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对偶唯美押韵句子 正文

对偶唯美押韵句子

时间:2024-10-04 21:20:03

春节简单押韵对联1

1. 额圆面嫩外表白净,多情蕴藉心甜如蜜,肤靓美体蕊红艳绿,温柔甘饴令我痴迷,十五灯夜吻你吃你。

2. 送你一个爱心汤圆,底层送一生平安,中间放无穷祝福,周围注满富贵吉利,上层铺满开心快乐加永远幸福!

3. 品完新年的大餐,捧出精美的汤圆,燃放除夕的鞭炮,点燃十五的礼花,轰轰烈烈的中国年,欢欢喜喜的大团圆,把欢乐凝聚,把喜庆蔓延,把祝福递传,愿你元宵快乐无限,幸福永远!

4. 我用十分诚心,九分真心,八分爱心,七分舒心,六分适心,五分开心,四分小心,三分用心,二分童心,一分尽心煮碗汤圆送给你,祝元宵节快乐,永远开心!

5. 带上诚挚的祝福,愿你开心大本营,开心总动员,开心大风车,开心每一年,开心每一月,开心每一天,开心每一刻,开心,开心,元宵节开心。

6. 海天一色庆元宵,想念时刻静悄悄,祝福缓缓起浪涛,给你问候荡最高,且把关怀挂树梢,但求幸福为你俏,元宵到,衷心祝愿你节日快乐,前途看好。

7. 你不是饺子却有陷儿。你不是馄沌却也有汤。你不是糖果却也很甜。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来吧我的汤圆!来吧我亲爱的`元宵节!

8. 今天发去信息……是因有太多的情意!情谊不会失去,缘分不能健忘,回忆藏在梦里,思念埋在心底!假如你每天顺心顺意,那是我在默默祝福你!

9. 寒风吹走了春意,彤云遮住了圆月。但是瑞雪带来了吉祥,问候送上了祝福--只要心中拥有一轮明月,幸福就会永远伴随着您。祝朋友元宵节快乐!

10. 元宵节,煮一碗汤圆送给你:平安皮包着祝福馅,用爱心煮熟,吃一个幸福,吃两个温馨,吃三个健康,吃一碗发财,喝汤顺利!

11. 美好的祝愿传到你的手机,在元宵节到来之时,愿你全家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美美满满,快快乐乐,和和美美,幸幸福福直到永永远远!

12. 一条短信,一句问候,万千祝福,数不清的思念,希望我们早日团聚。元宵节日快乐!

13. 又到元宵了!人团圆,家热闹,欢欢喜喜心情好;快乐多,幸福长,和和美美运道旺;送祝福,送甜蜜,健健康康好身体;愿你能,人羡慕,好事不断挡不住!

14. 又一轮美丽明月,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和你的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15.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我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中遇见我要遇见的人,没人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的说一句,哦原来你在这里。元宵佳节祝福你健康快乐!

16. 如果天晴,我愿轻风捎去我的祝福;如果天阴,我愿薄云捎去我的祝愿;如果雨天,我愿水珠带去我的想念。祝福你元宵佳节快乐,是我今天唯一的心愿。

17. 元宵到了,天依然寒冷,除了穿衣防寒多吃多喝之外,还要把门关严,让幸福快乐都在屋里,让烦恼压力都在门外,过好一个舒服的元宵佳节!

18. 元宵佳节,短信祝福你,愿你:抛开烦恼,忘记忧愁,丢弃忧伤,忘却烦躁,独留快乐,延续甜蜜,保存开心,拥抱幸福,携手满足。祝你元宵快乐!

19. 元宵到了,送上我最真的祝福,愿你:元宵佳节好梦连连,心情舒畅欢乐延延,家和美满幸福暖暖,身体安康财源滚滚,工作顺利其乐融融。祝你元宵快乐!

20. 元宵佳节到,花灯到处照。送您一碗特制汤圆:真心馅,好运料,健康皮,平安汁。送您一份祝福,人团圆,乐逍遥,福无边。祝您元宵快乐合家欢!

春节简单押韵对联2

1、荟萃东西上品,纷呈南北精华

2、畅销全球上品,诚待举世佳宾

3、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

4、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5、节比真金铄石,心如秋月春云

6、山色不随春老,竹枝长向人新

7、参出民间疾苦,议定治国方针

8、横扫千军万马,直捣龙泉虎穴

9、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

10、智慧源于勤奋,天才出自平凡

11、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12、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

13、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

14、闲居足以养生,至乐莫如读书

15、凿不修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16、楼矗繁锦立立,人喧闹市多多

17、此地安能常住,其人好不伤悲

18、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19、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20、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21、乐滋滋为四化,笑盈盈迎顾客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3、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24、今日青春少女,明日成功女人

25、商品行销对路,物资供应所需

26、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27、不占天时地利,仅靠拾遗补缺

28、入店皆为上客,进门胜似亲人

29、只店分毫不短,经商老少无欺

30、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

春节简单押韵对联3

1、财源广进平安宅

福水长流幸福家

2、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3、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4、财源涌起千重浪

宝地聚来万两金

5、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6、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7、出门大吉行鸿运

进宅平安照福星

8、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9、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10、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11、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12、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13、出外求财财到手

