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绣花鞋垫就是一份真情,因为里面融合着对方深情地祝福和美好地心愿。当你收到这样一份礼物时,一定要倍加珍惜。
据说,绣花鞋垫作为爱情见证,其实是从鞋本身延伸出来的。鞋与爱情有着解不开的结,扯不断的缘,浅层原因是由于鞋与“谐”谐音,于是成为了爱情的吉祥物。俗话说:“男人街前走,带着女人手”,每次男人们外出走亲访友,都要垫上一双漂亮的鞋垫,一双鞋垫就足以体现出家里女人的手艺了。
在旧社会,有些地区呆在闺中的大家小姐一旦到了出嫁年龄,就要在家里专门做上一年的针线活儿,这些活儿要在姑娘结婚的那一天摆出来,让众多的亲戚朋友欣赏,目的是让婆家和亲朋,明白新媳妇心灵手巧。当然在众多的刺绣品中,最撩人眼帘的还是鞋垫儿,因为它最能体现新媳妇的手工。
众所周知,要绣出一双鞋垫儿需要几道工序。首先要糊出鞋衬,鞋衬是按脚的大小剪出来,一般是用旧布加浆子一层一层糊出,然后熨烫平整。其次,要将绣面需要的东西准备齐全,白布、不同颜色的花线、剪刀、绷骨;然后在白布上描出鞋底样,再在底样上画上喜字、牡丹、鸳鸯等各种自己喜欢的图案,这些都做好以后才能在上面绣花。
绣花讲究的是技巧,先用绷骨将画有图案的布面绷紧固定,以免在绣的时候图案走样。当然,绣花的姿势也很关键,既要人坐得舒服,又要便于手工,一般来说,绣花时人们常常坐在小凳子或小马扎上,绷骨轻轻放在两个膝盖间,一只手拿针一只手扶绷骨。绣的时候,在白布上下的每一针深浅程度都要一样,这样绣出来的鞋面才整齐、光洁。
印象中,母亲从年轻的时候就是绣鞋垫的高手。儿时的我清楚记得,鞋垫上的图案,是母亲带着我的圆珠笔,托一个婶子画的,桃花、牡丹、彩蝶、游鱼栩栩如生,色彩斑斓,如丝丝温暖的阳光游移在红、绿、蓝、黑交织的年代,游移在我和弟弟幼小的心灵之中,这似乎意味着脚下的路五彩缤纷。而后,我发现,每次哥哥姐姐出去工作,临别时,母亲都会塞几双鞋垫在包里,一开始我不懂,只以为就普普通通的东西,没有实质意义,后来才知道,这寄予了“一路顺风”的美好祝愿。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一双普通的鞋垫,包含了多少无言的深情和祝福?绣花鞋垫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未婚女子给恋人绣的鞋垫,这些鞋垫往往精美漂亮,或绣并蒂花开、彩蝶双飞,或绣鸳鸯戏水、吉祥话语,精致得让人不忍垫用,许多人干脆把它珍藏起来,作为永久的爱情见证。
现在,绣鞋垫的习俗在有些地方仍然盛行,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好看精致,更重要的是它满载着对未来生活浓厚而又甜蜜的希望,在针线之间编织自然山水、花草虫鱼、风情人物。家乡的女人总爱是用针线在鞋垫上描摹心情,抒发情感,一针一线,极其认真,极其专注,飞针走线中把她们的情感祝福、希望都注入到了一双小小的鞋垫上,图案甚是喜兴,纳一双鸳鸯戏水,表示夫妻恩爱,纳一双并蒂荷花寓意早生贵子,纳一双多福、多囍,祝福家庭喜事连连,幸福永远。妇女们做的鞋垫,除了有实用价值外,更多体现了对亲人的一片真诚之心。在抗日战争时期,家乡的妇女们经常将绣花鞋垫作为慰问品送给子弟兵,鼓励战士们杀敌立功,保卫祖国。直到现在,每逢春节或八一建军节,她们时常围坐在一起,利用空闲时间,飞针引线,赶绣“拥军鞋垫”,慰问子弟兵,为驻地官兵送上了一份深情。
