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霜染榆叶,秋阳中它被装点得金碧辉煌。像一位仪态万方,雍容华贵的老妇人。
冬天的大榆树,静静地伫立在严寒中。虽独处一隅,却并不孤独,它所孕育出的那些一脉相承的生命都在默默翘首倾注着它。在朔风凌烈,寒流滚滚中,它展示出挺拔与高傲,坚毅与坦然的风范。落尽叶的枝杈变得像金属般的坚硬,珊瑚样指向云天。
春风轻轻地吹着,细雨悄悄滋润,榆树上那褐色的芽,变成柔黄泛绿的圆圆钱儿了。
春天,这棵大树抽出嫩绿的枝丫,别处的树木还没有发芽,这棵大树就有诱人的新芽;榆树钱长出来的时候,看上去微绿中带有一点黄色,这时的榆钱水嫩嫩的,孩子们看到,就想捋一把,含到嘴里,吃到青草的香味;然而树冠的枝枝丫丫就是一个大男人也够不着,别说这些小孩子了;
孩子们要想上树扳一支一饱口福,树就在我家门前,他们怕我们一家人看见不好意思,所以他们只有望眼欲穿的看看,不敢伸手触及枝丫。直到树上的微黄颜色消退,榆树钱变为微白色的,树叶才从榆钱背后偷偷地露出来,榆钱满地飞扬,树叶变为幽绿色的;
这些幽绿色的榆树叶在微风吹动下,发出“莎莎莎”的声音,好像音乐师弹奏出一首优美的旋律,不紧不慢,娓娓动听。
夏天,整个大树冠下,是人们休闲乘凉的好坐处。忙碌了一上午的人们,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提着草框,有的背着羊草,每当大家走到我家门前的'大榆树前,都好像不商而异的坐下来,说一会话,凉快一凉快才回家了。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熟的金黄金黄的,落了一地。这个时候,村里的大叔大婶提着草框,拿着扫把,把树叶一片不落的扫起,装在小袋子里,储存下来,当做冬日小羊羔的可口美食。
冬日,爸爸把一些中间的树枝剪下来,细的当火烧,粗的把它们的皮剥下来,然后把那一层黑色的表面皮歘了,里面露出白色的一层,看上去含有好多面粉,然后晾干。
妈妈推(磨)一些杂粮面粉,再把这些榆树皮也推进去,吃起来即光滑,又可口;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宁愿吃这种五谷杂粮做的面食,也不愿意吃白面(小麦面)或者杂面(大豆面)。
春日大榆树,葱郁巍然,绿冠如云,遮骄阳蔽烈日,撑起一片清凉的世界。夏日常有雨,暴雨袭来时,它任凭狂风把树冠刮得东倒西歪,满树绿叶发出惊天动地的倔强呐喊。
它不会倒下,它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无论在多么危险多么艰难的情况下,他都会无私无畏的庇护自己的骨肉。在弧光划破黑暗的瞬间,我看见它高大的身影巍然于迷蒙的天地间。
大雨过后,饱含水分的鲜嫩榆钱像一串串垂挂满树的翠玉。过些时日,榆钱由绿逐渐变得浅黄,成熟后的榆钱鸟儿一样,随风飞了,大榆树像伫立在暮色中送儿女远行,面带微笑,却双眼沁满了泪花的慈祥老母。
那些“游子”飞落山岗,飘至河畔,田头或沟谷……置身于泥土中,不择贫瘠与富饶,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随遇而安。待明年春雨滋润,阳光抚慰,便欣然破土萌生。
春来了,柳絮儿满天飘,榆钱儿串上了梢。
记忆里,老房周围种满了榆树,父亲说榆树根须长,可牢牢抓住泥土,夏天的暴雨也不会冲走泥土。而我只盼望,春天里,能吃到甜甜的榆钱。
清明前后,只见榆树上密密的榆钱儿,晶莹剔透,一嘟噜,一串儿,淡黄中透出春的绿意。长辈说,榆钱儿不能捋早了,太嫩不经吃,又会伤了榆树的元气,当榆钱儿真正长成时,一串串悬垂着,似一串串翠玉,高大的榆树下热闹起来了,有人用钩镰钩,有人背着筐直接爬上树去,将一串串榆钱儿捋进筐里。榆钱儿生吃很甜,大把大把地揉进嘴里,越嚼越香。
捋下的榆钱儿,母亲先捡出混杂的小榆枝儿,再用水淘洗干净,再放在簸箕里或竹筛里晾一晾。母亲会变着花样儿,做出几道榆钱菜,如榆钱汤、榆钱饼、蒸榆钱……儿时的我最爱吃榆钱饼,绿中泛黄,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好极了,如今想起仍唇齿留香,回味无穷,那种清香,有春天的味道。
