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进入养老状态说说 正文

进入养老状态说说

时间:2024-10-13 04:18:59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作文1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经历许多许多,时间也紧随你走过一站又一站。当快走到终点时,你才知道有多可贵。假如我还剩三天生命,我会好好珍惜这剩余的时光。

在我生命将要结束时,我要买三朵花。第一天我将早早去学校,帮助同学们打扫卫生,这是最后一次为我们的班级打扫卫生了,在这个大家庭中经历了许许多多让我难以忘怀的往事,一张张阳光要爱的笑脸,成为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标记。也许正当我们大家正在开着玩笑放声开怀大笑时,我们亲爱的刘燕老师走进来宣布又要

第二天,我将要前往美国的大城市纽约。来到这片繁华的大都市。我并不想狂欢,也不想去娱乐,我只想去见一个人、一个我这辈子都深爱的人——迈克尔。杰克逊。虽然您已经不在了,我只想去祭奠您,为您献上一支花、追忆你当年在舞台上的英姿、想像你让世界沸腾的情景。我想在天堂的你还是那位巨星。在您离开的那一刻,感到是如此遗憾。我想为您献上一支白花,愿您的灵魂纯洁的如同这白花一样,永不凋零。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了,我哪里也不想去,只希望留在我的家人身边,陪伴着我最爱的家人们一起享受最后的时光。老妈,别再说没时间陪我了,我只想和你、还有爸爸一起渡过这一天,并不是很难对吗?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抢摇控器,吃饭时谈论“国家大事”,这是多么的美好!在此我将最后一朵黄色的花献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快乐每一天、健康每一天。

三天的时光飞快地过去了,我独自一人躺在草堆上,望着远边的天际,那夕阳尤如一道金光闪亮的彩虹,多么美丽诱人,这世界是多么的美好、生命是多么的美好。但我知道死神正在一步步向我逼进,也许他并没有那么可怕。随着月光一点点明亮,天色一点点暗淡,遥远天边的一颗星瞬间殒落……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作文2

清晨,阳光沐浴在我的身上。我昏昏沉沉地将一本日历翻了出来,自叹道:啊!我的生命只剩下三天了。接着起了床,快速穿上衣服,不加思索就赶紧去了学校。

我只剩下三天的时光快乐了。

在数学课上,刘燕老师快速地讲着数学题,平常被我讨厌的数学课,在我眼里突然变得那么有趣,平常不顺眼的同学竟然变得那么友好亲切,连老师的批评也变得那么和蔼可亲,一切的一切像是一场梦。上完了一天的课回到家里,我不想马上就开始写作业,而是打开电脑,痛痛快快地玩了起来,啊!很久没有这么舒服地度过美好的一天了。

第二天,我不想去学校,而是想去溜冰场自由自在地滑滑跷跷板;去理发店好好打理一下我油腻腻的的头发,哦,我还想去逛一逛女生们梦寐以求的服装店去看个究竟,当店员们注视我身上佩戴的学生卡时,我会以微笑去迎接他们的惊讶与不解。晚上,我要去必胜客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去万达电影院看我期待已久的《神偷奶爸》,买一大桶爆米花,边看边享受。

第三天,我会在早晨六点钟起床,叫上我的好朋友和亲人们一起在家里玩。我要弹一弹平常不敢玩的电吉他和电子琴,用音乐来欢迎他们。中午,我要独自喝下一大杯啤酒,因为从小到大爸爸妈妈都不许我喝酒,我至今都没有沾过一滴酒,还不知道酒的滋味是什么样的。吃完午饭,我要和小伙伴一起去坐一趟过山车,体验一下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的感觉。我要去KTV放开歌喉大声唱一次,以弥补自己以前连小声哼哼ABCD都不敢的恐惧心理。我还要真正自己开一次车,万一有司机惊讶地看到一个未成年人在开车时,我将以自信的微笑来迎接他。

晚上,我会和亲人们待在一起。我要向爸爸妈妈坦白跟他们撒过的谎言,说出以前不敢跟他们说的话。然后,打开我心爱的电脑,对QQ上的好友每人说上一句“谢谢你”。在离生命还有最后一分钟的时候,我将忏悔自己曾经做错的一些事,在最后一秒钟,我将以微笑面对。

最后,我会永远地停止呼吸,陷入永久的黑暗。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作文3

“最后三天了”我想躺在床上想,“生命中的最后三天,一定得有意义才行!”

第一天清晨,我很早就醒了。我呼吸了一下新鲜的空气,感觉世界分外的美好。爸爸妈妈也起床了,他们也知道我只剩三天生命了,他们走进我的房间,和蔼地问:“今天你想干什么?”我沉思半响,说:“今天我们一家去公园,去拍一天照!”

吃完了早餐,我们便来到了公园。爸爸负责拍照,我和妈妈在树林中摆造型,在树荫下摆造型,在小河中欢笑。爸爸给我们不厌其烦地拍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记录下我们每一个欢笑,美好的瞬间,打算在我生命结束之后从温旧梦。想到这里,我不免有一丝悲凉,上帝为什么三天之后就要剥夺我的生命,剥夺我们全家的幸福?但我又马上镇定,对自己说:“欢乐地活好当下!”于是我又恢复以前的状态,开始疯狂地玩着,欢笑着。那个照相机和摄像机几乎摄了我一天,把我全天的生活都保存下来了。从公园出来之后,我们便在马路上休息,我觉得每一辆车子从我面前驶过都那么有趣,每一个行人从我面前走过都那么和善,每一颗小草在我旁边都那么可爱,就像世界都变了一般。于是我拿过照相机,给万事万物照相。一天下来,照相机中有上千张照片,都是值得回味的。夜深了,我在房中独自拍星星,回忆着今天。

第二天早晨,爸爸妈妈和我都很早起来,爸爸妈妈以为我又要出去,我却说:“今天我一天就呆在家中写一部我的自传,我要写我读书的

第三天的清晨,也就是我活着最后一天的清晨,我四点钟就起床了,且毫无困倦之意。我对爸妈说:“今天,我要去龙虎山!”爸妈便带我去了龙虎山,今天一路上的气氛十分沉闷,我也高兴不起来。到了龙虎山,乘了一个筏子去河里。我的手无数次的接触过水,缺哪一个也没这一次亲切,我轻轻地抚摸着它,它也柔软地浸没着我的手。过了河,我们到一块草地上坐下,我处在绿色的天地中,心和神都怡然自得。我们就这么坐着,坐着,什么也没干,只是感受着这美妙的自然和春天,夜色渐渐袭来,我知道,我的生命所剩无几了,我先是扑在老爸的肩上,感受深沉的父爱,再躺在妈妈的怀抱,感受似火的母爱。

12点的钟声就要敲响了,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不知哪家野营,那里的孩子发出欢笑,可是旁边却是缀注的父母,我摸了摸妈妈的脸,在这夹杂着欢笑的绿色大自然中,我的手定格在了妈妈的脸上……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作文4

生命是无价的,但是人总要面对死亡,死亡离我们并不遥远,所以说假如我只剩下三天活在世上的机会,我会做些什么呢?

起初,我一定会被掩埋在痛苦和绝望中,我会指责上帝对我的不公:为什么我会这么快死去?在第一天上午,我会一个人呆在自己房间想一下我究竟少了些什么,要是以前,我会认为是大把大把的金钱,可现在,我只想去看一下我的亲人,他们还好吗?

我会看一下我爸爸,他几近一头的皱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还有妈妈,她的白头发比我儿时多了许多。我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上午的时间会过得很快,但我几乎无法发现时间这瞬间的流失。

午饭我将不会再有味口吃饭,我想下午一定会去看看我的爷爷奶奶,他们那慈祥的面孔时刻萦绕在我心里,我记得以前被父母责骂时,何尝不是来找他们庇护,他们总会站在我这一边,之后又劝导我,使我的气消了一大半。我想此刻爷爷一定在桌子旁画图吧!一把年纪了,还和一个小孩一样的,而奶奶肯定会痛哭不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爷爷会不会流下眼泪,在我和我爸爸印象中他只有一次在我爷爷的爸爸死的时候哭了一次,我相信他的心一定在滴血,他一定会在我死时哭一场,有一句老话曾说: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然后,我会很快回家,因为我不忍看他们的脸色,我想我那时肯定也饿得不行了,我一定要吃一顿丰盛的晚饭,再昏昏沉沉地睡去,我已无心玩电脑看电视,巴不得一下安乐死去。

随着第二天破晓,我要去一览腾王阁雄伟的建筑风格,以前我从未真正仔细欣赏过腾王阁,它是多么富丽堂皇啊!我以前怎么没发现呢?在这富饶的赣鄱大地上会矗立着一座如此雄伟的奇观,其间承载着中国人几千年来的血脉以及不屈的灵魂。艳阳高照之时,我一定会心情大好,我死后去了天堂一定要看看这些能工巧匠,问问他们为何有这般灵感。

我吃完午饭后便会去赣江再次一睹其风采,看它弯延曲折,江的远处就像直通云霄。它的那头一定就是我要去的地方,就像一个无尽的深渊多么神秘、多么恐怖,简直无法可想!我赞叹这水的勇气,我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直至夕阳西下,望着夜色中的南昌,觉得少了江南风情,只有一种英雄城风貌映入我眼睑,哎,英雄落寞苦短!

