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学医很累学中医更累的说说 正文

学医很累学中医更累的说说

时间:2025-01-17 09:05:22

医学生激励自己的话

1、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

2、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3、亦急亦缓,精备之整;亦整亦喜,尊重之善。

4、红包回扣一块冰,寒透百姓病员心。

5、选择了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

6、对工作还应该经常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面对病人最宝贵的生命而产生的责任感。

7、医为仁术,必具仁心。

8、技不如仙者,不得为医。

9、做医生护士,就应该有一颗母亲的心,医生护士应该是爱的化身。

10、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11、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12、清廉是为人之本,贪黩是祸害之源。

13、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

14、将心比心,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换您的舒心,放心,安心。

15、友情即良药;我们都是彼此的医生。

16、克尽职守、以心换心。

17、以人为本,诚心服务。

18、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19、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20、不谋当谋之事,为医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医之危。

21、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

22、观念不改,疾病难愈。

23、无知固然没有欺骗可恶,但医生的无知的危害却要比欺骗大得多。

24、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25、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26、贪人财害人命,无德无术任你焚香也无益;忠于责勤于职,清正廉洁见佛不拜又何妨。

27、微笑暖人心,真情待病人。

28、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29、医术是根、医德是本。

30、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31、医生三世,不服其药。

32、有钱人生病,没钱人当医生。

33、后勤人员要有地位,首先自己要有作为。

34、一个医生,只要活着,就不能忘记伤病员。

35、只有医道高明的医生才懂得何时不开方。

36、贪人财害人命,无德无术任你焚香也无益。

3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8、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行廉廉洁洁医。

39、为减少病人的疾苦,尽心尽力。

4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41、乐自清中出,烦自贪里来。

42、妙手两肩担道义,良医一心为病人。

43、金钱名利淡如水,医德医道大于天;个人利益抛一旁,患者病情在心间。

44、无德者不能为医,有品者方能济世。

45、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46、你健康,我快乐。

47、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

48、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次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里,便呆钝不灵。

49、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50、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51、两只起死回生手,一颗安民济世心。

52、医生只不过是精神上的慰藉者而已。

5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律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54、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55、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56、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57、心不如佛者,不得为医。

58、我愿用美好心灵和精湛技术呵护每一位病人,使病人的生命延。

59、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60、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6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62、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63、后天资生,纳谷为宝。

64、我们心中藏着天使的.翅膀,张开翅膀用爱的羽翼呵护每一位病人。

65、医之临病,胜于临敌。

66、每一个白衣天使的背后,都会有一条医德医风铺就起来的道路。

67、转变角色,把病人当亲人;诚信服务,倡导高尚医德。

68、看书如服药,药多力自行。

69、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70、您的健康我的追求,您的满意我的目标。

71、救死扶伤中西结合,行医出诊防治兼施。

72、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

73、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74、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

75、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76、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有一双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

77、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长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78、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79、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

80、将心比心,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换您的舒心、放心、安心。

81、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

82、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83、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84、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85、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86、莲,因洁而尊;医,因廉而正。

87、以工作为重,以病人利益为重。

88、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89、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90、贪欲始于一瞬间,痛苦陪伴一辈子。

91、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笑口开,病不来,心烦恼,病来了。

92、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93、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94、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95、不到九十九,坚决不能走!

96、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

97、做医生、护士,就应该有一颗母亲的心,医生、护士应该是爱的化身。

98、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做人以品为重,做官以廉为先。

99、生气四害:血压变高,血脂变稠,血色变紫,血管变细。引发脑塞,心肌梗死!

100、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101、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102、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103、血不利则为水。

104、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105、珍惜生命,善待他人,真诚服务。

106、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107、医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108、我一天的爱心希望能带给你一生的幸福。

109、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110、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111、对每个患者多点细心,多点耐心,再多点责任心。

112、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113、良医有两种:一种是自己能够把病人治好;一种是知道自己治不好,而把病人推荐给其他医生。

114、用心做好细节,以诚赢得信赖。

115、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116、廉洁行医,为党为民为病患。

117、我的微笑,是您伤痛中一缕温暖的阳光。

118、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119、临床临床,就要亲临病床,亲手掌握第一手

120、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全心全意。

121、永求良药医百病,妙手回春治千人。

122、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123、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124、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125、只要生命还可珍贵的,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

126、但愿世间人长健,何妨架上药生尘。

127、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128、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129、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

130、六腑以通为用。

131、一天笑三笑,远离病和药。

132、我对职业似母亲对孩子:尽心尽责!

