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一篇美仑美奂的《滕王阁序》,让读高中的我们爱恨交织。
一、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注释】
豫章:指今江西南昌。汉时南昌为豫章郡治。唐代宗时,为避唐代宗的名李豫讳,“豫章故郡”被更为“南昌故郡”。现在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作“南昌故郡”。
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襟:名词动用,以……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
三江:指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带:名词动用,以……为带。五湖在豫章周围,如衣束身,故称。
五湖:有两个说法,一是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另一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这里借指长江沿线南方大湖的总称。
控:掌握、把握。
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引:连接。
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
【赏析】
这句虽不是最美,但还是要说的。因为它是全篇的起头,交待并赞美滕王阁坐落的地点——今天的南昌。南昌的人民应该感谢王勃这位大才子,他确确实实在这篇文章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赞扬了南昌地区及其人民。这句话的意思是:曾是汉代的豫章郡城,现在是洪州的都督府,方位遥对着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理上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掌控着楚地,连接着闽越。这句主要写南昌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简洁明了,对仗工整,语音褒扬,用词准确华丽,描写铺张壮丽,运笔气势宏大,为后面的描写、叙述、抒情做好了厚重的铺垫。
二、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物华天宝:地上的宝物焕发为天上的宝气。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这一句是名句,至今为止,江西人还以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骄傲。这句的意思是:物类的精华,是上天又赐予的珍宝,与上天血脉相通,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赞扬江西的物藏丰富、人才聚集。整句对仗工美,用典贴切,遣词俊秀,造句清灵,美不胜收。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鹜:野鸭。
这句是名句。意思很简单,即西边的晚霞与落单的野鹜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共色,远远地连成一片,但经王勃用骈文的形式把这些事物组合起来,给我们读者展现出来的空旷、深远、博大的意象,是前所未有的。本来他这句是化用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马射赋》中的一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化用的结果是在意象上明显胜过原句,可见王勃之灵气。
四、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穷:穷尽,引申为“直到”。
彭蠡: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
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
断:止
浦:水边、岸边。
这句的意思是:傍晚水乡的渔舟中传出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这句给读者展现的'是虚实相衬之美,凭借听觉联想,用想象和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我们读者开阔眼界。实写虚写,,相互映衬,夸张地铺叙,给人的想象赋予无尽的层叠和广阔的空间。
五、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关山:关隘和高山。
失路:仕途不遇。
萍水相逢:指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这句的意思是说,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
表达了作者仕途不得志,又无人可提携帮助他的失落和无助。
六、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屈贾谊于长沙: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圣主:指汉文帝,泛指圣明的君主。
梁鸿:东汉人,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
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这句用贾谊受贬、梁鸿窜逃的典故,一是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二是表明自己很了解自己,并不抱怨仕途上的坎坷,而是以通达乐观的心态,等待能够让自己一展抱负的时机到来。
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当益壮:年纪虽大,但斗志有增无减,干劲更足。《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坠:坠落,引申为“放弃”。
青云之志:《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却更加明确迫切,纵使头发白了也要矢志不移。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却更加坚定,哪能丢掉自己的凌云壮志。这既是作者对自己的勉励,同时也是在向当局表明自己立场报国的坚定信念。
八、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
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
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这句抒发了作者虽然遭遇到“时命之穷”,仍然时时自励的胸怀。
九、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孟尝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这句要表达的意思跟上一句一样,表示虽然眼前有报国无门的愁怅,但决不会自暴自弃。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此句最佳处在于声色相依,闭目遐思,仿佛耳边尚能听到“孤鹜”凄鸣之音,佐以水天一色的背景,韵味天成。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赏析:此二句为全文最让人唏嘘感叹之句,让许多在外惨淡拼搏人不免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两句四六,一问一答,却答非所问,问中有答。“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悲悯那不得志的人呢?在座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之人。”这种深深的自我悲伤,怀才不遇之情自然流露。异乡举目,四面无亲。作者王勃乃天纵之才,却不得重用,此文之后,竟溺水而亡,让人不得不摇头痛惜啊!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滕王阁序》经典名句摘抄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秋景尽出。)
2、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第一次看到此用法:即。十分新鲜体贴。)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阁前毛书对联,自不必说。)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明暗对比,秋情盎然。)
5、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诗意秋趣。)
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哲理扑面。)
7、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世事难料。)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励志如话。)
10、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音出自自然。)
更多《滕王阁序》文章推荐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