我将坐在一条长椅上等着天明,第三天一到,我定然无啥可想,我昏昏地睡着了,或许第二天我得了重感冒那也无妨了,我将缕清自己的思绪,写下我这生获得与遗憾,我爱这座城市,我要望着它,用我这苟残喘的生命守护它,任凭太阳照耀、江水拍打,它仍这么繁华!我注视着它,多么雄伟啊!仰望天际,太阳多么光辉灿烂,我想日升日落是无人能改变这自然规律。但是我却不信我会这么胆小怕死。随着太阳下山,听着江水拍打声,那是多么伟大、多么英勇啊,我会随着江水漂向远方,那也是多么英勇的事情。大家不要恐惧死亡,这仅仅是一次闭眼,再见了我的同学,再见了我亲爱的城市,再见了……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作文5

假如我只剩三天生命。

“嘀哒。”一声清脆的响声划过夜的寂静。表盘上时针分针秒针又在刚刚那一瞬间重合了。细细的秒针欢快地继续走着,外面的风吹了进来,却吹不走心中那一抹惆怅。

只有三天了啊,我在心中想着,平复心中的感情。套上了外衣,离开家中。我想在这最后几天生命中留下些什么。

我步行走到了公园,一路上,天空还是那样湛蓝,树叶还是那般脆绿,我大概将看不到了吧。公园里的人们散步走着,有的老人家在煅炼身体,我向他们一一问好,我想让他们能记着我在世上美好的一面。我走近公园深处,那是一片寂静的树林,地上有一些郁郁葱葱的小草小花,我坐在一块形状奇异的石头上打开相机,将这美丽的瞬间记录了下来,我会将它们洗出来,这是我存在于这世界上最珍贵的回忆。中午的艳阳升了上来,我去尝遍了各种美食,每一件食品的味道都会刺激着味蕾,在舌尖上巧妙地融合了。看着周围逐渐远去的人们,我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是如此之快,恋恋不舍地离开,去往电影院,我静静地坐着,欣赏意影中的人物的故事,仅是几个小时,收获满心的充实。就这样看了几场电影,心像牵线木偶一般随电影的悲欢离合而牵动着,外面的天空仍和电影院内一般,黑漆漆,我早早地回到家睡下了,枕在软软的枕头上,脑子里是今天的回放,我就这样带着对今天的怀恋以及对明天的憧憬静静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被闹钟唤醒了,天气是晴朗的,我搭车来到了游乐园里,这儿的小朋友有和我一般大的。我去坐了过山车,让身上的细胞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感。从上面俯冲下来时和其他人一样,头发迎风而上,大声地尖叫着,将压抑在心中的都叫出来,喊出来。我还会去坐一次大摆锤,当它荡在最高处时,我感觉我和天空融为一体了,那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感觉啊,可曾

第三天又降临了,这是我在这人世上的最后一天了吧。我不能说我不害怕,因为我是害怕的。我贪恋这世间的一切:人们,自然景物,我还不想就这样离开。我起身去了图书馆,也许在那里,我的心可以得以平抚吧。我买了一杯我最酷爱的奶茶,坐在图书馆的椅子上,一边沉浸于书的世界中,一边轻轻地吮吸奶茶,有一点略微的苦,但我已经不能查觉了,我后悔于原来每一寸的浪费光阴,因为我现在才知道我是如此需要它们,我还没有看够书籍,我还有那么多没有完成的事,就这样离开,我实是不舍又有点倔强的。

我不知道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回到了家中,我蜷缩在沙发上,回想这三天的每一个细节,我的眼泪滚落了下来,我怀疑这一切是一场美丽的梦吧,但是嘴中那略苦的奶茶味告诉我这一切是那么真实而又美好……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作文6

生命总是那么短暂,我们现在也许觉得我们还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许久。假如某一天某一时刻因某种不幸而告知你还有三天生命,你该怎么办。假如我只剩三天生命。

当第一天的闹钟早早地被闹醒,我不再像以往一样赖床,迅速穿衣洗漱,早早地出门。不像以往一样匆忙下楼让妈妈送而是匆忙地沿着赣江水看看那从长江流来的水,用手去感受,家乡的赣江水是那样的清澈冰凉。若江边有小垃圾,将他们依依带走,也许这是自己做后一次做公益事了。让赣江清新不饱受垃圾污染。一路走着,那清新的空气给人一种快乐。慢慢地走上那座八一大桥,这是自己第三次走八一大桥也是最后一次了。这次走不再像以前一样只顾说笑走,而是看看那四个由XX提名的大字“八一大桥”。摸摸扶手下用白砖砌成的十二生肖。寒风吹着,我静静地走着。走到“滕王阁”这是自己第一次去,也是最后一次了。攀上滕王阁看着两岸的风景,在上面不能待太久我又得匆忙地下来,站在府下,仰望着它一分钟,看着它的美貌。坐公交离开此地,来到那喧嚣的步行街,穿过那由“叫卖,音乐”混合一体的步行街,来到“八一起义纪念馆”站在门口看看那座雕像,让自己深记家乡是个红色革命的地方,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只能在望张望。再驱车来到八一广场看下纪念碑,晚上了,坐摩天轮,站在家乡最高处看看家乡的夜景。也许说我的第一天献给家乡,那么第二天献给我的亲戚、朋友、老师。

像往常一样匆忙地敢上公交来到母校—豫章路小学,再戴上红领巾站在国旗府下行队礼。开完最后一次晨会,看望我的老师,是他们让我走进知识大门。来不及叙旧便过马路来到省委大院中那棵和好朋友结拜成姐妹的树里下许下心愿,让他们开开心心地过着每一天。遇见小伙伴打打招呼。脚府下如踩着飞火轮一般地急匆匆地看望了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舅舅、侄女们,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长相永不忘记。

还有24小时,我将结束我的生命。这天,像前两天一样早早地起床,出去买早点,买菜。菜市场的人很多。买完菜,早点便叫爸爸妈妈起床,陪伴他们一天。陪伴着爸爸妈妈去锻炼,往常的自己赖在床上不愿起床。中午便洗菜,系上围裙,第一次下厨做饭给爸爸妈妈吃。边吃边跟他们叙旧,跟他们道歉,以往的自己是那样的叛逆,而如今又不能陪伴父母,只能跟父母吃完最后一餐饭。晚上打开电脑发说说,对朋友们说“还有几个小时,我将离开这个世界,对不起,以前的过错不能偿还了”,对不起。

闭上眼睛,再也不能睁开眼看世界,可是家乡、朋友、老师、爸爸妈妈永远记在心中,世界,再见。我将永记在这个世界上的快乐!

三天,72小时总是那样的短暂!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作文7

漫长的一生突然被压缩成三天。不可置信、惊慌、悲哀。一直认为自己正值年少,还有一段好长的路要走,对于未来寄予了许多理想与梦幻,却从来没有想过生命的尽头已到。三天,是多么的短暂啊!

早晨醒来,我用手捧住温暖却又保存不住的阳光,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留恋地享受阳光,当知道生命将要结束后,我周围的一切原本不起眼的事物,在现如今却变得异常珍贵,我似乎是想把一切的美好刻在脑中,留在身旁,纵使我知道自己什么也都带不走,但仍固执地虔诚地去对待每一件事物。

我走去家门,向省图书馆走去。我知道平时这个时候我应该背着书包,匆匆地向学校跑去,但是在我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就让我放纵一会吧!我要去图书馆,我要去看书,把那些我曾要读的书,却因为我对时光毫无顾忌地挥洒而搁置在角落的书看一遍。哪怕是囫囵吞枣般漫不经心,我也要看完,尽我所能地看完,我的一生已经要仓促地结束了,能完成一个愿望已经知足了。看吧,因为生命被压缩成三天,原本完美主义的我已经对一切没了要求,只是期盼生命的齿轮转慢点,再转慢点。

晚上回到家,吃过晚饭后,我将自己锁在房间里,有些失落——我的愿望没能实现——当然,这是在我意料之内的,毕竟我虚度的光阴太多了。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没有星光点缀的夜空,想着明天该如何度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入睡。

第二天早晨,我在阳光地沐浴下起来,今天将是我最后一天去学校上课了。来到班上,看到同学们如花的笑靥,我有些失神,如同一个花甲老人,万分感慨。我和同学们一起欢笑,但笑容里多了一份道不明的无奈,这是我最认真听课的一天吧!我多么想让时光在此刻定格。

在老师的教诲中度过了一天,生命的倒数第二天。

第三天,我早早地爬上房顶,静静等待生命中最后一个日出,然后一个人坐在房间,回忆着生命的点滴,翻着精致的

晚上,我向父母说声晚安,在生命的最后,我似乎和他们依旧没什么话可说,只是有种夹杂着愧疚的无奈涌上心头。关上房门,然后静等黎明的到来。“滴嗒滴嗒”的声音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告诉着我多少秒后,“我”将飘出这副躯体,升向未知的高空。在这恼人的倒计时中,我发现我有太多的东西无法割舍,我的心酸酸的带着一丝刺痛,我伸手去擦眼角,却只触摸到干燥的皮肤并没有想象中的泪水。

当我知道自己只剩下三天生命后,我开始匆忙的“筹备”“三天计划”,在慌乱之余,怎么也掩盖不了内心与生俱来对死的恐惧,这样的“预告”相比在一个未知的时间死去要痛苦的多吧?哪怕未知的死会带来更多的遗憾但也不会带来如此之多的心理上的折磨吧?

