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
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
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
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课堂
(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诗经》两首(粤教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尹人,在水一方。”,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
读音:
姝(shū) 俟(sì) 见(xiàn) 蜘蹰(chí 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积累词汇:
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高中三年级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洵:诚然,确实。异:特殊。 匪:同“非”,不是。
通假字:
静:同“靖”,文雅和善。爱:同“薆”,隐藏。
见:同“现”,出现。说:通“悦”,喜爱。
女:同“汝”,指彤管。归:通“馈”,赠。
匪:同“非”,不是。女:通“汝”,指荑。
4.同学自读,理清文意
文雅的姑娘多么漂亮,等我在城角僻静的地方。但她却隐藏了起来不出现,弄得我抓挠头发犹豫彷徨。
文雅的姑娘多么的美好,(曾经)赠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这支红色的箫颜色亮丽,我喜欢这美丽的红箫。
你赠送给我从郊外采来的白茅草,(那白茅草)确实美得出奇。不是茅草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给我的。
5.教师带读,品味感情
再现法:王维曾经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经典的诗歌本身是精美的图画,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面上的人物、景物和情节。可以请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大脑中再现的场景登台表演。
6.小组讨论,质疑释疑
1)诗中的“静女”是一个极美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并没有具体地写出她的眼睛如何,她的身材如何,她的皮肤如何,只是说了“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只是这样笼统地写入,照理说应该是写作的大忌,可是,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却又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鲜明,那样的真切,为什么?
明确:侧面描写
2)男子在接受到哪种礼物时最高兴?为什么?(补记,学生提出)
3)为什么古代的静女能够自由地同男子约会?(补记,学生提出)
4)归纳《静女》的艺术特点
a)重章叠句
b)赋的表现手法
c)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5)归纳《静女》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a)顶真
b)双关
7.布置作业
1)将《静女》改写成白话文
注意:改写过程中仍然使用原文的“侧面描写”方法
2)预习《氓》,画出自认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
四.提问教读
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1、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
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
5、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
6、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
8、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
10、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11、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
12、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
14、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关汉卿
1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
1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19、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
2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1、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
22、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2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4、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
2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26、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2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
2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9、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晋·陶潜
3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31、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32、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33、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
34、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35、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
36、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37、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
38、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9、悲哉秋兮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40、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41、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42、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4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44、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45、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
46、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
47、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
48、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49、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50、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第一课时
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
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
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
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课堂
(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尹人,在水一方。”,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
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
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积累词汇:
其:副词,多么。姝:美丽。俟:等候。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蜘蹰:犹豫徘徊。娈:美好。
贻:赠送。彤,红色。炜:鲜亮的光彩。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荑:茅草芽。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洵:诚然,确实。异:特殊。匪:同“非”,不是。
通假字:
静:同“靖”,文雅和善。爱:同“薆”,隐藏。
见:同“现”,出现。说:通“悦”,喜爱。
女:同“汝”,指彤管。归:通“馈”,赠。
匪:同“非”,不是。女:通“汝”,指荑。
4.同学自读,理清文意
文雅的姑娘多么漂亮,等我在城角僻静的地方。但她却隐藏了起来不出现,弄得我抓挠头发犹豫彷徨。
文雅的姑娘多么的美好,(曾经)赠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这支红色的箫颜色亮丽,我喜欢这美丽的红箫。
你赠送给我从郊外采来的白茅草,(那白茅草)确实美得出奇。不是茅草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给我的.。
5.教师带读,品味感情
再现法:王维曾经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经典的诗歌本身是精美的图画,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面上的人物、景物和情节。可以请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大脑中再现的场景登台表演。
6.小组讨论,质疑释疑
1)诗中的“静女”是一个极美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并没有具体地写出她的眼睛如何,她的身材如何,她的皮肤如何,只是说了“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只是这样笼统地写入,照理说应该是写作的大忌,可是,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却又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鲜明,那样的真切,为什么?
明确:侧面描写
2)男子在接受到哪种礼物时最高兴?为什么?(补记,学生提出)
3)为什么古代的静女能够自由地同男子约会?(补记,学生提出)
4)归纳《静女》的艺术特点
a)重章叠句
b)赋的表现手法
c)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5)归纳《静女》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a)顶真
b)双关
7.布置作业
1)将《静女》改写成白话文
注意:改写过程中仍然使用原文的“侧面描写”方法
2)预习《氓》,画出自认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于:xū说:tuō
徂:cú汤: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
四.提问教读
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2.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3.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第一节求婚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主人公:表里不一脾气暴躁
女主人公:情深意重传统温柔善解人意
5.在等待嫁给氓的日子里,女主人公每天都在作甚么?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女主人公:痴情
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
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
无与士耽
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
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咥其笑矣
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决绝分离的态度
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男:易变
女:决绝,刚强
五.分小组讨论
1.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2.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作业
改写“氓”为一篇爱情故事,可以有适当想象,但必须忠实于原文的思想。
第三课时
分析讲评同学改写的《静女》和《氓》,通过小测试了解同学对本课掌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