居家创业业兴隆

14、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15、财源茂盛家兴旺

富贵平安福满堂

16、笔走龙蛇书好对

字呈珠玉出佳联

17、创大业一帆风顺

望前程万里生辉

18、爆竹声声辞旧岁

红梅朵朵迎新春

19、遍地腾欢歌国泰

普天共乐颂民安

20、发大财一帆风顺

走鸿运心想事成

21、灿灿春光春灿灿

洋洋喜气喜洋洋

22、朝朝争朝朝朝早

年年过年年年新

23、除旧布新春入户

扬长避短福临门

24、除腊一杯辞旧岁

迎春千盏接新年

25、财源滚进勤劳户

幸福濒临节俭家

26、处处桃花频送暖

年年春色去还来

27、丰年兆瑞三冬雪

佳节呈样二月花

28、春到人间千家好

花开枝头万象新

29、春回大地百花放

日照神州万物荣

30、春安夏泰人长寿

秋福冬祥家进财

31、发家好景随春至

致富宏图与日新

32、顺雨调风龙气象

锦山绣水凤文章

33、春满枝头迎佳节

乐在心中接好年

34、春来春去春花放

喜颂喜歌喜气升

35、春联迎春入春户

喜鹊报喜盈喜门

36、碧桃丹桂探春色

甘雨和风兆丰年

37、此日人同昨日好

今年花胜去年红

38、村村喜结丰收果

户户欣开幸福花

39、春到百花香满地

时来万事喜临门

40、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1、春雨知时滋万物

紫阳有意暖千家

42、勤俭自古为美誉

节约至今是佳称

43、瑞雪铺下丰收路

春风吹开幸福门

44、大好河山开胜纪

风流人物数今朝

45、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46、春到山乡处处喜

喜临农家院院春

47、欢欢喜喜辞旧岁

高高兴兴过新年

48、东风浩荡四时泰

春日融合万象新

49、美酒千盅辞旧岁

梅花万树迎新春

50、大江南北春风意

海峡东西明月心

51、爆竹千声歌盛世

红梅万点报新春

52、美酒红灯歌盛世

银筝玉管迎新春

53、东进金银西进宝

内添福禄外添财

54、勤俭持家皆称赞

劳动致富最光荣

55、春到福到吉祥到

家和人和万事和

56、春意盎然龙起舞

惠风和畅马腾奔

57、布谷鸟鸣黄土地

迎春花展艳阳天

58、庆丰收全家欢乐

贺新年满屋生辉

59、勤俭持家家家富

艰苦创业业业新

60、春有笑颜春不老

岁无忧虑岁常新

61、山青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62、春风春雨春光好

富乡富水富贵多

63、同心同德创大业

再接再励攀高峰

64、地利人和开富路

政通时顺辟财源

65、多福多财多光彩

好年好景好收成

66、春风和阳人财旺

瑞气盈门福寿长

67、春至百花香满地

节来万户喜盈门

68、大地年年春光好

祖国处处气象新

春节简单押韵对联4

门迎春夏秋冬福,

户纳东南西北财。

松生四季千秋福,

桂纳九州万里财。

迎新春鸿图大展,

行泰运骏业宏开。

吉星高照兴隆第,

好运常临幸福家。

龙腾虎跃歌世盛,

花香鸟语闹新春。

万里春华开锦绣,

九州龙虎会风云。

五福临门家富贵,

万事如意大吉祥。

生意兴隆吉星照,

财源广进鸿运来。

老少平安家家乐,

招财进宝事事成。

门向青山摇钱树,

户纳绿水聚宝盆。

福地行仁终有获,

心田种德胜栽花。

新添财源人添寿,

堂嗣永发福长留。

路路来财家兴旺,

方方进宝福满堂。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广进达三江。

吉庆满堂人多福,

家兴财旺岁长春。

五字爱情诗句 1

1、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3、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4、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5、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6、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7、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8、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9、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10、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11、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12、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13、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14、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15、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16、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1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8、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19、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20、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

21、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22、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23、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24、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25、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26、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27、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28、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29、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0、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1、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32、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33、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34、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35、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36、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37、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38、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39、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40、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41、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42、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4、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45、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46、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47、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48、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49、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50、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五字爱情诗句 2

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3、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4、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5、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6、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7、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8、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9、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晖。

10、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11、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12、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13、恩爱苟不忘,在远分日清。

14、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5、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16、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17、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18、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19、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20、你春衫年少,我桃之夭夭。

21、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22、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23、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24、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25、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26、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27、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

28、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29、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30、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

31、绿绮手中弹,挥弦白雪寒。

32、双鱼生水中,朝暮不相离。

33、彼时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34、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35、花月两模糊,隔帘看欲无。

3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7、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己时。

38、今夜月如眉,话别河桥畔。

39、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40、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41、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

42、同心一人去,顿觉长安空。

43、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44、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45、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6、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47、非君不见思,所悲思不见。

48、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49、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50、重见约中秋,莫负于飞愿。

5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52、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53、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54、与君初相见,犹如故人归。

55、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56、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57、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58、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59、投我以求桃,报之以琼瑶。

60、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6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2、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63、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64、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65、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66、君之我所系,倾之我所意。

67、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68、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69、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70、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71、相爱几时穷,无物似茶浓。

72、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73、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74、初与君相识,犹如故人归。

75、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76、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77、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78、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79、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80、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写一首诗,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写作的目的,想写什么,打算怎么样写?