罢了,我也累了。

午夜的钟声敲响了,我的世界变得死寂……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作文8

在活着的时候觉得每天都度日如年一般,可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每分每钞都是数过来的。

——题记

三天是什么概念我从未去算过从未去在乎过。看到一个快要去世的人在前几分钟和后几分钟,在以前完全当电视剧一样去对待毫无任何的感触。如今上天也只给我三天的生命了,我不得不先让大脑平静一下。三天等于二十四乘以三等于七十二个小时。面对这个数字再也没有以前的无所谓了。

我只剩三于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三天的第一天里我要去帮助人们。在大马路上为他们指挥交通,在有人摔倒了扶他起来。去孤儿院里告诉孩子们你们并不是被遗弃的,有社会对你们的爱,有好心人对你们的捐款(关爱),你们不要讲世界对你们不公平,其实很公平如果你认为不公平从而走向坠落你会越发的认为世界的不公平,然而你自己去努力,你会发现通过你自己的努力,生活会有很多改善的。陪他们做游戏唱歌、跳舞并且捐赠一些钱,去看望老人也就是养老院,真心的去认真倾听老人的心声并给予其安慰。

在我生命的最后三天的第二天里,我要在家中做一个乖宝宝,早上早些起床先做一顿美味的早晨使父母在用餐时心情愉快。在爸妈讲我不对的方的时候,再也不会去顶撞他们而是虚心的听,并且改正。我要在家中时刻保持微笑而不是整天回家都像一个讨债的一样愁眉苦脸,弄的一家人心情都不好,还要和爸爸妈妈多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因为平时自己有烦恼总是生气,而父母总是安慰我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了解他们心中的问题与烦恼。我要帮他们洗脚认认真真的洗,因为他们太不容易了,而以前我从未觉得有什么因为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最后的几天中可能真的一下都看懂了也明白了很多吧!

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里,我要拜访曾经被我伤害过的人,无论是语言还是攻击都令他们受到了伤害,如今我要真诚的去拜访他们并且道歉,让他们原谅我的不好,让他们感受到我是真心诚意的去道歉,我要为曾经的伤害道歉,并且真挚的让他成为的朋友,如果他(她)不原谅,那我也要道歉,因为我不想在走的时候留下一丝一毫的遗憾。

这三天里第一天是去帮助他人,因为我希望在这最后的几天里弥补我曾经的冷漠;第二天是对父母的,因为他们生我育我而我从来都曾未去认真感受他们的心;第三天里我去道歉,是因为我不希望在我走的最后一天留有遗憾。

生命很短,到最后才会真正明白,如果不想后悔,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好好对待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要帮助他人不要伤害别人,可能你的一句无心之论也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作文9

假如我只剩下了三天的时间,我会怎么办呢?大哭吗?死亡应该是那种令人窒息的,沉闷的黑色吧,一大片一大片的绝望吧,但大哭只会让人更悲伤,也改变不了命运吧,所以,我必须好好利用这三天。

第一天,我会回到外公外婆的家看看,什么都不做也好,把这些景象深深烙在我的'脑子里,想象着外婆端着热腾腾的包子走出厨房而我和家人坐在桌子边欢笑着的样子。如果死后有记忆的话,这些记忆一定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吧……

如果是医生宣布了我的死期的话,我会在第一天下午去见见他,谢谢他告诉我真相。因为这样可以让我的家人有个准备,因为突如其来的噩耗和突然失去的亲友,最让人伤心了,如果他愿意的话,告诉我他的成功的经历吧。我会想想我那还未实现的梦想和从前那些愚蠢的物质上的欲望。如果他拒绝,说他很忙,我就想一个人到学校看看,一个人走在寂寞的学校中,看看黑板,看看课桌,看看熟悉的物品,想想从前痛并快乐着的校园生活。

晚上好好吃一顿自己喜欢的饭和零食,再出去走走,吹吹湖边的风,看看夜景。当一时坏孩子,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发呆也好,沉思也好,大哭一场也好,直到半夜,再起身离去。看着没有丝毫我的痕迹的长椅,我又会想什么呢?

第二天,我会画一天时间,和朋友们见面并邀请他们参加我的生日会(如果是本周六的话)会和他们一起玩着,看看他们无忧无虑的笑面,再死皮赖脸的拖着他们逛这逛那,以前不敢看的恐怖片,不敢吃的食物全部吃一遍。到夜晚分开时,静静的告诉他们并道别,他们也许会为我哭泣,也许会不屑,也许会当作玩笑一笑而过,不管如何,我都会开心的接受。

第三天,最后一天了。上午,我想看看日出,看看人们赖以生存的东西——这种东西地狱里一定不会有的,再画一上午时间回到上饶,看看这座城市,喧闹的人群,高大的建筑,湛蓝的的天,熟悉的街把一切一切都记下来。

下午,该和家人道别了,会一家一户的说,爷爷奶奶和外公最喜欢我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告诉他这个事实,他们应该都会很伤心,而我也很想和您们生活在一起。还有对门的慧慧青梅竹马一样的,不仅是青梅竹马,已经亲如姐妹了,她也会为我伤心的吧?还有一个人!我的弟弟,2岁才过完生日,会不会因为回家时找不到我而伤心呢?2岁便接触死亡也太早了吧……

晚上,会和家人在一起,大家一起做一顿饭,再好好把味道记下,是妈妈做的饭的味道,家的味道。吃完饭以后,会和家人一起,听听我小时候的事,调皮也好,幼稚也好,全部听听吧,一笑而过。

深夜,我会正常的上床睡觉,告诉妈妈一直一直在沉睡而已,不要伤心,我总有一天会醒来。

三天过去了,愿望还很多,但总是不如意的,只有记住家人,记住14年来的一切就好。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作文10

生命本是如此。短暂、匆匆。

在经历了数年平淡的生活后,我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最后三天。尘世将死亡的恐惧覆盖,只剩淡然。然而就算如此,在我短暂的生命中,还是有不少遗憾。

第一天。我决定去乡村。我想看看大自然。

我是城市里长大的,童年伴随我的只有灰尘与高楼,所以,体验自然是我的第一步。乡村里,家畜的声音环绕于耳畔,小孩的歌声与妇女的拍打声夹杂在一起。金秋时节,稻谷将田地染成金色的海浪,也似大海般一望无际,踩在乡间的石板路上,我决定上山去欣赏落日。我在山脚下的小溪旁玩耍,感觉到冰凉的物质在指间滑落,深吸乡间的新鲜空气,又喝了一口清甜的溪水。这怕是没有机会再享受到了,想到这,我的心又变得冰凉。

山顶上,天空已如血一般红,红艳艳的太阳正从对面山顶上落下。望着它从圆、椭圆、半圆逐渐变小,我由衷地感叹着日落的美丽。夜晚,星星们向我眨着眼睛,夜色如黑天鹅的羽毛一样向我袭来。这是人生中最后一次看星星了,我高高地仰起头,忍住不让眼泪流的下来。

第二天,我欣赏日出,感到身体的生命力再次活跃起来。我要回到城市。

在城市,我尽情游览着人类的现代化文明。图书馆内,我手捧着百位中外名家著作,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吴承恩的《西游记》、还有唐朝诗集,这些从未接触的作品,在我心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人类奇迹之旅。

之后,我又去了艺术馆感受了达。芬奇魅力,科技馆感触21世纪的神奇,还有电影院观赏近期的新电影。最后我去了游乐场,但我什么都没有做、怕这些游戏会令我更快死去,我只是静静地看着,然后迎来了第三天。

第三天,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必须要接受的一天。

其实我有很多选择,比如到附近旅游,或是在家里看电视,又或是什么也不做。

但我把这一天留给了他们。

我最爱的人们。

家人,朋友,老师,同学……还有许多许多我最亲爱的人们,聚集在我的家里。我一个一个地跟他们拥抱,向他们告别,没有泪水,也没有欢笑。

一片寂静。

我站在人群中间,想对他们说我最后的遗愿,但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本想就此告别,可他们的脸却让我动摇。

眼泪再也忍不住如珍珠般流下,我小声呜咽:“对不起,不能陪你们到最后了,请一定不要忘记我,但也不要为我悲伤,请好好地,活下去!”

说完这番话,我跑进卧室,将门反锁,睡意和死神同时袭来,我躺在床上,将自己放任于生与死之间,清醒与睡梦之间。

我笑了,大声笑了。

此生已经无悔。

我在甜蜜的梦中迎来了死神的怀抱。

《反脆弱》

书的作者是塔勒布,属于当今十分有名的思想家,《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都是十分有名的畅销书,里面的观点非常具有冲击性,当然,收获也很大。

而这一本《反脆弱》亦然。

世界是脆弱的,充满着随机性,也就对应着不可预测。

脆弱的阐述,让人想起来另一本畅销书《崩溃》(也是读起来,满满的恐惧和收获感)。

脆弱的方面,不是不受伤,不是保持不变,都是在风险中保全自我,如果有可能再来一个反手一击,撤退中的冒进。

如果仅仅是陷入不可知论而无法自拔的话,那只能说明未能得到精髓,需要多看几遍,通过认真的去分析书中的案例,进行理解、消化。

世界更像生物体的存在,具备良好的反脆弱性,所发生的事情更是因果关系不清晰。

书中的杠铃策略,给出了解决之道,或者说更好的应对方式。

在杠铃两头均给予重视,提前进行准备。摸索出符合自然规律的模型。在有限损失和无限收益之间,必然有些平衡。

或者说,试着将线性的作用分解成为非线性的作用,从大到小,分化瓦解。

世界本身不希望我们去了解它,实际的内涵或许是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去了解,这应该属于不确定性和不对称的表现。

当然,而世界并没有将口子全部封死,留下了很多的可选择。如此就要求我们,更好的去进行甄别,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杠铃策略,达成自己诸多方面的平衡。

读书是为了提升自我,有些书还是需要多看几遍,比如说《反脆弱》。

《反脆弱》读书笔记2

今天,我在“得到”APP听了一本书,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喜欢了,听了大约有六七遍。

这本书就是《反脆弱》。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被评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者之一,拆书读书人是《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老师。

喜欢读书,也喜欢听书。想要了解人类智慧,捷径就是读书。宋代第三个皇帝赵恒《励学篇》的名句是:“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

读书这么好,可是现在的书籍多到我们几辈子都读不完。那么用二三十分钟听厉害的人帮你拆书就是很好的选择。Ta们会帮你梳理整本书的脉络,逻辑,讲述重点内容和自己的见解。当然,短短的二十几分种并不能涵盖一本书所有的内容,所以如果听完很喜欢的话,就可以买回来细细品读。

