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翻越唐古拉山的说说 正文

翻越唐古拉山的说说

时间:2024-11-15 02:14:06

【教材简析】

这又是一篇歌颂新疆建设者的感人力作。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昂扬的向上精神和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学习这篇文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建议】

1、可让学生自读《詹天佑》,进行比较阅读。如,詹天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今天中国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从比较中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发展,今非昔比的繁荣昌盛。还可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2、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兴趣,鼓励有条件的学生浏览青藏铁路网,关注青藏铁路的建设情况。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应该结合前两篇课文,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去自行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个性的学生差异,鼓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称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4、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

2、教师收集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出示拉萨的图片或影象,师简介拉萨概况,学生初步感受。)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在就你们收集的资料,你也来谈谈你心目中的拉萨好吗?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了解拉萨这个城市。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板书课题: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师生共同读题。

(从介绍拉萨这个城市入手破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四次出现。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出示句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⑴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⑵ 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⑶ 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⑷ 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

(借助一些图片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现场的严峻,进一步体会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⑴ 理解词语:

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⑵ 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3、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工现场。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些感性的材料,使学生的联想,入情入境,激起深切体会。)

六、品读文章,称赞挑战精神,置留作业

1、再一次感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2、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和同座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们的崇尚、爱戴、赞美之情吧。

3、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生动笔写。)

(读写结合,既使学生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七、练习设计

1、用∨选择加粗字的读音:

妖娆(rāo náo) 隧﹙suì shuì﹚道 机械﹙jiè xiè﹚ 青藏﹙zàng zhàng﹚ 狰狞﹙níng líng﹚ 巍峨﹙wèi wēi﹚

2、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大,无济于事。( )

顾不得吃饭,忘了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 )

3、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多次在文中出现,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补充】

青藏铁路简介: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是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铺轨建设的决战之年,年底将完成铺轨工作,2007年7月将正式通车运行。青藏铁路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民族意义、地区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神山圣湖并不是重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2017年西藏题材电影《冈仁波齐》

最近,张杨导演的西藏题材电影《冈仁波齐》上映。这部安静的公路片在《变形金刚5》的喧嚣中辟出了一条幽径——9天,票房破2700万,对于艺术电影,这个成绩可以称得上“大卖”了。

因为口碑和上座率持续高走,《冈仁波齐》的院线排片也从最初的1.6%升到了今天的5.9%,但上座率依然是所有在映电影中最高的。

去年年中,张杨导演正带着他在西藏拍摄的两部电影《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奔走于各大电影节,本刊在那段时间采访了他,从《冈仁波齐》聊到在西藏风餐露宿的十个月,从近些年的的电影创作,聊到他的坚持、局限和困惑。

那时,张杨对《冈仁波齐》未来的院线表现并不乐观,具体的宣发策略也不明确。对他来说,今天的票房成绩是个惊喜。对于艺术电影进院线来说,《冈仁波齐》也将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个案。

《冈仁波齐》看起来是纪录片,实际上是个故事片。导演的控制力在于截取藏族素人演员的生活,讲自己的故事。“一个孕妇,一家三口,一个屠夫,一位死在朝圣路上的老人,电影中的这些人物是早就设计好的,只有现场拍摄是纪录式的。”张杨说,他让演员们正常烧火、做饭、喝酥油茶,摄像机一直开着,碰到好的场景就暂停,想几句台词,加在刚才的场景里,“整部电影都是这样拍摄的”。

这种“伪纪录”的形式也曾出现在张杨的另一部电影《昨天》里。当年,张杨把演员贾宏声吸毒戒毒的经历写成了剧本,让贾宏声和父母一起,在镜头前表演他们真实的生活。《冈仁波齐》看似与张杨之前的作品不同,但“伪纪录”和公路片的形式都曾在他过往的作品中使用过,“形式和内核早就有了”。

在藏文化里,马年是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张杨追求仪式感,希望在马年把它和《皮绳上的魂》拍出来。摆在他眼前的第一个难题是找投资。早年拍电影,张杨没为钱发愁过,但眼前的两个片子,无论从题材还是他希望呈现的影像风格,都没有能赚钱的卖相,想要筹钱不容易。《皮绳上的魂》起码是个完整的故事,《冈仁波齐》连剧本都没有,他只能和投资人说说自己的想法,大致的拍摄方式和希望呈现的风格,能不能拍成他都不敢打包票。“谁敢投啊!”张杨也觉得,自己这看起来不靠谱的项目有些为难投资人。

眼看着已经到了2013年底,再不进藏,《冈仁波齐》就来不及拍摄了。这时,好友李力站了出来。作为合力辰光的董事长,李力最赚钱的一笔电影投资是《小时代》,从那部电影里看得到他追逐利益的本能。他也曾劝张杨拍商业片,大制作、大IP、大卡司(演员阵容),张杨总是犹豫不决。他投资过张杨的上一部电影《飞跃老人院》。那部电影没能让他赚到钱,眼前的这两部电影更没有赚钱的希望,但他依然对张杨承诺:“不管其他人投不投,你去拍吧,我给你托底。唯一的要求是,注意安全。”

2013年11月底,投资还没到位,张杨就带着一个30多人的剧组进藏了。剧组买了七辆面包车,一路走一路拍,遇到县城就住旅馆,没有旅馆就住帐篷。随队的有厨师和医生,饿了吃大锅饭,病了也有人照看。他们还在当地雇了藏族的摄影助理,刚开拍的那段时间,因为高原反应,摄影师扛不动摄像机,全靠助理们出力才能顺利拍摄。

