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此生光明亦复何言说说 正文

此生光明亦复何言说说

时间:2024-10-14 22:15:36

我并不平凡的作文 篇1

或许你在看了这个题目以后,会觉得我有点狂妄。“我们不都一样是人,不都一样在上学,每天追赶者时间在度过吗?一样都是普通的人,有什么不平凡的呢?”或许这是你心里想的吧!但是我就是要说:“我,不平凡!”

我,有梦想,有追求,有希望,有期盼。

我梦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够飞上太空,去看看月亮是否如神话传说中那般令人神往。我追求心中的那份快乐,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努力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一切。我希望世界上能够有一种收集箱,它能把人们的忧愁全部装进去,让世界各处都充满笑声。我期盼世界从此没有战争,各地人们都和睦相处。我的梦想,我的希望,我的追求,我的期盼,让我感到自己不平凡。

我,有坚强的意志,有足够的勇气,有宽大的胸怀,有永不磨灭的信念!

远足时,路再坎坷,再遥远,我都不会放弃,一路上被树枝划伤被磨破了脚,走的双腿发软,我凭着坚强的意志回来了。运动会时,我参加的项目,都竭尽全力,即使输了,我也不会气馁,我不服输,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失败。我与别人相处时,会用海一般的宽阔的心胸容纳他们的过失,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也会帮助他们,我不会抱怨责怪他们,谁都会犯错,能以宽阔的心胸容纳他人的错,这才是值得赞扬的。我有着山一般坚定不移、不可磨灭的信念,我坚持自己的原则,对错的事情绝不让步,我坚信自己会成功。因为这些,所以,我,不平凡。

我长得并不漂亮,也不像其他女孩整天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我的样子就属于那种一找可以找到一大堆和我一个样的。在人群里,找不到我的身影,因为太大众化了。但我的心却是独一无二的。我心里装着所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也装着我的祖国,装着我的学校。我在别人有困难时会帮助他们,看见操场、路边的垃圾时,我会捡,我会给老人让座,我会给父母带来快乐。虽然我相貌不美,但心却美。所以,我,不平凡。

我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志,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志向;我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斗志。我,并不平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拥有远大的志向,有彩色的梦想,有美好的追求,所以我不平凡;我拥有宽阔的心胸,拥有美的心灵,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拥有对生活的热忱,所以我不平凡。

在这里,我要告诉所有人:我貌凡志不凡,我貌凡心不凡,我,不平凡!

我并不平凡的作文 篇2

每个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但总有那么几个人让人记住了他,因为他们坚信自己不平凡。同样,我也认为自己不平凡。

当我升到了六年级的时候,却还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只知道学完习能够玩我最喜欢的电脑,有一次,我的家人让我好好学习,等他回来的时候能让我玩电脑,我当时非常高兴,兴奋地我,很快的做完了所有的作业,在那傻傻的等待着家长回来,我的家长回来了,我急忙站起来,跟他说:“该让我玩电脑了吧。”他说:“我把电脑宽带给掐了。”我当时非常失望,失望的都几乎要哭了,我跑到我的房间,痛苦了一场。

那天晚上,妈妈跟我说:“孩子,你天生是学习的,而不是玩电脑的。”我说:“我把作业都写完了,怎么还不让我玩。”他说“如果你想玩,那你就别上学了,天天可以在家里玩啊,再说了,学习是为了你好,要是为了我好,我会让你去遭那罪去吗,你以为我不心疼你嘛,天天都学到很长时间,我都不忍心了”他说完,我心里想明白了。从此,那个只顾着想玩电脑的我已经不在了,现在只有个热爱学习的我了。当第一次期中考试,知道了我的成绩进了前十,我心里非常高兴……

坚信我并不平凡,总有一天,会走向成功,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梦想总会实现。

我并不平凡的作文 篇3

我坚信我的不凡,就如同银河系中千万闪烁光芒的那颗星,它有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保持着微弱的星光,想要成就永恒。

它极易被忽略,光芒也不是那么的耀眼,它在无边际的宇宙银河系中只是一个细微的存在。它有向往的美好,有追求的梦想,有努力的去谱写青春的奏章。

它坚信自己的不凡,相信内在的力量,顽强的冲破一切束缚的枷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如同我一样,何曾认定了这一生平凡,何曾甘心的默默无闻。