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时间,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迅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对照别人的解读,极大得优化了自己的读书时间。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也买了几本书,比如梁冬老师的《处处见生机》,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和今天刚买的《反脆弱》。

01关于意外

《反脆弱》是一本“雪中送炭”的好书,解决了我最近的困扰。这个困扰就是“如何对待意外。”

前几天我的文章中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面对意外的这个话题。比如《80后的困局》,《出苦力的人啊,向你们致敬》,《你身边有年轻人得白血病吗?》。

为什么我这么关注意外,因为我深深

曾经的我,敢玩迪士尼和欢乐谷里所有最危险的游戏,而如今的我,甚至都不敢独自出门。架着手臂,怕摔倒,也怕被别人碰到。我似乎变成了一个胆小鬼,感觉自己很脆弱,再经不起什么意外了。坦白地说,意外没有让我变得更坚强,却让我变得更小心谨慎了。当然,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许并不是坏事。

“小心驶得万年船”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说的就是要对意外有敬畏之心。

02对待意外

正如前文我说,面对意外我没有更坚强,反而感觉很脆弱。但是很多朋友又觉得我还是比较坚强的,直到看到《反脆弱》提到的一个观点我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原来脆弱的反义词并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反脆弱”这个词是作者创造出来的,意思是“我们设计的生活模式,应当在各种意外发生之后,不但不会在风险中受损,反而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听这么多遍本书音频的原因。因为我迫切希望学到“反脆弱”的这个能力。

关于建立“反脆弱”系统,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减少不利因素来降低脆弱性。

第二步,特别关注杠铃策略,就是杠铃两边极好或极坏的事情。

第三步,主动理性试错。”

当然,这只是这本书内容很少的一部分。这本宏大,涵盖广的书籍,我会再细细阅读学习。音频我听了六七遍,相信这本书我会读更多遍。

最后感谢罗辑思维,“得到”APP,成甲老师。即使相见恨晚,这本书我还是遇到了,也推荐给大家。意外无处不在,我们要做好准备。

《反脆弱》读书笔记3

“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变得更强大。”——尼采

新年伊始,磕磕绊绊将这部网红大部头《反脆弱》阅读完毕,也有了第一篇读书笔记。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有点难啃,但同时又会激发许多新鲜想法的书。书中的语言偏逻辑和哲学,知识体系也横跨了许多领域。稍一走神,就很容易跟不上作者的思维飞行。

首先来说说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一位在学界和金融街都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物。曾因成功预测金融危机而名声大噪,出版过广为人知的《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也有人称他为“最令人敬畏的风险管理者”、“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很多人理解世界的运作是建立在可预测和可假设的状态下,并进行理性的决策。而塔勒布却提出,不确定性和无法定义的事物才是正常的,那些号称可以预测的,都是骗子。这句话,实际上会让经济学者、金融分析师、政客们等诸多群体感到心塞。

当然,作者确实杠精了一些,也啰嗦了一些,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他写出了一部值得翻上几遍的好书。

01、不确定性无处不在

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很多人喜欢谈论风险,谈论预测,也谈论机会成本。但同时,人们却对不确定性的东西感到恐惧,有时候会像鸵鸟一样盲目而无知。精英主义高人一等的思维在于,他们总以为可以比别人多一点天赋和能力,反应速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比别人多哪怕一秒钟。在金融市场,割韭菜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但在塔勒布看来,“长并不会比出租车司机更快知道,有关战争什么时候爆发”。人们往往深陷在自己建立的系统之中,以为可以预知风险,并做出准备方案。

实际上,没有人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或者将要发生什么。诚如黑天鹅事件一样,人们无法预知微小偶然却影响重大的事情。但黑天鹅却可以带领人们从一个社会断层,跨越到另一个社会断层。不确定性,可以让我们有理由去怀疑身处的组织体系、社会格局、文化传媒等灌输到头脑中的、所谓的“正确性”。

02、发现“九头蛇怪”

既然不确定性无处不在,塔勒布的主张会不会让我们进入混沌的状态。随机而散漫,难以自处,也难以往前走一步。答案,恰恰相反。发现脆弱的东西,发现不确定性,才有可能知道反脆弱的定义。书中提出,脆弱的东西喜欢稳定,反脆弱的东西喜欢波动。外界的环境越波动、越随机、越混乱,那么它就越会利用这种环境茁长成长。

比如九头蛇怪,砍掉一个,重生两个。杀不死它的,让它更强大。诚如生命一般,外界的极端伤害可能会在局部上造成伤害,去阻止不了人类不断进化。

实际上,个体的脆弱性可以衍生出反脆弱性。个体的失误也会为群体的反脆弱性的建立提供可能性。反脆弱性,可能是我们会忽略的存在。

03、建立反脆弱思维

知晓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是第一步。建立反脆弱性,或者培养类似的思维和认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则是第二步。

塔勒布首先提出,就是不要让自己过度暴露在致命风险之中。从生活实践上看,比如不要让企业轻易冒险,不要横穿马路,不要吸毒等等。负向的生活知识,明确而容易被发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掉进这些坑里面。

其次,用杠铃策略解决不确定性。这个定义也比较好理解。风险小的收益确定的事情,可以投入大量资源,而风险大收益高的也可以投入少量资源。

杠铃策略教我们,确定自己的最大的损失,然后等待从不确定性中获得无限收益。比如莎士比亚炒房子才成就了自己大文豪的生活,人们花在业余时间上的技能反而帮助自己转型成功。这里的启示是,单一的专业,很有可能在未来无法存活。不如增强多元能力,提升个体的反脆弱性。

最后一步就是理性的试错,一点点提高抗压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让损失留在可控的范围内。利用不确定性的关键,可能就是拥有选择权。拥有选择权可以规避不利风险和不利因素,在发现机遇时有能力准确捕获,将收益放到最大。

04、让我们感谢错误

《反脆弱》,不像是一部纯粹的风险决策书,更像是一部隐喻意味强烈的哲学著作。人们常见的现象、知识都可能囊括其中,塔勒布只是指出了一条反脆弱性的规律而已。

我们可能感知到了世界的复杂和不确定性,也害怕风险的到来,毁灭着一切。也许,学会利用反脆弱的处事方式,可能会减少一些恐惧心,也可能会带来新的解决方案。感谢错误,拥抱变化,想想发生着的糟糕的事情,外部的伤害,正在教会我们做什么。偶尔切换下固定的思维习惯,学一学领域之外的知识,不失为一种全新的成长。

我相信,每个人读塔勒布的书,都会有不一样的启发。

《反脆弱》读书笔记4

花了大约3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看了一本叫作《反脆弱》书,这是一本让我看的怨念四起并且很确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想碰的书,理由是有近2/3的内容我理解不了作者在表达什么意思,感受到智商被碾压,有种被摁在地上摩擦摩擦的感觉。

这本书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写过几本比较有名的畅销书,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黑天鹅》《随机致富的傻瓜》,不过鉴于本书痛苦的阅读经历,我想我应该不会再想去挑战上述两本书了,有兴趣的并且有勇气的童鞋可以去试试。

从一个小白的角度说说我消化的内容,我个人的感受是这是一个愤青写的书,书中抨击了基本所有的主流的社会现象,我承认有些在我的认知范畴内,但是很多的抨击在我理解不了的程度,譬如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其实没有政府。但是不得不承认书中的观点对于思想的碰撞非常有帮助,因为从来没有人会给你指出这些观点。

列举一些我消化的对我可能有帮助的主流观点吧,大概有3—4个吧,想想将近400页的书不可能就这么几个有用观点对吧,但是我只能吸收那么多了。

观点一: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个体的脆弱造就了社会的反脆弱,每个人脆弱的人类在为整个社会的反脆弱作贡献,类似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感觉,然后推广到集体或者公司角度,其实这类大的组织并不是很希望个体的反脆弱性,虽然有这种那种强调个人的韧性,但是总的来说只有个体的脆弱才能成就集体的反脆弱性,虽然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是我觉得仔细想想似乎也是有道理的。航空业就是通过一次次的事故(个体的脆弱)成就了整个航空业的安全(整体的反脆弱)。

观点二:我们一直渴望处于一种很稳定的状态,但是从反脆弱的角度来说只有始终处于动态波动的状态下才是最具有反脆弱性的,虽然处于稳定状态乍看之下是一种很稳定的,但是面对黑天鹅事件有可能会一蹶不振。想想自己有时候想选择一份养老的工作似乎违反了发脆弱性。

观点三:我们没有办法能够完全避免小概率事件,核电站建造的时候肯定是按照最高标准来建立的,肯定经过了很严格的推演,但是为什么依然避免不了黑天鹅事件的冲击呢,其实很简单,因为黑天鹅事件本身就是很少出现的事件,有可能在你推演依据的历史

观点四:免费选举权,也就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特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怕自己有可能会显得太过直白犀利,说白一点就是你的所有选择都不需要承担后果,有种旱涝保收的意味。也就是说一个东西不管做死还是做火你都不会承担任何损失,类似股票交易平台的手续费。想想某公司的product和product manager。所以KPI虽然很无情但是依然很重要,看完这个书之后我更加认同了,要不然每个人都会陷入免费选择权的陷阱。

《反脆弱》读书笔记5

如何爱上风?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最近一直在寻找关于如何用概率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不确定世界的书,刚刚让我碰到这本《反脆弱》。翻开书,看到上面这段话,简直惊喜万分。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的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随机性的世界。

整本书不是非常容易读,一是因为自己对这个话题领域比较陌生,加上不靠谱的翻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作者超级跳跃、发散性思维和极为广博的知识面,在不同领域的话题中穿来穿去,颇需要好好花些心思,才能梳理清楚。即便如此,作者随意挥洒的文字背后闪现出的真知灼见,清晰诡异的脑回路,不得不让你拍手称赞,每多看一遍,都能多读懂一些,然后就对作者有了更多的敬意,思维系统不断被升级和重塑的赶脚。

这本书,我的阅读方式是:第一遍通读,第二遍摘抄书中精华,第三遍细细梳理出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其间在豆瓣和知乎上查阅了相关的读后感和评价,以及作者推崇的哲学家及相关思想。即使这样,依然感觉很多地方还没有理解的十分透彻,也许需要过上一两年再来读一遍,最好是英文。除此之外,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去尝试应用书中提到的思维策略,让自己真正成为爱上风的火!