拍完《冈仁波齐》,张杨把剧组扩张到120人,又花费两个月拍完了《皮绳上的魂》。在藏区的10个月,张杨几乎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只有缺钱时,才打电话催催投资人。

10个月下来,张杨成了现在的张杨,皮肤黝黑,戴上帽子、手串和银戒指,坐在人群中寡言少语,他有意无意地与周遭保持着距离。“刚从原生态的地方回来,大家都不适应或者排斥乱糟糟的城市生活。”刁亦男试着分析张杨,“但他的这个劲头持续的时间有点长。”

2017年西藏题材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篇二】

高中起就想去一次西藏,一梦十年,终于得以成行。为了避免高反坐了五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犹记得翻越唐古拉山口时的呼吸困难,到达那曲时下车点烟,几十个人点了十分钟都打不着火,大风把原本稀薄的空气吹散。车窗外的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你若问我西藏美不美,我只能说去了才知道,应该比挂历上漂亮得多,人眼是最强大的取景器。

西藏的风光在进入相机后,电影就已经不需要构图布景来维持美感。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选择大面积远景和中远景的拍摄获得景象,每一帧都可以当做明信片。

初到拉萨,便见识了朝圣者的虔诚。

每日108圈,或绕着布宫,或绕着大昭寺。电影中展现的就是最真实的朝圣者。孩子出生便出生,继续朝圣。老人逝去便逝去,咱们继续朝圣。导演并没有刻意去展现信仰有多么神圣,多么牛逼。它就在那里,平淡得就像每天的呼吸,你越想知道他们为何信仰,却越是看不透,就像佛法,其中的大智慧只有你真正的放下,才可参悟零星。

经过两天的适应后,终于决定去珠峰大本营打个卡。一路上的颠簸曲折让你只能对自己开解,一切都是为了最好的风景。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在错过了羊湖蓝宝石般的'湖水之后,到达珠峰大本营,并且拍下了我摄影生涯中最漂亮的一张银河。

好景不长,没想到儿子的高反严重到根本不敢告诉我,自己买了车票准备溜回拉萨。在全团队员的劝说下,又陪着他玩狼人杀,他终于被游戏的乐趣战胜了理智,把票退了。

有的人把信仰寄于真善美埋藏于内心,有的人却把信仰寄于投入功德箱的人民币。烧香算命拜佛并不能带给你什么,只有内心的真正强大才会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惧风雪。

一心向往的纳木错也由于风雪被耽搁了,没法拍到银河倒灌,天月逆行的美景。想看一看,是纳木错的湖水清澈还是朝圣者的内心,抑或是你望向一心所爱的目光。

电影并没有讲述什么故事,如果老朝圣者的死去,以及新生儿的诞生,这是一个故事的话,那么确实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循环,大概是“相逢近道乞还山,公乞还山便得还”最好的表达了。

片子整体的沉闷是我一贯喜欢的风格,看罢了之后会让你怅然若失,却又仿佛有所得。片子的最后老朝圣者死去后,年轻一辈的朝圣者明显磕头更虔诚,不再走路多磕头少,不再弯不下腰额头不着地。但又仿佛老人的死并没有带给他们什么触动。故事最后朝圣者们来到冈仁波齐,但导演却刻意没有表现如何在这儿转山,讲而不表最后做到绝妙。而是借了一句儿歌告诉我们,只追求结果,一心想要成功,恰好无法参透朝圣真谛。

命运好的做了喇嘛,命运不好的我,去了远方

命运好的人生成了喇嘛,不必去理会凡尘俗世,一心只向佛便好,内心不必受到诸多煎熬。命运不好的人如我,生而为人,必被俗事烦恼,便下决心斩断三千情丝,却也无法避免轮回苦道。只好心怀善念,一心向佛。

 

【教材简析】

这又是一篇歌颂新疆建设者的感人力作。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昂扬的向上精神和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学习这篇文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建议】

1、可让学生自读《詹天佑》,进行比较阅读。如,詹天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今天中国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从比较中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发展,今非昔比的繁荣昌盛。还可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2、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兴趣,鼓励有条件的学生浏览青藏铁路网,关注青藏铁路的建设情况。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应该结合前两篇课文,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去自行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个性的学生差异,鼓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称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4、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

2、教师收集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出示拉萨的图片或影象,师简介拉萨概况,学生初步感受。)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在就你们收集的资料,你也来谈谈你心目中的拉萨好吗?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了解拉萨这个城市。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板书课题: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师生共同读题。

(从介绍拉萨这个城市入手破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四次出现。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出示句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⑴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⑵ 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⑶ 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⑷ 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

(借助一些图片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现场的严峻,进一步体会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⑴ 理解词语:

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⑵ 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3、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工现场。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些感性的材料,使学生的联想,入情入境,激起深切体会。)

六、品读文章,称赞挑战精神,置留作业

1、再一次感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2、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和同座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们的崇尚、爱戴、赞美之情吧。

3、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生动笔写。)

(读写结合,既使学生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七、练习设计

1、用∨选择加粗字的读音:

妖娆(rāo náo) 隧﹙suì shuì﹚道 机械﹙jiè xiè﹚

青藏﹙zàng zhàng﹚ 狰狞﹙níng líng﹚ 巍峨﹙wèi wēi﹚

2、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大,无济于事。( )

顾不得吃饭,忘了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 )

3、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多次在文中出现,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补充】

青藏铁路简介: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是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铺轨建设的决战之年,年底将完成铺轨工作,2007年7月将正式通车运行。青藏铁路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民族意义、地区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