我坚信我的不凡,因为我的人生还很长,我有志愿和向往,我绝不哀怨过去,所以我有机会为我此时平凡的人生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愿意在现实中苦读,如同品悟那是苦是甘亦是耐人寻味的苦丁。啊!它苦,但它昂贵,将耗费大半个青春,所以,是该珍惜的,而不是抿紧额头放下。我的不凡就是回报时间,以我刻苦的学习,拼搏的精神去走过属于我的时间,而不是把时间扔在与伙伴的谈笑中,扔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终有一天它会给我最好的回报。你说,我会平凡吗?

“如果你生来就是块原石,决不能静静的待人开垦。被枷锁束缚的不凡灵魂,只有勇敢面对才能焕发光彩。”

这句话让我明白,我不能认了这平凡的一切,我要让人知道,我有不凡之处就要活出不凡的人生。

我并不平凡的作文 篇4

每个人都是不平凡的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我也是我并不平凡。

上小学时,我发现别人和我一起背东西时,我常常背得很快,长长的一篇课文,别人半小时可能才背会,我十多分钟就能背熟。我的记忆力很好,我不平凡。

我的理解能力比较强。学习新知识,老师讲过一遍我就可能理解并记忆下来,这时有人可能听三五遍还不理解呢。我学习新东西比较快,如果再辅之以经常复习,我想就完美了,我不平凡。

不平凡不仅仅是优点,也有缺点。

自上学以来,我有一个最大的缺点:粗心大意。每次数学作业、考试,我都是马马虎虎,不爱检查。爸爸因此跟我说了不知多少遍了,但我就是改不掉这个坏毛病,在考试中不知因此多丢了多少冤枉分,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家还要受到父母的批评。我下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我不平凡。

不平凡,在我而言还体现在许多方面:我快乐、活泼,性格开朗,能与朋友友好相处。虽然我的记忆力很好,但我从来不记仇。前一天如果和人闹了点别扭,第二天我会忘得干干净净。我还是一个乐天派,喜欢哼歌,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总能听到我那快乐的歌声。

这就是我,我并不平凡。我还会更加不平凡的,你信么?

我并不平凡的作文 篇5

我,是一个凡人,还是一个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凡人。但是,凡人也能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业,从而成为圣贤。

1472年,我出生在浙江余姚,从此开始了我的传奇之旅。

从小时候起,我就聪明过人,不过我不是个书呆子,只会死读四书五经,我还常练兵器。我爸知道我写了《蔽月山房》后,就带我去了关外。

关外一望无际。在这儿,我领略了纵马奔驰的豪情逸致,也产生了一个精忠报国的想法:“爸,给我五万军马,我就能踏平蒙古!”原以为老爸会同意,但他却抓起了手边的书,劈头盖脸地打来:“我让你狂,我让你狂!你才十几岁!”

哎,我的报国计划就这么毁灭了,但一个更为伟大的计划却蹦了出来:“爸,我上次不切实际,我要换计划!”“好,有志向是好事!”“我要当圣贤!”我爸的脸由红变白,由白变绿,最后从绿变青。我在我爸开始发火钱就吧、夺门而逃,不顾老爸在后面暴怒:“我一世英名毁了!”他追上来就一记响亮的耳光。但这都不能改变我要当圣贤的想法。

从此,我就参照朱圣人的方法:格物穷理。我开始格家里的竹子。连格了三四天,理倒没格到,老爸却格来了:“你在干嘛?”“我在参悟圣人之道。”老爸这次没扇我,他飞起一脚,踢到我身上,而后气冲冲地走了:“我不管了!你要气死老子啊!”我站起来,拍拍土,继续格。

十九年后,在一个茅屋里,我怒到极点:上天夺走我一切,荣华富贵,全部烟消云散,我做错了什么?心中全是欲,理在哪里?突然,在答案门口徘徊了十九年的我终于参悟:理在心中!万物之法,即圣贤之道!心法,从此诞生!我却一步踏入圣贤之列,与孔子齐名。

1528年,我躺在病床上,回顾一生,前半生一直在格物穷理。后半生突破瓶颈,保皇上,平宁王,代奸臣。我呼出一口气,留下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我此生无憾!我是个高尚的人,是个纯洁的人,是个忠诚的人。今天我去了,但我将留名青史。我,不平凡!