1、什么是反脆弱?

简单说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打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作者引用神话来类比事物的三种特性:

脆弱性——达摩克利斯之剑,看似一切平静但难以抵抗任何风险;

强韧性——凤凰,每一次烈火中重生都以同样的姿态出现;

反脆弱性——九头蛇,每砍掉一个头,会新长出两个头,比原来更难以对付。

所有的复杂系统、有机物都具有反脆弱性,如大自然、经济系统等;而所有的非复杂系统,无机物都具有脆弱性,如杯子,电视机等。

某些人的反脆弱性需要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有机体本身是脆弱的,但它遗传给新生命的基因编码却具有反脆弱性。有机体需要死亡,以确保大自然的反脆弱性——大自然是投机的、无情的、自私的。政府通常会扶植一切规模达到不得不救助的企业,以避免危机蔓延至其他公司。人们很难认识到,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一家公司的倒闭会连累其他公司,因为接二连三的失败正是为了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健。

2、反脆弱是如何产生的?

我尝试着梳理了一下本书的逻辑结构,发现底层逻辑性还是挺强的,只不过作者的行文实在是太飘逸了,很难让人一眼明了。没看过书的人会很难理解,我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下。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解释反脆弱性的产生即第一行的逻辑链条。如果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物质匮乏),会让一个孩子充满努力奋斗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来源于匮乏而引起的压力,当动力非常强的时候,他就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好好学习,拼命挣钱,当别人在睡懒觉、打游戏、花前月下,他永远都在努力学习和工作,这就是一种过度反应。在长期的努力下,你比别人赚更多的钱,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你还可以进行消费升级和投资,这就是冗余。

反脆弱性以冗余的形式呈现,层层冗余正是自然生态系统集中管理风险的显著特征,想想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分形结构,我们人类有两个肾脏,两只眼睛,两个肺。。。然而,人天生不喜欢冗余,因为冗余的事物牺牲了效率,但同时,冗余却让事物具有反脆弱性,万一你的一个肾脏被拿去换苹果,还有一个肾脏可以用来支撑你的生命。过度反应产生冗余的特性可以被应用于许多地方,比如体育训练,什么是最有效和最省时的方法?全力以赴做到极致,随后将剩余时间用于休息和享用巨无霸牛排上。

3、如何应对反脆弱?

3.1 和中庸思想异曲同工的杠铃策略

这种策略作者给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叫杠铃策略。这个策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什么叫中庸理论,而且可以被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饮食、锻炼、写作、教育、创业、投资、创新。。。。

杠铃策略建立在世界充满了随机性、不确定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先来认识下黑天鹅,满足两类条件的可以称为黑天鹅事件:1、意外性,2、影响力大。负面收益大于正面收益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为负面黑天鹅;正面收益大于负面收益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为正面黑天鹅。

杠铃策略指的是在某些领域采取保守策略(从而在负面的黑天鹅面前保持强韧性),而在其他领域承担很多小的风险(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正面的黑天鹅)的双重态度,从而实现反脆弱性。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厌恶,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偏好。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不利风险的减少,也就是能消除毁灭性风险。同时,杠铃策略还可以让你能够不错过新的机遇,并有机会获得超额回报。

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如何应用杠铃策略:

写作:如果白天能从事一个与写作活动无关的闲职,那么他的作品会写的更好。比如大刘白天在发电厂从事逻辑性很强的计算机工程师工作,晚上从事创新性极强的小说写作,并创作出伟大的《三体》;

投资:最大限度的安全+最大限度的投机。把90%的资金投资于风险性极低的项目,10%的资金用于投资高风险的项目。而不是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中等风险的项目。金融杠铃策略的最大损失是已知的,但是一旦正面黑天鹅发生,可以获得的回报是无上限的;

跑步:10%的时间用于变速跑训练,90%的时间用于轻松跑训练,而不是像我之前一样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不慢不快的的.跑步训练;

饮食:惊奇的发现之前流行过的轻断食就很符合杠铃策略。一周里面2天的时间吃很少,另外5天里面随便吃;

工作:番茄工作法也是杠铃策略的一个应用。25分钟高度紧张的投入工作,5分钟完全放松。如此交替往复。

简直太棒了!有木有!!!我已经把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都按照杠铃策略进行了优化,满意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把这个杠铃策略,也叫做学会走极端,并且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好平衡。从小受到错误的儒家中庸思想的教育,以为做人做事都要不偏不正,不黑不白。但直到读了缠中说禅的论语新解,才知道从古至今就没有几个人真正的理解中庸。真正的中庸思想,其实就是杠铃策略,要学会走极端,并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平衡。比如我们形容一些牛人为亦正亦邪,比如我很喜欢以前实习过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的Slogan: Work hard, Play harder! 比如我们经常挂在口头的: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如果你不会破坏一段关系,你就无法建立一段关系;不舍不得,大舍大得。我可以非常理性,同时我也可以非常感性,而且我知道什么时候该理性,什么时候该感性。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中间地带,少部分人可以处于某一个极端,但是这种仍然是不完整的,不够灵活的,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只有孔子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中庸,在两极间自由游走。不过有了杠铃策略,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儿开始慢慢修炼自己。

3.2 否定法——先清除脆弱性

任何时候,先生存,再发展。

迈向反脆弱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也就是说,通过降低自己暴露于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让反脆弱性顺其自然地发挥作用。

如果某个事物是脆弱性的,那么它破碎的风险会导致你做的任何旨在改善它或提高其效率的工作都变得无关紧要,除非你先降低其破碎的风险。

杠铃模式背后的逻辑是先清除脆弱性,可以利用否定法。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大卫是如何雕塑成的?答:我只是去掉了他多余的部分。雕像都是通过做减法一步步削减冗余而成型的。

减法知识也是一种杠铃模式。了解什么是错的会给你带来强韧性,不了解则带来脆弱性和投机性,但不必因此而害怕,你要设法确保资金在错误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伤害。

人们是通过负向方法寻求成功的,这也是进化过程的选择:下棋高手通常通过不输棋而取胜(AlphaGo);人们通过避免破产而致富;宗教大多制定了许多禁忌(犹太教法典规定了631条禁忌);生活的经验主要是关于我们应该避开什么事(芒格说我知道了死亡因素最高的方式,然后就不往那些地方去)

少即是多:二八原则的应用。对系统进行1%的改善可以降低99%的脆弱性,只需几个步骤,很少的几个步骤,并往往以较低的成本,就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更安全。

如果你做某事的理由超过一个,那就不要做。法国军队拒绝以一个以上的理由请假。如果有人以一个以上的论点来攻击一本书或一个理念,你就知道这不是真的。一个哲学家应以一个理念,而非多个理念扬名。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要想得到鲜美的汤,就需要先把老鼠屎清除。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加哪些调味料,可以让汤变得更鲜美呢?

3.3 杠铃的另一端——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

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变一种行动,那表示他有改变的选择权。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从根本来说,选择权能让你具备反脆弱性,它帮助你从不确定性的积极面中受益,同时也不会因其消极面而经受严重的伤害。

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脆弱的事物没有选择权,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需要选择最好的,即作出最佳选择。

作者给出了一个公式:选择权=不对称性(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理性(你知道要保留好的,抛弃坏的,知道如何获取利润)

我自己给出的一个推理:理性=觉察+筛选机制(价值观)

简单解释:人们应该不断地试错,然后依据自己的筛选机制(本质上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即你认为什么是好的,重要的)对试错结果进行筛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因素。这中间很关键的三点,你需要有试错的勇气,需要在试错的过程中对事情的进展和结果有清晰的觉察,并且明确知道自己的筛选机制是什么,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选择。

精益创业理念,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还有最近很火的《原则》,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

人类有一个常见谬误:目的论谬误。人们经常以为自己确切地知道将来的方向,在过去也确切地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其他人过去所取得的成功也源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一个理性的漫游者与观光客不同,他在旅途的每一步都可能导致他修改日程安排,这样他就可以根据新的信息制订计划。战略是不靠谱的,可口可乐起初是一种医药产品,蒂芙尼珠宝公司是做文具生意起家的,曾经的顶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是从造纸起家的。

所以,我们大可以坦然的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无知的我们,又该如何进入无法穿透的事物内部,并彻底主宰、征服它?

大自然的进化无须智慧/选择权可以替换知识。

进化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复杂而精密的事物,无须智慧,只需要可选择性和某些自然选择过滤机制,再加上随机性即可。进化是靠无定向的、凸性的自由探索或试错来推进的,因此本质上是强韧的,因为它能从连续的、重复的、细小的、局部的错误中获得潜在的随机收益。

你不必每次都正确——勇于试错。试错过程中我们会犯小错误,但却能获得大收益,称为自由探索。大约二分之一的胚胎会自发性流产,这比按蓝图设计完美的婴儿要容易的多。大自然只需要保留符合标准的事物。大自然懂得善于可选择性,它展示了如何以可选择性替代智慧。

4、受到很大启发的三个问题

4.1 如何看待错误?