格律诗指的绝句和律诗,他们每二句称为一个联,如绝句中1、2两句称为首联,3、4两句称为尾联;律诗中1、2句称为首联,3、4句成为颈联,5、6句称为颌联,7、8句称为尾联。

总结起来基本要求如下:

一,声律要求

即平仄的要求,这是格律诗最重要的,主要是要求:

1,句内平仄相间(指的句内词单元);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其中第2,4,6个字尤其不可错),否则叫失对,乃格律诗之大忌;

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同(其中第2,4,6个字尤其不可错),否则叫失粘,也是格律诗不允许的;

4,脚分明,不可踩脚(指的在白脚与韵脚平仄相同)

二,对仗要求

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必须对仗,而且要工对。指的在对应处字数相同、语序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当或相对对仗必须与平仄声律相结合,最好平仄也相对。

三,押韵要求

1,偶数句尾必须押韵

2,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首联对仗首句不入韵为多,首联不对仗以首句入韵为多。首句不入韵五言为多,七言为少。

3,一般押平声韵为多

4,一韵到底

5,脚分明

6,不可用同一字重复作韵,也不要连续使用同音字作韵

7,不可撞韵,指的不该押韵的白脚上押了韵,即使平仄不同也不行

8,尽量避免挤韵(在不适当的地方用了同韵母的字)

四,章法要求

格律诗在一首诗的结构上要做到“起、承、转、合”,做到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平仄诗格律表》为了帮助大家写普通的格律诗,我将逐步把七绝、七律、五绝、五律的标准格式介绍一下,在具体应用时,并非每个字都如此,还要注意“1,3,5不论,2,4,6分明”的原则。其实掌握了这些原则,会写是不难的,当然写好不容易。

一、关于中国古典诗词

提起古典诗词,有必要先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古典诗词。我以为,所谓中国古典诗词,是指汉语言所独有的一种有韵的最为含蓄凝练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之一。

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我们知道,一般意义上认为,文学体裁有四种,诗词、散文、小说、戏剧。诗词是其中之一。那么,既然是文体之一,它必然具有一般文体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讲究谋篇布局。在诗词创作里,我们称之为章法。在谋篇布局里,诗词应有的波澜、线索、脉络等等,都和其它文体一样,是需要处理好的关键。

第二,它是有韵的文体。这一点,就使诗词一下子与其它文体形式区别了开来。因此,我以为,没有韵或者压韵不正确的,不能划归诗词这个范畴。当然,在诗词产生的初期一些未成型的文字、现代的新诗(尤其某些探索中的东西)以及由外国文字翻译过来的作品,因为有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不能同日而语,不去争辩,也没必要讨论。基于这一点,为了体现诗词的音乐美、节凑美,就要讲究格律。因此,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第三,它是最含蓄凝练的。诗词、散文都是直接书法情感的文体。但诗词是最凝练最含蓄的。这一点,就把散文(包括杂文类)区别开来。含蓄与凝练,是要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表达的技巧,文字的生动准确,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因此,作为诗词,就必须讲究章法、技巧和语言的优美和谐和统一。我们下边分别来谈论这个问题。

首先,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诗词的语言不仅是优美的,含蓄的,还应该是凝练的,是诗词所独有的美,与一般的文学语言和口语有着很大的不同。诗词的含蓄美、凝练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含蓄,就是不能直说,要绕个弯子。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你所写的内容,让作者感受出来的。所谓凝练,是指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一首绝句二十几个字,一首律诗几十个字,就是一首长调的词也不过一两百字,要表达作者常年积累的情感,没有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是不能完成的。还有一点,是诗词所特有的,那就是语言的音乐感。含蓄的特点,散文可以具有,凝练的特点,其他文体,比如谚语、对联、超短散文等等也可以具有,因此,都不是诗词所固有的特点。惟独语言的音乐性,是诗词所具有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没有了音乐性,也就是不符合格律的作品,无论好坏,都不叫诗。挂羊头卖狗肉也好,挂狗头卖凤凰肉也罢,总之不是诗词。我相信真正理解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是很容易理解这一点的。因此,要想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优美的诗词,必须掌握格律。

其次,诗词写作要讲究章法。有人说叫谋篇布局的能力,其实是一回事。说白了,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前边的时候,要注意照顾到后面的。我们知道,写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布局的方法,比如正叙、倒叙、插叙等等。诗词与一般的文体不同,它是跳动的叙事方式。如果按部就班,就显得呆板。但如果跳跃的厉害,就容易混乱。因此,如何既艺术又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把原因结果等等交代清楚,还要受格律、对仗、文字数量等等的制约,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再次,就是诗词创作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关于技巧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的赋比兴,以及那些常用的修辞技巧如双关、象征、暗示、影射等等方法,都是属于技巧的范围。一般技巧,用在个别的句子上,就是修辞。而用在篇章或表达中心思想上,就是技巧了。大体技巧使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地把文章做的更好。

