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关于“空巢青年”的高考写作素材
挺可怕:2千万“空巢青年” 精神慰藉靠购物
中国有这么一类人,正在城市蔓延。他们是主动选择独居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还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他们大多20岁至39岁,他们的同类人竟有2000万人。调查显示,空巢青年比普通青年感觉更孤独,但是也有人认为,他们比普通人自由。另外,一份报告显示,"空巢青年"除工作外,生活中更多的是在出租房里上网、玩手机和一个人吃饭。他们更愿意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等方面上花钱,追求高品质。21%的"空巢青年"有"月光"现象或轻度负债。看完这些,是不是恍然大悟找到了同类,而更恍然大悟的终于找到了自己“剁手”的根源所在。
独自居住的“空巢老人”经常被我们反复提及,而“空巢青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与被动独居的空巢老人相比,空巢青年更多的`是主动选择独居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还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新华网的报道援引的一项数据显示,国内20岁至39岁的独居者数量目前已经接近2000万人。
我说可怕,基于如下两点。一、这样的寂寞;二,如此的数量。央视称之为“中国式寂寞”这样的说法准确与否不知道,但是,却不敢往深里想。比如,为什么中国会有这样式的寂寞?“更多的是在出租房里上网、玩手机和一个人吃饭。他们更愿意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等方面上花钱,追求高品质。21%的‘空巢青年’有‘月光’现象或轻度负债。”真的挺可怕。我说可怕,不止因为这些人生活在中国,更重要的因为他们是中国的青年。他们怎么啦?谁来关心他们一下?我很想知道,他们的明天在哪里?他们的明天是谁的明天?或许有人说,2000万不算什么,绝大多数青年是朝气篷勃意气风发的,那么,请把这种自我麻醉的话留给自己独享。不管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有多难,但也还是要做。问题的更可怕在于原文开头所言:“ 中国有这么一类人,正在城市蔓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把包括这件事在内的任何潜在险情看得无所谓说得轻飘飘,否则,有一天,狼来啦,谁也跑不掉。
又到了周六,意味着又可以休息了
这可是上班族,望眼欲穿等来的
结果,然并卵,真的到了周末
大部份的人还是会选择在家给睡上两天
从前一天晚上进去,到后一天早上才出来
睡前都给自己制定的计划
但是第二天总是以各种借口拖延一点动力都没有,睡的天昏地暗什么都不想做,我想我会懒死吧
有一次站在家对面的十字路口等红灯
对面走来,一群人,男女老少
有老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
突然仿佛 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在这条斑马线上看到了每一个阶段的自己
想着日子每天都差不多,不仅可以预知明天
半年后的生活好像都可以一眼望穿
甚至能想到一辈子都能看到底的生活
人的一生有多长,都在脑海想象中过了一遍
虽然在这个城市 土生土长
却似乎,并没有太多朋友来往
有些朋友,你不联 系,对方也不会联系你
每次都是自己主动去联系,主动久了会心累
总感觉自己是不是打扰到了别人
其实,你不联系对方,对方也是没有人约
有时候我们像是在比谁更能忍受孤独
你约我,我赴约,你不约,我继续宅着
继续一个人躺着玩手机,或者盯着天花板发呆
反正就是不喜欢主动去约别人,也害怕被拒绝
手机通讯录,一个个名字,熟悉又陌生,全都是摆设
平时工作忙碌,周末懒于社交,空闲时休息睡觉,与自我为伴一个人宅到天荒地老,一个人宅到海枯石烂
偏远的`农村,有空巢老人
热闹的城市 ,有空巢青年
我们只是换个地理位置
在彼此看不到的地方互相思念
然后继续书写孤独而已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无限的循环
近几日的雨,连绵不绝地下着,一个人撑着伞行走在雨中,有淅淅沥沥的小雨点不经意打在脸上,耳旁的风嗖嗖地吹着瞬间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不自觉地在走往地铁站的那一段路上把大衣裹紧。在霓虹灯光璀璨的大城市,一个人上下班,坐地铁,一个人做饭、洗衣、出游……慢慢地一个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房子确实是租来的,但是生活从未将就,感情也从未将就。国庆长假就要来到,才猛然间想起自己真的已经许久没有回家了。
“空巢青年”,这是指在大城市独自打拼、租房,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单身青年。这个词汇现今已越来越流行,曾几何时我们还在高谈阔论如何关爱“空巢老人”,现在自己却成了“空巢青年”,听到这个词也是莫名地笑笑。我想这一定是大城市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还有来大城市
在美国,有人口将近七分之一的人都是独居者;在中国,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在中国,超过5800万人过着“一个人的生活”。独居人数从 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到2013年是14.6%。其中,上海是独居比例最高的城市,每四户中就有一户只有一位家庭成员,北京的比例则是五分之一(这还仅仅是在籍的人口统计数据)。 在我国庞大的独居群体中,独居青年(20-39岁)已达2000万。单身的独居青年群体,正随着我国第四次单身潮的到来而日益壮大。那些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经济实力较好,对婚姻持中立或保守观点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独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大城市的独居青年们也是与日俱增。
听到“空巢青年”这个词,莫名心头涌上了无限孤寂感,寂寞孤苦无依的感觉。又想起老人苦守青灯,一日一日盼着孩儿归家,有时甚至老泪纵横的场景,不免让人心酸。然而,青年们虽然是独自一人打拼,但是有着自己更多的独立选择性,更珍贵的是一份远离世俗纠葛的前所未有的自由。,他们大多果敢独立,努力工作,经常喜欢赖在公司加班,下班会跟朋友去看电影或聚会,回到自己单独住的小屋,吃饭一般都是外卖,毕竟一个人做饭实在太难,一不小心就会做多。周末经常宅在家里,上网看电影点外卖,收拾家务,偶尔兴起还会去菜场买个菜自己做饭,顺便夸自己一句“真的好贤惠哦”!