我并不平凡的作文 篇6

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题记

进入初中以后,我的世界观,崩塌了。太多的高手,太多的失败,让原本自信满满的我不仅困惑起来。我是不是真的不行。爬的越高,摔的越重,头顶上顶着耀眼荣光的我,踏着满地的光辉雄纠纠气昂昂的,向初中迈进,却被残酷的现实,一记闷棍打翻在地,刚想起来,又被打倒。我苦苦寻觅着成功的出口。机会终于来了!

一天生物课,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消息:“学校要举行科技比赛。我心中狂喜,但还是不露声色地继续上课。因为我懂得生活已经给了我太多的意外,虽然我自认为我的科技知识不错,但谁能保证不会有高手,不会有黑马的出现。要想拿到年级前四,可不是闹着玩的。权衡再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去!我去参加这比赛。

坐在考场里面,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又一次检查起来。一题,二题,三题……检查完。我发现前40分的判断,选择,填空是稳操胜券。那40分我有200%的把握拿下他。最后两道大题,一题我是有95%的把握。就是不知道磁铁在"绝对零度"中是否有磁力。虽然在哪低温下,原子也不能动。但磁力嘛,管他呢,错就错吧,反正我考出了我的水平。

我长出了一口气,伸了一个懒腰,再一次得意的暗中环视了一下考场:有的邹着双眉在思考,有的左手托着腮帮,右手时写时擦,犹豫不决;有的笔夹在耳朵上,右手托着后脑,双眼漫无目的地望着窗外……哈!总总迹象表明,他们没做完考卷,并且也不会做,我心中狂喜飘然起来,仿佛已经看见几天后的领奖台上,我春风得意,这功劳应归功于精心辅导我的老师,应归功于……”一看表,虽然距交卷还有20多分钟,但我还是捧着答卷,郑重的交了上去。

一个星期后,我手捧着鲜红的奖状坐在座位上,朋友都不来祝贺,七手八脚的,你一言我一句,争着看那奖状,我的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我终于用事实证明:我,不平凡!

我并不平凡的作文 篇7

我曾经想过:虽然我很平凡,但对我自己来说,我平凡中又带着一种不平凡的力量。——题记

“我的梦想是当一位鼎鼎有名的歌星!”我站在教学楼大声叫喊,尽管周围有同学朋友的嘲笑,我都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对啊,何尝不是这样呢,梦想是靠自己去追寻的。

我拥有可以冲破云霄的力量,我拥有可以飞的更高的翅膀,我拥有可以放声歌唱的麦克风。我更拥有伟大的梦想。因为音符不断鼓舞着我,把我带领到一个属于我的,属于音乐的世界。

曾经在幼儿园当教师的老师告诉我,我与别的女孩不一样,我对音乐有着一种执着的追求,一首欢快的曲目就足够让我翩翩起舞。现在想起来,我确实与别人不一样,但又一样。这种想法让我感到自己的骄傲和谦虚。

小学的我,和同学合不来,所以即使是上体育课解散后,我宁可一个人呆在安静的教学楼里面也不愿意到操场与女生吵吵闹闹。我最喜欢小学的音乐课,我认为音乐老师在那时是老大,而我是老二,其他同学都是小弟,因为我觉得自己在音乐上比别人要不同,所以总是在音乐课上装的什么都懂,现在长大了,我隐约感到一种悲哀和羞耻。

我与别人一样平凡。我是一个女生。

我与别人不同平凡。我有自己的音乐梦想,有自己的执着。我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喜欢与自己对话。

我很平凡,但平凡中带着一种不平凡的力量。

我并不平凡的作文 篇8

在沧海中,我是一粒沙。

我,隐藏在茫茫人海中。我既没有柔美的身段,亮丽的双眸,也没有美丽的外表,华丽的衣着。但难道只是因为这样我就是平凡的吗?只因为这样我就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吗?不!虽然我没有浮华绚丽的衣着,没有美丽动人的外表,但我有进取的心,有似水的胸怀,有崇高的理想,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并不平凡。

我,是独特的。我喜欢走不同于别人的路,做不同于别人的事,想不同于别人的思维。我要做自己,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不会有自己的新天地。我要做自己,看清真实的我,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告诉自己:我就是我,凭什么跟他们一样?告诉自己,抛掉那些人为的浮华雕饰,亮出自己的王牌,追求自己的个性,做我自己,做独特的自己,最好!

