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沾仙鹤的仙气说说 正文

沾仙鹤的仙气说说

时间:2025-01-11 18:36:52

篇一:借物抒情的

借物抒情的作文(一)

清晨,晨曦把笼罩在天地间的灰褐色帷幕拉开。一阵清凉的晨风,带来无比的快意。我抬头向家乡的方向望去,朦胧中,那重重叠叠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的视线。但我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怀,哪能挡得住呢?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草一木就像电影似的一幕幕呈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那棵高大的银杏树,好像越长越高,越长越大,高大的直插云天。它正迎着喷薄而出的红日,舒展它那美丽的身姿??

它生长在我们坪上最显眼的地方。两块巨石犹如两只巨掌,将它托起。它那粗壮笔直银灰色的身躯,高大挺拔,活像一把巨伞,直插云霄。

她那美丽的叶子,就像一柄柄梅花型的小彩扇,翠绿嫩黄。

夏天,树叶绿得更加浓郁。那正是银杏的开花季节。你想看它的花吗?那可麻烦了,你得等到半夜子时。漆黑的夜晚,它偷偷地开花了。洁白的花如同满天的星星,耀眼发光。那难得的奇丽景象,很少有人看到,因此也就抬高了它的身价,使人感到珍奇。

金色的>秋天,慢慢降临大地。黄灿灿的银杏,缀满枝头。一阵萧瑟的风,把熟透的杏儿哗啦啦地吹落下来。这可忙坏了附近的小朋友,他们就蹶着屁股在那里争相拾缀。可你要当心,切莫捡起就吃,那可就上当了。银杏外表果肉又苦又涩,但你也不要灰心,只要在水里去掉果肉,就会露出洁白的果仁,有指头那么大,形似核桃,它的名字叫白果。你放在火里烧熟,轻轻咬破,吃起来清香可口,味道可美呢!

银杏树本质细腻、坚实,是出名的木材,用它做的家具,光洁美观,谁见了都喜爱。

啊!家乡的银杏树,你永远也不会在我脑海中消逝。

借物抒情的作文(二)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这一次老师给了我们每一个人一个梨,让我们一起来尝梨。

邱老师让我们先细细地观察梨的外形。我拿到地那一个梨,两边各有一条黑色的痕迹,就像一名顽强的战士因为战斗而留下来的伤疤和印迹。我摸了摸这一个梨的身子,发现这个梨十分光滑,没有什么毛刺。形状像个漏气的气球一样扁扁的,全身垂头丧气,又好像是好好的只两边移动着,从来就没向下边生长过,而是向四周长到了一顶的程度就开始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脂肪变多,结果腰围变得十分的粗大。颜色除了根和“屁股”的底下是黑色的之外,其他都市土黄色的,没有一种艳丽感。

我为了能闻到梨的香味,特地把鼻子凑了上去一闻,可是闻到地却是一股浓浓的包梨用的那一种非常特别的纸的味道。我把鼻子又伸过去,非常仔细地闻了又闻,结果是功夫不否有心人,我总算把其它的味道也闻出来——一股非常特别,非常淡的梨花香味,只有细心地人才会闻出这一种淡得几乎就闻不到的味道。

我们把梨给洗干净,然后用刨子把皮给刨掉。这皮一刨掉那白似玉一样的果肉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还让我们十分想吃上一口,所以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咬上一口,刚刚开始还有一些酸的味道,后来一吞到喉咙里,一股浓浓的甜味突然涌了上来,遍布了整个嘴巴,润滑了舌头。可是越吃到里边越酸,颜色也是越来越黄。这梨挺像脆冠梨的这一品种。梨子里的果核是不能吃的听说这里边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古人云:“赠柳”就是“挽留”;“分梨”则就是“分离”,今天我们要和邱老师作暂时的分离了。

借物抒情的作文(三)

小草是默默无闻的。当人们惊叹着,赞美着那些抚媚动人的花朵时,有谁想到过小草,有谁懂得赞美小草呢?没有。但是,小草并不在意那些虚荣,它只是默默地去衬托花儿,让花儿显得更加美丽。

小草是坚强不屈的。它们被压在石头下,为了生长,它们不论石头有多硬,石缝有多窄,都坚强的往上长,突破重重难关。成功总是青睐于努力者的,所以他们成功了,他们在自己艰苦的努力下从石块下长出来了!

小草是普通平凡的。它没有大树那样强壮,可以为人们遮阳、供材;更没有花儿那样艳丽迷人,被人观赏、赞叹。它们似乎是被人遗忘的,但是他们并没有为此垂头丧气。它们用自己那旺盛的生命力,让四处布满它们的脚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这首诗多么形象的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啊!其实,当小草一颗一颗的长在一起时,不要说野火,就算狂风暴雨,闪电雷鸣又能怎么样呢?

就是这样平凡,默默无闻,坚强不屈的小草,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不需要去追求那些虚荣;不需要为自己的渺小而感到自卑,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要做个最好的你!遇到困难要勇于克服,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

篇一:借景抒情的作文600字

大地上到处都回荡着一个声音,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看啊!大地复苏,万物萌生。在那操场的一角,有春的足迹;在那大树的枝头,有春的生机。人们脱下厚厚的棉衣,穿上了春天的盛装;孩子们放起了风筝。春的脚步无声无息的走近了人们的生活,她的脚步轻捷,优美,走到哪里都会用绿色来迎接她。她的品格是高尚的,无私的,她把自己的生机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大地和人类,她用绿色装点大地,用彩色点缀大地,花儿见了她,张开嘴笑了,草儿见了她羞涩的钻了出来,大树见了她也伸出枝芽了。晚上,看那皎洁的月光和那淘气的星星,会让你觉得天空是如此美丽,宇宙是如此神秘。月亮,就像一个玉盘嵌在天空中,美极了。

春天是无私的,她每年来一次都会给大地带来生机,使大地变得生机勃勃,万物变得欣欣向荣。她也会给人们带来喜悦,人们多么希望她能够永远存在。

春的脚步走过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她用自己所拥有的慈爱,无私,善良,让大地也为之所动,她用自己所拥有的魅力,把大地装点成一张绿色的毯子;她用自己所拥有的魔力,让人们尽赏这五彩缤纷的季节。

我盼望来年的这个时刻。

春的来临,使我的心情焕然一新。那是因为它赶走了令人畏惧的寒风,它请走了冷漠孤僻的冬雪,春也带走了>四季之神的冬,让大地之母找回七彩的颜色,重新散发>温暖的光芒。

春使者的到来,使森林里的花草树木都欣欣向荣,枯黄的草地恢复了翠绿的生机,垂死的大树长出嫩绿的枝叶,可爱的花儿再度绽放光彩,除此之外,动物们也跳起了「迎春舞」,小鸟们唱出清脆婉转的歌曲,蝴蝶成双成对的舞动翅膀,想在舞会里脱颖而出,也使春天更加有趣。

对人们来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象徵着新的希望。农夫忙着犁田,插秧,学生准备开学用品,希望今年有个好的开始,就如同洒下的种子般,能够成功的发芽,开花,结果,不论有任何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也因为人们是这麽去思考的,所以春天才象徵着新希望。

我喜欢春天!她给大地带来多么大的生机啊!我希望永远都是春天!