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预测体系带来的只能是脆弱性。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结果的多种可能性,认为大多数结果都会对你有利,那么你就具有反脆弱性。这种态度让我想起了超爱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男主角的口头禅:All is well。

2)把错误当做礼物:

从每一个错误中学习,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离成功更近。

从每一次冲突中学习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恐惧,可以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3)如果能够理性地进行试错,将错误当作一种信息源,那么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其实并没有那么随机。

4.2 关于永生

虽然基因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信息,但基因的载体却是脆弱的,而且需要维持这种脆弱性,以使基因变得更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产生信息或改善信息。尼采说过——子女和书籍,这两类信息都是可以世世代代流传的。

作者说:我在地球上不是为了永生,不是为了苟活。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最后能够为集体利益,为了繁衍后代或最终为了书籍而像英雄那样死去——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最后,我会释然地说再见,就像法国人说的,腾出空间给其他人吧。

4.3 无为与有为

当你有一些小感冒、小咳嗽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马上去医院开药打针,而是什么也不做,依靠自身免疫力让身体恢复,只有当身体遭受重大创伤的时候,比如被子弹射中,才应该接受医生的治疗。当企业出现小的危机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政府妈妈马上伸出援手,而是让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只有当企业遭受重大危机,如金融风暴,政府才应该进行调控。

最后,想再提一下作者的经历。他在20xx年“9·11”事件发生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用一种独特方式做空美国股市,“9·11”事件发生后而一夜暴富。无独有偶,他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大赚特赚了一笔。

很多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而作者却是真的把他书中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认为的勇气:勇敢的站起来支持一个想法,并在激动的状态中享受死亡,只因为获得了为真相而死的权利或站起来维护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希望我也成为有勇气爱上风的火!

《反脆弱》读书笔记6

如果你能用一些复杂的方式与深奥的定理来表达一个本来简单易懂的想法,即使这些复杂的方程式严格来说并不严谨,人们也会对其非常重视。结果不出所料,人们对我们的理念做出了积极反应,并告诉我们这个简单的检测启发法非常“明智”(说这些话的人,正是本来认为这些方法不足为奇的那些人)。唯一的问题是,数学只是附加上去的。

作者告诉我们,有时直觉经验法则(少即是多的原则)并不会比那些通过复杂计算得来的结果差。并且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复杂深奥的事情,对简单易懂的事情往往觉得不足为奇。

《反脆弱》读书笔记7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美]的《反脆弱》(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by Nassim Nicholas Taleb)。想用一段话总结书中内容,一时竟未能理出头绪。无奈,只好回翻书中章节,同时参考他人的书评。

先借用“@Passion启航”的书评来介绍本书内容:

黑天鹅事件带来的破坏是事物、个人、组织等脆弱性的体现。一个反脆弱的系统,是可以在不确定性中获益的。建立反脆弱系统的三个步骤:降低脆弱性、采用杠铃策略、理性积极地出击。

第一步,避免把自己暴露在负面黑天鹅事件当中,也就是尽量不让自己进入收益可能有限但要付出的代价非常高的领域当中,只有规避了这些风险,我们才有可能继续发展。

第二步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应用杠铃策略来构建反脆弱能力,把大部分的资源放在线性关系强、收益确定、风险小的事情上,同时把少量资源放在风险很高、收益也可能很高的非线性区间里,最后放弃那些中等风险和中等收益的事情。这里,杠铃策略能够帮你提前确定你的最大损失,而且有可能带来超出预料的回报。

第三步,如果你还想要在这个过程中更进一步的话,那就选择在正面黑天鹅的领域当中,理性积极地试错,用最小试错的方法,不断增加自己的概率,控制损失成本,从而提高自己在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时获益的概率。

也谈一下我对本书内容的理解:

书中内容体现了很多传统的智慧,比如类似于满弓易折、先胜后战、正合奇胜等等。书中众多地方隐含着中国老子的思想,比如关于脆弱性、关于秩序、有为无为、刚柔、等等。

中国古代的思想偏于抽象,西方当代的书籍更结合实例。尽管可以说大道至简、万物一理,但本书绝对值得花时间细细品读,看作者将一个一个的事例慢慢道来,如同将智慧作茶泡以甘泉,品来味在其中。更何况其中还有关于证券组合、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真知灼见。

下面是我的摘录。

反脆弱性: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现代化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却把人类从从容镇定的那类人变成神经过敏的人。……噪声是你应该忽略的,而信号才是你需要注意的。

将催化剂与起因混为一谈:如果大桥有一个摇摇欲坠的沙柱,那么把这座脆弱的桥梁的倒塌归咎于最后一辆通过的卡车是十分不明智的,更愚蠢的是试图提前预测哪辆卡车会将大桥压垮。然而,这种事情我们已经做得够多了。

现在,更糟糕的是,因为现代化的发展,极端斯坦的比例不断增加。赢家通吃的效应正在恶化:一名作者、一家公司、一个观点、一名音乐家、一名运动员或享誉全球,或一文不名。这导致了可预测性的进一步恶化,因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切如今都是由“黑天鹅”主宰的。我们的复杂性不断地让我们超越自己、超前发展,由此创造出的事物却越来越超出我们的理解与掌控。

在我看来,现代的斯多葛主义践行者就是能够将恐惧转化为谨慎,将痛苦转化为信息,将错误转化为启示,将欲望转变为事业的人。

如果一个赌徒最终面临爆仓(失去赢得的一切)的风险,那么其策略的“潜在回报”就是无关紧要的。

“做好最坏的打算,最好的情况总能水到渠成。”……人们往往做最好的打算,而希望侥幸逃脱最坏的结果。……人们反感小的损失,但对非常严重的“黑天鹅”风险(他们往往会低估)却毫无反应,因为他们往往会为小的可能的损失投保,但却忽略了大的罕见的损失。

确保发生不可接受情况的概率为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伦敦市中心的房地产泡沫是由俄罗斯和阿拉伯海湾的贫富不均决定的,完全独立于英国的房地产走势。

目前,……社会增长可能不会像亚洲模式那样,来自于平均水平的提高,而是来自于“尾部”人数的增加,也就是少量或极少量的冒险者,他们疯狂地坚持自己的主张,拥有被称为想象力的罕见能力与被称为勇气的罕见品质,同时他们也是实干派。

少即是多:一方面,研究得越多,就越容易忽略基础但根本的事情;另一方面,行动能将事情剥丝抽茧,直至剩下尽可能简单的模型。

你可以厌倦读一本特定的书,但不要厌倦阅读的行为,我们对变化的注意,远远多过扮演重要角色但不变的事物。

不要询问任何人的意见、预测或建议,只要问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就行。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1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呢?这是职场中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的。如果不能首先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很可能永远与成功无缘。

公司如战场,职场如战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要想纵横职场,“驾驭”工作,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在自己对工作产生消极应付的时候,请务必冷静下来,认真反问一下自己:“我在为谁工作”,然后努力去做。上述中心思想是《我在为谁工作》此书提出的,这是一本反思性职员自助自励的书刊,本人非常有幸的读到此书,感想颇多,欲与大家共分享。

一、为薪水工作还是为自己工作?

看一个人对待薪水的态度,就可知道他的心放在何处。一个人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挣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如果我们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当做混碗饭吃的一件差事,我们肯定不去重视、喜欢它。如果我们将之视作深化、拓宽我们自身阅历的一种途径,工作在我们眼中就会成为最愉快的事情。事物往往从它的反面达成,今天,我们若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果没有为他人、为事业彻底付出的心态,如果不想让别人得到好结果,那么,我们自己也不会得到任何好结果的。现代社会,单凭几个人无法成功。成功源于团队力量,成功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力量也许是促进我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力量,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帮助老板的事业成功,老板也为我们创造成功舞台的机遇。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当我们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我们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为此获得更丰厚的酬劳。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静。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二、回顾我们的工作

在拔打和接收电话时,应该特别注意语气,体现出我们的素质与水平。微笑着平心静气地接打电话,会使对方感到温暖亲切。尤其是使用敬语、谦语收到的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不要认为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表情,其实,从电话中的语调己经传递出了我们是否友好、礼貌、尊重他人等信息了。也许自己一个不经意的冷淡和鲁莽,就会吓走了一个潜在的客户。

平时更不能放松自己的一言一行,更不要在客户面前谈公司内部的事,在公司出现重大变故,尤其要保持镇静;在遇到危害公司声誉的行为要挺身而出。

我们每个人都要具有与公司共命运的职业感,这表面上是有益于公司,有益于老板,但最终的受益者会是我们自己。在商业的时代里,讲究双赢己经形成人们普遍公认的最优化的模式,这就是:双赢——让我们走近一个成功快捷的时代!双赢——是老板和员工共同发展的理想平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老板与员工的这种双赢关系,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纽带,我们应该记住:遵循双赢规则,才会真正的成功;只有懂得利用双赢模式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2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常常会读些书来充实自我。最近别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我在为谁工作》。闲暇时细阅,颇有感触。如书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的确,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

《我在为谁工作》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话给我很大的感触: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我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时常处于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中,觉得社会太大,自我所学、所想的在现实中经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离自我更是遥不可及。于是,便有些垂头丧气,驻足不前,面临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时候,对自我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导致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这样,抱怨与痛苦就产生了。在这个时候,一本好书,它能够帮助我们启发思维,掀起久违的热情。

然而,工作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作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如果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好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正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完成梦想,或是成就自我,去拓宽、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将自身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美丽的人,我们才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并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工作是一个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没有哪种活动能有如此高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种种活着的理由。要明白,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作为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我们更需要用热情去重燃工作的激情,呵护幼儿,爱岗敬业,我们不是在为谁工作,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工作,要把自己当做工作的主人才能更好地从中获得发展的机遇。

不言而喻,答案已经很明显,我们是为自己而工作,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工作。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负起天经地义的职责,义不容辞以诚信为立身之本,尽心尽力,坦荡处世,率直为人,把职业当做生命的信仰,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为建立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3

学生年代,有人曾问我们为谁学习,那时候我们可能还没有还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现在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们,就要好好思考“你在为谁而工作”这个问题了。我不敢狂妄的说为了祖国,为了社会,但从一个朴素的理念来说为别人工作的同时,也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更好的生存。

恰逢公司组织读书月活动,我阅览了《我在为谁工作》这本书。书中主要阐述了我们为何要努力工作,以及如何去努力工作。这些观点对于一个即将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是在为即将开始的人生树起一座灯塔,使我调整心态,燃起工作的激情。

正如本书的序言所说: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得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策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力都将在这样一个舞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工作中能够让我们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个人生命的质量工作中的困难能磨练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思维,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游客朋友的交流能充实我们的生活。总之,工作中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同事之间愉快相处的点点滴滴,都激励着我努力地工作,并不断给自己树立新的目标,勇于挑战新的任务,创造并实现人生价值,从中品味生活的苦与乐。

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工作的质量。这种态度并非仅仅源于兴趣,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我们每一次操作都身系游客安危,任重道远。我们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力的将每一项任务完成得更好!

