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儿时的记忆麦收说说 正文

儿时的记忆麦收说说

时间:2025-01-16 00:04:33

有人说:“童年像一本美丽的童话故事书,翻开精美的彩页,漂亮的生日蛋糕,慈爱的圣诞老人,丰富的新年礼包在向孩子们招手微笑。”确切一点,我认为这句话更适合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对七零后的我而言,童年的记忆里没有父母的万般溺爱,也没用花花绿绿的新衣服,更没有千奇百状的玩具,但那时的我和小伙伴们是那样的快乐,清晨去田野里割青草,黄昏在小河畔做游戏,开心的笑声,清脆的歌声,一天到晚结伴成群地,无忧无虑地玩耍着,当然,小孩子家的心思里也不全是欢笑,那些小小的烦恼和浅浅的泪水,也一并伴着岁月留在我深深的记忆里……

现在的孩子大概从幼儿园开始,总喜欢攀比,这也不怪他们,社会的普遍现象,耳濡目染嘛。比谁的遥控车转得快,比谁的压岁钱多,比谁爸爸的官大……知道吗?我和小伙伴们那时也有攀比,比什么呢?比的是谁割的青草多,谁家中的干草垛堆得高,谁家的小羊喂得肥,谁家的小兔吃得胖,不过,我是比不过他们的,倒不是因为我懒,是我从小就胆小鬼,怕茂密的草丛里那些蛇虫,尽管也知道我们平原一带的蛇是无毒的,但他们那长长的、蜷蜷的形状,现想起来感觉还是很瘆人的,比我大一岁的燕姐胆子特别大,我们五六个女孩子总是跟着她,她心地善良,也很乐意带着我们,夏日的清晨,红艳艳的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尚在睡梦中,就会有女伴们来叫我,跨上竹筐,三三两两、蹦蹦跳跳地走向田野。一路上说说笑笑,一会晓红说:“燕姐的辫子扎拧了,成了拧筋头。”我们的方言“拧筋头”就是说一个人执拗固执的意思。燕姐就嗔怪她:“臭丫头,还好意思说我,瞧你的汗衫都穿反了!”我们于是又追着晓红看,嬉笑成一团,秀萍说她昨晚做了一个梦,很奇怪,梦见嫦娥飘飘地从月亮上飞下来,拿着一些香甜的月饼,好像是冰糖馅的,我们连连追着问给她吃了吗?秀萍说刚想伸手去接来着,都怪玉琴大嗓门吵醒了我,还想着多拿几个给你们呢!哈哈哈!又是一串串肆意的笑声,回荡在葱茏生机的玉米地里,撒满了绿草茵茵的田径上。

燕姐在那片低矮的玉米地里来来回回踱了好几圈,确认没有什么危险了,就喊我过去割草,她们则去了相邻的一片高深的地里,那边的草儿茂盛无比,没办法啊,谁让我如此胆小呢?不过我很满足属于自己的这片芳草地,也挺不错的,由于玉米稀疏矮小,光线明亮,透过云层的朝阳照在它们纤巧柔绿的身上,还有晶莹剔透的露珠,小巧玲珑,闪着银光,时有清风拂过,草儿的芬芳混着潮湿的泥土味,清新扑鼻,沁人心脾。那一丛丛星星草韧茎四蔓,缀着白色的小花苞,星星点点,真像夜空中调皮地眨着眼睛的星星;还有一簇簇青劲秧草,小小的根,却蔓延出众多的枝杈,绿油油、水灵灵的,看起来水嫩纤细的,用手却拔不动的,我试过了,韧劲蛮大的,把我的小手勒得生疼也没拔掉,必须用镰刀,要不怎么会叫它青劲秧呢!它可是我们的小青羊小白兔的美味,而且在太阳的曝晒下,不至于像星星草一样萎缩的太多,储存干草青劲秧是最佳的选择材料。田垄上还有一些开着艳丽花朵的野草,金黄灿灿的,我们叫它野向日葵,别瞧花儿虽然艳丽,但其气味刺鼻,有一股臭味,燕姐她们带我第一次来时,就再三嘱咐我不要割它们,小羊小兔都不喜欢吃,现在想想那些可爱的小生灵也是有品位的,喜欢朴素芬芳的青草,而对那些有着姣好容颜但无内涵的却不屑一顾。

等到她们出来的时候,脸上满是汗水和着黄泥巴,竹筐里面是满满的青草,我的筐里也差不多很充实了,提起来沉甸甸的。蓝天白云下,弯弯乡径上,走着满载而归的一群小姑娘,撒下一路汗水,一路芬芳,一路欢歌……

回到家中,妈妈已把凌乱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晾条上悬挂着洗完的衣服,饭桌上刚蒸好的玉米馒头黄灿灿、香喷喷的,诱惑着我的`饥肠辘辘,而我的小动物们也闻到了属于它们美餐的香味,羊儿“咩咩”地叫着,小兔欢蹦乱跳着,妈妈让我去吃饭,她去喂羊儿,我吃着馒头,瞧见它们也津津有味地咀嚼着青草,看来好像是迫不及待地长大、长肥呀,我想像着过年时,小可爱们会为我和弟弟换来的漂亮衣服,甜甜的糖果时,心中有一些兴奋和期盼,也有一些不忍、不舍,毕竟这是我亲自喂大的。

尽管每次燕姐都小心谨慎地查看蛇情,但有一次却出现了意外,我割完了安全圈里的草,竹筐却还没有满,看见对面水沟边的草儿丛密诱人,就壮着胆子移步去割,妈呀,一条青蛇正在草丛里卧着,我惊恐地叫着,大哭着丢掉镰刀,飞奔,那一刻真的是魂飞魄散,每每想起那恐怖的一幕,我还是会有些惊恐未定,心有余悸的感觉。小伙伴们立即赶过来叫我,说蛇已经被浇地的三叔砸死了,不信去看看吧。一群人围在水沟边观看,我吓得远远地躲在一旁,三叔三婶他们拉着我,说是给我叫叫魂就好了,我半信半疑地任由婶婶拽着我的衣服,那首叫魂曲至今我还记得:青蛇你快走,魂上妮妮身,妮妮别害怕,魂来就回家。念念叨叨地说了数十遍,也许是婶婶的虔诚所致,也许是婶婶的疼爱感动了我,也许是那段还魂的咒语起了灵性吧,我当时的恐惧感真的消除了,只是后来割草的时候更加小心翼翼了,年底,羊儿肥,兔儿壮,高高的草垛,美滋滋的我,这都是青草带给我的欢乐啊!