133、敬畏生命,是医生的第一品格。

134、大医精诚。

135、兢兢业业,廉洁行医,清清白白,热诚做人,争当德高医精之良医。

136、自己的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

137、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138、耐心、细心、放心收费处,微笑服务、满意服务。

139、不重千金价,惟推一体仁。

140、中西交流取长补短显妙手,新旧互学救死扶伤展医术。

141、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142、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143、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

144、廉洁行医,医者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145、医心慈、医术精、医纪严、医风正、医表端。

146、医生之本,德术并举。

147、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148、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

149、医生,应该献身于维护人民健康的事业。

150、医生是我们文明世界的精华。

151、你的健康,我的追求。

152、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153、爱心相连,服务永远!

154、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155、医道,乃养生之道、生活之道!

156、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157、用心护理,热情服务,病人的健康是我们执着的追求。

158、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159、随和乐天,不计较个人小利。

160、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

161、在笑容中温暖、融化病人的疼痛。

162、在病人即将痊愈时,请来的医生是幸运的。

163、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16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收人红包,你的一切祷告统统无效。

165、风为百病之长。

166、吃药不忌嘴,大夫跑断腿。

167、白衣天使最崇高的境界:医德·心中春意常在,医风·人间无处不开花。

168、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

169、良医者,常治无病之人,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170、合理地用好病人的每一分钱,尽早地帮助他恢复健康。

171、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172、医学治疗的宗旨不只是要治疗疾病,更要助人心安。

173、我用心化水浇熄您伤口的火焰,我用情至真抚平您心灵的创伤。

174、心系群众,以爱服人。

175、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

176、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177、性命所系,健康所托。

178、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79、百病多因痰作崇。

180、以心为灯,愿作生命的守护天使。

181、廉洁自律三个我: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

182、用真诚的心,去善待痛苦中的病人。

183、尽心为安全而守护,尽责把隐患屏除。

黄帝内经曰:“夫圣人者,必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观人事,可以长久矣。”孙真人语:“非聪明之人,不可学医。”朱丹溪谓:“不为良医,便为良相。”学习中医,学会比较容易,学好比较难。学习中医,精于神明,洞垣脏腑可谓难上加难。学习中医,出人才很慢,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黄帝内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现在很多医生都停留在“工”的境界,部分医生达到了“巧”的境界,到达“神”的境界如朱良春、邓铁涛辈,古有朱丹溪、李东垣等,到达“圣”的境界唯张仲景一人尔。中医学更是融合天文历算、人文地理、空间时间、气候环境、预防康复、生理病理心理等学科为一体,从多方面、多位点、多靶向的考虑疾病、治疗疾病。中医学没有时间医学、灾难医学、宇宙医学、心理医学、数学医学、空间医学、微生物医学、传染病医学等,而这些却囊括其中,中医学可谓博大精深矣。

中医的伟大之处在于“和”,它讲究和谐、和平共处。他拿一些物质甚至有毒的物品为我所用来维系人体内环境的'一个稳态平衡。他不要求消灭、对抗,他利用汗、吐、下等方法来激活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祛除疾病,达到治疗的效果。

学习中医到达“巧”的境界一般在本地都会有一定的名气;到达“神”的境界对中医的造诣都比较高了,可谓岐黄、仲景之功臣;到达“圣”的境界更是旷古烁今,可师可法可祖,对后世的影响经久不衰。而今学习中医者习得一技之长就能名动一方,不知是中医的骄傲还是中医的悲哀?

是故学习中医者在你默默无闻的时候你要努力,不要急躁,要耐得住寂寞;在你有所成就的时候要经得起诱惑,学会淡定,还要执着追求。

不要说中医是伪科学,只是你未得要领,不要说古代的中医家自私藏拙,很多道理需要自己去领悟揣摩,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有的东西到讲的明明白白了,那你就只是继承,你连自己的思维都没有了,那你学来干什么?照着做就是了。中医有很大的的弹性空间,如隔二之治、隔三之治、标本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

更不要把中医想得太繁琐,正所谓大道至简,要言不繁。能将所有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的人很了不起,能用一个字概括天下万物规例的人是圣人,故孔子用“道”字揭示了宇宙的规例,虽历经两千多年,终成世界瞩目、万世景仰的圣人。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不是最高境界是神吗?然后是圣,工,巧吗?如修理机器看一下就知道出什么问题就最高水平,听声音和问操作人员还不知道问题时,才动手拆出来看什么问题。所以去到切应该是最低水平了。

《黄帝内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楼主说到达神的境界有朱良春、邓铁涛、朱丹溪、李东垣等,到达圣的境界唯张仲景一人。

诚哉斯言!