篇二:借景抒情的作文600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淡淡的春意开始在大街小巷悄然流淌起来,随心

所欲地信手涂抹着新绿的时候,春天的第一场雨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这可爱的人间。淅淅沥沥,犹如断线的珍珠,牵动着我的`心弦。

霏霏细雨,丝丝缕缕。独自漫步河边的小径,风儿拂面而来,夹杂着调皮的雨点,吹散我愁乱的思绪。好像出笼的鸟儿,我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爱抚——母亲般的温柔,母亲般的呵护。我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微微湿润的泥土酝酿着花的味道,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经过春雨的洗礼,河畔不知名的野花竟也有了一种摄人心魄的诱惑力,犹如含泪少女的娇羞,超凡脱俗,亭亭玉立,恐怕连那花中之王牡丹也要逊色三分。

微风迎面,那河边的杨柳都吟出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明的絮,每丝飞絮都是柳的一株分号;满天飞舞的柳絮,被调皮的雨点儿骑在脖子上,飘落在水面上尽情嬉戏??

鱼儿也耐不住寂寞,你追我赶,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畅游。折下一枝柳条,逗逗那快活的鱼儿,鱼儿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东西吓坏了,划起一道美丽的弧线,一条大鱼“扑通”一声跳起又迅速落入水中,把一块明镜打得支离破碎。我忍不住笑了。

看看花,看看树,再看看那可爱的鱼儿、无拘无束的流云,天地间的一切都那么令人心旷神怡。此时的我也犹如天地间的一个精灵,天地间的一切都属于我。

万类春天竞自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也努力地展示真实的自我。我想起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说的一句话:“大自然是一幅天然的巨画。”的确,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一个人,只不过是这幅巨画上的一点色彩罢了。

既然世界这么美好,那么我们有何理由不去用心感受它呢?繁忙的工作,紧张的节奏,在我们整日为事业拚搏、为生活奔走的忙碌之后,是否也应该多走近大自然,去领略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呢?

凉凉的雨丝拉回了我的思绪。感谢大自然,感谢它赐予我们如此的美景,感谢它给予我们生命的启迪。

想到这,我不再抱怨世事的繁琐,我仿佛看到绚丽的彩虹在向我招手。

站在风中,任凭那温柔的雨儿不断地落下,甜甜的。

篇三:借景抒情的作文600字

生命中有许多美的绽放,那一道道明亮的彩虹,一次次绽放的绚丽烟花,一朵朵用心血浇灌的花朵,绝美的风景演出了精彩的人生。

——题记

我的风景很简单,那一片落叶的定格。那一朵雏菊绽开的瞬间,那滴雨露滑落是划过的精彩,都是我沿途中的风景,因为人生的磨难之多,途中的风景便是心灵的慰藉,将那些点滴的风景铭记于心,定能为我打开心灵的天窗展开人生的旅程。

若说我是一个奔跑中的人,只为了目标而努力,那也是不可否认,人生的时间何其的短暂,所以我忽视了沿途的风景,只是因为灰暗的心灵蒙住了我的天窗,风景在我的脑海中早已遗忘,他人将生命演到高潮,使自己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正是这样的风景拦住了我奔跑的步伐,结束了浑噩的生活。

它们将我环绕,点点的光辉温暖着我冷漠的心,微小的花草用姿态擦亮我早已封闭的眼,眼溢出了眼泪。似在懊悔虚度的光阴,我惊愣的站在原地,莫名的心慌,我的世界如此的苍白,一阵阵揪心的痛刺痛着我,我所付出的的值得吗?那灰色的天空枯萎的花草,似在嘲讽我没有风景的空虚,我迷茫了,我的风景在哪?

一滴从我世界掉出的晨露将我唤醒,晶莹的露珠里浮现儿时的片段,依旧是那个我,却有着不同的心,稚嫩的话语温暖着人心,小小的双手扶起了一片善心,我的心震动了,封锁的门突然射出耀眼的光,那一刻多年的枷锁猛然消失了,更多的更多的情景闪现在脑海,我笑了,空旷的心中洋溢着欣喜,原来我也有过那么多的风景。那么多油我创造的亮丽的风景。

我的风景很简单,真的很简单,只是伸出一双手,风险一份情,这是我的风景,蓦的我忽然发现那片灰暗的世界再次得到了春天的眷顾,那一朵朵的绽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微风轻轻的吹来,这是我和天空的对白,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了我的窗台,微弱的声音,唱出最闪亮的期待,其实风景一直与我同在,我的世界此刻春暖花开。

我找到了我的风景,但对我来说成为别人的风景就是最美的,我愿意成为人生中最绚丽的风景。

——后记

篇四:借景抒情的作文600字

“出污泥而不染”,那种淡雅的芬芳,那种既不高傲又不过分谦逊的气质,组成了独具一格的荷花。

雪莲,不正也是冰山上的荷花吗?

有这样一种说法:从前,并没有雪莲。初春的荷塘,乍暖还寒的天气,附近还没有一点生机。就在这时,一朵顽皮的荷苞在水下蠢蠢欲动,正迫不及待地往水面上长。其它花茎议论纷纷,认为它疯了,纯属想把自己冻死!不过,还是有一部分小花苞跟着它浮出了水面。于是,乍暖还寒的三月,就有了几朵粉荷,在池塘里兀自招摇起来。

不巧的是,一场寒流夹杂着细雨 凉风洗劫了池塘。那些不懂事的荷花似乎无一幸免了。可是,几天后,两三朵荷花,顶着早已僵硬、掉色的花瓣,带着泪珠,又挺立在

了池塘中央。只不过,经历了一场冬天般的洗劫,它们只身立于池塘,显得更加单薄,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到了夏天,荷塘里热闹起来时,那两、三朵却越发苍白了、憔悴了。

那年>秋天,一位仙女至此经过,这两、三朵莲花的种子,便被送上了冰山。从此,雪莲诞生了――它们经历了寒流的考验,正是在那份苍白的背后,刚毅、顽强的生命力越发显现出来,以至于能在千年冰封的断崖上茁壮成长。

