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登望海楼的唯美句子 正文

登望海楼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5-01-10 11:06:30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

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

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

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

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

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

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程珌词作鉴赏

多景楼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

这里面临长江,地势突兀,极目远眺,万里山川可收眼底。乾道六年(1170)知润州军州事陈天麟重建,并作《多景楼记》云:“至天清日明,一目万里,神州赤县,未归舆地,使人慨然有恢复意。”因此,身处半壁的南宋文人遂多登楼感怀之作。另外,这首词抒发兴废之感,也还同“望淮”有关。淮河,本来是中国南方的一条内河,但在南宋,却成了宋金以和约方式议定的疆界。现在,程珌登多景楼而望淮河,当然感触就更多了。

写法上,作者一方面紧抠多景楼、淮河展开主题,另一方面则把重点放在“有感”二字上,以抒发抱负为创作的最终目的。上半阕中,一、二句用淮河起兴,三、四句以多景楼承接,一上来就自然地点破了题目。

不过,即使是这四句,作者的感慨也是随处可见的:“天地本无际”,再现了望中所见的广袤山河,但一个“本”字,则显示着作者对人为边际的不满。至于“南北竟谁分”,就完全是作者的议论,其中“谁分”二字,问得尖锐、强烈,是全篇的关键所在。“楼前多景”由多景楼楼名演化而成,是全篇唯一写到美好风光的地方,只是作者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这里,而是由眼前的多景引出了疮痍的中原,以及内心的家国之恨。“却似”以下五句写楼前孤山,愈加显示了以情驭景的力量。京口附近有金、焦二山,南宋时还屹立在长江之中。词人把长江(水晶盆)同“本无际”的祖国大地联系在一起,并由“点破水晶盆”的孤山想到分开南北的淮河,于是本为江中奇景的金山、焦山自然成了作者咀咒的对象,以至发誓要借鞭挞雷霆的力量,把它们赶回到昆仑老家去(昆仑山周围万山攒聚,因而作者想象那里才是山的世界)。下半阕仍以望淮开始,但淮河数千里,独独“望见了”淮阻的兵冶处,这无疑是抒情的需要。兵冶处,指冶铸兵器的地方。《晋书。祖逖传》说,祖逖北伐,渡江,“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人而后进。”正因为这一陈迹的存在,使作者想起了山河未改,天意向宋,恢复大业,“止欠士雅与刘琨。”士雅是祖逖的字。史载,祖逖与刘琨友善,素以恢复之事互相鼓励,为练好杀敌本领,他们常常中夜闻荒鸡而起舞。后来祖逖破敌,刘琨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吾枕戈待旦,志枭叛逆,常恐祖生先我着鞭。”同样,出于凭吊古迹的目的,作者在偌大一座甘露寺内偏偏发现了“顽石”,想起了誓师北伐的诸葛亮。甘露寺内有一被称作“狠石”的'石头,形状如羊,据传,诸葛亮曾坐其上,与孙权商议破曹大计。词中,作者说他“三拊”(拊是拍的意思)顽石,可见他对顽而感慨再四;说必须“唤醒”隆中一老,是由于当时“止欠士雅与刘琨”,无人可与共商大事;说要同诸葛亮“细”酌“芳尊”,则表示对统一大计的关切。“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两句既点时令,又以景结全篇。“洗北尘”所指,不言而喻。

总之,在众多的多景楼诗词中,程珌此篇把锋芒直指宋、金统治者,感情饱满,很有气势,是独具特色的篇章。词篇一上来即以“谁分”二字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强行划分南北的罪魁身上,到下半片,更有“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止欠”二字不仅在说物是人非,更重要的是指斥统治集团,说他们中没有一个为国家、为民族着想的英雄。至于两片的结尾,前者说要借鞭霆力赶走江中孤山,后者说须要一场大雨净洗北尘,则明显是指击退金人一事。这些句子的字里行间,处处都燃烧着作者的激情。

