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燕子在家搭窝说说 正文

燕子在家搭窝说说

时间:2024-10-10 08:22:40

电脑依窗放置,闲时一边上网,还能放眼欣赏窗外风景。

清晨忙碌完,坐在电脑前,只听窗外屋檐下燕子凄厉叫声,不停飞旋,莫名不知所为何事?

中午老公回来,进门就说:“早上,上班前把燕子窝捅掉了”。一言出,气得我大声吼道:“昨晚,你提起嫌脏,要捅窗外燕子窝,我都给你说过不许,你还想怎样?燕子是益鸟,是人类朋友。小时候就听过人们说过,燕临居家,吉祥如意”!他说:“昨晚喝酒多,忘记了”。我又问道:“窝里看到了什么”?他说:“三四只会扑腾的小燕子”。我连忙跑到窗下,什么也没看到,问道:“那燕子窝和小燕子呢”?他说:“放到清洁工的车上了”。

气得浑身都有点颤抖,多大一个人了,明明给你说过,你啊,竟是干点小孩子干的事,不懂人与自然为伍,珍爱生灵,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最佳诠释。

燕子的家,燕子的孩子就这样没有了,你的心就不懂生命可贵吗?你听听燕子的叫声,看看它们无奈的来回飞旋,窗下的留恋,有多少悲伤在内啊。老公意识到了自己犯下的错误,说道:“你说的我心里也难受了,别说了”。再看到燕子对窗外的依恋,起了个念头,帮燕子重建新窝。

老公搬来梯子,我拿来塑料花盆,找到一条旧床单撕碎,放在塑料花盆里,在燕子窝原住处搭建好了。

这时心情略感安慰,时不时看到燕子飞回来,站在电线上,抬头望向新窝,低头叨叨羽毛,好似叫声不再像早上那样悲伤了。也许,时间真的可以疗伤。也许,再痛的'伤,在无力挽回下,只有选择坚强。也许,深深的痛,只有它们知道,自己在抚慰。

但愿人类少犯错,与自然和睦相处。要是真的不喜欢被燕子打扰,可以选择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东南飞后,再去拆除燕窝。万万不能不识生灵存在,看那些伤痛悲情演绎。

多年以来,燕子春来,从辛勤叼泥筑巢,看到它在窗下安居。虽然,时常要清扫它的垃圾,也没感到吵闹,反而觉得已成习惯。也曾有孩子们用石头砸,棍子捅,都被我一一阻止。喜欢它的春天归来,秋的离去。

也不知小燕子能否存活?只想,大燕子还在,新窝能使它们居住,来弥补人类犯的错。

燕子在家搭窝,有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县城的居民大都住平房,土坯房居多。每到春天来了,就会有燕子在屋檐下或者外屋地的檩子上做窝。

记得我小时候,燕子飞到我家的外屋地(厨房),在一棵檩子上做了一个窝。

燕子真聪明,不知道它在哪里衔来一口泥,粘在檩子上,然后飞走,又叼着一根草,放在那块泥上,就这样反反复复地飞来飞去,过了好多天,燕子用那只小巧的嘴衔来湿湿的泥和干草段,做成一个半圆形的比大人拳头还大的一个窝,泥和草棍儿结合的小小建筑特别的结实。

不久,燕子在里面下蛋,大约有五、六个蛋时,它们就安静地在窝里孵蛋,记不得经过多少天,小燕子就孵出来了,叽叽喳喳地叫着。

这时候,燕子的爸爸、妈妈就忙起来了,它们飞出去觅食,苍蝇、蚊子等昆虫是它们最好的食物。当燕子爸爸、妈妈飞回来时,窝里的小燕子们便一齐张开黄色的小嘴,大声地叫唤,燕子爸爸、妈妈便把叼着的昆虫放到一个个小燕子的嘴里,然后再出去觅食。就这样飞来飞去,一直到把小雏燕喂饱为止。

直到有一天,小燕子长大了,飞出了那个小窝,和爸爸、妈妈一起飞来飞去的觅食、玩耍。等到秋天来了,便与爸爸、妈妈一起飞往南方去了。

第二年,燕子归来的时候,它们会绕着房子飞来飞去,然后落在屋前的晾衣绳子上面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和老房东唠嗑一样。只要那个燕子的窝保存尚好,它们就会继续在这里产蛋,孵蛋,直至小燕子们展翅飞翔。

燕子的体型很小,叫声很美,总是成双成对的飞起落下,与人有着密切的情感。后来,我们都长大上学了,父母也都出去工作了,燕子回来进不了外屋地了,就在房檐下垒窝筑巢,生儿育女了。妈妈告诉我们,燕子是懂人性的,不要打扰它们,更不要毁掉燕子辛勤搭建的小窝。

几十年过去了,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砖瓦房又被钢筋水泥的高楼替换。燕子也不再来这里筑巢了。好多年看不到燕子的踪影了,可是燕子垒窝筑巢、喂养雏燕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燕子,是唯一一种与人类亲密接触的鸟类(饲养的鸟儿除外)。它的形状很普通,却有着美好性情值得人们赞颂。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古诗词中有好多赞美燕子的诗句,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燕子成双成对,还是爱情的象征,如:“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也成为诗人笔下的寄托和比拟。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含蓄手法,写燕子依旧,但屋主易人。另外还有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小小燕子,之所以成为诗人、画家笔下的咏物,皆因它身上具有那么多美好的品质。

燕子垒窝一口口泥,在雨天里,燕子忙着筑巢,衔来湿润的泥土,叼来草桔,用自己的唾液把泥与草粘在一起,一口口,一次次,直至把巢垒好为止。何尝不是和我们人类一样,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不辞辛劳建造美好的家园呢!