在我的记忆里,大人们那时永远有干不完的农活,一开春,田间,菜园里满是人们忙忙碌碌的身影,浇灌麦田,播种施肥,一茬紧赶着一茬,繁忙的麦收过后,人们又都穿梭在菜园子里,侍弄着那些宝贝疙瘩般的青菜,它们可是一家老小的主菜单,若有剩余,拎到集市上,卖得的钱能给老人买点糕点,给小孩买回一个漂亮的文具盒,爸爸每天在村子卫生室为村民服务,妈妈在田间园里勤奋劳作着,看家护院的任务自然而然地就落在我的身上了。

看家并不是仅仅守在家里这么简单的事情。比我小四岁的弟弟需要照顾,他一会渴了,一会饿了,吵闹不安;鸡鹅羊兔需要喂食添水,去鸡窝里拾鸡蛋;满院子悬晾的玉米棒子,下雨的时候,需要盖好,这顶活是最令我犯难的,那时候农村的房屋顶还是一块块的水泥瓦覆盖的,不能晒粮食,通常都在院中两两相隔的杨树中间绑上几根粗壮的木棍,一层一层的能挂许多的玉米棒,低层的还好,上面的必须踩在长凳上才能够得到搭盖,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能把满院的玉米棒在下雨前,用塑料布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嘿,回想起来还挺佩服那时的我,真能干!不过,当时可是最讨厌下雨天了,一看要下雨了,我的心就会慌乱不安,若有所虑,似有所忧,至今还是有如此慌张的感觉,烧水,对,还得生火用大铁锅烧开水,四五个暖水瓶装满后,还得用余火温上一锅,妈妈干活回来后洗澡用的。第一次生火的时候,锅底冒着浓浓青烟,不见火光,呛得我咳嗽连连,两眼噙泪,一回生,两回熟,再加上按照妈妈常说的那句话:人心要实,火心要虚。不要急于往灶内添柴,添实了反而把旺火熄灭了,做人呢,心要诚实才可交。慢慢地就娴熟了,而且把看家护院的工作做得井然有序,妈妈回来的时候,一身的尘土,一身的疲惫,但看到院子里洁净整齐,羊儿欢,兔儿跳,弟弟笑,再喝上女儿早就准备好的凉开水,被汗水湿透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但是一向尽职尽责的我,还是犯了一次错误,清楚地记得是秋收学校放假期间,俗话说:蚕老麦黄,不赶秋忙;春忙不算忙,秋忙忙断肠。是的,秋天,又要忙着往家里收玉米,大豆,花生,又要赶着去地里耕地,耧地,整畦,播种,人们忙得脚不停歇、不可开交。我在家照例坚守岗位,做好了每一项,最后的一项工作是妈妈分配的择花生任务,把所有的花生秧都抱到院外晒晾,等我做完了一切,就拿出来课本在屋门前做秋假作业,同时还得看着调皮贪吃的鸡鹅,别让它们糟蹋了花生,自作小聪明的我,身边放着一根细木棍,鸡鹅靠近花生时随时抡起吓唬它们跑开,我也能继续做作业,可后来的几次,那只母鸡似乎比我更高明,或许它心智悟性高,知道我是虚张声势,不会动真格的,就频频来回偷吃花生,哼,竟敢挑战我,我忍你好久了,再来,一棍子扔去正着,吓晕了吗?在地上直打扑楞,最后一动不动了,我有些不安,走近一看,它全身乌青,大概是由于对其出手太重打死了,我意识到自己闯祸了,这只母鸡平时下蛋最勤了,他可是瘦弱弟弟的营养保障呢!我当时害怕极了,想到妈妈回来后肯定会生气的,一定会狠狠地责怪我,怎么办呢?幼稚的我想到了跑出家门,心想让妈妈回来后看不着我,那时却不知道这正是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智谋啊!慌里慌张的用苇席盖严了花生,锁好了门,把弟弟送到了奶奶家,躲到了西边的菜园里,惴惴不安地不知道过了多久,看夕阳已落下,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我胆子那么小,怕黑惊恐地哭着哭着,忽然听到了妈妈呼唤我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的焦虑不安,我满脸泪水地跑过去跟妈妈承认错误,妈妈爱怜地抱着我:“傻妮妮,妈妈知道了,你不是故意的,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以后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毛手毛脚的,快回家吧,爸爸给你炒好了辣子鸡,你不是最爱吃了吗?”那一顿饭的滋味,如今还记忆犹新,内疚、羞愧中又有一丝温情的味道!

童年的趣事太多太多,每每翻开那古老的相册,那些泛黄的黑白相片里,有年轻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我和弟弟最萌的海军照,还有和小伙伴们的毕业合影……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温暖的童年趣事,每一件往事都是一段甜蜜的回忆,时光匆匆,岁月如梭,我都会永远地珍藏着童年的点点滴滴,那些浓浓的亲情与友情,那些勤奋劳动的日子,那些欢乐与泪水并存的日子,那些在幼稚中成长的日子,感谢我的童年,它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给了我一个吃苦耐劳的好习惯,更给了我一份淳朴的诚实,而这些正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是任何物质所不能比拟的,它将使我受益终生!

周五正上班,接到老弟打来的电话。

“俺哥,回老家吧?我在路上,一会儿就到苏州了。要去的话,收拾一下,跟领导请个假。我先去甪直接安顺哥。一会儿走你那儿,再捎上你!”

此时是上午11:00多些,我刚给财务开完月度往来清理会议。心里还是有些小激动,“那就回吧!”

撂下电话,我赶紧将门店日报表数据整理好。

恰巧老总去无锡出差,也不用费心打招呼了。走吧,顺风车。

其实,老家离江南的这里,也有450公里的路程。待等到他们俩,已经是下午13:30的光景。

车子飞奔在G2高速上。许久不在一起的仨人,一路上开始侃起久违的大山来。话题自然就说到了小时候,在不知不觉里,天色渐晚。车子也在血红的夕阳快要落山时,驶入了家乡的小路。初春的麦苗青绿,静静地躺在故乡依然寒凉的怀抱,随着夜晚,缓缓沉进魆黑的时空隧道。

望着这晚凉的景色,呼吸着久违的故园泥土的芬芳气息,我的思绪飞回到了儿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北的家乡和中国绝大多数乡村一样,一穷二白。举目是低矮的茅舍、土墙,远处是一马平川的田野。春天泛着绿波,夏天腾着热浪,秋天散着谷香,冬天舞着寒凉。四季分明是这片土地的烙印,墨山肥水是这方田园的脊梁。

我的小伙伴众多。单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就八个,姐妹六个,更不必说房前屋后其他的了。记忆里,童年都是快乐的瞬间。虽然那时候没有什么好吃好喝好穿的。精神上的无拘无束,乡野间的广阔无限,白天里的自由自在,现在的孩子们,怕是无法体会得到了。

草房边就是一年四季或青或绿或黄的庄稼地。庄稼地四周,是日夜不息清清流淌的溪水。溪水里,游着很多大大小小的鱼儿。水藻底下,藏着那些害羞的,更大的鲤鱼、鲫鱼、黑鱼和鳙鱼们。家西从后河引来的河水,在大集体时代修缮的大堰里奔腾欢唱。那些分支的灌溉埂渠,便跟着满满当当地喝足了水,小跑着去向四面八方的田间地头。于是,我们和操劳的大人们一道,能听见禾苗的喜悦、大地的吮吸声。

那个时代,农村水利灌溉系统是相当健全的。农业更是这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老百姓一切的生活来源。听着大地的啜饮,农民的父辈们想来也是无比地欣喜罢。

麦收过后,父母开始抢种夏季作物。这个时候,农田里的玉米、大豆、红薯、花生、棉花等相继生根发芽壮大,整个乡村开始热起来。那田地里跟着庄稼一起生长的野草野菜野果秧,也开始茂盛起来。蝉鸣起来了,蜻蜓开始觅食蚊虫了,星星洒满了夜空。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也和父母一道,扛起了锄头,早晚凉快的时候,下田除草。

锄头很沉,我们这些半大孩子,跟在父母身后,学着大人的模样,可就是锄不动地。不大一会儿功夫,就被大人们远远甩在了后头。

大抵祖祖辈辈的农家人,就是这么一辈辈传承下来的吧。活没干多少,那些野草野菜倒认识了不少。许许多多关于各种野草野菜的谚语俗语俚语便如数家珍了。

就在干活的空隙里,孩子的我们总闲不住。喜欢四处寻觅野菜和野果秧,做好记号,然后就时不时地去看看。

儿时的物质生活是贫乏的,但又是最最丰富的。来自大地母亲怀抱里的各色食物数不胜数。今天就说说我儿时记忆里,来自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野果儿们。