随着经济发展,绣花鞋垫逐步被机制鞋垫替代了。现在家乡的妇女尽管绣鞋垫,但是已经把它当成了一种业余生活的调剂,一种生活的点缀罢了。再说,自己赶制的绣花鞋垫已经单纯变成赠送亲朋好友的礼物了。有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每每交流起过去在一起绣鞋垫的那段往事和经历,总感觉是那样温馨那样从,仿佛如在昨天值得回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一年端午,独自一人在异乡,孤单的游走在陌生城市的街角,看着城市中的人们忙碌着自己的节日,脚步匆匆。而我一人,像失孤的孩子,走在燥热的街头,承受着内心的孤独。
已不记得有多少年胳膊上没有母亲亲手绑的花线绳了,也不记得多久没有吃过端午当天母亲忙里偷闲给我们烙的摊叶饼了,还有母亲油里烧过的蜂蜜,透着淡淡的馨香。而今,这些儿时每年会有和会做的事情,已然成了我最真的记忆。
我独自走在街上,看着城市里的人们手里提着大袋子小袋子,里面装的全是好吃的,可我却不馋,也没有想吃的念头,我只想吃到母亲的摊叶饼,蘸着热滚滚拉丝的蜂蜜,甜上心头,简单却又幸福。
今年,我没有买花线绳,城里的花绳绳也是图好看,根本没有花线的意思。儿时,母亲会用绣鞋垫的花线各取一种颜色拧成麻花状,在端午这天大清早绑在我们的胳膊上,腿上。城里卖的花绳子很好看,可是在我看来,依然没有儿时母亲简单而又粗糙的绳子拧成的花绳好看。也许,是我习惯了母亲的花绳绳,习惯了母亲这简单的爱。
早晨出去,我看到一个男人手里拿着一把捆绑的柳树条,疾步走去,我想他是给家里插柳条去的。我很好奇这柳条他是哪来的?难道城里会随便让他爬上树去折柳条?我想着,又笑笑,怎么可能。直到下午出去路过一个菜市场,看到有人拿着柳条在卖,也是捆绑成一把一把的,我看了看,莞尔一笑。笑的是城里人什么都比农村好,可是端午这天折柳条就不如我们乡里了。
我们折柳条就是个折,还要挑好的折,而这里的人,是拿钱买,而且没得挑,我看着一把把叶子早已枯萎耷拉的柳条,不禁的心里一难受。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当选择了城市的繁华时,失去的便是农村的自在与清闲。选择了农村的自在与清闲时,便也失去了城市的繁华与开阔。
对于一个处在异乡的人来说,最怕的是过节。所有人回家的回家,出去旅游的旅游,而我,只能待在狭小的房子里,一个人静静的思考人生。也许是庸人自扰,人生根本不需要我去思考,有些事情也不是思考就能解决的,只是喜欢胡思乱想,喜欢天马行空。
陪伴我的是手机,翻开朋友圈,看着谁谁谁去了哪哪哪,谁谁谁吃了什么东西,我也只是淡淡的一笑,看着也是一种满足。你走过了我从未走过的路,我看过了你从未看过的东西。仿佛在每个节日里,儿时的记忆会变得更加清晰,甚至某些从不曾想起的事会在这一瞬间变得清晰明了。
城里人的节日基本都是在某个餐馆里度过的,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而我记忆中的每个节日,都是与父母在自家餐桌上,吃着母亲做的简简单单的饭,听父亲不时的讲一下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和故事,就已心满意足。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已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和父母一起过端午节了,每年的节日也成了电话这头和电话那头简单的慰问与叮咛。父母已渐渐老去,每年却是两个人独自过节,多想陪着他们一起过个节。可是,流浪在异乡的游子,万水千山,也只能托清风明月捎去对父母的慰问与子女的不孝之情。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可是生活在这个尘世,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的,生活不易,为了生活只能四处奔波。没有谁愿意在生活的大漩涡里迷失,也没有谁愿意丢下父母与子女孤单的游走在陌生的城市,只是生活的压力不得不使你走向这条路。
