两个问题。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逼真的形象,以这些形象激发人们去想像、体验,进而产生共鸣。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视频图像更具生命力。如果不加考虑地选择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总是把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以图像形式展示给学生,会剥夺学生充分想像思考的机会,减少他们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压抑他们想像的灵感。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针对这个问题,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文字,在直觉与灵感之间感受语文的鲜活形象。
尤其是,语文课本中精选的许多文言文,蕴含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传承者无数先贤哲圣的智慧。每每念及于此,常常令我惶恐:每一堂语文课上,和学生们共享着的,不是呆板的符号,不是枯燥的写作方法,是中国文化的血脉,是前人美丽纯粹的生命体验。为此,每篇课文,每个环节,都需精心设计,谨慎诠释,方不负语文作为文化载体,作为交际工具,在学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意义。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寥寥不到200字,既写出了小石潭清幽之美,也写出了作者一步三叹的情思,写出了作者对皇天后土的忠贞与眷恋,写出了百折不挠的报国之志,精湛唯美,令人叹为观止。
也正因为《小石潭记》文字的精妙,让今天的孩子难以深刻理解。为此,我寻求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应用教学设计技术,整体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应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学资源、创设学习环境、丰富教学内容。
作为“同题异构”研究课,我努力把握其中“同”和“异”的尺度,所谓同,就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不动摇,契合文本核心内涵不动摇,所谓“异”,就是在深度解读、结构建模上做文章,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习意义建构策略,促进知识巩固与迁移,引导学生掌握“终身发展有用的”语文。
同时,我还考虑到温州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小石潭记》又在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此前,学生接触的大多是故事情节生动的文言文,第一次接触像《小石潭记》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学习可能会有难度。而柳宗元生活的时代造就了其独特的生活境遇,如果没有事先充分地了解柳宗元的生平,课堂上充分的诵读,仅凭40分钟的课堂梳理,很难真正理解《小石潭记》清丽辞藻中蕴含的幽怨情怀。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轻负担、高效率”地学习。
1、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利用跨地域教学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精心创设情境,让两地学生进行写作文言文的PK赛。当学生看到电脑展示的我所在学校的图片和学习专题网站上我校学生的文言文小作时,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刺激点和兴奋点。
2、选取触及语文教学灵魂的最贴切的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的灵魂,是通过对最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这些思想和情感越珍贵、越强烈,就越能够与文学经典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获得思想的启迪与情感的熏陶。因此,我把教学资源的选取与课文的关键性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体现在自主疏通课文、寻找小石潭美景、圈点作者心情方面;同时,还把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联系起来,“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就在这里:用含蓄简约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厚的情感”、“这样的游戏对于我们温州实验中学的同学来说,实在没有技术难度。但是,就没有同学对高老师的学生的诠释产生疑问或不解吗”,这些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作为一种无形的教学资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
3、运用思维导图实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目标。
说出景物的特点以及景中蕴含的作者情感,是《小石潭记》的重点所在,尤其是柳宗元特殊的生活境遇对赏景时情感变化的影响。因此,为了突破难点,我两次引入了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
第一次引用思维导图,是想让学生明白本文写景是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写的,直接出示(如图1),就可以达到避轻就重的效果,因为“移步换景”是学生基本都已经掌握的一种写作顺序,课堂教学重点可以放在分
柳宗元特殊的生活境遇对赏景时情感变化的影响,如果没有充分地了解柳宗元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其开创的天人合一的诗歌意境,那么要真正理解课文语句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会很困难。因此,我第二次采用了思维导图(如图2),并设计成“连连看”游戏(如图3),通过学生活动以及质疑,使学生清晰地从整体上把握篇章结构,深刻理解内容,为其后来的篇章写作打下基础,促使其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4、专题学习网站实现跨地域交流使两地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
布置了两个课外学习作业:模仿学写文言文小作;关于对城市论坛网友“清风起舞”把永州市改成柳宗元市的建议谈想法。为此,我指导学生课后进入专题学习网站《小石潭记》开展自主学习,期望以此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并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的“交流讨论”模块实现跨地域的网上交流,使两地学生能通过《小石潭记》实现情感的交流,并在彼此的交流中,叩击心灵,点燃智慧。
美国儿童电脑教学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说过:“先进工业国,如美国和德国,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电脑可以代替教师。到了最近,他们才逐渐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
张艺谋的《英雄》中有一句台词“剑法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心神到处,为剑,此乃练剑人的最高境界。。
因此,我想,技术、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内容,而不是展现技术,显示实力,技术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
离开舒适区,才能拥有真正的舒适。
最近几年,有个词被经常提及,那就是“舒适区”。
通俗地说,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你给自己划定的圈子,把一切你驾轻就熟的、能够轻松搞定的、没有挑战的东西划归在内。
舒适区意味着安全舒适,能起到避风港的作用。但待在舒适区里,也代表停顿止步,会导致我们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01
欣姐大我6岁,是表姐的发小。
欣姐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她觉得
欣姐的妈妈王姨开了一间杂货店。欣姐一下课就去店里帮忙,卖货、收银、盘点,她样样都会。王姨每次都说:“我一个人应付得来,你赶紧回家写作业去!”
