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20分)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选文有改动)
15.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4分)
16.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
17.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4分)
1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4分)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19.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4分)
(一)(20分)
15.(4分)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2分)“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2分)
16.(4分)
(1)(2分)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
(2)(2分)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17.(4分)关键词:善良,宽厚。(言之成理即可)
18.(4分)
(1)①最后揭示真相,出人意料,给人震撼性的效果;②揭示真相后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③彰显了作品的`主题;④结局即高潮,如此巧合又合情合理。(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
(2)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
19.(4分)结合“默契”谈感悟2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
16.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情节,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两处来。(4分)
答:伏笔①
伏笔②
17.小说对老师傅的描写十分出色。请对下面老师傅的神态描写作简要的赏
……他又踌躇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答:
18.你喜欢打铃的老师傅吗?为什么?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你从中获得的感受。(5分)
答:
参考答案:
16.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4)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17.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18.善良,宽厚。
1.
2.
3.
4.
5.
6.
7.
8.
变异修辞,是区别于常规修辞的修辞,它具有独创性,能带来不一样的文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美感。
所谓变异修辞,就是突破常规、变通使用的特异表达方式。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要突破语言常规有所创新,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起到引人入胜或发人警醒的作用。文学创作本来也不是墨守成规的,它往往要走在时代的前端。随着时代的发展,修辞学的研究领域也被不断的拓宽,常规的修辞手法被不断运用的同时,新起的修辞手法也不断的产生并被接受。变异修辞就是在修辞学不断的被深化和发展后不断被学者重视的修辞手段。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她的文学语言清新淡雅,文风沉静婉约,善于运用语言来提高表达效果。本文主要从词形,语义,和语法方面来探讨迟子建作品语言变异的修辞艺术。
一、声响形态变异
所谓声响形态变异就是说言语表达着利用声音形式上的变异手段,达到提高修辞效果的目的。这里的“声音”包括语音,也包括自然界的音响。但是语音之所以能够与自然界的声音区别开来,是因为它载负着一定的语义内容,传达了一定的信息。
(一)曲解词义的变异
曲解词义的变异是通过曲解原有的词义获得出人意料的意义和获得不一般的表达效果。
[1]酒馆有两个厨子,一个叫“红厨子”,一个叫“白厨子”,各管一摊儿。红厨子姓红么?想必有姓红的就得有姓绿的和姓紫的。姓蓝姓黄的我见过。
[2]邢老婆子要在就好了,她说鬼说得好,可惜她也成了鬼了。
[3]王春申并不想把自己的名字和她们搅浑在一起,就说用她们的名字算了。取她们的姓组合呢,是“吴金”,“吴”的谐音本不好,再连着个“金”字,王春申自然反对。
例[1]中“红厨子”本不姓“红”,将“红”曲解为人名姓氏,使语言显得可爱,加深了对文中人物的描写与刻画,栩栩如生。这样的曲解词义的变异,使得文章更加的生动,主人公的形象也跃然于纸上,更加突出角色的性格特征。例[2]中“说鬼”本指邢老婆子是个很会讲鬼故事的人,说她真的成了“鬼”,是说她离开了尘世的意思。例[3]中此处是谐音别解的变异,通过用原语言单位谐音的手段,对其作出与原文迥然不同的解释。“吴金”与“无金”谐音,并不吉利。
(二)摹声变异
在变异修辞中,还有一种变异被称作摹声变异,即通过摹仿某种声响形态,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造成一种修辞效果。
[4]赵李红的笑多种多样,有时“哈哈”大笑,有时“叽叽咯咯”地捂着嘴笑,有时“嘻嘻”小声地笑。[5]
[5]我们崇拜熊,所以吃它的时候要像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上一刻,想让熊的魂灵知道,不是人要吃它们的肉,而是乌鸦。[3]
[6]我没走一步,都能听见自己的骨头“卡蹦卡蹦”地响,我老朽了。
摹声变异修辞的方式是用模拟声音方式使词语更具张力和表现力。例[4]通过摹拟不同的声音来形容人物不同的笑声所表现的心情和性格特征,如“哈哈”摹拟大笑,“叽叽咯咯”是指捂着嘴笑,“嘻嘻”是小声的笑。例[5]和例[6]是运用了直接摹声变异的修辞形式,直接摹拟了乌鸦的叫声,修辞效果很突出。
[7]豆腐肌肤润泽,它们“噗噗”地投入盆中。
“噗噗”也是运用直接摹拟豆腐投入盆中的声音,把当时的情景充分的表现了出来,有种身临其境的触感,另外作者还用“肌肤润泽”来形容“豆腐”也属于词语搭配变异,是语言表达具有形象感和动态感。
二、聚合单位变异
在迟子建的作品中也比较善用聚合单位变异的修辞方法:即某类词语中组合上和表达上具有相同的功能,这种功能决定某类词语在语言结构中应该具备如下特征:其一是位置的稳定性,其二是功能的特有性;这两个特征表明,某类词语是一个“聚合群体”,是一个“功能类”,这个功能类中的每一个个体在言语表达中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作用。如果这个功能类中的某一个个体发生变异的话,那么,它就具有了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功能,这就是聚合单位变异。
(一)词性的变异
词性的变异是聚合变异的一种,即某类词同坐变异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表达功能。
[8]在这个集市上,辛酸的人海着去了。
[9]我不饿!我不吃!谁希用你管,对象去吧!
例[8]中“辛酸的人海着去了”中的“海”本为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形容集市上出现没出现的辛酸的人非常的多,不胜枚举。例[9]中,“谁希用你管,对象去吧”中的“希”字是方言词的运用,“对象去吧”中的“对象”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处对象的意思”,更加的口语化和生动。令人回味无穷。
(二)方言词混用
[10]周二嫂喊他的时候,他激灵了一下,差点一个跟头从屋顶跌下来。
[11]愣着干什么?抱屈啊?你小舅亲眼见你去的。还不上炕!
