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风光》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南极风光》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课文分“南极风光”和“人类开发南极”两部分,重点是“南极风光”。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南极冰雪、南极动物和南极光。最后介绍南极是一块“宝地”,正等着人们去探索、开发。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积累“晶莹剔透、绚丽夺目、望而生畏、惊叹不已、摇曳”等词语。
2、理解并积累描绘南极冰雪和南极光的两个长句,背诵有关段落。
3、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体会南极风光奇异而神秘的特点,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
4、了解南极风光,知道人类正在开发南极,南极的明天很美好。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能积累文中的一些词句。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南极风光奇异而神秘的特点,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南极光绚丽夺目、变幻无穷的特点。
三、说过程
(1)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通过初读课文,帮助学生把握课文脉络,抓住课文的要点,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南极的兴趣。
(2)细细研读,深入理解
在对南极冰雪和南极光这两部分的学习中,我紧紧抓住比喻句的表达形式,结合关键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在朗读、体会、欣赏中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尤其是课文第4节是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南极光没有直观的感受,难以理解。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观赏南极光视频,使学生在听觉、视觉上受到冲击,体会它绚丽夺目、变幻无穷的特点。并在欣赏的同时,适时地加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南极光的魅力,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进行语言积累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自然过渡,引出5、6小节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南极这块宝地等待人们去探索、去开发,使情感升华。
四、说教法
1、在预习课文中自主识字。
“强化自主识字,坚持用多种方法巩固识字”是二期课改识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识记本课的生字。对一些易错字,课上点拨引导。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词句。我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找近义词、拆词素法、联系上下文等。我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如用换词法理解“罕见”;联系上下文、拆词素法理解“惊叹不已”;结合图片,理解“晶莹剔透”“绚丽夺目”等词语。
3、在朗读感悟中加强积累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上的,而朗读则是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中,我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句子的表达作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积累。
我觉得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整堂课中,我努力挖掘文本语言,注重能力训练,让学生深入思考、想像、说话、表达交流,试图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他们将文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南极风光》说课稿2
教学目标:
识记:
1.认识本课7个生字:潺、糙、剔、绰、豹、绚、曳。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理解:
1.理解并积累文中“粗糙、晶莹剔透、一掠而过、绚丽多姿”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了解并感受南极风光的奇异和美丽的特点,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运用: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课外查找资料,并结合课文介绍南极的一些风光。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能积累文中的一些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并感受南极风光的奇异和美丽的特点,并能结合查找的资料,让学生来介绍南极和南极风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课外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学习语言和发展语言。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南极吗?(板书:南极)
2.你们都查找了有关“南极”的资料,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的形成?你对南极了解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展示小报。
3.师述:南极的夜,徘徊在探险家的帐篷四周。猛然,一道红光穿过帐篷厚厚的窗帘缝隙,射到帐篷里来。
红光闪过仅仅15秒钟,三位探险家迅速穿好衣服,争先恐后地夺门而出。啊!眼前的景象,使他们目瞪口呆:黑暗的长空里,突然升起了一团团殷红的霞光。它变幻无穷,瞬间幻化成紫色,一会儿又变成蓝色、绿色、黄色、白色……如长空垂暮,折叠生辉;或薄如雪纱,光彩夺目;或成流星飞剑状,划裂天穹;或如瀑布倒挂,流光四溢……在这寂寞荒凉的世界里,这些奇异万变的光焰到处摇曳、飞驰、翻滚、升腾,使人眼花缭乱。
“极光!南极光!快,摄象机!”探险家们知道,这是世界上最罕见的盛景,变化迅速,稍纵即逝,常常使科学考察工作者措手不及,拿着相机望空兴叹。
这是《白慕大三角的新震撼》一书中的片段
4.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节:
地球上的南极是一个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没有奔腾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没有茂盛的树木和青葱的小草,更没有长满各种庄稼的田野。
⑴指名读、齐读
⑵师:读了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学生交流
⑶师小结: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没有”,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突出了南极环境的恶劣。
5.揭示课题:南极虽然是个很荒芜的地方,但那里的自然风光非常奇特、美丽。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
6.完整课题:31 南极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多媒体画面,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介绍了南极的哪些风光?等一会儿请你用简练的.话来概括
2.学生交流,出示:冰雪动物南极光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会生字,读通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音,读通课文
2.检查反馈
⑴多媒体出示:指名读
奔腾的江河 茂盛的树木 漆黑的天幕
潺潺的溪流 青葱的小草 丰富的地下宝藏
贫瘠的陆地 蹿动的火焰 绚丽夺目的光彩
⑵找出象声词:潺潺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象声词?
