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唯美句子 > 国画意境唯美句子 正文

国画意境唯美句子

时间:2025-01-16 10:56:14

中国画大师

这三种学问,也就是时常讲的诗、书、画。这三个姐妹艺术,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宋代陆放翁告诫他的儿子做诗说,功夫在诗外,是一点也不错的。

窃以为学画而不读书,定会缺少营养,流于贫瘠,而且意境不高,匪特不能撰文题画,见其寒俭也。

我自己有一个比例,即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 有人把看画也叫读画,画读得多了,胸中有数十幅好画,默记下来,眼睛一闭,如在目前,时时存想,加以训练,不愁没有传统。

我总是仔细观看,不放过一切看画的机会。人家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说熟看名画三百幅,不会作画也会作。

有些人说我的中国山水画有些传统,认为一定临过很多宋元画,其实我哪里有机会临宋元画,如果真有些传统工夫的话,也是看来的。

我自己感觉到,看一次名迹,手中就提高一层。这些好画,无不从生活中来,自古大家无不在传统的基础上,看山看水,做到外师造化;然后有所取舍,加入一己的`想法,所谓"中得心源"。

我小时读《水经注》,关于三峡一段,文字隽永,令人屡读不厌。及今亲历其境,则又有文字所不能形容者。江上山势连绵不断,如展长卷。尤其江流湍急,回荡 激流,滩各异制度,曲折开合,水流其间,变幻莫测。我坐在木筏上,可以细审其势,得谙水性;而传统山水,各家各派无不尽备。

诚非轮船急驶所能仿佛一二。在三峡之中,走了一个多月,比读十年书得益更多。 直到于今,我常常画峡江图,前后不下数百幅。也因有了三峡看水的生活体验,用勾线办法创造出表现峡江险水的独特风格。

长途旅行,每每在车上持续六七个小时,同车多有磕睡者,我总是打起精神贪婪地眺望窗外,找寻好山好水,从不放过。

我的方法,主要靠默记,不去强调山容水态的完全逼真,一般只记住它的来龙去脉,回环曲折,中间衔接勾搭,交待清楚就够了。

当看到一块石壁、一丛树;或者一个坡面,小至一个数根、一个节疤、一棵数干的皱纹,以前没有画过,或者没有画好,怎样去表现它"没有经验。这单靠默记是不够的,为此目的,必须坐下来对景写生,从而不端改进。

后来在窗外看到一丛疏树,日光映照,主干全部可以看出,方悟前人也是从西安市观察中得到启发,创为主干全露的画法。

学画早年成名,不一定是好事。成了名,应酬多了,妨碍基本功的锻炼,也没有功夫去写字读书,有碍于提高。所以学画切忌名利心太多。

我们看一幅画,拿第一个标准去衡量,看它的构图皱法是否壮健,气象是否高华,有没有矫揉造作之处,来龙去脉是否交代清楚,健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 做到这些,第一个标准就差不离了。接下来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多有变异,摒去成规旧套,自创新 貌。而在新貌中,却又笔笔有来历,千变万化,使人猜测不到,捉摸不清,寻不到规律,但自有规律在。做到这些,第二个标准也就通过了。第三个标准是有韵味。 一幅画打开来,第一眼就有一种艺术的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无穷。看过之后,印入脑海,不能即忘,而且还想看第二遍。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气息 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所以古人?quot;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一种纯正不凡的气味,健康向上的力量,看了画,能陶情悦性,变化气 质,深深地把人吸引过去,这样第三个标准也就通过了。

多画有两种:一中是临摹,一种是创作。临摹是手段,其目的是对着好作品,逐笔逐段地模仿 下来,化他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所以临摹切忌他画一棵树,我也画一棵树,他华一块石头我也画一块石头,照抄一遍,无所用心,这样效果是不大的。必须一笔 一笔地揣摩他的起笔落笔处,怎样用笔用墨,多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如果换一种方法,是不是可以,所得的效果有怎样?如是临摹多了,临一张有一张深刻的 印象,对创作是有好处的。 要把思想集中到画上来,在家里想,出外也想,走在路上看到一棵树,有一个节疤,回想以前是否在画里看到过,他们是怎样表现的,我怎样去表现它,要多想。所 以不一定要从早上画到晚上,一刻不停地画得很多,多画而不想,是收效不大的。想的时间,再加上有一定的用手作画的时间,就是提高的时间,这样也可补救一般 作画时间少的缺点。同样受到提高的效果。