榆钱大多时候是蒸了吃。清水淘净,用面拌匀,垫上笼布,放进蒸笼里,慢慢用文火蒸,蒸熟后,捏着笼布角和盘出锅,倒进小盆内,浇入蒜汁,撒些葱花或芫荽,再滴上几滴麻油,顿时,热腾腾、香喷喷的榆钱糕便做成了。散蒸的榆钱儿,也可再次入锅,用油煸炒着吃,泽绿中透着黄,就像满盘金钱,鲜咸爽口,吃时,那股清香绵远悠长。
榆钱还可做咸食吃。把榆钱和在面里,拍打成一块块的饼,然后在锅底擦点油,用文火烙,待起了香味,结了一层黄得让人流口水的锅巴,就可以起锅了。听说鲁北一带,人们把随风飘落在地上的榆钱扫起来,轻轻搓掉籽粒炒熟存储起来,冬天闲暇时当作零食,焦熟的榆钱籽很是香脆,赛过葵花籽和花生米,这种吃法我未尝过。
《本草纲目》写道:“榆未生叶时,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榆钱性凉味甘,食之可清热解毒。如今榆钱已成为城里人餐桌上的尝鲜,美食不胜枚举,榆钱儿炒肉片、榆钱儿炒鸡蛋、榆钱儿豆腐、金星榆钱儿糕、切边三鲜馅饼、榆钱儿面托、焦炸榆钱儿丸等等。
榆钱儿停留在树上的时间很短,几天后满树新绿渐渐成浅白,随风飘落。“风吹榆钱落如雨”,细碎榆钱儿飘飘扬扬,意境很美的。“榆钱不解青春,随风乱点苍苔晕。”春光易逝,红颜易老啊。
如今回老家,村前村后皆杨树,很少见到榆树了,因为榆树爱生虫,也长得特别慢。也许,有那么一天,榆钱儿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一夜的春风吹的桃花红梨树白,给榆树吹来了第一缕绿色,金黄的榆钱就一串串地挂满了枝头,那一串串的榆钱,就像金黄色的小大钱,就是清朝使用的铜钱,不过就是小点,所以叫榆钱。人们会趁鲜嫩采摘下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随着春风吹绿了杨柳树的枝头,榆树也开始生长了,满树的枝条先是鼓满了褐红色的星星点点,不几日枝条上又爬满了一串串的绿豆,再后来满树似长满了一根根谈黄色玉棍儿,稍有微风吹来,整个儿树左右摇摆,远远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榆树就披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外衣。
又到了榆钱儿挂满树枝的季节,看一串串苍翠欲滴的榆钱儿,把我又带到了遥远的孩提时代。
那时候,正值我们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那个大跃进的时代,浮夸成风,好像我们丰收了好多的'粮食,其实,农民手里没有多少口粮。当1960年的时候,地里收的粮食极少。没有粮食,农民只能过吃糠咽菜的日子。
那时候能吃的东西都吃了,春天只能到地里挖野菜度日。记得那年榆钱开了的时候,找根竹竿,绑上一个带铁丝的钩子,拉下一串带榆钱的枝条,摘下来放到嘴里咀嚼的时候,是那样的香甜,那样的可口,那甜甜的清香,我至今难忘。
榆钱儿除了生吃,还能与其它各种杂粮搅和在一起,加上其他的野菜,做出很多种充饥的食品。加一点面粉就成了榆钱儿蒸饭,加一点面粉用锅做成榆钱儿大饼,少加一点面粉,熬榆钱儿粥,就是光吧榆钱儿蒸熟,也可以充饥当饭吃,也饿不死人。经历了那个年代,我对榆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些不起眼的榆钱儿,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榆钱在过去的多少年里,一直是人们喜爱和充饥的食品。改革开放以后,生活逐渐富裕了。人们解决了温饱。榆钱变成了一种时尚的食品。每当这个季节,我总是采摘一下榆钱,做一些喜欢的食品,比如蒸榆钱吃,甜甜地清香,真是美味佳肴。
岁月在榆树的浓浓淡淡中漂逝着,时光在榆钱儿的萌芽与飘零中流淌着。一晃多少年过去了,从一个小小少年,变成了一个老人。然而,少年榆钱留在心中的印迹却愈加清晰。对榆树的情怀越来越浓。那略带甜丝丝味道的榆钱儿,永远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