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搭石第四段说说场景 正文

搭石第四段说说场景

时间:2024-10-09 20:29:5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充分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查预习

同学们搭石对我们城里的孩子可能是陌生的。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搭石这篇文章的作者却与搭石整整相伴了十多年,着篇文章就是他对家乡这种独特生活方式的怀念。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

媒体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齐读这句话。师评:

你们大家预习得很好。

2、检查词语:

出示: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这三个都是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词语,谁试着读好它们。个别读,齐读。

再出示:

招手示意 相背而行 理所当然

这三个词是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乡亲们让走搭石的词语,你也一定能读好它们。个别读。齐读。

出示:

紧走搭石慢过桥

问:谁能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生答) 师解释什么师俗语:俗语师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有时也简洁、形象,用在文中使文章更美了。

齐读。

最后出示:

构成一道风景线,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请你选择上面这些词用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感受课文精彩之处

过渡:在这美丽的小山村,搭石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在搭石前你看到了几幅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再仔细地去读读课文品味这感人的场景。读了以后再请你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随机板书:

摆搭石 走搭石 让搭石

师:从这一幅幅的画面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情感,找到刚才划的描写摆搭石的句子来读一读。

1、摆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⑴ 刚才老师发现:无论 只要 几个词读得比较好,像这样的词还有,你找到了吗?

⑵ 让我们自己去读读,你从这句话、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随机板书:

为人着想

学生说了感受后,教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

过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摆搭石的感人场景,那走搭石又是怎样的呢,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自己读读,从这段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节奏的美,音乐的美。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与环境的和谐的美。集体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团结。)

随机板书:

协调有序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请女生读,男生读。请小组读。合作读,第一句师读,分号前女生读,分号后男生读。

出示一幅画面。

现在让我们感受着这幅画面的意境,配着音乐再一起读好这段话。

(配乐。)

师:1、让我们像轻快的音乐一般来读。

2、 让我们像走搭石一样读出节奏的美。

3、让我们把画一般的美感展示给大家听。

(三遍齐读。)

过渡:那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让我们再去看看让搭石的场景。直接出示句子。

师: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又会怎样招手示意让谁先走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站在两岸的是谁?你们想会让谁先走。

师:让我们再来想象一下,河两岸还可能会是怎样的两个人,会让谁先走。请你们想象一下其中的一幕场景。(一老一少、孕妇与妇女、带着东西与空手、领着孩子与空手。一男一女,女的在溪的对面,男的肯定会让女的先过去。一老一少,老年人会让少先队员先过去,上学别迟到了,少先队员会让老年人先过。一个肩上挑着柴,一个空手。一个说:你挑着重担,你先过吧。不同身份,不同学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能互相谦让。这里的乡亲非常明白轻重缓重急。)随机板书:谦让引出理所当然,理所应该的事。年轻人把背老年人过搭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也就是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板书:(尊老)

4、三段内容连起来读。(教师过渡语连接)师述:看这一幅幅画面,村里的人能为他人着想上了点年岁的人──一行人走搭石又是多么协调有序。每当上工、下工──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再读:正是这一排排搭石──一(生)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述: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因为──(生读),因为──(生读),又因为──(生读)。

三、拓展延升

出示:

一排排搭石,

任人走,

任人踏,

他们联结着 。

也联结着 。

构成了家乡一道 的风景。

让我们来写写这首小诗。等会请你把整首小诗读给大家听。

【板书】

摆搭石 为人着想

走搭石 协调有序

让搭石 谦让尊老

【教学反思】

我在预设这堂课的时候紧紧围绕一条主线:通过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山村里的人们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情感。因此,我针对中高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入手,把词语有规律地归类出示、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句式说课文的大概内容。既是对词语的重组记忆又是对文本的感知,为学生下文的学习作铺垫。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要问题寻找几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摆搭石这块内容,我主要抓住无论、只要等一些连接词让学生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这段内容。走搭石这块内容很美,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让搭石这块内容,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性想象。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过搭石──,问: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让学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场景。使人物形象显得更丰满,学生对情感的体会也就更深刻。接着是对文本的整体提升,通过朗读达到高潮,最后把课文最后一节进行改变,以小诗的形式出现,进行拓展与延伸。整个课堂老师满怀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学习

同时也使我认识到,课的预设只是教师课前的设想,真正在上的过程中还是会有许多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指导、点拨、深入思考,使课堂教学更深入更有效,是引起我不断反思的东西。我将不断努力与探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搭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理解乡亲们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美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书上的图片

2.教师:同学们请看,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时,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找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师:“绾”是个生字,有谁知道它的意思?(卷)

师:那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辛苦、不方便)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大多是在夏天,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来过小溪,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再来一起来读读“进入秋天……”这个句子。

三.细读课文,感受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与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描写搭石,写得很美的句子,请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并勾画出来。

2.学习走搭石的句子

过渡: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2—4段,用波浪线画出写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并想一想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指出多音字“行”的读音。

B.重点指导“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的呢?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后面的……(分小组合作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稍快),前面的.---,后面的---,(快)。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慢),踏踏的声音像(生齐)。师:像----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由这两组走前面,那两组走后面,小组合作读,师引读:前面的----,后面的----。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同学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美”?

