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碎片
现在,在学校,在家里,时间都不在像以前小学时大把大把的了,而是被课程、活动以及琐事所分开,分成一点点的“碎片”。这时就要抓紧这一刻一刻的时间,或者利用起一切有利用价值的时间。
在学校的时候,下课是我最开心的,可以极高效率的做作业。小学的时候同学们一起比着做,劲头很足,效率也高。虽说如今这“比赛”没有了,但我还是会抓紧下课的时间背背书,或者刷刷作业。
有时,几节课下来,作业做的太多了,感觉厌倦了,那我就果断停止——因为我知道,如果再继续做下去,我的心情一定是消极的,做出来的作业质量也只会差。这时候,我就会换个方式,比如去和同学们聊聊天,侃侃大山,以此来来缓解下过于紧张的情绪。
学校里,一周五天一晃就过。转眼到了周五,同学们纷纷乘校车回家。因为在晃动的校车上写作业或者看书,对眼睛都不好。我们就选择轻松的交谈、聊天。有两次因为同学说的笑话太幽默,一下没控制住笑得声音响了点,结果前面的司机师傅马上板着脸转过来看我们,于是立马就停了。
到了家,洗澡,换衣服,整理这,弄弄那。全弄完差不多晚上6点了,离吃饭还有1小时,这个时候就可以刷作业了。
这一个小时绝对是周末中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刚从学校回来,学习的劲头还很足,一般很快就能刷掉四成的作业。
周六,上午是大好时光,做1小时,停15分钟,这是设定好的。下午的时候我会去小区健身的小公园走走,边走边在心里默默的背书,如果没有要背诵的作业,也可以练一练新学的歌。
周六晚上有兴趣班,我自己骑车过去,40分钟的路程,刚好够我减肥的了。在课上,兴趣班老师会留一些时间做练习,我一般都能提前做完。于是,我就开始用剩下的时间做学校的作业。一般那个时候就能把作业做完,或者剩一点点在周日的时候收尾。
周日,我会选择背书。因为通常都是周日晚上或周一早上默写,这是离默写最接近的时间段,有利于默写时记得更牢。
时间总在指缝间溜走,就看自己把握的紧不紧。抓住更多可以利用的`时间,并且高效的利用时间,我们才会更加从容不迫。
时间的碎片作文2
这是一个谈到碎片化时间就色变的时代,尤其是家长一说起碎片化时间,就会批评我们玩手机,刷微信,闲聊,看电视剧。可是,我并不这么想,我认为我们应该从碎片化时间的定义开始,重新认识它。
何谓碎片化时间,它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中不连续零散的时间。所以,碎片化时间是一个中性的词语,本身并没有对错。现在人们要等车、等电梯、等人,等上菜。古人难道就不吃饭,不出行,不约会了吗?所以,碎片化时间绝不是这个时代的独有产物。我们不用担心碎片化时间是一个不好的事情,只是我们的用法不对。
碎片化时间的特点在于,时间非常短,不宜于深度思考。而有些必要或有价值的事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比如:上学路上,我们可以听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又比如,点餐后等上菜的间隙,我们可以用软件背单词,积少成多,滴水穿石。
其实我们真正应该警惕的行为是将时间碎片化。比如说,我弹钢琴1个小时,但我总是5分钟看看微信。那么虽然我看上去在练琴,实际上,我在浪费时间。
不过现在有很多有效的时间管理工具。我最喜欢的是番茄工作法,每天列一个学习清单,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优先级。集中精神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直到完成今天所有的学习计划。
总而言之,碎片化时间并不可怕,我们善加利用就可以。而我们却需要警惕的是:时间碎片化。
年轻的时候,总是以为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供我们去挥霍,总是以为这世界在我们的手中,我的青春属于我,我的地盘我会做主。
那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天马行空,我行我素。
可是后来呢,等慢慢长大了,像天上漂浮的云,开始游走四方,开始时,幻想抱着自己那份始终不渝终老,理论中沿着属于自己的时间轨道前行,不屈不挠。
再到后来,时光渐渐磨平了棱角,人也变得温和起来。
那些静静安坐在教室里晨读的日子早已离我们远去,那些一操一场上男生矫健的身影渐渐模糊,那些紫藤花架下情窦初开蔻豆年华少女的倩影,已成为昨日回忆。直到后来,结婚,生子,慢慢成熟,或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空云卷云舒,或双肩挑得两付担,步履维艰一步行。而这个时候,才知道,我们并不是世界的全部。
我们,只是时间隧道中的一个碎片。
当我们回头望望过去的`时候,那些大把大把的时光很少是属于自己的,那些被我们忽视甚至一浪一费的大片时光,就像云,飘走了,再也回不到过去的位置,而真正让我们抓住在手的,只是一些时间碎片。不过,也就是这些时间碎片,虽说点点滴滴,零零碎碎,却串联起我们走过去的每一个值得怀念的日子,也包括那些被我们渐渐淡忘的岁月,渐渐淡忘的事,渐渐淡忘的人。
有人说,再坚强的人,也最终会被时间打败。我觉得,这句话不无道理。
时间,真的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它能让人从宝剑锋从磨砺出直至功成名就,登峰造极;也能使人一念之差顷刻之间一败涂地,万劫不复。成功与失败,是人的因素所致,更是时间上等待的结果,仅此而已。
而我们这些极为普通的凡人,无论苟且,无论欢娱,无论进取,无论萧然自得,却无时不在时间碎片中度过。
想想也不错,每天一抽一出点时间碎片,看看书,写写字,听听音乐;或钓钓鱼,打打牌,做做饭菜;或逛逛街,会会友,到处转转。在时间碎片里,去品尝生活本真的味道,何乐不为?