萝摩结的果子,是攀爬在树枝芦苇丛里很常见的美味。我们老家都俗称荷飘飘。它未完全成熟前,包裹着的絮状白色果心是甘甜且细腻的。房后三角汪旁,家东自留地边南北向的芦苇荡,家西大堰高高的围堰两边,以及寻常四围的溪沟边,随处可寻。记得有一年夏天去到宿迁吴圩舅舅家,五舅家的表弟和二弟争抢树上的萝摩,匆忙中摔下树来。好在没出什么大的意外,仅仅摔破了点儿皮肉罢了。因为经常四处在芦苇荡里找寻萝摩,喜欢在芦苇上作窝孵蛋的大苇莺,便十分恐惧我们的到来。这种我们俗称芦扎的鸟儿,嘎嘎叽,嘎嘎叽地鸣叫着,保护它们哺育在窝里的鸟蛋或者幼儿。我们大都好奇地看看窝儿,便善意地走开了。

三角汪东边,那时候住着一位五保户孤寡老太太。我们都私下里称呼她老猫(mao轻声),见面喊老太,比爷爷辈更高。她慈眉善目,常常一个人坐在门前。喜欢小动物,小猫小狗,都被她称为“乖乖”。见到我们这些孩子,也是热情招呼,近身了摸摸脑袋,远了就用慈祥的眼神紧随。偶尔会拿出她小心翼翼保存的点心,要我们吃。我们便笑着跑开去。她院子墙角有两棵桑葚树,一棵有碗口粗细,另一棵大概是后蘖生出来的,瘦小如擀面杖。只是一样的都在挂果的季节,结满了密密麻麻的桑葚。我们是天天看着桑葚由小变大,由青泛红,渐渐大红紫红,最后变得黑红黑红的。熟透的桑葚鲜美甘甜,浆汁醇厚浓郁,嚼在嘴里芳香四溢,牙齿紫黑。就连摘采的手指也被汁液染黑,淡淡生香,几日不能洗除。小伙伴们三五成群,踅摸着爬上大树的枝干,兜起破旧的褂儿,常常吃着兜着,满载而归。

我家屋东是片芝麻地,地边生了两棵楮桃树。青绿的芝麻节节升高的当儿,楮桃也次第长果,纷纷先后绽开红红的浆果。楮桃树有些高大,枝叶长满绒绒的细毛,不太好攀援。加之这些浆果特别红艳香甜,色泽诱人,引得众多鸟儿争相啄食。又因为绽果期短,显得煞是珍贵。那些鸟儿有翅膀,可以去到任何地方,又不分辰光,果儿一绽开,它们自然就先捷足了。留给小伙伴们的,能伸手掰枝够得到的,自是极少的'了。这楮桃的味道,果然也是沁人心脾,入口不忘,唇齿留香。细长的条条果肉里,还有小小脆脆的种子,嚼起来别是一番风味。

龙葵,大概满世界都长着。大多地儿俗名叫天星星或黑星星,我们叫天泡子。那时候,真的是随处就能见着。每到夏天,黑色的珠子五个八个甚至十多个一簇,躲在绿绿的草叶间,犹如黑色的星星挂满绿色的天空。熟透的,味道甜甜;半熟的,带着酸涩。它们和快乐一道,满装了我们的童年。黄姑娘,喜欢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花生地、大豆地、红薯沟,都是它们喜爱的场所。锄地的时候,孩子们会特意留下一些,让其自由生长。熟透了的黄姑娘,会自己脱落掉地,口味更加醇正甜酸,赛过世间所有的瓜果。

而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长在我家花生地、玉米地里的野瓜了。

锄花生地的时候,姐姐偶然发现有两株小瓜的秧苗。小弟和二弟听见了,大喊着围拢来。我也凑了过去。父亲母亲锄在我们前头较远的地方。他们停下锄头,直起腰来,用脖子上的毛巾抹拭了一把汗,冲着我们微笑。犹如发现了宝藏般,我们小心翼翼地给两棵瓜秧葳了葳土。又跑到溪沟边,捡了破碗,舀来水浇足,做上记号。锄完了地,我们又再好好地端详了一番,这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去。

从此,心中便多了份牵挂。放学后,每每都要绕个弯,多走一段路,跑去看望它们。就这样,它们在我和弟弟们的精心呵护下,慢慢长大,开花。结出了第一粒果子。果子渐渐长大,有了好看的纹理,浑身绒毛,碧绿可爱。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次第从果子长成了瓜。花生在渐渐长高,生果根,开小花。天气更加的热,夏天更加的绿。第一颗野瓜慢慢有了黄意,绒毛褪去,似乎已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我是欣喜的,姐姐也几次三番地探视着。在看护它们成长的日子里,我们打猪草,钻玉米地,又意外地寻见几株结了瓜的秧苗,还有一株西瓜呢。虽然西瓜只开了花,没有一个瓜果。

终于,在花生们开始孕育浆果,夏日傍晚渐有凉意的8月末,那只野生的小瓜熟透了。它大概有搪瓷茶缸那么大,通体透着浓浓纯纯的果香。我摘下它,用褂子小心包裹好。小弟将它抱在怀里,一路上认真谨慎地躲着石头,回到了家。父母和姐姐还没有回来。小弟将瓜放在家里那张有着年头的木桌中间,下面垫着布。他就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地看着。太阳已经落山了,光亮慢慢暗下来的当口,父母亲和姐姐一起从稻田地回来了。小弟赶忙跑去召集叔伯家的小伙伴们。姐姐洗好了瓜,拿出菜刀来,小心地将瓜分成了八瓣,又从中间拦腰切断。小弟抱着一片瓜送给了爷爷,姐姐拿起了两片送到了父母面前。剩下的,在场的小伙伴们人人有份,分享了这收获的喜悦和蜜甜。院子里弥漫着甜甜清清又香香的芬芳味道。

那一年,从花生和玉米地里,我们一共吃到了十几个野瓜。那份甜透心扉的记忆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历久弥香。

到家了,车子停下来,我的思绪重新拉回到现实里来。面前的工地上,亮着几盏昏黄的电灯。今年开春,我们在老宅上,五家一起,已经开始了每家三层小楼的联排建造。

故乡有山有水,至今依然山清水秀,叫我越发地留恋。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收拾起行囊,义无反顾地归故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

冬至的作文1500字 篇1

今天是20xx年12月22日,是农历的冬至。冬至这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这一天太阳处在北回归线上,以后就会渐渐地向北移动。在我的家乡,就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意思就是过了冬至这天,妇女纳鞋底用的线,逐日就得多用一根,也就是说白天变得越来越长了。

立冬是一年中冬天的开始,冬至的意思则是表示冬天过了一半。冬至实际上表明北方寒冷的冬天才刚刚开始。古人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说明一九、二九之后的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冬至刚好是头九的第一天,过了九九八十一天,气温就会渐渐升高。九九就是九个九天。具体来说,就是从冬至这天算起,向后数九个九天。第一个九天称“一九”,最后一个九天称“九九”,一共是八十一天。在每个九天中,气温的冷暖变化不一样。在豫东,流传着这样一首冬九九歌: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八九狗伸舌头,九九八十一,老狗卧阴地。冬至过后,就是小寒和大寒。在大寒这个节气过后,接下来就是立春。立春意味着冬天过去,春天已经来临。立春是在六九的第一天。农谚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即使过了立春,北方的天气还会再冷上一阵子,“九尽花不开”嘛!