词人抒情,或肆意以言志,或借物以寓意,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子。程珌与辛弃疾交游,词风也入明白畅晓一流。这首《水调歌头》的主要部分是内心情绪的直接抒发,但另外一些地方,却同时借助了比兴寄托。如“点破水晶盆”暗指金瓯有缺,“鞭霆力”

“正须雨”借喻抗金力量,“昆仑”指金人的老家,“北尘昏”指金兵的气焰等。两种方法的交替使用,既避免了纯用比兴寄托可能造成的晦涩,也避免了一味直抒胸臆可能带来的质直,因此形成别具一格的词风。此外,本篇包含寓意的句子都比较浅显易懂,这又使得全篇更加一致。

慢慢地,慢慢地太阳接近了地平线。照出来大海无与伦比的美。

1、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2、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李适《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

3、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李世民《春日望海》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

5、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6、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7、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11、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12、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望月怀远》

15、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李世民《咏风》

16、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九龄《春江花月夜》

18、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9、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21、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苏轼《望海楼观景》

2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4、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25、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2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2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8、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

29、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李隆基《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

3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描写海边夕阳的句子

一、云海落日则很飘有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远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二、来到大海边,只见一团耀眼的火球正慢慢往下沉。我走在柔软的沙滩上,找到一块光滑的大石头坐下,陶醉地欣赏着这美丽的夕阳。

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山沟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场。

五、太阳坠下了地平线,天空中的火烧云渐渐回归了洁白,如同天使的翅膀。

六、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七、水平线之上,是静穆与辉煌的落日,它用千万支光箭,呼啸着射穿一天的彤云,于是,一天的云便燃烧起来,它们相互推搡着,激荡着。落日的脚下,是波光粼粼的大海,那海水渐渐翻涌起来,被染得红艳艳的,仿佛是被浴血的落日浸染。这是太阳那最后的带血的激情,只有此时此刻正沐浴在落日之下的`人,才能够领受这最后的光明。

八、不知不觉,太阳又悄悄地向下溜了一点,这时,太阳的小半边脸被山遮住了,像一只熟透的大苹果轻放在山顶上。太阳缓缓滑落下去。黑色似乎要布满天空,可那没有了光却红地很的太阳像一团燃烧的烈火正在和那黑色的云在争斗,看谁可以争到这个天空。但太阳却向山滑落,后来,太阳在山顶上只留下一条红线,好像未到最后一刻,它还不放弃,可最后,还是完全地消失在我的视野中。虽然天空已布满黑色,但我还想着刚才那美丽的景色,壮丽的景象。

九、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剪纸。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友友草用力贴近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十、这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了,金色的水;金色的山;金色太阳;金色的云。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天堂圣境吗?我想着想着,眼前的太阳又向下滑了一大步。太阳渐渐往下落,一条条,一束束五彩带布满天空,布满大地,布满世界,使人感觉像一座五彩桥,又似一座彩虹桥。太阳落山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它落到树林里,用双眼凝视着大地,显示出难舍难分的样子。这时又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进山峰里,太阳从大圆变成了半圆,又由半圆变成了一把烧红的镰刀,又由镰刀变成月牙形的红色小船,轻轻的,无声无息的,最后终于完全落在了地平线之下。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从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释】

①望海楼,旧址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之地。

【简析】

首联是主画面──望海楼。为了衬托望海楼之高,先写镇江城,“云间”和“近青天”极写其高峻,这就为百尺望海危楼打下坚实的基础。楼而能飞,是因为屋檐翘起,如五色雉飞翔,“缥缈”则有仙境的意味。

颔联写近景──长江,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一联。诗人好象是一边喝酒,一边画画,一边吟诗,长江夹着三峡的涛声从笔底流过,杯中六朝的帆影连同酒一起喝下,不禁诗画之兴大作,一边画出片片白帆,一边吟出这句诗。颈联写远景──红日、白烟。夕阳在呜呜的'画角的催促下渐渐下沉,远处幽静的江边弥漫着白烟。这里不乏有“长河落日圆”和“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

“古今多少兴亡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此时的诗人,只好“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