燕子成双成对,双栖双飞,何尝不是夫妻恩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榜样呢!

燕子以空中飞着的昆虫为生,秋天里飞虫不见了,它们便飞往南方生存,春天来了,它们又会飞回老宅,筑巢、产蛋、孵出雏燕,循环往复。何尝不是一种依恋故土,不忘乡情的典范呢!

小小燕子,却有诸多可爱之处,值得人们赞美,值得人们喜爱,值得人们借鉴。为此,燕子成为千古绝唱中的重要角色,一点儿也不过分。

春天来临,燕子又要飞回来了。真的期盼再次见到燕子清灵的身影,听到燕子呢喃的鸣叫,分享燕子垒窝、孵蛋的快乐!

燕子搭窝作文1

今天是清明节,我随着爸爸、妈妈到公公家,准备扫墓。

刚刚吃完饭,我便拿了把椅子,拿了本书,在公公家门口看起了书,正当我看得入迷时,我听到了几声清脆的燕子的叫声。正当我觉得纳闷时,有几只燕子飞在了公公家的屋檐下,我抬头望去,“哇!这里居然有一个燕子窝!”我叫起来。

这时,公公走过来,对我说:“媛媛啊,这里很久以前就有一个燕子窝了。”我说:“都怪我没有注意到,要不,我很早前就能发现,就可以有很多燕子都在这里搭窝。”

公公又说:“你现在注意到了也不迟呀,现在是阳春三月,燕子们也会搭新窝,你下午就好好观察吧!”我点了点头。

我观察着燕子,发现燕子搭窝要一口一口地衔粘土,衔了土以后,还要一口一口地把土垒起来。燕子就一遍一遍得衔来粘土,垒起来,它们不辞辛苦,而有时燕子还会把别的燕子的窝给破坏掉,而窝被破坏的燕子,也不伤心,而是继续垒窝。

我对公公说:“公公,燕子做一个窝真是太辛苦了!”公公说:“是啊,但好多人还会把一些住在海边的燕子的窝摘下来,当“燕窝”卖,燕子垒一个窝要多少心血啊。好多燕子,在衔粘土时,往往会衔出血来,而人们还是把那些燕子的窝摘下来,做成“血燕”卖。有的燕子为了做出一个窝来,可能还回死去。”

听了公公的话,我觉得人们太残忍了,居然为了钱财,摘下燕子的窝,可那些人有没有想过,燕子发现自己辛苦做得窝,是多么伤心!而现在的大酒店里,都在卖“燕窝”、“血燕”,这些东西都是高蛋白的,吃了对人有好处,可是,对人有好处,对可爱的小燕子有坏处,有伤害呀!

希望人们可以少吃“燕窝”、“血燕”、“鱼翅”呀这一类食物,多多爱护小动物。而那些饭店,也可以不用做这些食品了。人们吃着这些食品,不觉得血腥吗?

燕子搭窝作文2

五月一日,我和妈妈回老家过节,看望久别的爷爷奶奶。

老家的房子很大,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蔬菜和农作物,有蚕豆、小麦、油菜……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空气也特别清新,我忍不住就在场上玩了起来。不知不觉,太阳下山了,耳边突然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我循声望去,只见屋前的电线杆上停着两只燕子,它们你一言、我一语,似乎在商讨什么大事。过了一会儿,它们安静下来,一只燕子飞走了,另一只燕子叼来了草和泥,开始在屋檐下筑起巢来,想来它们刚才是在商量安家的地方呢!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忙不迭去看燕子的窝搭得怎么样了。两只燕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多半去寻找食物了,而它们的窝只搭了一点点。到了傍晚,它们回来了,又开始忙着搭窝。我真想帮它们一把,让它们早日把窝搭好,然后孵一窝可爱的燕子宝宝。

燕子搭窝作文3

暑假,妈妈和她的.同事们计划带我和她们的孩子去秦皇岛玩,有嘉嘉妹妹和轩轩弟弟,都是我的好伙伴。我们在秦皇岛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

刚来到秦皇岛,由于坐了五个多小时的火车,又走了许多路,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东倒西歪。于是就来到一家渔家院准备住下。

那里四处是茂密的草丛,不时掺杂着几朵小白花。一座粉红的双层楼矗立在一片空地上,那就是我们的住处。

对面的平房是我们的餐厅,可能是因为环境好,许多燕子都飞来飞去的,一点都不怕人。它们有的在整理羽毛、有的站在电线上在和其它的燕子聊天,更有趣的是一只燕子正在筑窝。

在餐厅的屋檐下,有半个燕子窝,它形状像一个小漏斗,表面是褐色的,还没筑完。一只小燕子在窝前忙碌着,一会儿拍着翅膀飞走了,一会儿又叼回树枝来搭窝,还不时地和别的燕子唧唧喳喳的搭话,好像是让其它燕子传授搭窝的

在这个窝的旁边,还有另一个燕子窝。只见里面有三只小燕子,它们缩着脖子,只露出圆圆的小脑袋。它们的妈妈在哪呢我正疑惑着,小燕子们突然张大了嘴巴“叽喳叽喳”叫个不停,缩着的脖子也伸得老长,原来燕子妈妈飞来了,它们正在欢迎妈妈呢!燕子妈妈嘴中叼着食物,它嘴对嘴地把食物喂给小燕子们,小燕子们你争我抢吃得非常高兴。喂完后,燕子妈妈又飞了出去,又去给小燕子找食物。

这么热的天,燕子们仍然在忙碌着:筑窝、觅食、喂养孩子看来,它们也是有情感的,它们也知道自己的任务。

望着它们的背影,我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