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常常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孟祥斌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却给了我们一些温暖的启示,叫我们怎么也不会忘怀。
2、见义勇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时代更是呼唤这种精神。李颖的英雄模范行为,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人心所向。我们当以实际行动向见义勇为的英雄学习,学习他危难时刻豁得出去的无私无畏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的责任担当……只要我们争相参与到见义勇为行列中,坏人坏事就没有立足的空间,危险危害就会渐渐“销声匿迹”,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我们的家园定会变得更加美丽,社会定会更加祥和安宁。
3、一个个英雄,都是普普通通的的百姓,在那样特殊的环境里,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凝心聚力去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与违法犯罪行为和灾害事故作坚决的斗争,他们流血、受伤,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公而忘私、舍己救人的英勇行为,写下了一曲曲时代的颂歌。
4、见义勇为者展现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优秀品德,乐于奉献、甘于献身的高尚情操,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见义勇为”的观念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民族的自立需要很多的热血男儿,同时也是我们的民族每一个人品德完善的需要。
5、《吕氏春秋·察微篇》讲过两则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一则是“子贡赎人”:根据鲁国法律,遇到鲁人在国外为奴赎回的话,可从国库领取补偿金。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鲁人却拒绝了补偿金。孔子得知后指责了子贡,其中心思想就是,假如人们都学习子贡赎人而不领补偿金,则今后将没有人愿意赎回在外为奴的鲁人。另一则是“子路救溺”:孔子另一名弟子子路救了一名溺水之人,当事人送子路一头牛以表示感谢,子路欣然收下。孔子欣喜道:“鲁人今后一定会有很多人乐意救援溺水者!”
6、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生命。比生命更珍贵的是什么?是见义勇为,奉献爱心。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见义勇为,奉献爱心。人生要抓住和把握住什么?是见义勇为、主持正义、坚持学习、相信科学、坚持真理、廉洁奉公。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品德是什么?仍然是见义勇为,奉献爱心。看来,人生最重要的几个问题之关键词是见义勇为,奉献爱心,特别是那些在见义勇中牺牲了的英雄,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此,让我们深深地怀念那些,为见义勇为而牺牲了的英雄。
7、同志们,朋友们,看了年轻英雄事迹之报道,想着见义勇为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我们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唯有牺牲多壮志,英雄的壮举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在中国,在湖北有无数个,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是我们的道德基石与楷模,他们是愿意为人们付出一切,甚至宝贵生命的高贵灵魂,我们的社会需要有更多的见义勇为英雄,来温暖人间,唯有牺牲多壮志,这样的人生,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人生最重要的是牺牲自我、奉献别人,人与之间最重要的是和谐共存,共同繁荣和发展,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才能互助互荣,共构美好家园。
8、见义勇为者的光辉,是人性的骄傲,是人类前行的方向,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亮色和追寻的坐标。我们更期待,吕海鹰用生命抒写的答卷,能够激励更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找寻到生命的真谛。如此,方能告慰逝去的英雄。
9、冬天的桃李杏,在春风的怀抱里悠扬。皎洁的月亮,倒映清泉里放射明光,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永无至境的奋力争强。一件件敬老扶幼的善举,触动沉默的心脏。一幕幕见义勇为的场面,震撼着颤栗的灵魂,扬起风帆。无私的奉献,树立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典范。唱响一曲又一曲,划时代旋律的动感,一桩又一桩精彩的故事,绽放出漾情的花瓣。
10、“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进一步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要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大力表彰见义勇为人员,在全民中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鼓舞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见义勇为。我相信,只有全社会广泛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事迹,营造人人崇尚见义勇为、人人投身见义勇为的浓厚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传承下去。
11、生活中,见义勇为的生动感人事迹不断涌现,英雄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他们对人生境界的高尚追求。见义勇为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深深的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12、见义勇为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伸张正义的精神,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13、同志们,朋友们,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生命。比生命更珍贵的是什么?是见义勇为,奉献爱心。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见义勇为,奉献爱心。人生要抓住和把握住什么?是见义勇为、主持正义、坚持学习、相信科学、坚持真理、廉洁奉公。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品德是什么?仍然是见义勇为,奉献爱心。
14、见义勇为是我们时代的需要,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离不开那些平凡的英雄,他们的无私行动,值得我们对其致以最真诚的敬意。当他们为了维护正义、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时,使我们一次又一次被感动。
15、荆州陨落巨三星,宝塔盈光向太空。凶险漩涡夺性命,勇为人链献终生。方招见义及时到,东旭救童身锁龙。冬泳老翁当益壮,临危不惧立英名。莫言世态炎凉现,只待公德永驻中。当代雷锋今日涌,不愁九域蔚成风。
16、在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期间,中华民族的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精神为全世界所惊叹。近段时间,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勇敢的客车司机吴斌等见义勇为、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在社会广为传颂,激起人们心灵中的阵阵波澜。
17、今天,这位正义者受到的“众星捧月的厚遇”,就是一个无声证明。虽然社会上曾经出现过小悦悦之类的“冷漠事件”,但是,很多人的骨子和道德深处,对于善美精神的敬仰从来就没有消失和动摇过。毕竟,任何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帮助,包括“眼神帮助”、“赞许的目光”,在最需要帮助与支持的氛围和特殊环境中,都是一种温暖的力量。这种力量汇聚起来,就是广阔无边的善美海洋,就是让人敬仰的道德高山。借助这种社会推动和栽培,社会道德发展、精神正义,就能得到 “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微米一样的进步。
导语:《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很可能是孟子。《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鱼我所欲也重点内容一
《孟子》
一、生字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箪:盛饭用的竹器 5、蹴:用脚践踏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通“向”,从前 8、何加,有什么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5、联系。
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应用。
(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
“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者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课堂导学方案】
第二课时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预习及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1. 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析]本题旨在从整体把握入手,抓住文章关键,同时初步了解作者说理的思路及其好处。
[参考答案]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浅人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3、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析]本题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理解本文的论证结构,从而对本文的逐层深入的论证思路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
[参考答案]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向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4、简要分析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
[析]论证方法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好的论证方法,在说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因此,阅读议论文,一定要揣摩其运用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1、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那就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进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读者心悦诚服。如:文章将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进行对比。第一部分中用假设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自然得出结论。
5、《鱼我所欲也》一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进步性、局限性?
[析]对待任何文化等遗产,都应坚持批判吸收的态度,既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全盘吸收,设计此题,主要目的便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人、对待传统的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鱼我所欲也》的论点是“舍生取义”。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坏事来。他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为利忘义的人。这种思想显然有它的进步性。当然,孟子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此类局限,应予剔除。6.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7.我心目中的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生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体、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生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
8、再质疑:
9、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巩固训练方案】
第三课时
一、 理解课文
1、填空:
⑴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
⑵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 。
⑶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4、《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5、《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6、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7、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8、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9、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10、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1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
1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13、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14、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走进中考训练:
二、阅读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1-4题。(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三、阅读下边文言文语段,完成15—18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5.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 蹴 辩 已
16.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17.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
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18.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四、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9—22题。
19.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20.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22.本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
(六)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23~27题。(15分)
23. 下列加横线的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
A. 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C. 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
E. 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24.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