面对生命的轨迹,我们也许无法控制自己开花的时间。若生命把过早开放的机会让给我们,不要躲避,迎上去。经受劫难洗礼的同时,将自己最坚强的一面呈现出来;同时,荷背后雪莲的幻影,将成为现实。

那时,我们就成为了,冰山之上,芬芳无比的――雪莲、

篇五:借景抒情的作文600字

想找一片幽深静寂的林子,不论什么树种。

这里的树木枝繁叶茂,蓊蓊郁郁;有草儿青青,鲜花怒放,芳香扑鼻,鸟儿欢快的歌声悠长悠长。太阳很调皮,光线拨开枝与叶的阻挡,抚弄着林底草儿百花,一道一道,下着绝世的金光雨。几只美丽的小鸟,嬉戏在枝头,自由自在,玲珑可爱;叽叽喳喳,相追而去,优美的弧线滑过枝间。不知名的动物在身边私语切切,却怎么也找不见踪影。

置身于林子的中央,大自然与我亲密接触。闭眼,深呼吸,大自然纯净的气息流入心田,浸到血液,渗透骨髓;我的心砰砰在跳,能听见生命存在的声音。静静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悦耳,动听;我的心被陶醉了,染上了林子静寂的颜色,在花草树木中,稳稳呼吸着;耳朵像洗了个澡,清醒敏感,搜索着来自大自然的语言;仍闭眼,和着我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声,我好像气化了,化作一股仙气,白色的,在林间飘来游去,感知着大自然原始脉动。

在这里,睁开眼睛,活动一下脖子,叶的绿,花的红,草的青,天的蓝,云的白,完整的大自然映入眼帘,使你眼快心畅;眼睛也被清洗了一遍,花心里正采蜜的蜜蜂,上下爬动在树干上的蚂蚁,远山上在吃青草的羊群和上空漂游的云朵,山下农田里赶着老黄牛耕耘的农夫,无不清晰自然,是那种来自大自然的和谐景象。在这里,所有大自然的景,色,事,物,由眼传到心里变成了轻松爽朗。眼睛便变得贪婪了,不再想着闭上。你张开双臂变得自私了,想把整个林子,不,是整个大自然揽入怀中。

快在林子里走走吧,走到林子的深处,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步入心灵的殿堂。在这里,到处是安静,到处是音乐,到处是活生生画面。你要说这是仙境,不如说我是神仙,只有神仙才能找到这样的仙境,才能欣赏这仙境,才能拥有这仙境。此时此刻,我虽不是神仙,但在心里自比神仙,这样,我能在心里找到一片仙境,我能在心里拥有一片仙境,我就能像神仙一样去享受仙境。

我找到了一片林子,幽深静寂。

篇六: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

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昙花,一现。

至今不能忘却初见昙花的惊异——月光如练,凉风如水,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如精灵般超凡脱俗,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埃

但,如此短暂。

为这美付出的代价,便是生命的短暂,没有流泪,没有犹豫地,凋谢,只留给人无限的慨叹与留念。

生命,理应如此;美,理应如此。

再娇艳的花,也会一天天老去,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昙花一样,生命虽短暂,但却永留芳华 于人世,不曾让任何的残枝败叶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昙花之所以美,就在于它所展现的生命极致的绝美——让人惊心动魄、为之倾倒的短暂的美。由此可想,大千世界中,真正能让人动心的美丽,莫过如昙花一现般的瞬间,极短却定格在人们心中——深夜的一杯热茶,抚过泪颊的一双轻柔,面对困难的一次无畏,独上高楼的一次超脱,绝境中的一句安慰,还有那情深的一泪感动??定格在人心的一瞬。

不要说它们太短暂,不要说它们不能长久,它们只是服从了自己内在的力量,在最恰当的时候,从内心挣出,展现给尘世一抹清观,一点孤傲,一怀感伤。一次情怀的感动,可以让它们的生命因此延长几千年——世间上最好的保留之地便是人心的记忆,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的美,何尝不逾越千年呢?

肉体逝去,而精神永存。不要再驻足于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沉溺于现实的享乐,因为没有用不完的财富,不要梦想长生不死,因为没有精神的支撑,那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的皮囊。倒不如做一朵昙花,在最美丽的时候,飘然而逝,只留一缕芳魂无断绝。 做一朵昙花吧,留下你芬芳的气息,留下你孤傲的美丽——短暂的生命,美的极致。

唐代诗人王昌龄说:“搜求于物,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意思是说,心得来源于生活中物象的启发,心神进入物境,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生动深刻的文章。

篇七:如何写好借物抒情的作文及范文

如何写好借物抒情的作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2“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就是通过 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二、拓展联想

(一)根据下列“物”或“意”,说说可寓之“意” 或可托之“物”

1、物:?1?铺路石 ?2?树根 ?3?春雨

2、意:?1?无私奉献?2?坚忍不拔 ?3?奋发向上

(二)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 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1、“梅”

特点: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

王安石有诗:咏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所言何志? 人应有不畏风雪不争春的内在人格美.

2、“萝卜”

归纳:萝卜平凡的外表的下面,是?

怎样美丽的内心,外表的美固然重要,但我们若拥有光华灿烂的内心世界,那我们就是美丽的.

三、如何写好借物抒情?

托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

言志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 表达方式。

(一)、立意要明确

“托物寓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品的思想,作者的感情。所谓“情意为主,景(物)为实”,思想感 情是主要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 自然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 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 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二)、描绘要具体

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 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 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绘。 这个“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 指它的局部特征。

(三)、联想要恰当

既然是“托物寓意”,就必然要采用象 征手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 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 如《白杨礼赞》的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 质朴,坚强不屈 类比点是:______________ ;白杨树和 哨兵的类比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傲然挺立,坚强不屈 白杨树和我国民族解放战争中不可缺少 的精神的类比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团结一心,力求上进

(四)、过渡要自然

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 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自如

物品回忆写往事,抓住特点述真情;

倒叙写人先回忆,具体事例写完整;

过渡句子巧妙用,首尾呼应抒发情;

一人一事一特点,一段生活一片情。

四、习作

《幸福的味道》

附,回忆人物的写法

回忆是人的一种思想情感。有人说,回忆是一颗酸枣仁,找寻尘封的记忆,会伴随着物是人非、人情冷暖。记忆的盖子一经揭开,便有丝丝的苦楚;但是当你心中还保留着一份美好的记忆时,回忆起来就像慢慢品尝一杯蜂蜜茶,很容易感受到回忆所带来的喜悦与幸福。