时间是宝贵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时间。
时间碎片
过去,在许多沉闷无聊的时段,我们创造了许多方式来杀时间(kill time),阅读、娱乐、游戏……此后花样层出不穷,直到我们发现,它真的快被杀死啦,它被电脑、手机与各种数码产品撕成了碎片,而这就是我们需要适应的新世界——一个充满时间碎片的世界。
如果让外星人来观察我,我会看起来像个陀螺。早晨我一边将面包塞入嘴巴一边查收邮件;如果等待地铁时我恰好没有带PSP,我会异常烦躁;在开会时我忙里偷闲地接电话;即使在写稿子时,我也会突然想起来要上一下我的Twitter;在我对开心网热情未减时,我还会惦记着去偷一下菜。
我想不光是我一个人像陀螺,我身边有比我更像陀螺的——他的时间精确到秒,甚至连上开心网偷菜都要定上闹钟。
我们的祖辈甚至是父辈的时间可不是这样。在早先的某些日子里,他们的时间按照上午、下午计算,而且不是小时。“有朋自远方来”是稀罕的喜事,他们可以闲聊一整个下午再对弈一整个晚上;他们也不厌烦戏曲中漫长的咿咿呀呀,对于漫长的一天而言,这种节奏刚刚好。
所以时钟还真是个现代化的产物,它是个帮凶,把看似虚无且不断流淌的时间分成无数细碎的块儿,而主犯是我们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我们比古时更需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让我们总是等着车来,等着灯绿,等着到达一个目的地。另一方面,电话、邮件、即时通讯工具(例如MSN)的运用,使我们即使有大块儿的时间,也终究会被打碎。
不会停下的脚步
未来学家托夫勒预言过这一点,不过预言得比较粗糙。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时间会变得更加快,变化也会加速。他没预言到技术的发展会将时间打得像镜子跌落后一样碎。
他提醒我们这种情况会不断加剧。他说这样的过程只会被强化和加速而不可逆转。只要看看技术变革的过程,即可一目了然。技术变革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造阶段,即产生具有实际用途的创造性想法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想法得到运用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应用有社会上普及的阶段。当这个过程大功告成之后,这个循环倒转过来——随着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创新产生,也不断让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问题”。
这一切现在显然已得到了印证,以手持设备举例再合适不过。当我们拥有手机并拿着它打电话、发短信时,我们觉得它已经再好不过。但Ceeker们认为一个好的手机应该能上网、能拍照,于是有了iPhone。尽管iPhone的功能令我们惊叹,但我们仍然希望更完美的产品,比方说可以在地铁上阅读、打游戏、看美剧。因此,亚马逊才会制造出Kindle,索尼才会制造出PSP。消费者果然是上帝,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说要有可能随身携带的电脑,于是就有了iPhone。现在上帝只能神经兮兮地不停地看手机,看看老板是否push过来一封电邮。
新一代将我们的时间打得更碎的技术叫做云计算。通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亿计的信息。这会使得一些手持设备更加如影随形。
这意味着我们以往只以发呆度过的时间都能被填充。想想我们在出租车上的时间。以往我们会看着两旁掠过的高楼发呆,或和司机师傅闲聊几句。但未来我们可能会抓紧这个时间在网络上买张新碟。或者,即使你主张你的自由意志,享受仅有的发呆时间,你身处的那个商圈的商家也会将信息推送到你的手机短信上,婉转提醒你要不要云看一眼。
这当然不是极致。在微软的宣传片中,未来,你的厨房桌面上会嵌入一个触摸型的电脑。你可能在做饭时问问电脑到底应该如何配料,当然它也会提示你,孩子的老师给了你一条新的信息当然也有可能是老板的一声怒吼——这种事儿放在以前,只有魔法师才能办到。
我们的文化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已经不需要云对比京剧、歌剧和流行乐的差别了,我们可以看看小说。日本是个运用3G最为广泛的国家,现在,他们最流行的小说不是网络小说,而是手机小说。例如畅销手机小说,《空恋》,就是一个叫Momo的女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在手机上写100条短信而写成的,因此也更加适合在手机上阅读。《空恋》现在已经有2600多万的点击量、200多万的销售量。这种成功并不仅仅发生在Momo身上,过去5年,来自手机小说的盈利高达1亿美元。
无法适应碎片的心理