立冬在二十四节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和接下来的一年中的天气和收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勤劳的华夏先民在与大自然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通过冬季、春季的物候现象,发现和总结出一些规律,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

在我的家乡,有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民间有冬至这天不吃饺子的话,耳朵会被冻掉的说法。在豫东平原,节日往往会和吃联系在一起。过春节自然就不用说了,正月十五要吃元宵。我们这里还有“十五圆,十六扁,十七、十八擀蒜面”的顺口溜。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人们要吃汤圆;在正月十六这天中午,大家要吃扁食(饺子);到了正月十七、十八中午,家家户户就该吃捞面条了。农历的二月初二早上,大家吃煎饼,出嫁的女儿在上午的时候还要给娘家人送去一些。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吃粽子。农历的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家家户户要吃小米饭。在八月十五这天吃月饼。在我们这里,农历的十月初一也是一个节日,这是一个祭祀去世亲人,给他们上坟、烧纸的节日。我们这里有“早清明,晚十一”的说法,就是说每年给去世亲人上坟的时间有两个:上半年要在清明节之前的几天,下半年得在农历十月初一以后,一般就在初二或者初四,再晚也不会晚于十月初六。在清明节这天,没有说吃什么东西,但在十月初一这天要吃上一顿饺子。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冬至十天阳历年”,在阳历年,也就是元旦这天,家家户户中午也通常包饺子。腊八这天,大家中午吃大米饭,晚上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又到了吃祭灶糖的时候了。现在想来,这些习俗的形成大概与豫东人民勤劳睿智、善良淳朴、顺应自然有关吧!

我是一位七零后,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们当地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农村家庭还不能够每顿都吃上小麦面。像我这样的大多数的小孩,冬天就单穿一身棉袄和棉裤,里面也没有秋衣秋裤。上小学的时候,每到下课我们一到教室外面,便冻得瑟瑟发抖。男孩子们便顺着墙站成一排,互相挤来挤去地来御寒。即便到了每年的春节,家长也不能保证给每个孩子都添上一件新衣服。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过老二穿,一直往下面爱心传递。父母给我们几分钱让去买水果糖吃,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平时能吃一顿捞面条就是改善一次生活。因此,我们小孩子对过节都充满了期盼,吃上一顿饺子往往会高兴上几天,尽管平时吃的大多是素饺子。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农村的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吃饺子和吃捞面条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近十年以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天天就像过去过年过节一样,现在反而有很多人想吃杂粮了。

我今年正好四十岁,对于祖国三十几年来迅速的发展,我是一位见证者,更是一位受益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民主,我们的日子过得会越来越好。

冬至的作文1500字 篇2

“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问候来而冬至。”朋友的一条短信提醒了我,冬至,将至。

老人说:过了冬至就是年。当然了,已是知天命的我自是不会再急急的期盼年的到来了。如果说不介意老,我还没有那么豁达。但是,是不是真的畏惧老呢?倒也不是。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能耐规律几何?我还不至于愚腐到此。

现在的节日过的实在纯粹的不多。作为传统节日,冬至节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岁末时节。与其它传统节日不同的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竟然没有渗入大量的、斑驳庞杂的人文典故。冬至节没有太多妙趣横生的传说,几乎还保留着这个节日原初状态的单纯节令的意义。

小的时候最怕冬天,因为缺吃少穿。冬天绵延不绝的冷,一寸寸地侵蚀着肌肤。从手上到脚上,到处有冬天的风雪在身体上雕刻的痕迹。每每从村街上疯跑回来,羡极了父亲盘腿坐在热炕头吃着母亲给做的饭菜。听着灶膛上,茶壶发出咕咕的声响,看着从壶嘴里冒出的雾气,家由于有了父母的存在变的温暖而实在。我只是看到父亲坐在热炕上的温暖,却不曾见父亲半夜踩着“咯吱吱”响的大雪,从生产队的饲养舍里喂完牲口往家赶的寒冷。那时候,父亲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每天,父亲都要在头一天吃过晚饭就去生产队的牛棚去喂牲口,然后每两个小时给牲口添一回料,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能回家睡觉。父亲是在其他人休息,同时也是冬日里最冷的时段去生产队的饲养舍去干活喂牲口的,所以父亲的累,没有人看到,也没有人感受到。而我也只是目睹到父亲的温暖时光。父亲是个喂牲口的行家,原本队里的饲养员是由蔡有钱干的,可是蔡有钱给生产队当了一年饲养员,两头母牛产牛犊,都没能保住,原因是母牛产仔时蔡有钱回家睡觉了。等他第二天吃过早饭来到牛棚,一头牛犊被大牛踩死了,另一头牛犊则被冻死在牛圈里。加之老蔡平日里经常将给牛吃的老黑豆带回家,所以队里立马就将老蔡撵出了饲养室。老实巴交的父亲也就顺顺当当的进了饲养室,当上了饲养员。父亲在队里的饲养员位置上一干就是十余年。记得父亲那时最爱护的就是生产队的那头红棕色大公牛,每每看到父亲扬着鞭子赶着大公牛从村道上走过,我和小伙伴们都用敬仰的目光看着父亲。父亲那时头上总是笼着白羊肚子毛巾,身上穿着生产队特意奖给他的老羊皮袄,跟在大公牛后面的神气劲儿,那是用多少形容词也表达不了的。兴许是出于虚荣心,少不更事的我,有好几次下晚自习都是故意当着同学的面跑到父亲的饲养室要父亲送我回家,干了一天活计的父亲,不得不拖着疲惫的双腿,在给牛们添足草料后,乘着其中的间隙,用他那宽大的脊背背了我,将我送回家。说句实在话,父亲那时所受的寒冷和罪过是别人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为了我们兄妹六个的成长,父亲从来没有说过一声的苦道过一声的累,那时的冬天是那么漫长,以至到如今,我脑海里对父亲夏天的形象几乎没有留下多少痕迹。一想到父亲便是冬天里的父亲。如今,父亲已离开我们一十六载。记得在他去世前的几年里,父亲一下变得很怕冷,也就在刚入秋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穿上了棉衣。一次我问父亲,年轻时起早贪黑的为生产队养牲口,你没有觉着冷吗?父亲在回答我的问话前总会笑笑说,顾不的冷。是啊,真的是顾不的。哪有时间去感觉天的冷暖呀。

于是,我那时一直在心里拒绝去赞美冬天,包括与冬天相关的梅花和白雪。写过关于雪的散文发表在《延安日报》上,是二十年前的事,通篇没有一句是赞美雪的,大概反其道而行,博的'了编辑的青睐,因为,写雪必是溢美之词,像我这样的写法少,编辑遵循百花齐放的方针就编发了,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而今,我急急的盼望冬至的到来。与吃文化无关,也与孝文化无关。与之相关的是这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杜甫的诗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阳生,每当在冬至来临时,我便早早的默念这一句。尽管我知道,冬至也就是寒冷的开始,但是我依然从心底感受到阳气从地层下滚滚而上的气势。仿佛听到地下的万物在涌动,河流潺潺,树木发芽,春天的脚步也便发出了铿锵声响。

冬至,将至。瑟瑟寒风里,叶落萧萧,我只是单纯的顾念住在我心里的那些人的安暖,一如你们顾念我的安好!再次,默念,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的作文1500字 篇3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一般在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古代认为阳盛则阴生,阴盛则阳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故称冬至为“一阳佳节”。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关于扫墓渊源,翻阅一些典籍,无论皇室还是民间,极少有关于冬至扫墓的记载。《红楼梦》第十一回讲到,冬至前后贾母特别关心秦氏病情,因为按中医理论,逢节气是疾病恶化或好转的一个关口。另据清代《大兴县志》和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关于冬至的记载,只有“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的礼制,均无冬至扫墓的风俗。

记者从网上搜索,发现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已故父母尊长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也就逐渐延伸为扫墓。