有了名师,如非上智,每每为名师所圈住。老师的成就愈大,被圈住的力量也愈大。也愈难跳出。终生是老师的面目,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反不如无名师指授,自己摸索,四面八方,吸收营养,少框框限制,容易自己出新。

下笔之前,必须运气,运指腕。中指拨动,是用笔的诀窍。

作画的要求不同,大大超过写字。其大要指实掌虚,四面出锋,回旋的余地要大,这是总的方法。但指实不是执死不动,尤其中指必须微微拨动。因为五个指头, 大指、食指、中指紧紧执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只不过起到辅助作用,而上面三个指头,中指最靠近笔尖,稍动一下,点划之间便起微妙的变化。三指紧执笔杆,二指辅助,指实掌虚,是竖笔的执笔法。

拖笔,尤其想下拖,执笔的方法就要改变,好象单勾法。大指、食指两个指头在上面从相对的方向执住笔杆,中指、无名指、小指三个指头在下面妥住笔杆,近于 执钢笔或铅笔的方法。所不同的只是指头要伸直一些,有不要执得太紧,笔锋同样要藏在墨痕中心,这样也可以达到圆的效果,叫做卧笔中锋。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笔墨纸砚描绘山水诗乡梦,多彩宣城争创“中国书法城”。

3、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

4、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

5、点到为止,一字千金。

6、读诗千首,挥毫万字。

7、富有生机就是美。

8、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展示美。

9、翰墨怡且乐,书法寿而康。

10、弘扬传统,书写卓越。

11、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12、画笔描绘美好未来,色彩绘就壮丽人生。

13、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

14、苦攻中外古今万卷书,巧绘人情物理千张画。

15、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16、练好硬笔书法,传承汉子文化。

17、练一手好字,传一代文明。

18、练中华书法,承传统文化。

19、美术可以表现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20、泼墨造物,笔下生花。

21、人人学书法,共创新世纪。

22、如诗如画山水多彩地,共创共享“中国书法城”。

23、如诗如画新天地,锦上添花书法城。

24、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25、书法宣城,精彩人生。

26、书法有路勤为径,墨海无涯苦作舟。

2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28、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

29、提高精神内涵,陶冶高尚品质。

30、为您点亮艺点灯光,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3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2、文房四宝之乡魅力无限,中国书法名城精彩有约。

33、文宗秦汉,楷法晋唐。

34、羲之笔下千秋韵,兰亭地上万种情。

35、相约文房四宝故里,共创“中国书法名城”。

36、写好硬笔字,为人生添色彩。

37、写漂亮字,做优秀人,字如其人。

38、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39、写气质人生,扬祖国精华。

40、心系书协,振兴东华。

41、一手好字,得益一生。

42、一手好字,相伴一生。

43、一手好字,一生成功。

44、一手漂亮的硬笔笔,能让人赏心悦目。

45、硬笔精雕细刻出精品,书法千锤百炼铁成金。

46、硬笔书法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47、中国书法,字里千秋。

48、字好一半文,文好显灵魂。

49、书法宣城,精彩人生。

50、人人学书法,共创新世纪。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桃源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时年十九〕

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去(一作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阝奥]。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一作净)。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一作忽)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一作乡)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一作更闻)成仙遂(一作去)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一作岑)壑今来变。

当时知记入山深。

青溪几曲(一作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辩仙源河处寻。

《临江仙·手拈黄花无意绪》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手拈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

卷帘芳桂散余香。

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

罗巾浥泪别残妆。

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南乡子·花落未须悲》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

今日最相思。记得攀条话别离。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

《浪淘沙·小绿间长红》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拚长在别离中。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

年代: 宋 作者: 李之仪

九十日春都过了,

寻常偶到江皋。

水容山态两相饶。

草平天一色,

风暖燕双高。

酒病厌厌何计那,

飞红更送无聊。

莺声犹似耳边娇。

难回巫峡梦,

空恨武陵桃。

《苏幕遮·碧云天》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桃源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江南春》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