当“黑莓”因为具有电邮推送功能而被很多美国公司当做工作手机之后,这个国家的人在争论一个很可爱的问题:要不要把“黑莓”带入卧室。
也许没那么可笑。很多人无法忍受将手机放在一米开外的地方,即使睡觉时也要把它放在床头柜上。尽管不断有文章告诉人们,手机放在卧室中会影响睡眠,或者辐射会伤害身体,但是能安心将手机扔在另一个房间的人并不多。就仿佛这个小东西给我们下了符咒,让我们对它不离不弃。我们甘愿让它把我们大块的时间打破,即使睡眠时间也不例外。
这只是一个例子。托夫勒预言:“百万个心理正常的普通人将在未来面临一种急剧的变动。”
如果将我们自己放在被观察的位置,可以发现,当我们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被电话或者MSN打断时,我们的大脑事实上是迅速将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当大脑回到我们需要专注的事情上来时,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进入状态。因此,当电话或者信息频繁需要我们回应时,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也因此会变得焦虑和不安。
除此之外,网络的随处可及使得我们随时处在一种获得信息的.状态。没有人统计过我们比我们的上一辈或者祖先们多获取了多少信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状态给我们的大脑更多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在下降就是个例证。
当然,很多学者也已经分析指出,在网络和现实之间不断切换带来身份认知的困惑。极端的例子是青春期少年会将游戏中的暴力当成现实而在现实中杀人。
最糟糕的状况是,我们会成为一个工具的重要依赖者。我们面对这些细碎的时间失去了耐心,需要依靠PSP来排解我们焦急难耐的情绪。我们不知不觉就失去了那种“无事闲来看飞花”的心情,而且连拒绝依赖这些工具的念头都不会有。不知道康德会如何看我们这个时代,他可是总在说自由之意志。
但无论何时,心灵之自主最为重要。想想小孩子,在玩的时候全神贯注,但在没什么可玩的时候,自己也能天马行空想象。这代表人所具有的两种力量——向外探索和向内自省的力量。
时间之王
1975年的一天,凭借丰富的工作
上班第一天,凯蒂就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上午9点,有位客户前来拜访弗雷德。当她将此事汇报给弗雷德时,没想到回应却是:“好的,让他在公司前台等我,我马上下去。”不让访客进门,却要亲自下楼接待,这让凯蒂觉得很不可思议。更让她没料到的是,很快,弗雷德便又像一阵旋风似的回到了办公桌前,继续埋头工作。
临近中午时分,又有一位客户前来拜访弗雷德,弗雷德也没有让他进办公室,而是自己去了前台。
但不同的是,这次回来后,弗雷德主动把凯蒂叫到面前,交代道:“忘了告诉你,以后如果有人来找我,都请让他们在前台等,我会很快下去见他们的。”
“为什么不让他们直接来您的办公室呢?把他们晾在前台好像有些不太礼貌吧?”凯蒂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她曾有过5年的秘书工作经历,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哦,我怕耽误时间。”弗雷德马上回应道,“既耽误他们的,也耽误我的。”
“难道您去前台会见他们,就不耽误时间了吗?” 凯蒂更加不解。
“是的,因为那样时间便能被我掌控。”看着凯蒂一脸的困惑,弗雷德解释道,“在前台接待他们,我可以直奔主题,找到他们所想要的——金钱、合作、工作或者其他,整个交谈过程仅需5~10分钟,然后我便可以返回办公室,继续忙自己的事。”停顿了一下,弗雷德继续说道,“但如果他们坐进我的办公室,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光夸耀我的办公室有多么漂亮,布置得多么合理,就得用上5~10分钟,等他们拐弯抹角,最终谈到正题上,至少半个小时过去了,而且我还不能打断他们,否则会显得很无礼。若是在这个过程中,突然进来电话,我们的交谈便随之被打断,那样还会耽误彼此更多的时间。”
原来,在前台会见来宾,只为智慧地节省时间,凯蒂一下子明白了。
如同弗雷德本人的办事风格,高效、快捷同样也是联邦快递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如今联邦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业务范围遍及200多个国家的包裹快递公司。
每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但在一天内所创造的价值却千差万别,其根本原因则在于:一些人能有效地管理和掌控自己的时间,而另一些人则不能,他们只能被时间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