据说,按杭州当地风俗,如果是新墓穴,头三年冬至当日,必须风雨无阻前往祭扫。其它地方的随当地的风俗而异。

南方大部分汉人的祖先是从北方战乱时期纷纷南迁的,所以他们比较完整的保留了远古时期中原大地汉人的优秀传统;而北方大多流于战乱和异族的入侵同化,早已被同化成清明这一春耕时节扫墓。福州更是如此,福州人的先祖成份比较复杂,没有完整的保留早期中原河洛地区(现河南)的此种传统习俗,加上在后期陆续有不同的北方人士往福州城南迁,这些人本身也无此习俗,和土著的闽越人混居后早已把清明这一古代曾最重大的节日给淡忘了。

先说大多数人自诩为“城里人扫墓”的所谓正统的清明节,清明节从农历来说,既无定月也无定日,但可以推算,冬至节过了106天就是清明,一般就在阳历4月5日。清明时期正值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春季,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不一定天气清澈空明,所以不能以此简单定义清明词意的来源,而且很多历史上很多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冬至日的特征,这个日子适于安身静体。又有唐朝诗人白居易咏“冬至”诗--“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之句。难免让人对冬至这一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节气增添了几分惆怅的情丝和肃敬的气息。为何?阳日最短,阴夜最长,方为冬至,这个夜晚最长的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这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加上这天是阳气初萌而冬尽春回的日子,所以称之为“冬至”。冬节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也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也叫“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称其“长至”,是基于古人对天象变化的观察:所谓“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此后的白昼,便一天天延长了。称其“亚岁”,就是仅次于元旦(即今之春节)。而在我国民间,则更有“冬节大于年”的说法。

以冬至为节日的传统由来已久。周代以十一月为正,冬至便作为岁首。秦朝沿其制,冬至亦称过小年。到汉代后,冬至才改为冬节,皇帝于这一天举行郊祭,官场举行贺节之仪,谓之“贺冬”,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贺。当时冬至已和夏至、上元节、上已节、社祭等成为较隆重的节日。当时节令很少,冬至自然更加隆重,有吃馄饨、吃汤圆、吃红豆稀饭等习俗。这个规矩,其后一直沿袭。

冬至的作文1500字 篇4

冬至已至,在这个最冷的时节,儿子还会记得他六岁时那场雪吗?

——小引

我静静的看着被岁月斑驳已是不堪的木门,想着怀里刚摔伤胳膊的儿子,还有没有长出稻穗的秧苗,心中甚是担忧。妻子抚摸着儿子疼得发抖的儿子对我说,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么的泥泞,这里始终是你的家。我点了点头,用衣服更加裹紧儿子。我不想儿妻承受太多,但他们依然承受着。我没有选择生活的能力,只能这样默默的被生活选择着。

列车一路北上,肆意的在隧道里穿梭,带着时光和黑暗的萧瑟吹进人的脑海,家乡的风景一次次被拉长的光影覆盖。我抱着儿子静静的靠着窗口,时而还能看见自己的影像出现在玻璃上,我看着玻璃中颓废的自己,用着已长出很长的胡须轻轻的蹭着儿子的脸。这个只有六岁的孩子承受的太多,我现在还记得扶起儿子时那根从他胳膊穿出的白骨,上面的血丝刺伤了我已经被泪抹杀的瞳孔。

医生告诉我儿子的胳膊骨折两个地方,断裂的骨头直接穿过了肌肤,情况紧急,必须要尽快做完手术。在儿子躺在手术台的时候,已是夏末时节,医院的白色墙壁让我想起家里快要变黄的稻穗,家里的一切是否安好,妻子还那么年轻,那些农活不是她一个人可以承担的。

恍惚中我从窗口看到六岁的儿子安静的睡在手术台上,小手还没有从麻醉剂中轻松下来,依然紧紧的攥着。我的心猛地被抽了一下,窗口已被一张蓝色的帘子所覆盖,我静静的蹲在墙角,看着外面渐次灰暗的天空,突然就觉得儿子要与世隔绝。我撕扯这自己的头发,是呀,我没有做好一个当父亲的职责,也没有让儿妻过上好日子的能力,命运赋予我的我会去承受,我希望上辈子或这辈子所犯下的错误我自己去偿还,不要加在儿子身上。

我不知道那四个小时是怎样渡过的,当儿子被医生推出来时,我看到儿子那苍白的脸和一个护士拿着一个装满我儿子的血和肉的盘子时,我失色痛苦,他才六岁呀,为什么要承受这些?

手术完成后,在最后调养的半年中,我一直静静的坐在儿子旁边,由于我没有足够的钱让儿子在手术后有很好的营养补给,儿子的身体很虚弱,但也只能这样带儿子回家,回家至少有儿子想要吃的米饭吧。我小心的抱起儿子,在回家之前决定带儿子出去走走。转眼外面的景色好像步入垂暮之年,马路旁边的灯光照着儿子幼小的脸,发觉儿子瘦了好多,我把儿子背在背上,对儿子说,手还疼不?儿子没有回答,他已爬在我的肩头安静的睡着了。夜幕中突然飘起了雪花,才发觉已经到了冬至。

我记得儿子六岁时的那场雪淹没了我的脚印,儿子的胳膊的绷带和雪一样苍白。街边的霓虹灯透过飘落的雪依稀反射在已在我肩头熟睡的儿子嫩稚的脸上,我突然想起了家里的小桔灯,想着儿子在灯光下认真写字的样子,像斑斓的烟火划破了年关寂寥的天空……

这是我拟用父亲的口吻写的一段文字,我没有父亲为生计奔波的感受,只是用自己儿时的记忆拼凑的一些断句。童年时父亲陪着我渡过我人生最疼的时光,疼过之后我一路叛逆,知道现在才读懂父亲眼神的含义。

我分不清父亲的职业是农民还是工人,因为我的学业父亲每次要去很远的地方去打工。但我每次在学校要求要填父亲的职业时,我总会认认真真在洁白的纸上写着:务农。因为我记得儿时总会搭着摇摇晃晃的楼梯爬上木楼,遥看着在田里认真抚摸着稻穗的父亲。我那时候总是会问,爸爸,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吃上米饭呀?父亲总是会笑着对我说,快了,还有几个月稻穗就会变黄,到时候叫***做香喷喷的米饭给你吃。我便开心的点点头,一直期待着那香喷喷的米饭。但那一年,我还是没有吃上那香喷喷的米饭,在一次下木楼的时候,不小心从木梯上摔下来,一根白骨穿透了我的肌肤……

当我安静的躺着手术台时,我突然发觉是那样的害怕,我努力的抬起头,想看看在窗外等我的父亲,但被一张蓝色的帘子隔住了我的视线。当我静静的睡去时,我好像又看见父亲在田里开心的拾着金黄的稻穗的样子……

我总是清晰地记得我六岁的记忆,六岁时那充满消毒水的医院,六岁时父亲宽阔的肩头,六岁时那洁白的大雪。即使过去了那么多年。记得那场冬至的大雪中,我睁开其实并没有睡着的眼睛,看着父亲两鬓被雪染白的头发,悄悄的落下泪来。我记得父亲曾对我说,一定要把字写好,我当时没有回答,只是在小桔灯下写着这些关于父亲的断句。我知道我会在某一年的某个冬至把这些所有的断句都拼凑起来,来回忆儿时父亲为我,为这个家庭奔波的时光。

冬至已至,在这个最冷的时节,我却没有在父亲身边

冬至的作文1500字 篇5

今天是冬至。

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变长。因此,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古时也喻意新生命的开始。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原定好的去给父亲上坟的日子,可是从昨天严重雾霾开始,到昨晚八点预期的中雨就已经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给姐妹们打了电话,决定改变我们的计划,因为雨,也因为我不想在这个恶劣的天气让大家一起遭罪。