对于初学者,我认为语言最重要,也最难把握。这里大致要分三步。最初由于不适应格律的约束,要努力地写出符合格律要求的句子。这一步,一般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第二步,等格律渐渐掌握了,熟练了,就要要求自己写出顺畅准确的句子,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思想准确、凝练、含蓄地表达出来。这一步因人而异,大致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第三步,等到句子基本没有问题了,就要再进一层,逐渐地熟悉技巧,使自己的句子更加生动、含蓄、精警,有味道。语言的含蓄、凝炼是要比格律更难的问题。首先与作者自身的古文功底和读书多少有直接的关系。有人的语感好,可以进步很快。有人的悟性高,语言天生出彩。

总之,只有熟练掌握并使用了诗词的语言,才有可能写出不错的诗词来。吟安一个字,需下十年功。其实不是确定一个字需要考虑十年,而是说,没有数十年的努力,是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的。说到最后,语言的问题,不仅是功夫的问题,还是境界的问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及至的艺术,进入这个艺术的盛殿,需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

二、律诗的章法

所谓章法,就是一首诗谋篇布局的`方法。

律诗共八句,两句为一联。根据各个联的位置,一般习惯上称为首联(即诗的前两句),颔联(又叫承接联,即第三、第四句),颈联(又叫转折联,即第五、第六句),尾联(即第七、第八句)。除了正常的格律以及粘对的要求外,中间两联要求对仗。有时由于首联已经对仗了,颔联可以不对,称为偷春体。但颈联是一定要对的。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如此,绝句也是一样。起承转合四项任务,一般分由四联分别来完成。所以,首联又可以叫起首联,颔联叫承接联,颈联是转折联,尾联合,就是收尾。

写一首诗,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写作的目的,想写什么,打算怎么样写,主题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为了保证思路完整,脉络清晰,让读者读着明白,就需要好好地安排章法。先交代什么,后交代什么,这顺序不能乱。如果是见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势必会造成文理的混乱。你写不明白,读者就没办法读明白。有时作者写的东西,作者心里是很清楚的,可是读者却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其原因可能就是章法出了问题。可见,起、承、转、合,是很关键的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尤其是中间两联,出句与对句之间,要尽量说不同的方面,不要内容太近或相同。内容太近和相同就是合掌了。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要发展,要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上的事情。只有递进一步,发展一步,结尾才好结出更有意义的思想或感受。

我们以写景诗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假如我们写春游,首联可以写春游的目的或者是游览的地点或者是时间、原因等等。这时候人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直接出现,而是通过下面的描写来暗中交代人物的出现。通过人物的眼睛,去观察眼前的景物,用笔把眼前的景物描写下来,可以是眼中看到的,也可以是耳朵听到的。开始交代了春游的时间、地点、目的等等,接下来交代眼前景色,读者就可以自然地跟着作者的笔触,就象实地春游一样,如眼亲见。这样的承接就自然且脉络清晰。到了转折的时候,我们可以跳荡一下,或者把眼前的景物换个视角来表达,或者干脆写由眼前景物所产生的感慨、联想,似乎是离开了刚才的画面,但却和眼前的画面有很紧密的联系。到了结尾的时候,把这些感受通过某种办法强调一下,直接传递给读者,想办法回到开篇游览的内容,或者使全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需要注意的是,颈联和颔联一定要有所区别,如果颔联是风景,颈联最好离风景远一点,否则就原地踏步,不能给读者更多的信息,浪费笔墨。如果非要继续写景的话,也要安排一下次序,比如颔联写远的,颈联写近的。颔联写现在,颈联写过去。颔联写虚的,颈联写实的。颔联写辽阔的、粗犷的,颈联写具体的细致的。颔联如果是面,颈联则可以精确到点。颔联写实实在在的景色,颈联写由眼前景色产生的联想或者心理体验等等。总之,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才好。

三、绝句的章法和构思

绝句的章法与律诗章法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起承转合四个步骤。但也有许多不同。一般来说,律诗的起承转合分别由一联来承担。而绝句是分别由一句来承担。就是首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第四句合。

律诗的章法比较好把握,波澜不需要太大,精彩之处一般体现在中间两联上,大开大阖,主要以铺陈为主。比如温庭筠的《苏武庙》“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比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比如杜甫的《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都是如此。这些铺陈,不一定都以气势取胜,但却以气韵取胜。出句和对句之间的开合、跳荡,或绵绵荡荡,或惊心动魄。而绝句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绝句的精彩之处,更多的体现在整体的构思上。起承转合之间,短短的四句话,要交代完整作者的写作内容、目的、意义。因为体裁小,不可能写的那么详细,但也必须交代明白,这就需要很深的驾御语言的能力和巧妙的构思。绝句必须在精妙构思的基础之上,给人留下足够的回味。想写的内容当然是需要写出来的,但要在很短的文字上精心设计安排,取材、剪裁颇费脑筋。写细了,会浪费笔墨。写粗了,又可能交代不清。因此,必须抓住最精彩的一点展开。绝句之绝,就要体现在诗人的思力上。没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构思,是不可能出经典之作的。

绝句的章法固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平起、顺承、跳转、妙合。

平起,就是起头的时候尽量心情平静,不要一下笔就风起云涌。那样往往会后继乏力。只要抓住问题的要害,轻轻地开了头就可以了。顺承,和律诗一样,就是尽量承接的自然,缓缓地把感情向上推。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妙成,好比抖包袱。尾句一出,中心亮明了,使人眼前一亮,然后拍案叫绝。