例[10]和[11]里的“激灵”和“抱屈”都属方言词,《现代汉语词典》对“激灵”的解释是受到惊吓猛然抖动。“抱屈”指因受委屈而心中不舒畅。此两个方言词都出现在迟子建描写的人物对话中,更加凸显了人物的个性和乡土特征。而且例[11]中的“炕”是东北地区对“床”的称呼,很有地域性特色,特别的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三、语法因素的变异
文学创作中,往往不必墨守成规、死板的必须符合某种语法规则。有时通过语法因素的变异可达到不一般的表达效果。
(三)词语搭配变异
词语搭配变异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即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符合语法规则,但又超出了词语之间的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常规。
[12]午饭后,空气更加燥热、沉闷了。不一会,风起了。云变成了淡灰色,挤成一堆,抱成个铅灰色的大团。风逝了。燕子呢喃而下。细细的雨丝像一根根银色的秀针,一股脑地扎向地面。
[13]那公厕的灯在夜晚十有八九是瞎的。
[14]假如没有纯真,就没有童年。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15]人们见了我脸上都现出嫌恶的表情,好像我败坏了所有人的胃口似的。
[16]细颈长腰的白瓷酒壶也一命呜呼了。
例[12]中“空气中更加燥热、沉闷了”中“燥热”和“沉闷”与“空气”的搭配超出常规,因为“燥热”和“沉闷”在语义上是修饰人的心情的特征的,而“空气”是自然现象,他们搭配在一起,修辞色彩很浓,实则写天气带给人的心情。另外“风逝了”和“燕子呢喃而下”,“风”是不会“逝去”的,“燕子”也不会“呢喃”,这是作者赋予它们的`感情色彩的词语,赋予了大自然中的生命以灵性。例[13]通过写“公厕的灯”是“瞎的”更是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描写了公厕的灯无人管理的现状,修辞效果特别好,表达也很准确。例[14]也同样运用了词语搭配变异的变异修辞形式。“今天”运用在此句中,并且用“成熟丰满”来修饰,意味深长久远,“今天”是什么,通过时间的积淀而越发的“成熟丰满”,是人一生的历程,还是真的一个生命阶段,达到了不一般的表达效果,使人回味无穷。例[15]也是如此,用“败坏”与“胃口”搭配,形象生动。以上这些例子都是超出常规的变异表达形式。例[16]“细颈长腰”本是用来形容人的体态,特别是女性,显示其婀娜多姿的妩媚,此处用来形容“白瓷酒壶”,突出了白瓷酒壶的形态,更加的形象可感。
(四).结构成分的位序变化
在语言运用表达中,如果词语的位序有了变化,一个句子的意思也往往会发生变化,有时候是为了特殊的表达需要而故意颠倒,起到强调的效果。
[17]“噢,好大的雨,雨好大呀!”
“好大的雨”是描述一种人感知到的自然现象,单指雨下的很大。“雨好大呀”虽是词语位序的变化,但是表达出了两种含义:一者是形容雨确实很大,二者表达出了人的心理活动。
四、矛盾表达变异
矛盾表达变异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修辞手段,也是变异修辞的一种,它是为了一定目的和效果的需要,言语表达者有意采取一种“矛盾”的言语表达法。
[18]“啊,似花还是非花,压弯了雪球花树的枝杈。啊,似梦还是非梦,使我把头垂下……”。
这是一段歌谣的内容,正如冯广艺的《变异修辞学》中所提到的矛盾表达变异的作用中所说,“矛盾表达寓深沉于矛盾之中,寓含蓄于矛盾之中,寓婉转于矛盾之中”。“似花还是非花”、“似梦还是非梦”我们能从歌谣的内容中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彷徨、无奈、和失落。
[19]进得酒馆,你能听见此起彼伏的说话声,能闻到灶房里炝油锅的气味,能听见录音机所放出来的热热闹闹的二人转,真是俗气而又亲切,烦扰而又温暖。
这里说二人转是“俗气”但是确实“亲切”,“烦扰”但确实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温暖”。此处也属于矛盾变异修辞,贴切的表现出二人转带给人的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感受,通过矛盾的表达法,将二人转的双重特征表现了出来。
五、简单符号的变异
标点符号本来是一种表达的辅助工具,它的作用是帮助作者表达语意、明确清晰文章结构与意图,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辨明语气的。但在变异修辞中,标点符号却能起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20]“一年了,柱儿。没把你的……死讯,告诉***。不怪……我……***,她……会受不住哇……”[2]
[21]突然,那车“哇——哇哇——”地叫了起来,像哭一样。车开走了,那“哇——哇哇——”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弱了。
在例[20]中,省略号的运用着重表现了说话人强烈的、深沉的、痛苦的情感。让读者切身的体会到了那种失去亲人却又陷入不得不隐瞒事实的痛苦挣扎中,这种撕心的痛,想必用省略号的变异修辞表达形式再贴切不过了。例[21]的破折号本是起解释说明的作用,用在此处不仅将声音断开,更延长了声音的长度。
六、结语
迟子建的作品,最吸引读者的精髓是她的作品贯穿着人类至纯至美的本性,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她热爱自然,作品的很多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她的文字风格是用一种活泼的、确切的语言将自然中的人和事物如画卷一般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也是迟子建作品拥有众多读者的原因之一。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她某些词语、句子运用变异修辞的表达方式使分不开的,本文只是对她运用变异修辞表达形式的一小部分阐释,但我们仍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一位真正的作家的文字功底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