没有去,却让我一直的难受,站在雾蒙蒙,雨淋淋的窗前,一种刻骨铭心的想念渐渐的浮现在自己的心里。

父亲已经离开我们12年了,却好像他就在我的跟前。

我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的爷爷在父亲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以后就在奶奶的独自带着下长大,在我出生之前奶奶也去世了,所以老爹奶奶的概念在我心里只是一个文字的概念,我没有见过他们,也没有叫过一声他们。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在我跟前提过爷爷奶奶,我不知道是自己不善言语还是心中装着无限的痛。

父亲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除了田间劳作之外,就是农闲时间义务忙邻居村民盖屋上墙,我那时候很小,每次去看他除了偶尔抽一袋老烟叶之外,基本上不跟别人说话,就是不停的干活。父亲一生中都很少说话,说话的时间他都用在干活上了,那时候还是大集体的时候,他跟我远房的表哥一起给生产队喂牛,我上学的时候路过牛舍,每次都看到他在那里给牛喂草,打扫牛槽,切割牛草,很少见到他闲着的时候。

父亲在我印象中,很少到别人家借东西,所以我们家的农具家具都很齐全,闲着的时候就看见父亲修补农具家具,那时候我家的方桌是槐树木头的,很结实,到了现在我母亲还是用的那张桌子,家里的小板凳基本上都是父亲自己做的,家里小锯,斧头,砍刀和一些常用的工具都有,我真的不知道父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是如何将木头变成一个个小板凳的。父亲的行为影响到了我,我到现在都不喜欢到别人家借东西。

父亲的手看起来很笨拙也很粗糙,可是在生活上的细节却叫人叹为观止,在那个年代生活的困难家家如是,可是我们家劳力少,入口多,生活尤为困难,家里吃肉只有生产队春节的时候杀猪分肉,平时都是咸菜,最为可口的就是父亲用自己磨得两面见光,刀刃象薄纸一样的菜刀将辣椒削的很薄很细的辣椒丝,如果没有看见是不可能相信的那种辣椒丝,而且是削的,不是切,然后就在母亲烙煎饼的鏊子上连烙代煎,撒一点盐,别说那个困难时候,就是现在都是非常美味的。不仅人吃的辣椒丝削的好,就连我家里猪草都是父亲一刀一刀切出来的,我无数次的发现那些粗细不等长短不一的山芋叶,猪圈草等等的野菜野草在父亲磨得锋快的菜刀下,切得匀而细,应该说我家养的猪在那个穷困的时代可以吃得上这样精细的草料是享福的。

父亲可能上过几天私塾,但是认字不多,在他年老的时候,我发现他经常看一些家里有的书籍或者报纸,后来我给他买了一个老花镜,很多的字他都不认识,有时候想问我还不好意思。

父亲虽然很少说话,但是他又是一个严厉的人,我们小时候割猪草,如果谁私割了别人家的庄稼枝枝叶叶,回来肯定要揍个半死。

最后见到我父亲跟我说话,是20xx年6月份,我母亲回家给我大姐家看家,那时候正是农忙的时候,父亲自己在我给他买的房子里住,我给他送饭去,结果他不在家,邻居说他可能到沭河里去看人钓鱼了,果不其然,我在半路看到他拾取一截杨树枝回来了,我说我们中午喝一杯吧,他咧着几乎掉光牙的嘴说好。吃过饭,外甥把他也带回老家去了,没有想到那是我们最后一次喝酒,也是最后一次说话,在他生命最后的40多天里,由于重度脑梗,再也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

父亲,儿子无时不在想您!

冬至了,我虽然没能在今天给看您,但是我在这里纪念您。

冬至的作文1500字 篇6

腹大薄脸皮,圆扁分南北,白白香郁秀,冬至最宜食。又:巧巧两边,翠耳肚圆,蚕白微胖,垂滴欲涎。再又:袅袅雾烟饭碗,飘飘渺渺入鼻,珍珠玉脂粉黛,鲜滑光亮诱人。

节日的喜庆,尊贵的客人,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必不可少,它表达的是人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节日的庄重,不用华丽的言语,饺子就可以说明一切了。

饺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而冬至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既是冬天里的集结号,也是冬天将要结束,春天即将来临的前哨。冬至是寒冷的警钟,或者户外就是冰天雪地,此时此刻,一家人常常足不出户,大家就围坐在火炉旁一起吃着香嫩可口的饺子,品味着收获的滋味,享受着劳动的果实,谈论着过去的得失,畅想着未来的希望,演绎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亲情和幸福。千百年来的习惯,冬至吃饺子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风俗了。

既然冬至已来,那么年关也就快要到了。在饺子的身上似乎蕴含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人们从那软滑鲜美的饺子中已经闻嗅到了春节的气息。清晨的太阳冉冉升起,天空也变得越来越亮堂起来,但看那路上行人的渐渐稠密,似乎大家都是吃了饺子后的精神。大街小巷的次地热闹,好像情绪的被点燃,人们原来低落的心情好像被春风吹过了一样,一下就都高涨起来了。显然,冬至带给人们的不只是寒冷,更多的则是温暖和希望。

将近一年的奔波劳作,久积的压抑和失落需要调整和再平衡,意得志满的膨胀欲望也需要冷静,不管逆境的挫折抑或是春风得意的趾高气扬,一切都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了过去。岁月的流逝,浮沉的迷幻,冲锋的旧伤和疲惫的心灵也该停下来休息和对过去有一个交代了。冬至是一个节点,冬至是一个驿站,冬至又好像是那恰逢其时的断喝。歇息不是停止,驻足不是不前,把心情重新整理,把能量重新积聚,经验总结和计划打算务必要周全和做到胸有成竹,啊!冬至的意义仿佛一切都包含在了那咸香咸香的饺子中了。

饺子内在的营养可不是沽名钓誉的瞎吹和自我表现,充饥和驱寒的色香味的内质不言而喻,至于说那关于扁扁圆圆的围观和杂谈,事物总是两面,又有谁能够把握得了十全十美?假真和真假其实也就是一步之远,又有谁能够说清楚一万遍假和一万遍真它们之间的的界限?人们的道德品行都是在生活中的锤炼,真情真心的流露,又是谁能够装得了和骗得了呀!从来也没有虚伪的真,造作的掩饰只不过是无知的表现。哦!我看懂了猪鼻子插葱的装像和四不像,原来生活的真实就是简单中的自然,一切的故弄玄虚和挖空心思都是白费心机了。

拿了票的满火车里去对号入座,到头了座位上却是一位抱着孩子哺乳的年轻妈妈,抑或是一位古稀大爷或奶奶,我

杂耍和卖艺的沿街的清唱,抑或是褴褛衣裳的乞讨,假烟假酒假和尚的不能令人接受,省怕好心被人利用的困惑,助人为乐的善良被束之于袖内,面对他人困境危难之时的冷漠,那么,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还有什么的温暖和意义?不是太阳,就做蜡烛吧!放出自己的光,哪怕是心灵被受伤了,即便是流血染红彩霞了,总也比黑暗的冰冷要有价值吧?“谢谢你!谢谢你!耽误了你的一点时间真不好意思!”“祝福你呀!——大福大贵!升官发财!菩萨保佑!”“谢谢你!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人啊!”这都是我举手之劳或者是一元钱的爱心换来的赞叹。举手之劳的简单,一元钱又能够帮了别人什么?但它却成就了自己的一片慈心。值了!值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又何必去怀疑他人的真假呢?唉——,怕照亮了恶人就不发光的思想也该收场了。

冬至的饺子在碗里冒着热气,孤寡老人‘相大妈’的病床前,医生护士的围了个满圆,‘相大妈’身上干净的衣裳和头发,笑脸布满的邹文里的喜悦,显然,这是‘相大妈’最为开心和幸福的一天了。看过这个微信视频的人无不为之的温馨而感动,大家争相地给‘相大妈’喂饭,冬至的饺子,‘相大妈’的‘儿女’可真多啊!‘相大妈’的‘儿女’可真孝顺啊!由不住地伸手点赞:“太温暖感动了,你们可真有大爱呀!”得到的回复:“宣传!宣传!而已!而已!做做样子,给别人看!”对方的谦虚我也知道:“做件好事,有时简单,有时也难,做不做好事的困惑和怕别人风凉话的无奈,一切似乎又都失去了原本的初心了!”想到这里,对方的回复也就可以理解了。

慈善!慈善!捐!捐!捐!捐!‘罗一笑’走了,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年冬至的饺子,是否也会留下争吵的一片……?

