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物是人非的憔悴镜前未语泪滴么?少年幸福,晚年疾苦。因为李清照终究是个女子。
世人称赞李清照有才的诗句
1、“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2、.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第一首《李清照,我赞美你》
春雨淅淅沥沥,暗含着轻轻的忧伤
循着李清照的足迹,踏上去往山东青州的土地
一扇影壁下,去寻觅戚戚惨惨切切的流离
故人归去,充满了忧柔的坦诚
夫君的辞世像一记重锤,击打在写过西楼明月
李清照的脑际,南宋的离乱使这位怨妇孤女
领略了残酷的情殇,意外与张汝舟相识
让美好的意愿,化为一滩云泥
有了伤痛的`情爱纠葛,诗人的语句里
才流露出孤傲凄切的柔美,有了南宋的分崩离析
才有了振臂一呼的愤世嫉俗,所以说,世事可以造英雄
但也可以制造女诗人的奇迹,李清照的诗句中
不仅仅是一个愁字,还包容了她性情中人的大义
最值得铭记的是,当朝奸相秦桧的妇人
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
可她落魄之时从不登其门,表现出凛然的气节
特立独行的人总会被时代孤立,被骂不终晚节的她
忍受着何等的屈辱,和命运抗争走出了自己的天地
行走在齐鲁大地,读懂的不仅仅是历史
还有那对世事的顿悟和欣慰,于是,翻阅着一页页陈年旧事
我向这位伟大的诗人,投去注目礼,
李清照,我赞美你
第二首《读懂你——李清照》
你,还在满地落花的细雨黄昏苦苦寻觅么?
你,还在点滴霖霖的三更时分伤心悲泣么?
你,还在物是人非的憔悴镜前未语泪滴么?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你曾在一个初夏,露压得花太低垂的早晨,来到后院荡秋千,
突见人影绰绰走进了你的花园,你见自己的衣衫不整,
含羞而走,顾不得穿鞋,头上的金钗落地,
那时的你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幸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那时的你享受着贵妇般的生活,幽雅的情趣使你快乐。
你与赵明诚对酒当歌,浅吟低唱作诗.
伉俪情深,琴瑟和谐,恩爱非常。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赞美才女李清照好诗好词好句(抒情诗)。”
你面对自己深爱之人的离别,彻夜难眠.
相思之苦难排解,愁亦愁,愁的是寂寞。
于是你写下了这首相思之诗,来抒发你对丈夫的深爱之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你在又一年的梧桐夜雨之时,无法安息。
你看着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泪千行。
你身逢国破家亡夫死的不幸遭遇,你苦闷孤寂.
无可寄托,若有所失,你多年背井离乡。
那颗残碎的心,早已是零乱如许。
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
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的烟雨之中。
你虽然去了,但是你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幸福的童年,也有浪漫的爱情;
既有相思的甜蜜,也有婚姻的痛苦;
既有丧夫失家的孤独,也又爱国的情感。
她在甜美和坎坷中,尝遍了人生的况味,演绎了一生的妩媚和风情
清照,正如这个名子一样,她以一份才气、一份情韵、一份清骨。
烛照未来,给后人留下了极高的赞誉。
她不仅以一首首清婉流丽、冠绝古今的诗词,装点了文学的大观园。
还以勇敢不屈的精神,爱国主义的情怀。
以及浪漫坎坷的爱情故事,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
我读懂了你————李清照!
描写李清照的美文摘抄篇一
传承至今,她的诗词是千古美谈,构思精妙,小小年纪便是广为人称赞的才女,嫁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作词数首,句句笔锋凝练,才华横溢。
一首如梦令,藏着多少胸中感怀,似有万千情恨,借词一首,畅快淋漓地诉说。一首醉花阴,讲着多少至情思念,若非刻骨铭心,又怎会有如此真挚的情思?一首点绛唇,隐着多少深闺孤寂,倘无精思妙想,未必能有这般风骨。一首武陵春,叙着多少晚年忧愁。一首菩萨蛮,记着多少悠悠往事。一首怨王孙,含着多少触景之情。一首鹧鸪天,唱着多少凄凉秋意。一首声声慢,说着多少国仇家恨、凄惨处境……
芳华年龄,她是人人赞赏的才女,文思如泉涌,下笔如神。轻柔温婉,她是安静端庄的淑女,却思绪万千,妙笔生花。她不是绝美倾城的脱俗女子,却有着享誉南北的名气。她不是腰缠万贯的富家之女,却有着无数人顶级膜拜。她集生活愁苦于笔下,一词一句,如诗如画,生动体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把酒言欢,隔着空座对饮,言出的尽是思夫之情。皎皎月下,谁的双眸在清冷月光之中苦寄思念?千古佳话,五十一首愁词,唯此三句最精妙绝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个身段纤纤的女子,有着当世才子都难以比拟的文思。一世清名,词风婉约,她的故事千古绝唱。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字珠玑,将相思愁情刻画地惟妙惟肖。
易安,易安,容易安定,若非关心国家大事,又怎会在战乱年代打出如此名号?
她在宋朝赫赫有名,谁不知晓她?