我,并不平凡。

我,是安静的,我的世界是一片澄澈的蓝,一眼望去却又有些深不可测。我喜欢坐在新生的绿油油的麦田上,手捧一卷美文,耳戴一步MP3,让淡淡的书香涌入鼻中,让飘逸的歌声充盈双耳,让暖暖的阳光沐浴全身,让书香伴随暖阳,让暖阳萦绕旋律,轻轻飘荡,简单而快乐,安静而祥和。

我,并不平凡。

我,是要强的。我从不允许自己随意的失败,哪怕失败也要笑着面对,泪绝对不能流出眼眶,我绝不会以弱者的姿态面对失败。哭,除了代表懦弱,其他的并不能表示什么。我要用我坚强的微笑,活出无与伦比的骄傲!

一袭青衣为你倾尽天下,一世红衣为你装点繁华。我,就是这样以独特的自己,以个性的自己,花放天下。我有我的骄傲,我有我的世界,我并不平凡!

《致良知》读后感篇1

学习圣贤之术,学习致良知,为更好的工作及生活。

《寄闻人邦英、邦正》里最喜欢此段:此昔人所以有不患妨功,惟患夺志之说也。夫谓之夺志,则已有志可夺;倘若未有可夺之志,却又不可以不深思疑省而早图之。大致意思是说古人会说:不怕妨碍了自己的功业,只怕被夺去了自己志向。所谓夺志,是已经有志向才会被夺取,倘若还没可以或值得被夺取的志向,那么就应该早点去深思、反省为何会没有立志。

生活日复一日,平淡如水,梦想的影子是否已销声匿迹,看到身边的朋友同事一步一步向理想迈步时,内心也会泛起涟漪;人一旦有了信念做支撑,无论做什么都是动力十足,因为有目标在前方,所以不敢懈怠,便会风雨兼程。

我们工作更是如此,各项业务指标是工作压力更是动力,目标一旦形成,就应毫不动摇,全力以赴达成。

《致良知》读后感篇2

王明阳先生在文中所说的求正道,学会“收放心”,无论事实如何,总要有时间让自己的心放下,才可以“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即学便须知有得力处。”现在社会正能量已逐步在加强,但还有许多人以追名逐利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甚至做事时会不择手段,社会需要正能量,需要有志向。有抱负、有进取、有善心的人来引领,才能达到和谐、幸福。

在工作中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不断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添砖加瓦,有了目标,还要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日常工作中和同事之间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习致良知是为自己而学,为修养美德而学。

“故不贵于而过,而归于改过。”在工作中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隐藏自己的不足,通过问题分析出自己的不足,或是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后改之,“责善”与人相处,要相互监督,提醒,指出他人错误时,要致其婉曲,人人容易接受,尽心尽力体现你对他人的关心爱护。

学习致良知,就是来逐步净化自己,就是擦亮那边被染污的玻璃,重新洁净,照亮他人。

《致良知》读后感篇3

接触《致良知》也是从这开始有所了解阳明先生,刚开始学习《致良知》时不看好此书,觉得无甚用处,之后为阳明先生的学术思想,他的立德、立言所深深折服,从而为“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而深深信服,在此感谢阳明先生,感谢师傅为我们传经送宝。

《致良知》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阳明先生的“心道德事”“明心与净心”思想学说。其中写道“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名族强”读到此时,想起我们做团餐,想到我们中快餐饮,我们中快餐饮已有24年的发展历程,想到公司计划用77年时间成为有崇高感的伟大公司,我想我们公司成为伟大公司也一定会创造优秀的文化,各级员工对成为伟大的公司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像阳明先生的明心与净心。