一、回忆人物离不开事件

选择什么事件呢?一要选择典型事件,即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如有同学在写《我的小学老师》中回忆小学语文老师上课的一次迟到,用一件本来很平常的事情,挖掘出了深刻的意义。原来老师刚刚送女儿到医院,急急忙忙地赶回来上课。就是我们现在读这样的事件,也依然可以想象老师走进教室那一刻该怀着怎样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正反映出主人公守时、敬业的形象。二要有主有次地选择素材。除非接触的时间较短,否则你一定会知道所忆的人的很多故事。倘若仅仅是写一件事,这就很容易写成以叙事为主的作文。以写人为主,最好选择几件事来全方位地表现人物,而在材料安排上依其主次有详有略。这样写出来的人物形象就是立体的,就更显真实,更显丰满。

二、回忆人物离不开描写

描写历来是写人的一个重要法宝。由于记忆中的人物都是过去所接触交往过的,难免模糊淡忘,所以要尽力仔细回忆,避虚就实,挖掘细节,再从多角度描写、再现人物,才能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经典名篇《背影》为何成为经典?就在于这篇文章对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那一连串的动作及那肥胖的背影描写得实在太细腻太传神,其中深蕴了作者在当时那特殊的背景下所体味到的慈父深情,以及油然而生的对父亲的由衷感激。同学们也许并不知道,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朱自清对父亲曾有很深的误解,父子之间曾有过隔阂。

当我们在记忆中搜索素材的时候,脑海里一定会像放电影一样闪现出若干个镜头,我们就要从中选择那些最清晰、鲜明、生动的镜头来详细描写。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了回忆姥姥的作文,两次特别描写了姥姥的双手,一次描写的是姥姥递给“我”一个苹果时苍老的手,另一次描写的是“我”给姥姥苹果时姥姥那颤巍巍的手,两次描写分别在不同场景下进行,把姥姥对我的爱及我对姥姥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回忆人物离不开感情

回忆一个人物,一定怀着某种深情,如怀念、赞美、歌颂等。这种感情往往

就形成一条线索贯穿全文,让回忆有条不紊地展开,倘若离开了这些情感,所回忆的内容就难串联起来。那么如何表现作者对所忆人物的情感呢?一方面可以采用心理描写,即作者做内心剖白,注意:这不是描写所忆人物的心理,而是写作者的所感所想;另一方面,在回忆的过程中要适时交代现在的情形,两相比较,在岁月的变迁中表现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悟。

有一位同学回忆过世的奶奶,想起如今生病的自己,不禁泪流满面。那时作者病了,奶奶为了让孙子缓解病痛,为了让他开心,不惜弯着腰、驼着背扮演小动物的行走姿势,用老迈的声调模拟小动物的叫声。写到这些情景时,作者对奶奶的怀念之情,一定会引起读者共鸣。

除了上述三个注意点,写回忆人物的作文还要适当地选用其他的写作技巧,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例如,可采用倒叙的顺序,先写眼前的场景,再回忆过去岁月中的点点滴滴,能使读者与你一起进入回忆的情境;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更能反衬出人物光辉的一面。

回忆是重现昨天,回忆人物其实是在进行心与心的倾诉,你是在用你的笔推开你的心灵之窗!

向日葵的幸福

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五(2)班 李紫嫣

幸福是随处可见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幸福,我也有。 当年的我,还太小,不懂得幸福是什么?就问妈妈。她沉思了片刻对我说:“跟我来看。”她把我领到窗前,指着那片向日葵说:“就像它们,你现在可能不懂,以后就懂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离开了窗口。

时光飞逝,也带着我的这段记忆离开了。长大了的我,又来到了窗前,那段追问幸福的往事又像流水样冲回来,我问妈妈的那些话,又在我耳畔回想。望着这片向日葵,我似乎明白了什么道理?哦,向日葵的幸福就在于太阳出来了,随着太阳转动,每天向着太阳。这就是向日葵的幸福。呃!那我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那天,妈妈带我去黄山湖公园玩。她见我像蝴蝶那样轻盈地跑着,多么开心。在塘边,我忘情地拨弄着水草,妈妈边看边笑着,她的笑多烂漫啊!看到妈妈的笑脸,我明白了妈妈的幸福,她的幸福就在于看到自己的骨肉,开心又健康,就知足了。那我的幸福又是什么呢?我又思考起这个问题。

时光过得真快,这学期匆匆地结束了。校园里也发生不少悲欢离合的事。有一场英语

幸福不是触手可及的,它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经常出现在你身边,你要有颗善于观察的心,它就会靠近你,并让你发现它,这就是我的幸福观。我忘不了那窗外的向日葵,是它启发我幸福是什么!

本文写在冬日下雪中,当时的我想念老家,眼前出现了两棵树,想起我曾在树下的生活画面来,继而想到这两棵对我的影响,表面上写树,实际上是对往昔生活的回顾,抒发了“睹物思人”的情感,这两棵树算是种在我的心里了,原因是外公种树,子孙好学,读书改变人生境遇,让人有向上追求的力量。

种在心里的树

朱少平

①门外落了大雪,我赖在被窝里。一缕晨光照到窗口,布帘上的仙鹤微微振翅,我枕着手臂,在床上侧睡着,情不自禁地想到家乡的两棵树。

②我的老家在庐江黄陂湖畔。外婆家的门口,有一棵歪躯干的刺槐树,有两层楼房那么高。这棵树令人称奇的地方,是树身上生长着许多蘑菇。这棵树令人讨厌的地方,是树身上落下的槐刺,常会扎着我们的脚板。自外婆家厨房换地方后,那棵刺槐树就被锯断了,连树墩都挖掉了,放在树下的那块舂米的青石墩也埋到地底去了。幼时,我不懂门前种槐树的缘由。长大了,我才知道,槐树有花香,也有刺棘。人在槐树下的生活体验,相似于大千社会的包罗万象。

③另一棵是臭椿(chūn)树,是外公悄悄移栽的。种树时,没有人在意它。那棵臭椿树至今尚在,高大挺拔。它比我的年岁还要大,估计有三十五年左右吧!