恬淡一生,不慕繁华名利……
描写李清照的美文摘抄篇二
一方残阳斜铺成诗笺,暮色柔风中摇曳着风铃,想象你写诗的模样。
沐浴秋色,落叶喃喃向树告别,如你脚步声零零碎碎,踩不迭你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
你沉静似月的身影,流水浮舟却在深夜的那一边,你婉约凄美的词,是你惟一坚持的任性。
人生反反复复,夕晖来去匆匆,岁月枯枯荣荣。
你静坐在窗前,夜太漫长,朱红色的窗,道尽了卷帘人的寂寞。你没有了风花雪月的日子,错过了轰轰烈烈的青春,于是,词成了你唯一的寄托,你只有从中缅怀抹不去的回忆~甜蜜而苦涩。多少次在月光下寻找你的花影去多少次在清风中倾听你的声音,却只见你那紧闭的门扉,却听不见你那透明的笑声,而你蹙眉深闺徒留胭脂味。
不过江东也罢,红肥绿瘦也好,但你坚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满地堆积的黄花是你幸福的碎片,你轻轻捡起,遍成了你词中纷飞的美丽章节。从寻寻觅觅到冷冷清清,走到花白漂零水自流的岸边,走到风疏雨骤的回归路,却走不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个“愁”字。人雁南飞,转身一笔你噙泪,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突然,你又回眸一笑,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词香幽幽与你共留余味。
月满西楼,有人楼上愁。月光拉长了你那等待的身影,也暮淹没了你的希望,零乱的落英淋湿了你的双眸。
诗意的日子你很清瘦,你执笔挥泪点血,造就了一篇篇永垂青史的诗词。
相聚,在你心中是最美最美,别离,在你词中独树一枝。你蹙着眉儿,心中到底恨了谁,绵绵恨意如东流之水,流出了女儿的细腻柔情。
琴声幽幽,你的等候依旧,而你的叹、你的泪、你的美却已经搬进了千万人心中。
将你放在心中,似有一丝愁绪溢上心头,又溢出心头…原来,这竟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愉感。读你,我读到了一章传世心曲,我读到了一位千古奇女子。
清照,我曾无数次在你的世界徘徊,你不寂寞了…
描写李清照的美文摘抄篇三
她生于北宋年间,在一个开明家庭和官宦门第浸濡下,自小受诗词典籍和文学活动的熏陶。少女时的她便拥有高贵气质,视野开阔,那过人的才气和才情就像春日的阳光,就像百花园中暗香浮动的桂花,绽放在自然的山水之间,藏匿在青梅的心事里。
初识李清照,世人大多数是从她的《如梦令》开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落日斜阳,余晖掩映。一群少女置身溪亭,饮酒赏词,轻歌高呤,然后撑着小舟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静谧与喧笑,清雅与浓丽,宛若水墨风景。泛舟流连忘返,酒醉迷路的李清照,用寥寥几笔便定格了这幅《日暮晚归图》。
而我却是极爱她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小的时候,最爱看粤剧,锣鼓叮铛声中,穿着古典衣饰,衩珏环佩的一群女子中,李清照娉娉婷婷地走来。就像在一个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的春日里,一个江南素洁的女子,轻纱澜梦,莲步轻移,从烟波浩渺的水影中款款而来……就这样,我小小的心灵不经意的便把这位奇女子烙印在心中。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古代的女子从小就三步不出闺门,深闺中的佳人纵是情深几许也不能像蝴蝶般自由自在。只能在飘荡的秋千架上暂时忘却心中的烦忧,只能在高高的秋千架上越过高墙看一眼墙外的风景,墙外的人间。当李清照蹴罢秋千,香汗淋漓时,客人却不期而至。当匆忙躲避来客的女子,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含羞疾走。走便走了,又按奈不住心头的好奇,回头偷窥,不巧正撞上来客的视线,只好以嗅青梅的动作掩饰自己的脸红心跳。
好一个娇俏含羞又天真大胆的女子,这当是个待守闺中的少女,若是足够乖巧就应该赶紧进屋掩门,一个“回首”把她对来客的好奇暴露无遗。欲留不能留,想见又怕见,何其微妙的心思!