可是欣姐不听,总说在杂货店里待着,比回家写作业舒服多了。气得王姨直摇头,叹道:“罢了,罢了,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料。”
就这样,别的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欣姐在店里帮忙;别的同学在做应用题的时候,欣姐在店里帮忙;别的同学在背单词的时候,欣姐还是在店里帮忙。结果,欣姐的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
到了初中毕业,欣姐就跟着亲戚到外地打工去了。因为学历不高,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手艺,欣姐只能做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活。
她做过大食堂的切菜工,一天切上百斤蔬菜,手掌发红,肩膀酸痛;她做过家政钟点工,大冷天手冻得皲裂了,还是得泡在水里,洗碗筷、洗窗户;她做过工程队的搬运工,明明是个瘦弱的女子,却像男人一样,把笨重的器材扛在肩上。
欣姐说:“真后悔当初贪图舒适,不肯吃读书的苦,现在得吃更多的苦。”
人生分两种,要么先甜后苦,要么先苦后甜。若是先甜后苦,会让后面的苦显得更苦;若是先苦后甜,会让后面的甜显得更甜。
享受舒适区里的安逸,就得承受离开舒适区后的艰辛。只有离开舒适区去学习新知、挑战自己,才能在收获成果的时候享受真正的舒适。
02
彭小六如今已经是知名的一线知识IP。
他来自于三线小城,却用三个月的时间成为了简书粉丝数第一的签约作者,用六个月的时间出版了自己的新书《让未来现在就来》。
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周末时间在各大城市做分享,曾经通过分享在两天内赚到16万。
这都源于他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新的事物。当别人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到家累得只想葛优躺的时候,他选择学习;当别人利用周末难得的休息时光刷剧打游戏的时候,他选择去周边城市参加线下活动。
中国人平均一年阅读7.86本书,他却在一礼拜阅读了10本书,每天坚持写一篇领读文章。
他生活在三线城市,却跳出了三线城市的局限,给自己设立了两小时的学习圈。只要是高铁两小时内能到达的地方,他都会利用周末时间去参加线下活动——听课、拆书、做分享。
他是个IT男,却又不仅仅是个IT男。他学习专业技能,也学习专业之外的技能。涂鸦手绘、职场ppt、思维导图、知识管理、专栏写作,这些他都学。
他不仅学习理论知识,也进行实践尝试。他先在线上小范围试讲,再到线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业技能点。
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彭小六跳出了舒适圈,一直在逼自己挑战新的领域,学习新的技能。如今的他辞去了原先的工作,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拥有了真正的舒适。
总是待在舒适区里,重复做着自己已经轻车熟路的事情,只会原地踏步,无法有太大的长进,甚至可能因此丧失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跳出舒适区,不断尝试新的领域,不断挖掘自己新的潜能,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更高的职位,更优越的工作环境,更自由地掌握自己的时间,实现真正的舒适。
03
被称为“跳水女皇”的郭晶晶,是中国跳水界的领军人物。她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源自于她离开舒适区,不断挑战自我。
郭晶晶在上幼儿园时被体校教练挑中,去练习跳水。那时的她才五岁,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结果就被选上了。
就这样,郭晶晶就在河北保定训练基地开始了跳水训练。然而,郭晶晶的膝盖骨有些外突,这会影响空中造型,于是郭爸爸不得不坐在女儿的膝盖上强行压腿,这个时候,郭晶晶疼痛的汗珠就会掉下来。
不忍心看女儿受苦,郭妈妈一度想让女儿放弃跳水,但郭晶晶却硬是坚持了下来。
郭晶晶经历了多年来的地狱式训练,为求在空中翻腾动作美妙,她一直保持双眼张开,加上跳水长期受到猛烈撞击,结果,她的右眼视网膜破裂,视力只有常人的两成。
在郭晶晶的跳水生涯中,两次摔断过腿,脚踝也长时间受伤病困扰。尽管跳水之路异常艰辛,但她一路坚持下来了。
郭晶晶一次次地离开舒适区,忍受着压腿的痛苦,水面冲击的痛苦,以及伤病的痛苦。这让她的跳水技能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也让她一次又一次地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你总是待在舒适区里,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就会因为之前不够努力,过着忙碌奔波的生活;如果你走出了舒适区,不断尝试,追求精进,就会因为之前付出的努力,而过上舒适的生活。
04
世上没有什么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获的事情。想吃水就得挖井,想摘果就得种树。
这个世界很公平,你付出多少它就给予你多少。只有你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上天才会把美好的事物馈赠给你。
如果你总是享受舒适区的安逸,得过且过,那么总有一天,那些你偷过的懒,逃过的苦,都会加倍奉还在你的身上。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当你的经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请勇敢地离开舒适区。挑战自我,不断尝试,总有一天,你终会拥有真正的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