明心即是立志,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真正做到心中拥有无尽宝藏。我们广大员工也一样能明心立志,立志相信成就十万家人绝不只是一句口号,让自己心中拥有无尽宝藏。

“净心”就是在起心动念处净化心灵,不明和贪欲去除的越多,建设心灵品质就越高,开发心灵宝藏就越多“明心与净心相辅相成,没有明心,净心就没有动力,没有净心,明心就无法深入”读到这时深深给我以警示,做任何事必须做到明心与净心为一体,也希望公司广大员工做到明心与净心相辅相成,公司各个部门各级员工真正是为自家孩子做饭菜一样充满爱心的工作,真心用母爱做服务,用良心做食堂,让我们公司提倡的“只用有品牌的真材料,只做有品位的放心吃”“引领团餐潮流,成就十万家人”绝不只是一句口号与空话。

言有尽而意无穷,衷心祝愿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感谢阳明先生,感谢公司。

《致良知》读后感篇4

“致良知”学问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并重新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确实有用,也能够应用,而且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各有所得。但是,“致良知”的真谛毕竟经历过许多岁月而覆盖了种种尘埃,使人不能认清其真相。使得墙内开花墙外香,殊为可惜。也就是说,在没有“致良知”的思想影响下,我们仍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也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为的是让自己活得不那么不明不白,不随波逐流。只可惜长期以来我们不认识身边有价值的东西,或放着好的东西不用,却在苦苦追求残次的东西,可谓明珠暗投。假如,今天我们能够明白“致良知”的作用并将其实际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之中,无疑就多了一项强大的心理支撑,保持自尊无畏的心境。

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古人也曾提出过“知行”,但却是分开提出的,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对那些只知道实践却不知道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只知道学理论知识而不去实践的人提出的建议。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则认为,当我们有了知就会有行的出现。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

在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以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己折磨自己,并且会钻牛角尖,会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王守仁提倡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看的轻贱。讲求的是“存天理,去人欲”。

王守仁心学认为:人都有七情六欲,去除了七情六欲与佛家的枯坐亦没有什么区别,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七情六欲控制在一个度内。按照他的学说,良知自然也成为了这个控制的度。

《致良知》读后感篇5

近日感悟,致良知是目标,因为良知是人的本来状态,致良知就是要恢复人的本来状态,让良知指导人的所有行为。

但致良知不能躲入深山老林,或离开红尘人世,那样修的只是空禅。致良知的路径就是事上磨练,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追求良知,有事时如此,静处时也是如此。

而具体如何致良知,个人感觉是一个三部曲的过程:

1、觉知。要致良知,就首先要时刻觉知自己的身心状态,只有先保持觉知,才有机会去致良知;

2、体验。对于眼鼻口舌身心意,在觉知后,要深度体验,体验其发生过程,越细越好;

3、转换。在体验后,转换到良知状态,让良知发挥作用,这个时候可能会用到意志的作用,但这时意志发挥作用是有体验在先,因此就不会是“执著”。

个人感悟,与同道交流。

《致良知》读后感篇6

当我认真读了此书后,被书中的力量驱使,就感觉有一种正能量在心中燃烧,被书中的语句深深吸引了。下面说说我的感受。

一、阳明的精髓在于致良知

今天的社会,如果每个人都用心读读此书,从书中就有不同的体会。有的人也在学习阳明心学,口里说得头头是道,也能向别人背上几句阳明先生的语句。但自己在行动时是把良知抛开。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这个“一了百了”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用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格”。所以有的人说致良知是给别人看的,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致良知的精髓。

二、立志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教条示龙场诸生》(1508)中说到: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许曰改过;四曰责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要成功先要立志。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我们每个人立下属于自己的目标和志向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会、掌握为实现所立志的个人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改过、责善"。如果在这个技能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不断修正自己,改恶从善,去除心中之"贼",我们所立之"志"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我们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顺利实现我们所立之志。所以凡事都要先立志才能成功。

三、阳明心学在于心

王守仁临终有一句名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又有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直面当下,商品经济的冲击使得人的欲望日渐膨胀。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正如心学爱好者白立新所言:“华夏又逢盛世,满心却是迷茫。曾经外向求索,反生无奈乱象。”最好的救赎之道是把习惯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来,关注放逐已久的心灵。王守仁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所以我们不要被繁华扰乱我的心,我们要认真的读懂自己,心之光明,则万事光明。荀子曰“养心莫善于诚”诚是心之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功夫。所以心即理。