④我家与外婆家是邻居。二十多年前,我家新建房子,这棵树已有十来年的树龄。建房时,住在我家门前的向东妈反对我家从老屋地基向前放了一米远,破坏我家的放线打桩。木匠父亲便用五尺来丈量,多次争吵,经过外公调解,我家向前挪动了两块砖的地基。后来便以此树为三家地界,树身方圆一米不许有建筑物。这棵臭椿树的功劳不小,它像石碑一样,成为邻家地界的证物,消释了邻里间的矛盾。

⑤在这棵臭椿树下,仰望星空的人有很多,他们接二连三地考进大学,离开家园,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如今,亲眷都进城工作,有落脚首都,有落脚特区,有出国定居。我也正是在这棵树的指引下

⑥黄昏后,输了棋的表弟撵着我追,要夺回我手上的马。我们在门前转圈,不经意的我跑丢了鞋,槐刺扎疼我的脚板。大表姐让我把脚抬高点,放在她的膝盖上,她用针给我挑刺。清早,我搬了小板凳,坐在那棵臭椿树下看书,微风晃动着树枝,和煦的光影落在我捧起的书上,也落进了我的心里。

⑦故乡的这两棵树,大概是种在我的心里吧!若不然,在这落雪的日子,我怎么会想到树呢? 

本文表面写柿子树,实是借物抒情。在摘柿子和留柿子时,写出母亲的生活情怀和作者对生活的感想,让人感受生活的奥秘,并理解生活的本真。

留两个柿子看树

陈满意

①小时候,父亲是泥水匠,跟着村里的建筑队日日为生计忙碌。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母亲不识字,但她在生活中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粗大柿子树,黑黢黢的躯干,粗糙皲裂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一片片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柿叶摇摆着秋的火焰,像擎在半空中的火炬。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褪去了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没开个的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挺可惜的,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的网套,还是把那个柿子套下来。乡下的人家底子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2016广西三月三放假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6年“壮族三月三”放假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98号政府令精神,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16年“壮族三月三”放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放假, 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补休。

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去年欢度“壮族三月三”节日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引导开展好今年节日的相关活动,把“壮族三月三”办成民族和地方特色浓郁的群众性节日。

三、节假日期间,各地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防止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祥和平安的节日假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2月22日

【三月三活动 】

“三月三”庙会

正所谓“三月三,盘古山”,所以农历三月初三是盘古山朝圣的日子。

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说之一。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城南15 公里处的盘古山,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的地方。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神话流传久远,据历史资料显示,泌阳至少从南北朝时期就兴起了盛大的拜祭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盘古庙会,都有数十万之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人根之祖---盘古、并藉此机会为亲朋祈福。

自2003年以来,泌阳县大力弘扬盘古文化,将这一传统庙会打造成集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寻根拜祖、展示泌阳形象为一体的盘古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0届。

在中国“盘古圣地”不在少数,而在河南省,唯有泌阳县盘古山被称为“中国盘古圣地”,此盘古山不以山高而名,因为盘古山主峰海拔也才459米,在群山之中可谓“娇小”,但她却在中原诸多名山秀峰中夺得“盘古圣地”之美名,自是有其不凡之处。

而盘古山山巅之上立有盘古神庙。 盘古庙始建于五代。传言当年盘古山上时有神光显现,更有蜃楼仙境为乡民官士亲见。每奇景临世不过半日即没,其中有仙楼宫阙,井然杼比;麒麟、彩凤、青鸾、仙鹤、白螭、神龙戏于其间;琼草玉树,遍地可见;灵果珍品,望而垂涎。仙人飞相来往于瑶宫紫阙,且有彩裳宫娥、童子相随而行。仙气氤氲,自在非凡。

其中有一大殿其势最伟,殿前正门上有一青玉大匾,上书“盘古神殿”四大錾金字迹,气势恢宏,庄严非常。 殿外庭中有一高逾百丈的玉雕,周身不见半点瑕疵,通体莹光润透,更不显丝毫雕琢之工迹,纯朴自然,浑然天成。此玉雕所绘乃一神人,但见此人,虬髯浓眉,金刚怒目,方口大耳,上身赤膊,肌肉虬结,下身槲叶围裙,不失庄严。手执一利刃巨斧,挥天斥地,慑泣鬼神,正是有开天辟地之功的盘古大神。

此事传至京都,明告圣听。帝命钦天监卜占,告之乃神迹,瑞兆也。帝亲身移驾,周车而至,恰逢蜃现。甚喜,净身、斋戒、焚香,祷神祈天。望上达天听,永保社稷。后,遣能匠巧工于山顶造殿立社,树碑以传。命僧道代帝世相守司,以求国安。

世传盘古氏九月初九圣诞,三月初三升天。于是在每年阳春三月花开农闲时,行起庙会,以念盘古开天之功善。

值此之时,僧道凡夫,官宦平民,商贾小贩,鸿儒白丁,尽皆云集于此。或论道说法,或攀比奢华,或藉此营生,或寻墨梦笔,以生妙花。

三教九流,走卒艺人,不绝其间,山上山下,人烟阜盛。叫卖声,讨价声,欢笑声,吟哦声,祈祷声,诵经声,诸般声语不绝于耳。山下车马、云轿、简棚、华盖,赁地而卧,占地而居。山道侧径有林荫歇脚者,有烹茶煮茗者,有沽酒独酌者,有行令聚饮者,有沾汗而行者,有摇扇拄竹者,有踊跃跳行者,有裙带相帮者,有步履匆匆者,有驻足而望者,世间百态,不一而足。 山顶之上,喷火、变脸、变戏法儿、吞剑、碎石、耍刀、舞枪、打鞭、履纤、舞狮、舞龙、斗鸡、戏猴等,更有灯谜、对联、赋诗、作词等文墨之巧,骚客鸿儒,尽来附足,一展才华。其中更是成全了不少才子佳人之良缘!

碧玉名媛,自是钟爱一些小巧精奇的物什,珠钗、发卡、玉佩、束发丝结、开光护符,必不会少。

各地之风味小吃、冷饮、布偶、纸鸢、木质刀剑、竹箫短哨,皆为垂髫小儿之最好。

又有外地客商携锦帛、雾茗、书画、美玉,藉此易物,换取黄白。 不少善男信女携家中眷属,虔诚朝拜,以求多福。

总之,盘古庙会乃一年一度之盛会,不往则定当抱憾遗恨终生!