‘坐勿澄心,于静悟道!’唯有执著,方可成就些微事业。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中医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所能领悟掌握,那种妄想一夜成名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并不可取,只有铺下身子当地种的人士大概可以成功吧!

望而知之谓之圣,闻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 如果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荐几本书你看: 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须认真的掌握。 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则《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篇二: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友们学医的初衷。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单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在这个处处追求效率的时代,还原中医的本来面目,破除中医迷信,节约后来者的精力和时间,就是我现在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唯其如此,中医界方可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才能发扬光大。

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先从端正态度开始。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说过,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强调的是,下面这种学习方式适合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系统掌握中医体系的人,也适合已经学医几年,或者读完了中医院校还一头雾水,愿意重新钻研的情况。

一,先宏观后微观。

一定要先对中医的学术体系有一个整体的大概印象,先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然后再去学习具体的知识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种秘方,技法当中,纷纷扰扰,一锅浆糊。

临床上遇到很多医生已经号称可以攻克绝症了,结果自己得了感冒,还分不清是风寒还是风热。基本的概念都是一塌糊涂,如何能够登堂入室?

二,培养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强调死记硬背。

中医学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诵大量的内容,而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体会是中医学里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是不多的。远远不如法律,外语等专业。

很多内容,理解以后就会记得,而没有理解,记来何用?当然,理解也是分层次来的,先浅后深,先一般后特殊。

中医知识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时间都有限,一个医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学,也不可能什么病都会治,关键是能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建树,善莫大焉。

我记得当年背了好几百个处方,但是临床根本不怎么用,现在还能背的处方不会超过50个吧,也没有临床开不出方的情况,呵呵。

学习方剂的问题,我以后会单独论述。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一个临床医生真的不需要学那么多处方。千招会,不如一招精。一方融会可变数方,一法学透可变数法。

很多老医生喜欢炫耀自己当年是如何过目不忘,博闻强记。先大量的背诵,以后慢慢理解,对于幼儿学医,这个当然是有道理的。

但如果是成年人记忆力差,理解力强,就不应该这样学。何况这些出口成章的老先生很多人临床水平真心不怎么样,可惜了背书受的那些罪哟。

传统的学习方法,打杂三年,抓药三年,抄方三年,动不动十几年以上才可以出师。真正学医的时间并不多,这些规矩里面,包含着对学徒劳动力的`残酷盘剥。

而我以为,一个完全没有医学基础的人,中等资质,学习条件和方法合适,三年就可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这是我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至于执业医师考试,我指导的几个学生都能超分数线近一百分过关。也可以证明这一套方法对付应试教育还是同样有效。

三,保持批判的精神学中医。

一定在建立好自己的医学体系以后,再去研究各家学术

对前辈的经验,带着怀疑的态度学习,以临床疗效来验证。

凡是科学的体系,一定有可以理解的逻辑,无法理解的东西,可以存疑,先放一放。

这是因为你没有一定的基础,无法分辨是非,轻易转进中医各家学术的嘴仗里,除了更糊涂,没有别的收获。

我常常说看一个人学医的水平,看看他买了些什么书,可以得知八九,也是这个意思。

篇三: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准确又灵活,奥妙无穷,对诊治许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欢中医中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化,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国人的传统认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老中医”,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医是终身制的职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学中医诚然难,学精则更难。但既学医就必须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根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认真读书。中医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许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学好《内经》。读中医的书,要善于融会贯通,中医学的理论均源于《黄帝内经》,中医的各科临床,均源于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

举例说吧,比如学《伤寒论》,不仅要与《金匮要略》相融合,还要上与《内经》相联系,下与《温病学》相联系,此外,还要与内科学、方剂学、药物学、诊断学相联系。比如《伤寒论》的少阳证,这个少阳证就出自《内经》的《素问热论》。《内经》的少阳证只限于少阳经脉症状“胸胁痛而耳聋”,而《伤寒论》的少阳证则为半表半里证,胆火上炎,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必烦喜呕”,用小柴胡汤主治。再联系温病学中亦有一个邪郁少阳证,寒热类虐,心烦,口渴,脘痞,舌苔黄白而腻,用蒿芩清胆汤主治,系湿热郁闭少阳。如此联系比较,自然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