四、心向善

人之意念,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守仁认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既然知道了善恶,就应该在事上磨练,“格物致知”,不断为善去恶,“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格除各种浮思闲虑的干扰,让心从偏颇失控的不正常的状态,回归到不偏不的“中和境界”。这是一个奇怪的时代,论“善”似乎很老土,很out。但事实上,道德不是虚假的`框架,而是真实清澈的洞见。

对个人来说,“破除心中贼”,破除心中的贪念、邪恶、嫉妒等,变得饱满圆融、至善至诚,既是个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又能让心灵更安定,心情更快乐。正如一位心学爱好者所言:“未来,不是穷人的天下,也不是富人的天下,而是一群正直、正念、正能量的人的天下”。每人都去除心中的邪念,一心向善,天下太平。

总之,我们要用心体会这个世界,心存善念,致良知,凡事多磨,多下功夫,让阳明心学发于心,止与行,知行合一。不要让外界扰乱我心。

《致良知》读后感篇7

集团号召学习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才发现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认真的阅读学习了,长时间都处在比较浮躁的状态,现在通过学习致良知感觉真的需要让自己的心静一静,思考下自己一步的发展了,虽然是简单地阅读但也有了些许收获。

阳明先生在37岁贵州龙场悟道后,谈到学习的四个次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人到中年时,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学习致良知,终日为利为名所奔波劳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却,或者说懒得提及此一说。当阳明先生告诫学生,如不立必为圣贤之志,人生终无所成,才感知到不立志,则无志可夺,也就放弃自己、随波逐流。致良知的学习之立志,就如同我们工作中制定目标,只有先制定明确目标,再为达成目标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才是我们工作业绩的基础。

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回想走过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为谦虚而受益,骄傲而落败,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断然难进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谦虚、越是无知的人越傲慢。傲慢之人要么一事无成,要么就是事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现在我们的工作就是处在这种状态,从事汽车行业太久,总是以为自己对行业分析的透彻,却不知现在的市场变换太快,不去深入学习和分析新的市场营销模式,沉迷在老的观念和曾经业绩中,又怎么能做好新时期的营销工作,所以只有抛开曾引以为豪的过去,低下身子踏踏实实学习才是提升业绩的最好方法。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都是入门修习的唯一钥匙,无诚则不得入。诚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实现任何一门实学至理的知行合一。现在的社会不缺聪明的人,而是缺忠诚的人,忠诚不是忠诚某一个人,而是我们学习做事的一种态度,在学习中要诚实深入,认认真真才能学到终身受用的技能,工作中我们只有忠诚对待工作和公司,时刻把自己的命运和公司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公司成长我成功的思想才能真正落实。

自己学习致良知还很浅显,但这种正能量让我们内心开始安静下来,变得更有力量,不再轻易受物所奴,开始懂得拒绝与区分不靠谱的人与事。现在只是起点,落实到实处更没有终点,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要经营好家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最大能力。

《致良知》读后感篇8

通过读《致良知》感悟到,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

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

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对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在他多篇文选中都有非常精辟细致的论述,我想认真读懂原文的也会悟出一些方法。之前别人说怎么学,怎么精进,我总是回答说要靠悟性,这样的说法与阳明先师龙场悟出:圣人之慧,本性具足,唯去私欲,存天理罢了明显不符,但反过来说,圣人之慧又岂是人人易得的?