2005年12月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河南省泌阳县为“中国盘古圣地”。

“三月三”庙会也是江都古镇仙女庙的传统“节目”。

农历三月初三,正值“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的时节,这一天,当街西斑带河上一弯纤细的月牙儿悄悄落下,镇东那株苍老的榆树梢上慢慢地透出一抹红晕,此时,小镇此起彼落地响起欢快的爆竹声,整个小镇开始沸腾地热闹起来。

太阳渐渐升起,居高临下观望:身着吉服的人群,像彩蝶游移,从四面八方向镇上汇拢,继而如春潮般地涌向庙场。大街小巷,爆竹纷飞,锣鼓喧闹,到处是节日的欢声……

据说,此会始于汉代。相传西汉末年,王莽造反,天下大乱,三月初三,汉高祖第九代孙刘秀被王莽追逃到仙女庙(当时称蔡家庄)一带,为一渔夫所救。后来,庄民感念刘秀的福泽,特建一金龙王庙(乡民以为皇帝是金龙化身),以后每年三月三,都有四乡八镇的村民前来烧香朝拜,渐而演化成庙会。也有人说这“三月三”与农事有关。农忙开始,乡民总是祈求风调雨顺,所以,这一天先祭奠一下龙王,以求一年五谷丰登。此说,似更可信些。

传说总归是传说,对于身居乡间,辛苦的人们来说,这一年一度的“三月三” 庙会的来源并不重要,但这一自娱性的节日倒是令人向往。庙会那天,镇上的居民要事先邀请外地的亲友赴庙会。于是方圆数十里的男女老少云集镇上,甚至扬州、南京一带的人,也有乘车赶来的,那场面煞是壮观。

这一日,龙王庙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庙场四周,商贩云集,各种小吃遍布街中,诸种土产杂陈其间。耍猴的,舞刀枪玩棍棒的,打莲花落唱道情的……吆喝声、叫卖声、锣鼓声,还有孩子手里的小嗽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二三里外也听得见。庙前有一处平地,但见香客摩肩接踵,面容虔诚,烧香的、烧纸锭的,火光熊熊,浓烟升腾。庙堂内灯烛辉煌,香烟缭绕,钟馨聒耳,一片伽蓝香气。

行香开始,浩浩荡荡的队伍起程了。只听锣鼓喧天,鞭炮震响。“马匹”(充神马的人)赤着上身,穿红裤,脸涂花纹,口中横衔一枝长铁签(代马嚼口),手执四五尺长的铁棍,在神前跪拜踊跃,挥舞开道。其后是香火队,信徒们背着香袋,手执香火,排成4 行,徐徐而行。只见烟雾缭绕,缥缈弥漫,如入仙境一般。紧随香火队之后是鼓乐队,乐师身穿青衫,腰束黄带,手执鼓、拔、笙、箫、弦子、二胡等乐器,演奏乐曲。接下来,是人数最多的化妆的歌舞队,各种歌舞争奇斗胜,美不胜收。

耍木头人戏的则靠一根扁担,扛着一个小台子,周围有布挡,上面挂有一排排尺把长的小木偶,台前挂有一个小布帘,艺人在布挡下面一手牵引线,一手敲大锣,嘴里唱着台词,台上的小木偶就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什么《猪八戒招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集生、旦、净、末、丑和文场、武场于一身,其景令人陶醉。

走在行香队伍最后的,是那些逢大难不死的劫后余生者,他们身穿大红囚衣,口里喃喃念语,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感谢神明恩宠,祈祷保佑平安。行香队伍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行一程停一阵,停一阵行一程,缓缓地绕镇一周后再折回龙王庙,这时已是红日偏西……

“三月三”是庙会也是集场,十里方圆,处处是货摊,吃、穿、用、耍,琳琅满目,五彩缤纷。从正月起,外地商贾和手工业者,即分水陆两路,或肩挑驴驮,或推车乘船,从四乡八镇涌向仙女庙,其中有土特产品、农副产品、农具和一些小商品。

最多的是“窑货”和“水鲜”,窑货即宜兴一带的大缸、砂锅、绿瓮、锅碗瓢盆等,水鲜则是宝应一带的藕、荸荠,所以“三月三”的江都集又称为窑货集和水鲜集。而通州大布,本地的家机布,也倍受欢迎。赶集的人几乎个个都拿着购来的物件,尤其是农民,扛着买来的崭新农具,眉飞色舞,喜气洋洋。

“三月三”龙王庙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精心组织、规模盛大的“三月三”新庙会。其时,南京的、苏州的、上海的、扬州的、江都本县的商贾、群众云集江都镇十几条大街上,有来卖货的,有来买物的,有来看热闹的,有来采风的,还有来谈对象相亲的,真是万头攒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前后延续三天。

集市上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入口的粮油、糕点、水果、土产;穿着的裙衫、衣裤;农用的,抽水机,拖拉机、化肥、农药;家用的,家具、炊具、电器、化妆品……不怕买不到,只怕想不到,五花八门货,样样能买到。

入夜,节日的江都镇别是一番风景。所有的文化场所灯彩通明,锣鼓喧天,茶座、剧场、舞场、溜冰场、游乐场、公园到处是;扬剧、淮剧、黄梅戏,有名的剧团、红的角儿纷纷登台,联袂演出。

这些文化娱乐场所已成为人们交流信息、洽谈生意、联系感情的好地方。可以说每次庙会都使江都人开拓了眼界,都使江都人结交了朋友,都使江都这个千年古镇名声远播。

三月三情人节

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三月三的情人节由来已久。有诗为证,李白诗云:“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中国的情人节是多么的浪漫:一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赠,啸声不断,何等境界!不仅如此,我国在很久很久以前,亲人相别,友人相离都有折柳相赠的习惯,也有诗为证:“垂柳无端馈赠别”。由此可见,情即为柳,柳即为情以成定式。老百姓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今天我们虽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结情的场面,但是却有着无数的情诗和情歌,足以让我们享用不尽。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月歌圩节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1985年,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黎族“孚念孚”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为了庆祝三月三,准备工作要提前半个月进行。男子上山狩猎,把所获猎物腌好封存;妇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猎物和粽粑作为祭品,用以祭礼堂里的祖先,若出猎无所获,则杀鸡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

宜丰牛嘘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龙岗邹氏发祖公的诞生日,要唱戏三天,以示祭祖。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潭山镇一带都要举行传统“三月三”物资交流大会(当地方言称牛嘘,即传统牛交易会),来自上海、湖南、湖北、南昌、上高等省内外二百余商家共万余人参加了有着三百多年历史传统物资盛会。每次物资大会都会有商品、土特产、种子、耕牛、花卉、书画、娱乐等七大交易市场。

“三月三”物资交流大会起源于清朝初期潭山镇龙岗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当时邹氏村民为了方便十里八乡乡民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而举行的以土特产、种子、耕牛为主的物资交易。几百年来,参加交流的商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丰富多。

三月三鬼节

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湖北红安县、河南省光山县,也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鬼节,光山自古便有“三月三,小鬼撂青砖”的童谣,传说在这天夜晚是鬼魂出没的日子,家里的大人都会早早的关上大门,并在门口摆放一些大蒜,蒜字与算谐音,意思就是说当鬼魂从门前经过,就说算了,不去这家了。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师:每当我们站在长江边,看着浩瀚的江水时,我们会吟咏出苏轼的名句——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每当年我们看着夜阑人静,一轮圆月当空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苏轼的——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每当我们游览庐山时,也会想起苏子哲理性的名句——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确实是说不尽的苏东坡啊!