冬至的作文1500字 篇7

每到佳节倍思亲,饺子在中国人的心里就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满满,吃饺子就是一种团圆。——题记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明天就是冬至了,每每到了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是“叮叮咣咣”的忙着剁肉馅、和面、包饺子。且不说那各种各样新鲜的时蔬、鲜嫩的肉馅,就是那炸过花椒和葱的花椒油闻起来也是鲜香扑鼻呢!小家忙,大家更忙。城市中不论饭店大小、规模如何都会在门前特别挂上牌子,告知明天有冬至的饺子供应。各色饺子的身影充斥着大街小巷,清真的牛肉馅、羊肉馅,汉民的大肉馅、素馅,蒸的、煮的,白色的、五彩的,品类繁多,让人一时挑花了眼。

等到中午吃饭时间,那一个个形如元宝的饺子下进锅里,点上几滚凉水,直到那白花花的饺子都漂浮起来,这饺子就可以盛到盘里了。配上那一小碟香醋,点上几滴麻油,真是吃在嘴里、香在心头啊!

去年的冬至那天,我正好休息在家。一早起来,老爸已经把韭菜洗好放在水盆里控水,葱姜已经洗好摆在案上,老妈则在一旁开始和面了。我稍微洗漱了一下,就拿起菜刀帮忙。先剁肉馅,然后切葱姜、韭菜,一场声势浩大的包饺子拉开了序幕,“叮叮当当”声不绝于耳,在楼下也可清晰听到。看着那切好的满满一盆馅,才感到手腕、胳膊有点酸痛,心中暗想:亏得我还是一个身体健壮的人,这要是老爸、老妈上,一定会累的不清呢!想到此处,心中不觉一阵酸楚,老爸、老妈真的年纪大了,是该享清福的时候呢,可是还在为我们这些儿女操心劳累着,老两口真的辛苦啊!

围着圆桌,老妈擀皮,我和老爸包,配合的相当默契。我在那圆圆的饺子皮里加入一大团肉馅,对折捏齐,然后一点一点的捏出均匀的皱褶,一个漂亮的饺子就成形了。老爸则熟练地用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合在一起对着一挤,一个酷似元宝的饺子就直愣愣的站在锅排上面了。

中午大家都赶回家中,满满的围了一桌。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上来,大家都动手忙着拿、递东西,不大的屋子一时人满为患。挤坐在一起,看着电视、吃着饺子、聊着家常里短,说着逗着,一屋子的欢声笑语。老爸、老妈看着我们这几个儿女和可爱的外孙女,笑容一直绽放在脸上,如同那盛开的秋菊一样灿烂,只是那菊花的花瓣更多了、更密了。吃完饭,大家搭把手一起收拾好了餐桌,洗净了碗盘,坐在一起唠嗑。天南地北、大事小情,电视里的、身边发生的,都逃不过我们的法眼,禁不住我们的调侃。嘉昕和路路则会讨好的帮姥爷捶背,看着老爸靠着沙发眯着眼、弓着背,一脸幸福的享受着这温馨时刻,心里就觉得亏欠老人太多。

儿女大了,父母也都变老了,可是那颗关爱孩子的心一直还在忙碌着。忙着孩子的成长、忙着孩子的工作、忙着孩子的婚姻、忙着孩子的孩子,他们总是一直在不停的忙碌中,就像一个陀螺一样不知停歇。他们全心全意的为儿女付出着,全然不去考虑有没有相应的回报。在他们看来,儿女的幸福就是他们的幸福,儿女的快乐也就是他们的快乐,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相对的,我们作为儿女为老人做的太少太少了!

一会儿,上班时间到了,大家陆陆续续的都离开了家。家里一下变得冷清下来,老两口开着电视,搬了两个小马扎坐在沙发前下跳棋,除了电视的声音,偶尔才能听见两位老人说一两句,家里真的寂寞了呢!忽然想起陈红唱的那首《常回家看看》

找点儿空闲,找点儿时间,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菜。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真的是这样呢,有多少的父母在期盼着儿女的归来,渴望着儿女能陪在身边抚慰老人那颗想孩子、念孩子的心。冬至吃饺子,有多少老人辛苦准备了一上午就等着孩子回家一起品尝,又有多少老人会失望、落寞。

关爱老人、孝敬老人不是要为家里做出多大的成绩才行,也不是用多少金钱就可以办到,是要用一颗真诚的、感恩的心去做,多陪陪老人,和老人说说话,这样点滴的小事也能让老人感受的到儿女的关爱之情。

冬至了,有时间的话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顿团圆的饺子,幸福着老人也幸福着自己呢!

冬至的饺子,也是团圆的饺子!今年的冬至,我还在家啊!

冬至的作文1500字 篇8

安然再次摔门而走,许冬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空气凝结成一堵墙,许冬听见楼道里高跟鞋的声音远去,倒觉得久违的放松。已经忘了是第多少次吵架了。他走到窗前,小区里狭窄的通道堆了厚厚的一层雪,混着从楼上扔下的垃圾微微融化,令人作呕。

他想象着安然刚才从这条道走过,低着头,手插在灰色大衣的兜里,踩过这些污垢,许冬的脸上闪过一丝笑意。一种,胜利感。

手机响了,灰暗的屏幕跳跃着蓝色的模块。

是买主打来的,那头的男人嗓子里似乎有清不完的痰,很浓重的口音,催促着,“能不能快点儿啊?要是再这么拖来拖去的,我们就找别的房子看看……”

许冬连忙解释着,然后许诺,虽然他自己都不完全相信那些承诺,可是转而想想,承诺本来就是用来欺骗别人的。

撂下电话,他斜倚在床上,想起买这栋房子的时候。刚结婚,他带着安然来看房子。半新的楼,小户型而且位置也不是很好,他看得出她并不满意。安然向来是高傲的人,骨子里就是好强。半晌,安然看着许冬,说:“就这里吧!以后这里就是咱家了!许冬你看,阳台这边能看到公园呢。挺好的。”

他不知道她是在安慰他,还是找个理由安慰她自己的虚荣。只是她冻得冰冷的小手紧紧地攥着他,他能感到她的坚定,和戴在无名指上的戒指。

许冬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是否真的爱安然。他只是感到刚才那个摔门而走的人陌生得有些不真实。他觉得那个安然死了,而且是他拿杀死的。他忏悔,是他把她变成这个样子,用菜摊上为了一毛两毛而起的争执把她的虚荣消磨得一干二净。他想过尽心地补偿她,想过在她翻炒着锅里的饭菜是从身后拦住她,可是每次吵架,面对她那些不加修饰的恶劣的语言和乱蓬蓬的头发,或者无休止的眼泪,他便觉得自己的忏悔很可笑。

钥匙清脆的撞击声,熟练而有节奏地开门。许冬迟疑了一下,只是翻了个身。

安然立在门口,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叫道:“许冬,把东西送厨房里去。”许冬没说话,接过东西往厨房走。安然换了鞋,摘下围巾,连同那件灰外衣,挂在衣架上。

“许冬,先吃个烤白薯吧。”安然递过去一个白色的塑料袋,还温热。

许冬咬了一口,又觉得该说句话,便“哦”了一声,应着。

手机又响了,安然顺手按了接听,耳边传来那个买主厚重的口音,“我们今天下午去看房子行不行?”