总结起来必须对“致良知”有一颗至诚之心,事上磨、时时磨、心上学、心上觉。立下必为圣人之志,付出不亚与任何人的精进努力,才可能修出敬天爱人,无我利他之心。

至于阳明汇,我还是会推动的,形式会有所变化,此生传播阳明心学之志不变,但是经过这段时间致良知小组的共修,我发现如果没有同频的学习进度,就算有线下交流的机会,也不会有什么质量,浪费大家的时间,所以我想还是先从共同学习一段时间开始。一期全部有书的明粉我建个致良知学习群,对着书,我为大家做学习计划看板,及互动分享,不明之处我再去请教高人。

其实,这条圣学之路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难于上青天,有时我也有想放弃再分享些文章的念头,不是不愿写,只是想等有一天自己学有所成再来谈,怕造口业。但每每看到自己的行动能激励到一些明粉们,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前行。其实,我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阳明心学自媒体的中国第一人,用自媒体的方式,让时间来见证“致良知”能否在一个凡夫俗子身上化腐朽为神奇,来验证阳明心学“致良知”是否真的是具有一种伟大而神秘的能量。

《致良知》读后感篇9

作者是一个诗文英杰,文思敏捷独特,述怀的同时往往包含着哲理,11岁时候便能够即兴作诗金山寺和蔽月山房,文字简朴,却气概非凡。少年喜爱象棋一事并未被董教授提及,别处记载先生少年曾痴迷于象棋,后被父亲训斥,才醒悟沉迷非正道,作诗一首,亦是别有韵意,不可多得。翻阅先生诗文,题材广博,深川幽谷,天心月圆,都留下他隽永的辞藻。

先生是一位军事天才,平定江西匪患,体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理手段。最著名的莫过于迅速平定宁王叛乱一事,从发起对南昌的进攻,到活捉宁王朱宸濠,只用了六七天的时间,何等的迅速,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宁王准备不足,势力不强,包括当时朝中佞臣也是这样看待,可事实并非如此,宁王准备谋反并非一朝一夕,而且有着充足的准备,通过对安庆的猛攻也能窥得一二。而作者在平叛之初,既没有公文任命,又没有一兵一卒,完全是凭借智慧与其周旋,后续征兵也是仓促而行,也没有得到周邻省份的支援,靠着临时征募的乌合之众,却将宁王生擒,不可谓不传奇。

先生在受人压迫排斥的忍耐中领悟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是有一个永远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东西”在的。他把这个东西叫做“良知”。先生强调说,“良知”是我们每一个人原本就具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我认为蒙学《三字经》开篇就告诉了人们“良知”的存在,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先生认为,“良知”虽然是永远存在的,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些外在的感觉器官是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事物打交道的,并且它们在与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还往往自作主张、妄作分别,将偏见甚至是虚妄之见当做真理,这样就会使人们的生活偏离“良知”的引导,或者说,“良知”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偏见掩盖和遮蔽起来。这是十分危险的,先生主张“致良知”,一个是要自己的“良知”不被蒙蔽,第二个要将“良知”贯彻到生活实践中,所谓“知行合一”。这的确是与当时主流思想相悖,程朱理学主要遵循道理,不能破旧立新,很多道理是不对的,不合理的,也要人去遵循,违背人的意愿,禁锢人的身心。

从先生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志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也就是在生活中没有生活目标的人,这样的人十分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我,整日浑浑噩噩,不知所往,不知所求,醉生梦死,当然也是很难实现生活的意义的。在“良知”中追求目标,付诸实践,才是正途。

《致良知》读后感篇10

在学完《致良知》后,竟时时有被电流击中之感,真如大地惊雷,轰然惊醒梦中人。

阳明哲学归纳起来,即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第四句即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阳明哲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人的良知,去掉私心杂念,以符合心中本有之正。

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所以,专心致志、认真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尊贵的"修行"。

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

中国的古代先贤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一个君子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为他人创造了多少福利。有人说: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怎么能转手赠与他人。其实仔细想想,所有人的财富并非是靠一己之力创造的,譬如一棵果树,它的茁壮成长要靠土壤的养料、水分的灌溉、园丁的照料,所以当它成材以后,它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固化土壤、锁住水源,以及用自己的果实回报园丁的责任,否则,当水土流失、园丁离去的时候,这棵果树自然就枯萎了。

看看身边的人,同时踏入工作岗位,若干年下来,成就高的往往是那些一开始看上去比较木讷,但是比较踏实、比较敬业的人。很多人自视过高,却眼高手低,看看哪里也容不下自己,领导也不如自己、同事也不如自己、一肚子怀才不遇的情绪,天天琢磨着跳槽。且不论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试问这样的职工,哪一个领导肯重用?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热情或者说工作态度却是个人成败的关键。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在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