昨晚我和大家重温了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过的苏轼的作品。说起苏轼,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吧。今天我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再次走近一代文人苏轼,更进一步地走近东坡的作品,了解东坡的内心世界。

二、知人论世话苏轼

师:在讲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重温初中阶段学过的苏轼的诗、词、文中的名句。

(教师多媒体投影诗句。)

师:第一句,是《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

生:“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师、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接着是《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生:“门前流水尚能西”

师、生:“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最后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

生:“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师:同学们都背得很好,从以上几句诗句中,你能谈谈你所认识的苏轼,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如果你要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他,你会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豪迈。

师:在才学方面呢?

生:多才多艺。

师:在性格方面呢?

生:乐观。

师:在人生、政治上遇到重大挫折时,他又是以一种怎样的态度来面对的呢?

生:豁达。

师:很好!同学们都各抒己见地谈了一下印象中的苏轼,确实我们从苏轼的作品中可以感知他的积极乐观、豪放、豁达,除此老师觉得我们还可以用“坚韧”来形容他。

(教师多媒体投影:乐观、豁达、坚韧)

三、千古绝唱说赤壁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千古美文,更全面地认识、理解黄州时期的苏轼。

(教师多媒体投影:“千古绝唱说赤壁”)

师:苏轼在黄州写下了“赤壁三文”,分别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苏轼为何钟情于赤壁呢?请结合“赤壁三文”,找出相关写景的句子。

师:先来看《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些句子是描写赤壁美景的?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好,再来看《赤壁赋》,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师:非常好!我们再来浏览一下《后赤壁赋》,你能找出哪些是写赤壁景色的句子吗?

生:“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师:虽然苏轼游赤壁的时间不一样,但三篇文章中提到了赤壁的景色,你们觉得赤壁的景色怎样?

生:赤壁的风景很优美!

师:对,除此以外,苏轼游赤壁时还联想到什么了?

生:三国时候的“赤壁之战”。

生:联想到周瑜和曹操。

师:是的,赤壁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拥有久远的人文景观。而更重要的是,在黄州、在两次的赤壁游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经历了一次精神洗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后赋,看看他究竟经历了一种怎样的精神洗礼。

四、亦真亦幻品后赋

(一)整体感知

师:下面,我给大家3分钟自由朗读的时间,要求大家能够读准字音、质疑字词、在书本上把疑难的地方圈点勾划出来。

(学生在座位上自由朗读。)

师:好了,不少同学都开声、自由地诵读了一遍。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示范朗诵一遍课文,要求大家能够进一步明确朗诵的节奏,并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初步感知文意,把握后赋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播放古乐《云水吟·赤壁怀古》,教师配乐朗诵课文。)

(学生安静聆听,沉醉其中,朗诵结束,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经典美文《后赤壁赋》。

(二)理解课文

师:首先请大家默读第一段,并比较我们在课前重温过的《赤壁赋》第一段,看看在景色方面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生:前赋的景色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师:在后赋中的第一段写到的景色是?

生:“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师:大家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两次游赤壁的时间不同。前赋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后赋是“是岁十月之望”。

师:对,前赋之景是秋天,后赋之景已是初冬。回忆一下,苏子第一次和友人游赤壁时,情感的变化是怎样的?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呢?

生:开始是高兴的。

生:可以用“乐”字来概括。

师:然后呢?

生:听到洞箫的声音很悲凉,客人就悲叹起来。

师:对,中间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悲”字来总结。是否一直就“悲”了呢?

生:不是,之后苏子安慰客人,客人就开怀了。最后还是以“乐”结束游历。

师:当苏子再与客游赤壁的时候,景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他们重游赤壁的兴致、心情有变化吗?

师:从第一段中归纳一下,诗人与客的心情,可以用其中哪个字来概括呢?

生:可以用“顾而乐之”的“乐”字。

师:通过主、客、妇三者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生沉思。

师引导:第一段并没有直接写赤壁,而是写了游赤壁的准备,这里包括了什么呢?

生:有客,有酒,有肴。

师:对,重游赤壁之“乐”就在于“有客、有酒、有肴”,还有“如此良夜”,使苏子与客再游赤壁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赏读第二段,我们班的同学向我推荐了一位朗诵不错的同学,我们请她来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在这一段中,让你感兴趣,或者比较喜欢的句子有哪些?也可以找哪些让你感到迷惑的句子,一会我们请一组同学开火车来谈谈。

(学生朗诵第二段。其他学生听读并勾画文中的句子。)

师:大家觉得XXX同学读得怎样?

生:很好!(学生鼓掌)

师:谢谢XXX同学的精彩朗读。她读得很流畅,而且感情充沛,假如能够适当放慢一下语速,把节奏把握得再准确一点就非常好了。下面我们请一组同学分别谈谈在这一段里,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我谈谈我比较欣赏的句子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师:你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呢?

生1:我觉得这个句子充分地表现了赤壁壮美的景色。

师:他运用了“壮美”这个词来形容赤壁,非常好!

生2:我也谈谈我欣赏的句子是“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师:你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吗?

生2:我觉得这个句子也同样表现了赤壁的美景,山高通过回声,风起而水动,表现了赤壁给予人一种“清新”之感。

师:这位同学用了“清新”一词来形容登上赤壁给诗人的感觉,大家觉得呢?我们暂且放一放,先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

生3:我来谈谈我听读这一段中感到疑惑的地方是“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为什么诗人会忽然感到“悲”和“恐”呢?

生4:我也同意以上一位同学的看法,我也觉得读到这里感到很疑惑。

生5:我也是觉得诗人在登上赤壁后,感情的变化让我比较疑惑。

师:好的,就以上几位同学不约而同的困惑之处,我们班上有哪位同学能够自告奋勇地说说自己的看法呢?

(学生看书,安静思考,没有同学发言。)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第二段。“于是携酒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学生:省略句。

学生:是宾语前置句。

师:我们来联想一下在《赤壁赋》中学过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生:状语后置句。

师:对了!“复游于赤壁之下”与“游于赤壁之下”是相同的句式,请大家做好笔记,课后归纳。

师:在赤壁上,诗人看到什么景色,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生:诗人看见了“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赤壁美景,发出了“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感叹。

师:我想请个同学来谈谈,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我们可以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诗人从七月到十月隔了三个月,再游赤壁,这时赤壁的景色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江山的景象也变得难以识别。

师:是的,季节的变迁,随之而来的是景色的变化,心情也随之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一次,诗人游赤壁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呢?