古代女子身如浮萍,一般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后,一顶花桥就把女子的一生交给了素不相识之人,所以自古红颜多薄命,命运之手又怎么会时时眷顾那些薄命的女子啊!但活泼俏丽,开朗机敏的李清照却是不为世俗礼教所拘束,她不仅博览群书,还时常外出泛舟游湖,赏花饮酒。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的开明和环境的影响。礼部员外郎的李格非中年得女,自小就让爱女浸在书香词赋之中,当李清照的文学天赋渐渐显露时,李格非让她与当时叱咤北宋文坛的才子诗人相互来往交流。就因为这些特殊的经历开阔了她的眼界,丰富了她的生活,使她在当时的大家闺秀的女子中显得与众不同,以至在初遇爱情时,却是别样的调皮。
闺阁庭院,秋千架旁,美人如画,爱情来了,莫问是劫是缘!迎着春末夏初的旖旎风景,露正浓,花正瘦,恰是情窦初开时。这位才情并茂的女子,当她十八岁时遇到太学生赵明诚,就像在爱情中有人送来一捧红豆,整个春天便绽放在她眼前,直把红豆编成诗串成词。
昨夜笺疏倦浓,千娇不消残红,是谁触动生命的流年,帘卷西风,瘦西窗。
历史上才女的不幸,常常是一颗真心无所寄托,远的如蔡文姬,谢道韫,朱淑真,近的如张爱玲,萧红。芸芸女子中,或一份痴情被命运玩弄于股掌,或一番痴心付之流水。那些生活重负都压不垮的女子,面对命运中的爱情却像蝴蝶般被折断。与她们相比,李清照得到并享受过爱情,投入而且彻底,自由而且坚定。在盛世末的欢歌里,她遇到赵明诚,邂逅爱情,在乱世初的风声鹤唳中,丈夫暴卒,她失去了曾经拥有过的一切的美好:赌书泼茶,把酒言欢的幸福,典衣当物购置古玩的乐趣,锦衣玉食的安定生活,阳光温淡的青州十年……所有这一切,都随着金兵的到来戛然而止。 此后的她便流离失所,无所依靠。他们的爱情历尽悲欢离合,但李清照对爱情的执着如此坚定,一往相思,偶有伤感,也掩不住一袭风流,不卑不亢,也让人唏唬感慨不已。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一个未能团圆的重阳节,赵明诚远游在外,李清照无心过节,心事重重。天气也仿佛感知她的百无聊赖,薄雾浓云,一派慵懒。若此时赵明诚突然还家,会不会像一束阳光将云雾劈开呢?看着香料一星一点地在金兽香炉里燃烧殆尽,在白玉瓷枕,轻纱罗帐中,时间一点一滴地从指间流走,夜凉如水,阵阵寒意,直透心背。相思无奈,那就借酒浇愁吧,东蓠下,对菊孤饮,这一饮就到了黄昏,暮霭渐渐压下来,天地好像就要缝合在一起,花香越加浓郁,愁思也更上心头。
黯然销魂的模样,莫过于西风卷帘,人比黄花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思念是藏在烟雨背后的那些欲说还休的轻愁,也许,它就像轻纱帐里的一朵千年的水草,在湖光山色的水波里独自开落,思也悠悠,念也幽幽。人解花语,花通人性,难怪清代谭莹有诗云:绿肥红瘦语嫣然,人比黄花更可怜。三言两句道出了了李清照的多情而略有自负,婉约却不失真,爱得自然,愁得真挚,一腔柔情极尽缠绵却能花开不艳。婉丽清新的语言一经她的拔弄,就成了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寒来暑往,千年过去,词中原有的美丽风华渐渐被时光的尘埃遮盖起来。江梅已过,春已黄昏,李清照的词里行间衬得她就像百花园里的一株桂树,窕窃娴静,馥郁芳香,雅静淡泊,让人砰然心动,清风拂过,清香怡人。
伊人已走,风骨犹存,李清照的词婉约中含有风骨,有丈夫气,这首词里就可见一斑:新新荷叶(薄雾初零)
薄雾初零,常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相,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不须起,要苏天下江山。
这是李清照写的一首祝寿词,词旨深远豪迈,语音清扬,风格典雅。因当时的北宋,政治混乱,金兵南下,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词中的寿主宁愿隐居山野,几出不仕。而此首《新荷叶》上阙,聊聊几笔写出盛筵的地点,场景氛围:庭台楼阁耸立,绿水环绕,宾客来来往往,簪笏辉映,花柔玉洁的侍女手捧美酒佳肴,穿梭宾客之中。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就像先闻其声,未见其人般,让人对寿主的声望,地位凭添好奇之意。
下阙,词人一致改变上阙中的委婉含蓄,开始直接颂扬,愿你的风骨如鹤之劲瘦,松之长青,愿你的精神矍铄与秋月争辉,愿你的德行文章一如以往地扬名京都,就像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的谢安,惟愿你能出任,救助天下的黎民百姓!“安石须起,要苏天下江山”,尽显李清照心里婉约之外的豪情!
李清照若为男儿,定会在沙场秣兵厉马,保家卫国,无奈她身为女子,只能以笔代刀,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召唤英雄,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只能用那满腔才情抒发心怀苍生的志向,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天地乾坤中,难掩那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的风范!巾国不让须眉,李清照的词中柔情万种,却不失士大夫的风骨,叫人们怎么能不爱!
那份内心的柔韧和清冽,如兰,如梅,如桂花,活得洒脱,爱得缠绵,痛就痛得淋漓尽致,愁就愁得黄花失色。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的一生经历过少女时烂漫花开般的自由,洒脱,经历过爱情的甜酸苦辣,经历过国破,家亡,夫丧,物尽……几多离愁,儿多坎坷!她的词里婉约,清新,典雅,才华横溢,又不失大丈夫的风骨,侠气,雅静淡泊,情疏意远。真是一代女词人,成就千古绝唱啊!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2、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3、兰舟:此处为床的雅称。
4、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5、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6、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8、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翻译: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