安然起身,凳子一下子滑出去很远,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我们这房子,”话说到一半,许冬猛地抢过手机,“您说,什么?”边说边走到阳台,留下安然,出奇的平静。

今天,刺骨的寒风就像一根根针刺在脸上,天气变的格外冷。

来到学校,同学们个个被衣服包得像一只只摇摇摆摆的企鹅,我也不例外。而老师们呢?就像刚刚从南极俄罗斯站回来的人们一样。下课后,我来到操场上玩耍。可是现在,同学们个个都没有以往那样活跃了,他们大概是被冷空气“降服”了吧!“呼——”,突然吹过一阵北风,冻得我打了个冷战,一溜烟儿跑到了教室里的暖气边,好让暖气烘走我身上的凉气。

中午放学,来爷爷家吃饭,一进门,一股扑鼻的香味就立刻钻到我的鼻子里面不愿出来了,一直把我引到了桌边,它却还勾住我的鼻子不放,我睁大眼睛一看,哇!一个个冒着热气、香气扑鼻的饺子,似乎在眨着它那双调皮的眼睛等待我的品尝呢!我也顾不上和那些顽固的细菌娃娃做抗争了,撸起袖子、张开大嘴,用手抓起刚出锅的饺子就往嘴里塞呀!我囫囵吞枣地把饺子吞到了肚里,几乎没尝到什么味道。弟弟也不甘示弱地与我抢起了饺子。在这“危急时刻”,我的手和嘴忙个不停,生怕被那贪吃的表弟占了便宜。虽然我的手和腮帮子都累麻了,但当我俩以惊人的速度将一盘饺子一扫而光时,我那不争气的肚子还是没有填饱。唉,谁让那小家伙老跟我抢呢!

没办法,我和弟弟又开始“侵袭”第二盘饺子了。这次的“斗争”更加激烈。餐桌都变成了战争桌。不仅如此,由于我俩只顾着吃饺子,顾不上自己的形象了,脸上就像摊馅饼一般,要是我们旁边有小动物的话,脸上的美味都可以当它们的美餐了。吃着吃着,我突然觉得今儿的饺子比以往好吃的多。虽然是同样的陷,同样的面,而味道却截然不同。今天饺子的味道,就像普通饺子加了十袋香精那么香。我细细的品尝着最后进食管的每一个饺子,又看看窗外刮着寒风的天,心生疑惑,咦?难道今天是冬至吗?

事也巧合。第二天体育课上,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只听见有人在暗地里议论纷纷,“昨天俺老妈出其意料地让我吃了好多饺子,真怪!”“咦?难道你还不知道吗?昨天是冬至啊!据民间流传下来的风俗,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呢!”“谢天谢地,幸好我昨天吃饺子了,怪不得昨天的饺子格外香呢!原来是这样啊!”听了他们的话,我也不禁被吸引了,回过头来,饶有兴味地与她们聊了起来。

冬至啊!你有什么法力,才能让那一天的饺子变得格外香呢?

冬至的作文1500字 篇9

冬至将临,天总阴沉沉的,一连几天都很少见到阳光,四周显得很冷落萧条,万木凋敝,受副高压带的控制,长江南岸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一年四季分明。我教过几年高一地理,对地球自转与公转四季更替自然规律更是熟烂于心,冬天在多少人眼里满目悲凉荒芜的景色,也很少读到赞美冬天的诗文。记得李清照有首诗这样写道:

小楼寒,夜长幕帘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涛愁眉。

冬天在词人眼里多么凄凉,从冬天低迷冷清的景物,再到人因客观环境影响到心境,不像杨贵妃醉酒后的脸色,也不像孙寿故意做的“愁眉。”

小时候最不愿意过冬天,那时的冬天比现在要冷些,一到冬天就很少出门,整天足不出户,围着火盆取暖。坐在火盆边,前面暖和,后背却是冰凉的。那个时代不像现在有空调,电取暖,甚至水暖气。我现在生活的社区利用循环热水取暖,冬天室内温度10摄氏度以上,在家中根本不感觉到寒冷,在南方是很少的。前些天去一个朋友家做客,因为没有取暖设施,坐在朋友家中感觉很阴冷,回到家就感冒了。也许人生活在舒适环境时间长了,一旦走出去就很难适应艰难的环境。

曾经在一个乡村私立中学教书,现在回想起那个的寒冷冷寂的冬天,心就不寒而栗,那年冬天显得特别的长,学校没有什么取暖设施,校长为了多赚钱,不顾师生的身心健康,空大办公室烧一盘火,学生没有什么取暖设施。我几乎每天早自习安排在第一课,每天早上5点多天没有亮就从刚睡暖和的被窝爬起来,晚自习晚上10点多种才下课,真可以用披星戴月来形容。由于在乡村没有城市热岛效应,晚上寝室里阴冷阴冷的,有时冷得睡不着觉。就是在那样环境中,教师超负荷教学,我从高一地理、初三历史、初二政治跨学科年级教学,每天像个机械人累得身心疲惫不堪,而学生超负荷上课读书,在快期末

有一年,我在海南过了一个冬天,海南却没有冬天,一年四季,除了夏季,春秋相连。冬天最多时穿一件羊毛衫,整个海南就像个绿色自然的大公园,草木葱葱郁郁。海南地处亚热带与热带交接的气候带,冬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风送来温暖的气候,在冬天里,在海南感觉不到那种刺骨的寒冷。我在《走进海南三章》中这样描写海南的冬天景色:

十二月的海南,气候开始变得有点像江南晚秋季节,早上起来吃早餐,突然发现每天坐在蓬勃绿荫树下,落满了紫色的花瓣,也不知是什么木本花,一时感到有些凄凉。这是不是海南的秋天来到了,心中莫名其妙伤感起来,是为了满地花瓣凄切地漂零,还是为了岁月无情地消逝?就像即将枯萎的花瓣,灿烂开过,然后悄然消失了,当众多目光注视她的鲜艳美丽的时候,谁又想到红颜消失后悲凉和冷落。

我在北方也曾经生活了一年,北方冬天冰天雪地,但家中和公用场所都有暖气设施,只要呆在房屋里就感觉不很寒冷,要是外出,穿得就像北极熊一样笨拙大衣,而冬天大雪飘纷飞,也是一道绝美风景。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冬天在江南越来越短,甚至看不到冰天雪地的景色。有资料表明,19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的现象,且有加大的趋势。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0.4—0.8。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是引起海平面上升。二是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尽管全球变暖给局部地区带来益处,总体来说弊大于利,人类社会为调整经济结构将付出巨大代价。尤其工业的发展,人们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平流层后,通过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层量,全球变暖已经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

前段时间看过环保节能产品展销会电视节目,其中高科技取暖灯很有创意,即可以照明,也可以装饰,同样可以取暖,用电量只相当一盏40瓦灯泡,但这样环保节能取暖灯因为材料造价高很难推广。而人们消费意识近功急利,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其实,取暖灯比使用空调取暖费用要少得多,使用一个冬天,购买成本就收回来了,甚至可以节能环保,这样对社会和个人百益无害,何尝不去推广,如果推销到各大宾馆酒店以及家庭,其中不就隐含着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