我们以杜牧的《赤壁》为例来说明一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我们知道,赤壁是个古战场。自古写这个题材的很多,但我以为杜牧的这一首与众多的同题材作品不同,有着极其经典巧妙的构思。起句交代作品所描写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捡到一块废铁,这是一块埋藏于沙土下面的折断了的戟,是一种武器。承接句进一步交代说,自己回家去清洗打磨,认出是古时留下的。至于是什么时候的东西,作者没有讲。但因为题目里交代了“赤壁”二字,我们知道是三国时期的。这样,就顺便扣上了赤壁古战场这样的题。第三句转折,就是典型的跳转,作者在这里做了一个假设,假如东风不帮助周郎的话(会怎么样呢)?尾句合的甚为有意思,作者不说战争的结局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而避重就轻地说二乔的命运。关于赤壁之战的种种说法,我们不用在这里详加陈述,二乔的结局在这里代指了战争的结局,这是诗这种文体所特有的方法。这里不仅有象征,而且有假设。全诗的技巧也主要体现在这里。前文我们提到过关于技巧的问题,这里的技巧是针对全篇而设立的,因此它是篇章的技巧,而不简单地是修辞。关于技巧的问题我们留待日后再详细讨论,这里只是顺便提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跳转。东风句的出现,在我们初读此诗的时候,你会觉得很突然。我们无论如何想象不到东风与废戟的关系,似乎八竿子也打不着。而当我们读完最后一句的时候,才明白它的妙用。这就是转折的妙处,这就是波澜。从捡拾废戟而磨洗,因磨洗而认前朝,进而想到东风,于是假设,最后妙结,这之间包含了作者的巧妙构思,令人叹服。

四、诗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词是文体之一,自然也应该象文章一样,忌平铺直叙,要有波澜。

古风和词因为较长,需要波澜,这个道理好理解些。

这里说的波澜,其实就是蕴涵于诗人笔下的一种气韵。这种气韵是要不断推高的,但不能高了再高。如果一味地高下去,最终是要绷破的。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但也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诗的气不能如串串惊雷响之不停,要舒缓有致。所谓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上面这首诗采用的是:高、再高、渐低、稍高这样的感情强弱高低的安排。

也有与此相反的特点就是:平缓、高潮、平缓、更高潮。错落有致,极具感染力。

律诗如此,绝句也是一样,甚至绝句因为篇章短小,更要求有起伏和变化,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在绝句中,大概是由于体裁的特殊原因,先抑后扬,层层推进的手法比较多。而先扬后抑的手法用得似乎比较少。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释。我们所说的波澜,不仅仅指感情的起伏波荡,也含有文字的色彩、声调的交互转换,场面的感觉变化,动静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等来实现作品跌荡起伏的效果。

总之,诗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还有音乐、情绪、情感、场面、动静、快慢、明暗等等多种效果变化下的美。起伏和波澜也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变化,其他方面的变化也可以达到跌宕错落的效果。我们在欣赏古人诗词的时候,自然应该为作者的匠心安排而深入细致地体会。如此,才不枉读古人诗词。

五、诗的精美构思

诗要有精美的构思。

诗人写诗,当然是先有了想要写诗的主观意向。因为被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所感动,要通过作品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写出来。但诗不能象流水帐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除了要巧妙的设计章法以外,还需要认真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来打动读者。

律诗由于篇幅相对较长,对构思的要求相对绝句要宽一些。绝句的篇幅狭小,就必须体现作者构思的匠心。

六、诗和诗眼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首诗里,有时候会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对理解全篇的结构脉络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的昭示的作用,这就是诗眼。有人说诗眼就是炼字,某句话里的某个字炼的好,使得全句增色,这个字就是诗眼,比如王安石的诗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但我以为,这不是诗眼,这只是眼字。

诗眼,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诗的结构过于复杂,因此需要在某个地方加以提示,以帮助读者理清作品的思路。有个时候,是作者的思想或者诗的主题不好明确交代,需要在某个地方加以提醒或暗示。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诗眼。

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那就是并不是每一首诗都需要诗眼。大多数诗是没有也不需要诗眼的。诗眼只根据需要而使用,不需要特意安排。

一首诗的诗眼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合适的地方加以安置。以律诗为例,分四联,因此,诗眼可以安排在诗的任何一联里。我们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首联安排诗眼,比如笔者的《秋兴二》。

家在最高楼上住,惯听天外淌秋声。边城鼓角几时起,朔漠悲笳何处鸣。司马书来先泪下,沈园柳老倍心惊。诗人自是多情客,且为情多痛一生。

这首诗刚发在网上,许多人的评论是:起的高古,后面不知道转哪去了。其实在首联里已经安排了诗眼,读懂了首联,相信全篇皆通。因为家在最高楼上住,所以夸张地说:惯听天外秋声。其实地球上分四季,天外秋声为何物?此说似乎不通。因此这里暗指的是一种幻觉,说的是历史长河里的旷古之音,也就是说在感怀历史。明白了这一层,你就可以很清晰地理解了接下来的两联,是四个典故,都是与诗人有关的,一个讲边塞之苦,一个讲去国怀乡之痛,一个讲朋友相思之苦,一个讲悼亡之痛。结尾的两句边转边收,就更容易理解了。在这首诗里,我就章法做了个尝试,不说成功与否,但就整个诗的脉络而言还是清晰的,关键在于首联的诗眼的安排。