结合课件出示图片,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画面描绘。

师展示图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多么美的叠词,构成了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风在轻轻的吹,水在缓缓的动,倒映着走搭石的人们,这山、这水、这人,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C、朗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个部分。

师;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诗。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去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

师:是啊,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过渡语: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读文: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谈谈对这幅画面的感受(谦让)

男生一起感受这份美,读

(2)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

过渡语:那么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句子:

A、强调生字“伏”,可用动作表演

B、再读这个句子,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C、体会“伏”字

D、动作表演(老师当老人,学生当年轻人)做“伏”的动作。

师:多么爱帮助人的年轻人啊!这样老人就能舒舒服服的,安安全全的过小溪了。

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理解“理所当然)

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没有向他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过其他老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我想,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一个“伏字,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师:这里经过多年沉淀下来,是一种习惯,是“理所当然”。

师:这里的风景很美,这里的人更美,搭石与家乡的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再读3、4自然段,再次感受走搭石的人的美。

过渡语:每天都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我们就生活在这里,假如你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请讨论讨论,然后再说说。

四.总结全文:

这份真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平凡而普通的搭石就这样用自己的身躯,联结起家乡的小路,没有丰功伟绩,没有绚烂多姿,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在这些搭石上,每一块上面都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这一块块搭石,正是爱的见证,美的化身。

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满含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五.拓展训练

刘章爷爷还是一位诗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描写故乡的,比如诗集《北山恋》《长相思》等等,都饱含深情的赞美了自己的故乡,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多读读,我相信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北山恋》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搭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主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搭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初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汇报一类字词。

2、汇报二类字词。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

暴衡,学生临写,比较。纠正。

三、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什么是搭石?边读书边找到答案。

五、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1、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2、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双基教学,把它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学习生字词。

3、注重学习情况的反馈,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教研员评课】

1、双基教学扎实。

2、练习题有梯度,但注意题的难易程度。

3、当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知如何归纳时,老师缺少指导。应注重授之以渔的教学。

《搭石》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理解乡亲们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美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书上的图片

2.教师:同学们请看,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时,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找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师:“绾”是个生字,有谁知道它的意思?(卷)

师:那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辛苦、不方便)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大多是在夏天,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来过小溪,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再来一起来读读“进入秋天……”这个句子。

三.细读课文,感受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与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描写搭石,写得很美的句子,请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并勾画出来。

2.学习走搭石的句子

过渡: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2—4段,用波浪线画出写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并想一想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指出多音字“行”的读音。

B.重点指导“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的呢?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后面的……(分小组合作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稍快),前面的---,后面的---,(快)。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慢),踏踏的声音像(生齐)。师:像----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由这两组走前面,那两组走后面,小组合作读,师引读:前面的----,后面的----。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同学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美”?

结合课件出示图片,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画面描绘。

师展示图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多么美的叠词,构成了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风在轻轻的吹,水在缓缓的动,倒映着走搭石的人们,这山、这水、这人,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C、朗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个部分。

师;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诗。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去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

师:是啊,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过渡语: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读文: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谈谈对这幅画面的感受(谦让)

男生一起感受这份美,读

(2)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

过渡语:那么青年人与老人一起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句子:

A、强调生字“伏”,可用动作表演

B、再读这个句子,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C、体会“伏”字

D、动作表演(老师当老人,学生当年轻人)做“伏”的动作。

师:多么爱帮助人的年轻人啊!这样老人就能舒舒服服的,安安全全的过小溪了。

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理解“理所当然)

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没有向他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过其他老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我想,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一个“伏字,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师:这里经过多年沉淀下来,是一种习惯,是“理所当然”。

师:这里的风景很美,这里的人更美,搭石与家乡的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再读3、4自然段,再次感受走搭石的人的美。

过渡语:每天都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我们就生活在这里,假如你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请讨论讨论,然后再说说。

四.全文:

这份真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平凡而普通的搭石就这样用自己的身躯,联结起家乡的小路,没有丰功伟绩,没有绚烂多姿,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在这些搭石上,每一块上面都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这一块块搭石,正是爱的见证,美的化身。

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满含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五.拓展训练

刘章爷爷还是一位诗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描写故乡的,比如诗集《北山恋》《长相思》等等,都饱含深情的赞美了自己的故乡,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多读读,我相信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北山恋》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