看着别人搀扶着父母散步,我多想此刻搀扶着我的父母,和他们一起走在故乡阡陌纵横的小路上,看绿意盎然,山色青青。然而,这一切只能是我小小的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多少人和我一样,奔走在陌生的城市,酸甜苦辣一人尝尽,多少次想要放弃,可是想到家里的亲人,咬牙坚持了下去。生活就是一把刀,一刀刀宰割着我们的肉体和灵魂,可是我又不得不佩服人体的自我修护功能,无论遭遇多大的心灵折磨与肉体的鲜血淋漓,都会在某日某时完好无损。
一个强大的内心就是这样磨炼而来的吧,经历过了一个人的孤独与寂寞,才能耐的住所有的磨难,咬牙坚持。就像此刻异乡客的我,幻想着和父母一起吃着母亲做的一桌子好饭,说说笑笑,谈天说地。
节日对于异乡的我们而言,无非是一种沉痛的打击,对于家乡的父母而言,又何尝不是?他们记挂着我们是否吃的好?过的好?工作是否顺利?一切都是这样的重复再重复。而我们,只能在一次次的重复里,假装坚强的微笑。
节日,我买了唯一有味道的酒醅,尽管没有母亲的.味道,可我依然愿意想成是母亲亲手为我而做的,带着浓浓的爱的味道。一道几多工序的酒醅是母亲端午前要准备好几天的,那每一粒圆圆的没有皮的麦子,都是母亲亲手捣出来的。当然,城里卖的都是拿机器直接做好的,少了亲手捣几个小时的工序。每次端午前,村里的婶婶姨姨会有好多人排队去捣麦子。说到捣麦子,跟捣蒜一个道理,只是捣的东西石头做的,大了许多。
还有我们最爱的狗蹄子花啊!多少年不曾见了,它们还会记得我吗?每次在山上跟疯子般奔跑追逐着抢花的我们,然后做成一个个漂亮的花环,戴在头上,到处显摆。还有柳枝编的帽子啊!是否还会记得我们几个小伙伴每次都会爬上树肆意妄为的践踏它的身体,只为一个好看的柳条枝编的帽子。像游击队队员一样穿梭在树林里,躲躲闪闪。还有挖个小小的土窝窝,把戴了三天的花线埋进土里,拿一根细竹子捞起来,看谁捞的最多。还有……
还有那么多儿时美好的记忆,仿佛就在昨日,我依然记得,可是父母却老了,我儿时的伙伴也长成大人了。在异乡的我啊,怀念着我的过去,也只有这么些简单的文字来描摹内心的迷茫与胆怯。
那些常年奔波在外的游子,请记住每一个节日,记得在每一个节日里有许多和你们一样的异乡客,看着陌生的街角,怀念着自己家乡简单的街道。看着窗外明亮的月亮,怀念着故乡的月,今夜是否一样亮又圆?只为点亮故乡低洼的路,为每个游子照亮回家的路。
在异乡的我们是孤独的,可是请记住,孤独的不只有你一个,也许你转身,他也是一个孤独的游子。端午,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像一首不朽的老歌,总在某时,被我记起,吟唱……
小熊猫,大国宝,
黑眼睛,黑皮毛,
扛着竹,乐逍遥。
朵朵白云飘蓝天,
却有猫骑鱼背间,
七个海鸥似天仙,
伴着轻舟海天连。
池塘清清水,
荷叶片片绿,
花苞三四朵,
蜻蜓展翅游。
左快乐呀右快乐,
上面黑色似猴头,
穿着七彩花衣服,
想踩脚下大秀球。
红梅点点缀枝头,
家和万事兴中留,
姜黄垫底温馨有,
佳人自古才子求。
前程似锦花相间,
赠与友人心向连,
五颜六色七彩线,
千针万线闲绣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