也有在颈联安排诗眼的。比如江西熊盛元先生写河西走廊的诗(题目记不太确切,不加了)。

不到河西旧走廊,更从何处味苍凉。一川沙石驼铃碎,万里风烟塞草荒。云缀天心难化雨,愁生芒角欲撑肠。萧萧红柳今如昔,只有衣裳异汉唐。

这首诗初看以为就是一首记游的诗,其实不然。关键的地方在于第五句,那“云缀天心难化雨”,写的不是自然现象,是在讽刺历代的统治者都喊着要重视边疆,却空有好的政策,最终落实不了,致使这里到今天还是如此荒凉。这一句交代了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看不透,全篇朦胧,欣赏便只能处于低层境界。

尾联安排诗眼的比较多,既然开了头,干脆就再举一个笔者自己的例子。比如笔者的《秋兴三》,就是在结尾安排诗眼的。

时逢三五怕团圆,酒欲消愁今更难。两地清宵期共度,一天明月好同看。花前顾影怜卿瘦,柳下偎人觉臂寒。梦醒但余环佩响,最高楼上夜犹阑。

怕团圆是怕别人团圆而自己不得团圆,中秋团圆日便格外寂寞,因而借酒销愁。期共度自然是不能共度,是希望而已。但接下来的花前顾影和柳下偎人又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结尾。梦醒之后犹觉闻得环佩响,说明那其实只是梦中的情节。联系前面的借酒销愁,自然是酒后入梦。有人说“环佩”二字泥古了,因为现在没人再戴环佩。先不说此说是否成立,单就梦中情节,其实是不能与现实相比拟的。梦中情节多怪诞,现实中的相会幻想在梦中,今人变成了古人的形象,醒后如闻环佩之音,无论如何是说得通的。

颔联包含诗眼的情况比较少,盖因大多以承接为主,顺其自然地交代下来的缘故。但我们前面举过的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的例子,其实就可以看作是颔联包含诗眼的代表,读者不妨自己找来对照一下。

绝句里的诗眼也是很多的,比如“忽见陌头杨柳色”(王昌龄《闺怨》)。再比如“不得到辽西”句(金昌绪《春怨》),也是诗眼。因为辽西是良人远征的地方,诗中的女主人公只有梦中才能与丈夫相会,却被黄莺的叫声惊破了,因此喊打。如果不知道“辽西”的内涵,全诗又如何懂呢?

需要区别的是,同样是为了交代内容的需要,有的在作品的题目里加入某些信息,有的在序言或者后记里说明,这也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主旨和理顺作品的脉络思路,但与诗眼无关。

诗眼,有的时候与警句相同。比如“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这一千古名句不仅是警句,还是诗眼。但警句不一定都是诗眼,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就不能说是诗眼。

我们了解了诗眼的特点和用途,在今后自己的创作中不妨加以使用,一是为了章法和脉络更加清晰,一是可以在含蓄的基础上揭示主题。尤其那些《无题》类作品,因为诗以外的信息很少,适当使用诗眼来交代些必要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七、读诗与欣赏

我们学习诗词的写作,需要读大量古人和今人的作品。尤其需要大量地读和背诵古人作品。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读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就可以的,而是要认真地学习。这学习的过程至少需要两步,第一步是读懂作品,第二步是要学会欣赏作品。

一首诗放在我们面前,我们首先要读懂它。诗的表面意思是什么,它的中心思想或者主题是什么,它到底都讲了些什么。表面意思也许是容易理解的,可它还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或内涵,就不一定都能理解了。初学时,由于我们的认识水平有限,经验不多,会影响我们对前人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前人写的诗话、词话、理论文章以及赏析、评论文章,来帮助我们理解。当我们读过相当数量的作品以后,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便会逐步增强,也许我们可以适当地甩掉那些“工具”来独立地阅读和欣赏了。

我们以杜牧的《赤壁》为例来说明读诗的过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读懂这首诗,我认为大致可以分这样三个步骤。

首先,我们要理解它的表面意思:作者在赤壁古战场上偶然捡到一块废弃的断戟,回家后经过清洗打磨,发现这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时留下的。于是引发了作者对那场战争的思考:假如当年没有东风的相助,周瑜就不可能取得那场战争的胜利,江东的两位美人大乔和小乔都会成为曹操的俘虏而被锁于铜雀台上。

但这只是诗的表面意思,这种说法也许有趣,但一首诗如果只讲这一层意思,也就没有多大的思想意义,更谈不上什么价值所在了。因此,我们需要理解诗的深层含义:历史可能是受到某些偶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成功与失败往往不是必然的,多少特殊的因素、多少主观的与客观的条件,共同决定和影响了历史的发展,人,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往往会面临许多的无奈。当然,面对这样一首千古名篇,可能每一位读者对它的理解都会有很大不同。但只要你能够读到或者理解到这一个层面,可以说这一首诗就基本上没有白读。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感慨,还不止这么简单。