当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工作机会来之不易,知识更新也相当频繁。首先,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自强不息,率直为人;其次,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紧跟时代步伐传授新的知识,新理念,增添生命的意义。虽然我们选择了设备操作员这个平凡的职业,但我们知道任何人在任何岗位上,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是可以成功的。让我们把“打造繁华都市开心地”当作自己的信仰,共同奋斗,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吧!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4

我在为谁而工作?在这个问题面前,确实要好好的思考一番。为谁工作,其实有很多富丽堂皇的理由:我在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贡献青春,我在为的强大而努力……但每一句都好像很遥远,很不真实。其实我觉得,我在为我的良心工作,为我的父母工作,为了我的幸福工作,总而言之我在为我自己工作,你难道没有这种感觉吗?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许多人都受直接的利益驱动,心中只有一个字——钱,天下之大,只有钱最亲,人情之暖,抵不过一纸金钱。许多人就这样迷失在金钱与权利的旋涡之中,迷失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本性——诚信与敬业。

我是一个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你在为谁而工作》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从中我学到了许多对我一生都有益的东西。在这些中,我觉得首先我要学的就是对工作的态度——敬业。

作为一个新人,很多时候,都会做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但我觉得不屑于做具体的事,不屑认真对待小事和细节,就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成功。在工作中,是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同样是做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如果不屑于做小事,就可能只会在工作中打发时间,所以我必须积极工作,把做小事作为锻炼自己、深入了解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利用小事去多方面体味,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我必须充分利用时间来换取其他的资源,不能白白浪费时间而没有任何收获,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在工作初期从经手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中得到锻炼。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轨迹,有的人成为业务骨干;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不被人知晓。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造就我们,改变我们的是什么?是“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我认为我的工作态度,就应该是勤勉进取,决不能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只有保证自己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才能走向成功。当然,我知道坚持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只有这种态度成了我个人价值的一部分,才能体验到他人的肯定给我的工作带来的乐趣。

敬业的态度在工作中就是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使自己的工作放射出光彩。我刚刚开始做教师,许多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多向老教师讨教,多听课,也同时让有经验的教师多听听自己的课从而能取长补短。管教好学生,其实也是对自我的一个完善提升。是自己的良好精神状态感染了学生,同样,学生的进步也使得自己过得更快乐。所谓:良性循环。也就是说,我是在为学校工作,是每天早出晚归到学校上班,但同时,我也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而工作。这么想,也更能化解工作单调、重复的疲劳感,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每天都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也时刻有危机感,担心自己被淘汰。因此我还问自己:我还想干什么?进入学校这个环境之后,我便不想离开,希望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希望能把自己懂得的一些知识道理讲给更多的孩子听;希望把自己懂得的一些教育经验分享给为孩子苦恼的家长。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利用机会与学生交流接触,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我采用主动与家长交流的方法,问问他们孩子的去向打算,再说说自己对学生的印象以及一些赞扬鼓励的话。这样自己说着开心,别人听来也很高兴。达到一种“和谐”。

敬业在工作中就是要求立即行动,决不拖延。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拖延时间而心生反感,结果是又拖延一次,三番五次之后,这件事情也就成了历史,而自己也对这种拖延的行为习以为常了。拖延会侵蚀人们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大家都知道拖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不会使问题变得从容,但拖延却能时常操纵我们的思想。作为刚开始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不顺和困难,因此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是拖一天是一天,还是积极寻求办法解决,将对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养成做事从不拖延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工作还在等待着我,每天要问问自己:“今天工作你完成了么?”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将心态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现,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的心不甘情不愿,于私于公都没有好处。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脚踏实地的耕耘,在平凡的工作环节上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在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事做得比别人更好、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扣响成功之门的日子就为期不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点燃工作的激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刻以敬业的工作态度,继续投身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5

《我在为谁工作》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朴实的话语,真实的例子,深深地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意义,我们都应在工作中享受乐趣,为什么工作,为了谁工作,这本书不但使我明白了,我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的深刻道理;同时也帮我解除了困惑,调整了心态。

读完《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我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书中约翰·洛克菲勒说了这样一段话:“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能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这段话对我的影响很深,它让我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工作,而且需要努力的工作。人的一生很短暂,我们需要有一个目标,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勤奋工作。在我认为,当你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也就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时候。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实现人生目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能不能让自我价值得已实现,取决于对工作的态度。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最为重要:

第一、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只有工作才能满足我们的各种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只能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实现的;有工作的机会,才能让自己充分发挥能力,有展示自已的机会。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我们自已实现目标而做的。所以说要珍惜工作机会,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到最后只能像书上所说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第二、认真工作才能让你不断的去思考、去学习、去总结经验,这是比物质更丰富的财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积累过程,知识和经验积累得越多,才能战胜工作和生活中更多的困难,才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才会有越挫越勇的气势,才能离实现目标更近。因为在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机会,通过努力实践,才能更好的把握机会,实现理想。

第三、对工作要充满热情,把工作当成一个使命来完成。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我们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一种价值。如果对工作没有热情,那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不仅不进步,还很有可能倒退,最后被社会所淘汰。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6

法律院校大学毕业,到银行坐了两年的柜台,一年的办公室秘书,七年依法收贷的法律干事,三年的支行办公室主任,三十三岁时知识转型,至今又作了三年的银行风险管理。

我在为谁工作?我为什么工作?我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新人类时代的人们逐渐学会了自问,而且句句带“我”,我美或帅吗?我快乐吗?我满意吗?我得到或失去了什么吗?这个“我”实在是很容易学,不就是我吗?于是,我勤学苦练,我茁壮成长,我打拼,我竞争,我击溃,我成功,我成为人上人。思维的涌动,于是引进了后工业时代的草民思想的标准书籍——《谁动了我的奶酪》和《我在为谁工作》等,我们这一群思想贫瘠劣等的中华民族的小老百姓,从“割资本主义尾巴”“越穷越光荣”的无我,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我,两个极端转变得忒快忒容易了一点。

先谈谈“自我”的积极意义吧,不然此文作为《我在为谁工作》的读后感,会考个不及格的。的确,刚到社会奋斗,诚如书中所言,每个新人都应该有个人的发展计划、要培养能力、要不计较薪水、要热爱工作、要高效工作、要积极主动转变、要避免被淘汰、要把公司和老板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等等,这些绝对是做一名好员工的技术真理。可以这么讲,《我在为谁工作》这本书,就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在一个崭新的经济社会里,成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员工,这个崭新的社会已基本上允许个人奋斗成功,同时不要忘了一点,这个崭新的社会也基本上允许任何单位或企业对小老百姓的就业拥有绝对的人事权。从此意义上讲,本书所阐述的这个“自我”,是值得每一人在就业环境中奉为圭息的。但我为什么说它是技术真理而非真理呢?就是因为此类的“真理”,没有触及人性的深处,没有涉及民族的传统和社会的道义,它往往成为强势一方——单位或企业的棒子,而忽略了自身的社会义务。

接着谈谈“自我”的消极意义吧。我们这个后工业时代社会是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的彻底的信奉者和执行者,这种彻底到了极致就是拿动物的理论用于人的身上(达尔文亦是如此),于是,我们就有了《我在为谁工作》这样的书,于是我们就学会了极端的“自我”,于是我们就有了成功人士,于是成功人士就像狮子那样把跑得最慢的羊干掉,然后,跑得最快的那头羊变成狮子后,它也不吃草了,它就开始吃羊,于是原野上都是狮子,强壮的狮子就干掉老弱的狮子,简直就是标准的动物世界。这似乎没什么不对,只不过血腥了一点,但既然血腥了,它还对吗?我们好不容易是人了,犬牙缩进嘴巴里进化得齐整漂亮,难道再学一次茹毛饮血的撕咬?

我在为谁工作?我在为我工作。我为什么工作?我为成为成功人士而工作。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成为我的老板的老板。看完《我在为谁工作》这本书,得到的就是这三个答案以及解决这三个答案的技巧。

说实在的,我实在不喜欢这样的以极度自我的人扮演的动物世界,人生以此概括未免太单薄,那些为国家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的理想主义者的愿望呢?那些为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的激情呢?