独居的孩子是自由的
我想每个独居的年轻人都会有这种感受,不知道何时告别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有另一个人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从此开始两个人的生活。但回过头来想想,当自己从一个人生活的状态里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一个人走过所有艰难的岁月,似乎再也不需要另一个人的加入。但是,一辈子那么长,我始终相信人生中总要有那么一段时间是需要一个人去独自生活的。你想要怎样的节奏都是属于自己的`,不用将就任何东西,也不用掩藏任何一种情绪,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人打扰。
如果要独自出去旅行一次,终于不用再担心父母会一直担心催促,不用在旅行途中实时报备。只要你按时付房租,房东才不会管你一个月住几天,也不会查你夜不归宿。
独居的孩子是容易满足的
安安是一名25岁的职业编剧,来北京两年,一直一个人住。刚来北京的时候,由于房租过高,她和两位室友合租,后来因为生活习惯差别大,她最终搬了出来。 和日本插画家高木直子《一个人住的第五年》中讲述的独居生活类似,伊安早已学会了从单调的生活里找到“精神补给”。一个人构思剧本,一个人下厨做饭,一个人边看美剧边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做瑜伽,到了睡觉的时候,她还会自言自语,和自己道一句晚安。虽然刚开始不太适应,免不了想家或者找朋友叙叙旧,后来她发现大家都在为工作奔忙,就渐渐学会了一个人应对各种事情。
独居的孩子都爱食物
小可一个人在上海打拼已经好几年了,一个人在上海的石库房住着一间房子,房东是一位精明的上海老太太。她说上海不是一个温情的城市,你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城市的排外情绪,言语间、谈吐间。这个城市的工作节奏也特别快,稍稍一不努力就会被别人赶超,所以必须一天一天像发条一样必须努力前进,毫不懈怠。唯一慰藉自己的就是食物了,以前外卖订的每次都会被房东讲要及时把盒子扔掉,而现在更希望自己可以做一顿饭给自己吃。不管是一个简单的蔬菜汤还是一个蛋炒饭,甚至有时还会自己在异乡包一顿饺子,吃不完的就自己冻在冰箱里,仿佛食物已经成了工作之余生活中最好的慰藉。有时,感情总会不时地受伤,但是食物带来的,一定是温暖和治愈。
独居的孩子都很骄傲
独居的大多数人都是特别骄傲的,都是那种不愿意将就的主,有自己的想法和对未来无限的期待。他们都有了一个人生活一辈子的念头,自己努力工作,赚钱买单身公寓这样的想法。一个人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小资生活,自己想要的生活节奏,于是我们都懂得了更多的期待感都要建立在自己身上。骄傲地改造着出租屋,努力工作早出晚归,生活做饭,没有打个电话让另一半收个快递这样的温情,但有蹲下来抱抱自己的倔强。我们都相信,那个人出现之前的不容易和艰辛,但是总会出现。
作为一名热爱独居的青年来说,有一段话还是要送给每一个正在独居、毕业马上要独居、还是已经结束独居生活的人。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当你一个人从暮色中回家,路上行人渐少,你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仿佛这个世界就剩下你一个人。回到家,打开门,那股孤寂感从四面八方涌来,你想打开音乐缓解孤寂但是此刻你听着什么音乐都仿佛无感。放下包,一个人坐在床上,似乎也不想打给任何人,因为不会有人懂你此刻的心境,你觉得更孤单了。很多时候,似乎就是要找到能懂我这一刻心境的人,感同身受,就够了。如果没有,那就给自己热一杯牛奶,洗一个热水澡,然后钻进被窝,狠狠地睡一觉。
你会相信,食物和睡觉,是治疗坏情绪的最好方法。
你要相信,总有一天,不会再有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