从有关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杜牧是懂军事的。和众多的封建文人一样,杜牧也存在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想法。与李白的“功成名遂身退”的理想抱负相类似,杜牧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几乎是旧时文人的共同特点。可是成功的文人毕竟不多,而大多数文人都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不免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慨,通过诗词歌赋来抒发自己的胸臆是他们理所当然要做的事情之一。在杜牧心理也许这样在想:周郎一战成名,不过是靠老天爷帮忙而已,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自己之所以没有成功,只不过是没有那样的机遇罢了。这样的思想,与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有着极其相似的内涵。所区别之处在于,陆游的感慨是通过律诗的气韵直接表达出来,虽然也有婉曲(毕竟不是直说,是拐了个弯子的),但毕竟容易理解。而杜牧的想法,却藏得很深。这也是律诗与绝句的重要区别之一。

也许有的读者会认为,我的这个理解是自己的主观臆断,作者的真实思想未必如此。不过这不是我的发明,前人的诗话词话里应该有类似的分析。即便没有,我想我这样的理解恐怕也不过分,因为诗的魅力之一,就是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发挥。这在欣赏的意义上,是读者对作者作品的再创造。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诗的复意。

我前面举的许多例子,比如王昌龄的《春怨》,比如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都是读者读出来的,因为作者没有这样的注解。诗歌有诗歌自己特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我们只有掌握了这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才能与作者沟通,才能与古人对话,才能产生思想上的共识或共鸣。

关于读诗,限于篇幅问题,我们只讲到这里。下面我们讲第二步:欣赏。

对于一篇作品的欣赏,我认为同样包括三个层次。

首先,理解作品,和作者在思想感情上进行沟通,产生共鸣,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问题不多说了,相信读者已经可以理解。

其次,欣赏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技巧。比如《赤壁》的起承转合,它的假设手法,以及作者驾驭题材的能力等等,就是这首作品的主要特点。作者不说赤壁之战的结果如果改变的话,会使东吴灭亡和生灵涂炭等等可以想到的问题,而把着墨点单单放在二乔身上。而且这二乔可能的遭际,仅仅依靠对于历史细节的捕风捉影的传说上。这样的手法是只有诗歌才具有的,它是高度艺术手法的体现,是以点代面的结果,会使得作品更富趣味性和可观赏性。至于后世有些文学评论家对其肆意歪曲和诋毁,认为作者不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而只担心两位美人的遭际,因此反映了作者的某种心态和低级趣味,甚至引到阶级性、政治地位等等,那就不是正常人的正常心态了。我只能说,这样的人不配读诗,只配去读字典。

再次,我们需要对作品的语言特点、具体的修辞手法等等细节的东西进行欣赏和学习。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作者的炼字技巧,就很值得欣赏。

让我们再举一个今人的例子来具体的谈一下欣赏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当今的网络诗人贺兰雪的作品《七律·甲申上元(其一)》。

华灯照树树青青,爆竹相随月满城。道路尽夸春意迩,儿童会咏马蹄轻。素衣渐墨仍频浣,病眼逢花欲暂明。与我镜中相看了,始知如此亦平生。

首先需要说明,这首作品不是贺兰先生的最佳作品,只是一个普通的作品。恰逢日前有一网友就这首作品与我探讨,所以我多读了几遍,举这个例子方便些。如果贺兰先生觉得不妥,容我日后改正。

题目是甲申上元,暗示内容可能与春有关。首联以景起,树青青是树叶绿了,暗示“春”字,仅扣题目。爆竹和月,正是上元节的特点。颔联出句的“春”,算是第一次对主题的明示,对句的马蹄轻,极有可能就是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里“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典,还是为了暗示春“字”。前面两联做够了铺垫,后面开始用细微的笔触写自己的心境。“素衣渐墨仍频浣,病眼逢花欲暂明”。初看这两句,可以感觉到诗人遣词造句的能力。“仍频浣、欲暂明”似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却应该是诗人貌似随手拈来却很能体现作者功力的得意之处。结尾的“使知如此亦平生”点明了主题,应该是诗眼所在。有的读者也许会说:作者到底写了些什么呀?我怎么还是没看明白。我以为,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就是诗人用诗这样的文体,随手记录下了自己生活中偶然产生的一点心灵的感慨和波动。人的一生并不长,也绝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天天顺顺利利,想什么得什么。不要说建功立业,就是事业有成也是一般人的梦想而已。我们大多数人过的都只是平平常常的日子。钱也许不多,但衣服要穿得得体干净。高兴的事情也许不多,但是不能泯灭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仍频浣、欲暂明”透露的就是这样的意思。因此,“如此亦平生”的感慨就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了。我们说,这首诗的立意、境界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平淡的语言,淡淡的心思,就在不知不觉间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一样可以打动读者的心,使我们产生共鸣。年轻的读者也许把握不到,有了一定年龄的人,是会有所体会的。“仍频浣、欲暂明”几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语言极其老到,是多年功力的体现。颈联一出,毫不费力,可以说于平淡处见神奇,是可以欣赏和学习的。