生:诗人登上了赤壁。“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师:我们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看看这几句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在赤壁上看见了“虎豹”和“虬龙”?

生:不是,诗人提起衣襟,登上陡峭的'岩石,拨开茂盛的草木,坐在像虎豹般的石头上,登上形如虬龙似的古树。攀上赤壁上鹘的巢穴,俯瞰下面的幽深激流。

师:这位同学答得很好,不仅结合了课文下面的注解,还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诗人登赤壁的过程给我们再现了出来。我们也许可以问问,苏轼登的是山吗?他能攀到鹰隼筑巢的高高的山顶,又能俯瞰到水神河伯幽深的宫廷。是写实吗?

生:不可能。这是虚写。

师:那么大家觉得赤壁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险峻。

师:从哪可以看得出来呢?

生:“盖二客不能从焉”。

师:诗人没有因为赤壁的陡峭险峻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相反,在二客都放弃不再攀爬的时候,他还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登上赤壁的险峰峭岭,放声呐喊,草木也随之震动,山谷也为之应和,风起水涌,确实是赤壁之颠的忘情抒怀。

师:站在这么高的地方,让我想起了苏子另一首词中,他曾提到的“高处不胜寒”,此时,他有相同的感受吗?

生:应该也会有。“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师:这一句是刚才很多同学感到疑惑的,为什么此时诗人会从登山的“乐”转为了“悲”和“恐”呢?

生1:因为诗人觉得孤独,同游的客人都不能登上赤壁,所以由此转悲。

生2:我觉得诗人登上赤壁那么险峭的地方,又那么阴森恐怖,还是自己一个人,站久了也不愿再留了。

生3:因为诗人觉得几个月的变化,使赤壁的景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他由此也联想到自己被贬黄州的辛酸,所以在此情此景,他更感悲恐。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不错!确实当我们结合苏轼登赤壁的过程,看见的景象,结合他个人的坎坷经历,我们不难理解,从登山时的乐,到勇往直前,随之而产生的悲从中来,恐怖的氛围更让他联想到当时的政治环境险恶多变,所以不愿久留,不如回到船上,任意飘荡,更自由惬意。

师:诗人行文至此,你们觉得赤壁之行结束了吗?

生:没有结束。

师:真的吗?再想想。

生笑:结束了。

师:真的结束了?那你们觉得第三段写得是什么呢?

(教师多媒体投影: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何深层的寓意呢?)

生,默然,不回答。师提问个别学生。

师:你觉得呢?

生1:我觉得赤壁之行还没有结束,第三段写的是游完赤壁后,诗人梦见了一个道士化鹤。

生2:我觉得赤壁之行已经结束了。第三段是写游赤壁后,诗人在梦中遇见一个道士化成了鹤,与游赤壁不相关了。

师:好了,这里我们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我们在看看第二段的最后一句。

(生默读第二段最后一句,笑。)

师:怎么样?有答案了吗?

生:结束了!因为诗人从登山到下山上船,然后离开了赤壁。

师:对了!但,怎么解释他还要写与赤壁之行无关的第三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三段,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教师与全班学生一起朗读第三段。)

师:谁来说说,这第三段是不是画蛇添足的多余段呢?

生:不是。我觉得,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游赤壁之感,正是因为他与杨道士游了赤壁,才有遇见一个道士,诗人问他姓名,道士没有回答并化作了鹤的梦境。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相当高见啊!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游完了赤壁后,也可以说诗人是心潮澎湃啊,半夜夜阑人静之时,看见一孤鹤从他的船掠过,之后在梦境中,他遇到了一道士,随后化鹤等等,都和生活中的经历有点相似。

师:大家觉得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寓意吗?

(学生沉默,看书,思考。)

师引导:我们不妨从“鹤”和“道士”作为切入口来思考一下,这两者的联系。

师:大家想想,鹤在我国传统意象里,是怎样的?

生:鹤,是有仙气的。

师:对!带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等特征的仙鹤一直为诗人所偏爱,苏子曾作《放鹤亭记》,以放鹤招鹤、与鹤相处来宣发内心弃世的幽情与超脱尘世的情怀。而“道士”呢?

生:道士是练仙的!

师:“练仙”,实际上就是想……?可否结合《赤壁赋》中的一句来说说呢?

生:超脱尘世!(全班一起背诵)“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师:同学们答得非常好!确实,此时的苏轼处境窘困,心情苦闷,在现实中又找不到出路,只好借助“梦鹤仙境”寻求解脱,希望能够像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超脱尘世,遁入仙境。

(三)感悟提升

(教师多媒体投影,并小结。)

师:后赋是苏轼黄州时期最出色的作品,也是他一生中最高境界。深刻的哲理思考,人生体验,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阐释,都蕴涵在形象的叙述描写之中。他懂得生命的渺小,当处在高高的峰巅他知道悲哀和恐惧。黄州四年,苏轼尽管与佛道多有来往,但并没有遁入空门或皈依道教,而是以一种现世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生活给他的挑战和磨砺。他的“了悟”就是回到人间,回到人间坚韧而乐观的活着——这就是苏轼的人生态度。

五、最是风流苏东坡

师:相信同学们在学习完《后赤壁赋》一定会对处于黄州时期的苏轼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想请大家看看以下这首以《东坡》为题的诗歌,这首诗歌也正好能够总结黄州时期苏轼的真实想法。

(教师多媒体投影:《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歌,感受一下苏轼的心声吧。

(教师与全班同学朗读诗歌。)

师:这首名为《东坡》的诗歌,讲述了傍晚的东坡月色分外清明,当所有人都散尽时,只剩下“我”这个山野农人步行回家。不要嫌弃凹凸不平的山头路不好走,我更爱听的是竹杖击打在石头上发出的声音。你们从这首诗歌中读出了什么?

生:这首诗歌反映了苏轼的豁达与乐观。

生:这首诗表现了身处黄州,身陷逆境的苏轼依然悠然自得,乐观潇洒地生活。

师:同学们都概述得很好。有一位名人他是这样概述黄州时期的苏轼。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多媒体投影:余秋雨《苏东坡突围》的选段——“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教师朗读这段话,学生静听,领悟。)

师:确实,在黄州的苏轼是成熟了的苏轼,赤壁用它美好的山水风光,深远的人文景观让苏轼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让他由建功立业的报国之情,转入了寄情山水的永恒之情,归于物我两忘的空无之中,完成了一次历史永载的文化突围。在这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中,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升华。让我们穿越失控,认识、理解苏轼,不仅记住他的诗文,更记住他的豁达、乐观与坚韧吧!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