我想允许一些人“自我”,崇敬一些人崇高,尊重一些人无为安逸,这才是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

说小一点,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和团队,且不谈职责分工及劳动成本支出,单从心理环境而言,都应该有一些平和、谦让、温文尔雅和安逸的氛围,也应当允许人们选择多样的工作和生活的.状态,这其实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势利的窃喜或鄙视其实是一种愚蠢丑陋的心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到达人权乃至人性的彼岸。

写着想着,又想起以前说的一句话,都去中原逐鹿了,中原还有鹿吗?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7

在市场竞争行为下,每个行业的竞争力日益上升,那么我们的竞争优势取决于那边呢!取决于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敬业程度、对事业对办事的公司忠实,忠实是我们在职业生涯中的生存方式。既然选择了,那就得真诚、就得负责。敬业并不是说天天按时上下班,而是要给所办事的公司带来效益。要想抓住时机那么就要做充分的预备。时刻都预备着、等待时机,当时机来临的时间我就成功了。偶然的时机只对那些勤奋工作的人才有意义,那么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做好每一个环节,认真的做好每一个细节,要想做大事先就得把你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做好。

这么想,也更能化解工作单调、重复的疲劳感,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每天都神采飞扬神采奕奕。

非常感激有这么好一个时机使得我进入学校工作。而这种感激之情,又化为行动上的动力,让我努力想使自己做得更好!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作着,快乐着,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身边的人,这是工作的别一种效应。

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相信自己,勇于向不大概完成的事变发起挑战,经常进行换位思考问题,转变自己的思想,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决议一个人的命运。只要付出了才气得到报答,在工作中要激发的激情,改掉本身的一些坏习惯,不断追求更高的自我定位。做一个有朝上进步心的人。我相信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也时刻有危机感。担心自己被淘汰,担心私立学校的长久性。因而我还问自己:我还想干什么?进入学校这个环境之后,我便不想离开,希望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变:我希望能把自己懂得的一些知识道理讲给更多的孩子听。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8

工作是一个展现自身能力的舞台,从读书毕业到参加工作,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在社会中学到的能力都在“工作”这个舞台上展示。

我在为谁工作?许多人眼里,工作只是为了能拿到相应的报酬,在我眼里,工作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是新的体验。是通往成功的门,很多人认为工作拿到相应的报酬,但我认为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着自身的生活的质量。很多人都嫌自己的报酬过低。那为什么不反思,假如你认真工作,热情工作。得到上级的认可,那你的报酬还会过低吗?你做了多少事情,才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

如今的人都眼高手低,还没有在工作上有多作为,就急于自己可以有多少的回报,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可以赚多少钱而伤脑筋的话,完全不可以体会在工作中的乐趣,也不会再工作中获得成长的机会,我们要为自己而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在工作中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财富,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地位。这就是为自己工作。担心报酬上不去,假设你认真工作,能力得到上级的认可。你的报酬会上不去吗?我们要看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在工资中得到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在工作中我们要认真的对待,无论我们的工作有多复杂,工作环境有多么的恶劣,上级的领导有多苛刻,我们都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工作是智者的行为。我们可以吧工作当做学习的机会,学习处理业务,学习人际关系。工作是与人相处最直接的方式,在工作中你有竞争对手,你有合作伙伴,你可以在工作中体会各种的乐趣。

太多的人抱怨上级抠门,抱怨工作时间长,抱怨制度过严,抱怨工作的人只会使自己在工作的道路上走不下去,最后一事无成,永远拿着固定的工资,永远也体会不到工作中的乐趣。在这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工作的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的机会,不努力工作只会被有能力的人所取代,没有了工作,就决定你的生活也没有了质量,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必定要去努力找工作,珍惜你现在的工作吧,即使是为了生存。

有了工作我们必定要敬业,工作中无小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很多人都不屑认真对待小事,并不能体会自己在岗位上做好每一件是不简单的,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抛弃,没有一个细节可以被忽略。连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成大事。

在工作中我们也要有责任感,并非不迟到,不早退,就是敬业了。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有责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也就是敬重你自己,你从事这份工作就意味着你肩负着一份责任,要对工作中的每件事负责。

工作中,我们也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拖延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有很多人认为事情不急,可以拖到拖不下去再去完成,其实反之,你认真的做完不是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休息或作其他事情,也可以使自己不用急急忙忙的在去完成工作,这样的工作态度可能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损失,在工作中也不要存在着借口,出现了问题没有努力的去解决,而是寻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完全是失败者的行为,借口只是为了让自己有台阶下而已。

在工作中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读了《《你在为谁工作》》这书后,我也有了深刻的体会,从现在起我要点燃我的工作激情,把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投入到工作中,而且我也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学习的脚步不能停歇。以前工作中的坏习惯也要改掉,要吸取失败的教训,争取更好的施展自己的能力。

我是在为谁工作?我是在为自己工作,为了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为自己有更好的人缘,为了自己有更好的应变能力,为了自己可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而工作着。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9

当笼罩在我们上空的政治迷雾渐渐散去,意识形态控制的手段也随之寿终正寝。这是一大进步。从梦幻中醒来的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而理智,于是如何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再次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要说目前通用的招数,不外乎经济的胡萝卜加生存的大棒。相对于前者的颇有威力,后者却使人颇有微词。《你在为谁工作》无疑也是其中的“一棒”,也无疑又是绵软无力的一棒。

近年来诸如此类的小册子很是流行,之前就见过《谁动了我的奶酪》,据说是利欲熏心者炮制的,却冠以“美利坚进口”之伪名。之后又有《送给加西亚的信》,令人费解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教人诚信敬业者可谓多之又多,何必非要舍近求远呢?这样说并非是因为抱残守缺敝帚自珍,而是其中明显迎合了国人迷外的媚俗倾向。仅从题目上看,前两者还有些许象征意味,而这次的《你在为谁工作》却是直白无误由说教演变为训导。但三者的共性都是:因为浅白所以流行,因为浅陋所以武断,因为粗暴所以无效。

让我们瞧瞧《你在为谁工作》是如何完成上述三大使命的。

1。从形式到资料到方法的浅白。全书共分五章,各章有五至七节不等,各章节有其题目,各小节围绕本章展开,形式上有序而不乱,可使读者一目了然简单进入正文阅读。再看精心设计的资料:“为什么要努力工作”,“你珍惜目前的工作机会了吗”,“敬业,最完美的工作态度”,“决不拖延,立即行动”,“从优秀到卓越”。如果我是企业主,我也会对此青眼有加,用最少的语言概括除了最需要的东西,这是多么贴合老板的心态呀!而各小节的题目,十之八九都是口号,口号也许会打动人,但也只是一刹那的事,随后便是如闻痴人说梦般的愕然。

全书资料能够翻译为:提高认识转变态度——立刻行动起来赶快努力工作——太伟大啦你成功了,这简直就是一部题为《王者之歌》的优美三部曲。可能吗?也许只有在刚上班的头三个月我会相信。而从本书的论述方法来看,以超多的举例引证加主观阐发最为突出,前者多为名人富豪之言行范例,后者又言之凿凿语气肯定无疑。表面看似案例分析,大有MBA教程之派头,其实却是简单的模仿秀加教父口吻的混合体。

2。学理和逻辑上的浅陋。《你在为谁工作》整部作品都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也即凡是依靠本人的劳动而获得薪酬的行为均为工作。所以作者告诉我们工作是人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这话本身没错,但是用错了地方。其实国外理论中早有“工作”与“劳作”之分,但也不得不悲观的承认,由于人类社会尚处于极不完善的发展阶段,真正拥有工作者少之又少,能从事与之才智、兴趣相吻合进而实现其“自我”的人实属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的人只但是是糊口谋生的劳作者。

既然在学理上站不住脚,能够说我们都在工作,但不能要求我们为工作而以命相搏。就像梵高能够为画画割掉自我的耳朵,但我们不能。所以即便是抬出大名鼎鼎的斯皮尔伯格也不能使我们对“努力工作便可实现自我”的空头支票发生幻觉。而拿天纵其才的比尔?盖茨说事就更显荒谬,单其传奇经历就和普通人毫无可比性而言。

3。态度粗暴。说其态度粗暴,是因为无视人这一复杂而巨大的存在,故而论述中缺乏人性的关怀与温暖。相反的,那种冷漠仿佛是针对机器的态度,说让你ON就不得OFF,说让你RUN那你STOP就肯定是错的。那么无效和反感都是必然的效果。请问:假如一位员工连同自我衣食住行养老抚幼上的困难都无法彻底解决的话,他还怎样与企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呢?

当然,这本书也并非毫无作用,它至少可使我们由此引发许多思考。而公司的用意也无疑是好的,但只有双向的思考才是工作的改善成为可能。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10

闲来无事时总会从书架上取出《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坐下来,翻上两页。一天,就在我看书的同时,小侄女跑到我跟前,看着我手里这本书说:“你在为你自我工作,你不工作就没钱给我买薯片吃了。”细细体味,小侄女说的也不无道理。

作为公司一员,首先要理解工作的全部,不论是薪水、职位的高低,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的好坏,因为这是你的工作。说起来容易,也许做起来就难了。在这个硕大的城市里,生活中一点一滴都需要钱来满足。职位高了,薪水自然就高。一个环卫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能和公司老板一个月的工资相比吗?不能,扫把是他们手中紧握的笔,他们每一天都在熟悉的道路上书写着自我的人生,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也为我市争创礼貌城市奉献了自我的一份力量。其次就是职责感了。有些员工做起事来总觉得是自我的强项,敷衍塞责,一旦危害到公司、客户利益,公司对其处分时,也算是咎由自取吧。当然,也许会有这样的状况,有些员工也努力的工作着,可由于各种原因,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任务提交不成,自然会被炒,员工也尽力了,也被上司炒了,心里也许会承受不了,在这种状况下,员工要学会自我调整情绪,领导也要尽量体谅自我的员工。再一个就是做事不要拖延。这天的工作等明天完成,明天的工作等后天再做,就像滚雪球一样赿滚赿大,不但给自我会带来不便,公司也许会因你的再三推托而日渐损失。

那么,工作是算在幸福的因素内,还是算在不幸福的因素内,或许仍是疑问。一个人无需决定做什么,工作能够让人消磨一天的好多时光。的确,有许多工作是极其使人厌倦的,依我看来,只要工作量但是分,即便是最枯燥的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比闲着无事要好受的多。总之,不论目前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要珍惜它的来之不易,让我们善待生活,善待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