我们阅读和欣赏古人作品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学习。欣赏和分析今人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这关系到我们的眼力。眼力高的人,其自己的作品不一定就高。但眼力不高的人,其作品肯定不会高到哪去。因为我们只有知道了别人作品的好处与不足,或者说知道什么叫做好,怎么才叫好,自己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别人好的语言、章法、技巧,我们自然可以学习和模仿。而知道了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我们才能知道怎样去避免。这就是读诗和欣赏的根本目的。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首诗里,有时候会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对理解全篇的结构脉络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的昭示的作用,这就是诗眼。有人说诗眼就是炼字,某句话里的某个字炼的好,使得全句增色,这个字就是诗眼,比如王安石的诗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但我以为,这不是诗眼,这只是眼字。

诗眼,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诗的结构过于复杂,因此需要在某个地方加以提示,以帮助读者理清作品的思路。有个时候,是作者的思想或者诗的主题不好明确交代,需要在某个地方加以提醒或暗示。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诗眼。

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那就是并不是每一首诗都需要诗眼。大多数诗是没有也不需要诗眼的。诗眼只根据需要而使用,不需要特意安排。

一首诗的诗眼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合适的地方加以安置。以律诗为例,分四联,因此,诗眼可以安排在诗的任何一联里。我们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首联安排诗眼,比如笔者的《秋兴二》。

家在最高楼上住,惯听天外淌秋声。边城鼓角几时起,朔漠悲笳何处鸣。司马书来先泪下,沈园柳老倍心惊。诗人自是多情客,且为情多痛一生。

这首诗刚发在网上,许多人的评论是:起的高古,后面不知道转哪去了。其实在首联里已经安排了诗眼,读懂了首联,相信全篇皆通。因为家在最高楼上住,所以夸张地说:惯听天外秋声。其实地球上分四季,天外秋声为何物?此说似乎不通。因此这里暗指的是一种幻觉,说的是历史长河里的旷古之音,也就是说在感怀历史。明白了这一层,你就可以很清晰地理解了接下来的两联,是四个典故,都是与诗人有关的,一个讲边塞之苦,一个讲去国怀乡之痛,一个讲朋友相思之苦,一个讲悼亡之痛。结尾的两句边转边收,就更容易理解了。在这首诗里,我就章法做了个尝试,不说成功与否,但就整个诗的脉络而言还是清晰的,关键在于首联的诗眼的安排。

也有在颈联安排诗眼的。比如江西熊盛元先生写河西走廊的诗(题目记不太确切,不加了)。

不到河西旧走廊,更从何处味苍凉。一川沙石驼铃碎,万里风烟塞草荒。云缀天心难化雨,愁生芒角欲撑肠。萧萧红柳今如昔,只有衣裳异汉唐。

这首诗初看以为就是一首记游的诗,其实不然。关键的地方在于第五句,那“云缀天心难化雨”,写的不是自然现象,是在讽刺历代的统治者都喊着要重视边疆,却空有好的政策,最终落实不了,致使这里到今天还是如此荒凉。这一句交代了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看不透,全篇朦胧,欣赏便只能处于低层境界。

尾联安排诗眼的比较多,既然开了头,干脆就再举一个笔者自己的例子。比如笔者的《秋兴三》,就是在结尾安排诗眼的。

时逢三五怕团圆,酒欲消愁今更难。两地清宵期共度,一天明月好同看。花前顾影怜卿瘦,柳下偎人觉臂寒。梦醒但余环佩响,最高楼上夜犹阑。

怕团圆是怕别人团圆而自己不得团圆,中秋团圆日便格外寂寞,因而借酒销愁。期共度自然是不能共度,是希望而已。但接下来的花前顾影和柳下偎人又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结尾。梦醒之后犹觉闻得环佩响,说明那其实只是梦中的情节。联系前面的借酒销愁,自然是酒后入梦。有人说“环佩”二字泥古了,因为现在没人再戴环佩。先不说此说是否成立,单就梦中情节,其实是不能与现实相比拟的。梦中情节多怪诞,现实中的相会幻想在梦中,今人变成了古人的形象,醒后如闻环佩之音,无论如何是说得通的。

颔联包含诗眼的情况比较少,盖因大多以承接为主,顺其自然地交代下来的缘故。但我们前面举过的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的例子,其实就可以看作是颔联包含诗眼的代表,读者不妨自己找来对照一下。

绝句里的诗眼也是很多的,比如“忽见陌头杨柳色”(王昌龄《闺怨》)。再比如“不得到辽西”句(金昌绪《春怨》),也是诗眼。因为辽西是良人远征的地方,诗中的女主人公只有梦中才能与丈夫相会,却被黄莺的叫声惊破了,因此喊打。如果不知道“辽西”的内涵,全诗又如何懂呢?

需要区别的是,同样是为了交代内容的需要,有的在作品的题目里加入某些信息,有的在序言或者后记里说明,这也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主旨和理顺作品的脉络思路,但与诗眼无关。

诗眼,有的时候与警句相同。比如“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这一千古名句不仅是警句,还是诗眼。但警句不一定都是诗眼,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就不能说是诗眼。

我们了解了诗眼的特点和用途,在今后自己的创作中不妨加以使用,一是为了章法和脉络更加清晰,一是可以在含蓄的基础上揭示主题。尤其那些《无题》类作品,因为诗以外的信息很少,适当使用诗眼来交代些必要的信息,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