⑶找出描写事物质地的一个词语:粗糙说说它的反义词
⑷找出描写事物形态的词语:绰约多姿晶莹剔透绚丽夺目请你再举些例子好吗?
3.默读课文,说说文中什么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讨论,并找出不理解的句子进行讨论。全班交流。
4.指名分别朗读描写南极冰雪、动物、南极光的有关段落。评议
四.细读2、3、4节,深入理解,朗读体会
1.学生轻声朗读2、3、4节,看看最吸引你的是南极的什么风光?等一会儿请你选择一个方面来交流
2.学生交流,多媒体随机出示2、3、4节的内容和有关的画面,重点是
3.冰雪部分:
(1)学生读一读,找出其中的比喻句。
(2)出示句子:狂暴的风吹起沙子般的雪粒,又把它堆积起来,形成一条条雪浪。有的地方,风还把雪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悬崖;有的像宫殿,晶莹剔透,绰约多姿。
(3)读了句子你知道了什么?(这是比喻句。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绘了狂风把雪堆成了各种形状。)
(4)理解词语:晶莹剔透绰约多姿(板书)
(5)然后,让学生看画面以“南极冰雪”的身份来自述
动物部分:
(1)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或问题?理解:望而生畏(板书)
(2)想想为什么动物们望而生畏?理解:贫瘠
南极光部分:学生交流后出示填空,让学生来说具体:
南极有十分罕见的景象,那就是南极光。在漫长的极夜中,突然,漆黑的天幕上闪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学习探究
南极真是一个奇异而神秘的地方,有关南极的资料还有许多,大家可以在“学习在线”上查阅、学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2、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极光的形成原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3、筛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
五、教学设想:将第二部分作为突破口。理由是第二部分介绍了极光的外观,具体展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极光自然现象;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古人和今人对这奇异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根据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思路:(板书)传说、得名——极光现象——形成原因
明确:1、介绍关于极光的中外神话传说以及得名。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对课文整体文意的认识)
(三)具体研习
先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提示:极光到底有那些“神奇”的表象,人们看到的极光是什么样儿的呢?请看——第二部分。
筛选信息:
1、第一段
问1:第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问2、这一段涉及了哪几个概念?
明确: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问3:什么是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明确:极光卵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形状像卵围绕在地球磁极;极光区是磁纬度67度附近区域,呈环带状;极盖区是比极光区纬度更高的区域,它处在极光卵的包围内部。
2、第2段
第一段告诉我们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那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
明确:介绍极光的形状。弧状、带状、片状、幔状和芒状五种形态类型。(图片欣赏)(用说明的是,正确的说法是极光千姿百态,绝无雷同;不能说只有五种形)
3、第3段
思考:写了极光的分布和形状,接下来又写些什么呢?(请给第三段划分层次并找出划分的依据)
明确:“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是很大的”领起了说明极光亮度的层次;“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开始介绍极光变换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起介绍极光异常丰富的色彩。这三句其实就是文中的关键句。这三个信息也可以合成一个:说明极光的色彩丰富、变换莫测。
科普说明文一般是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说明语言的风格一般有两种: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这一段属于哪种类型?
明确:生动说明。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举例。(运用多种修饰语和修辞手法)
俗语:"眼睛一眨,老母鸡变成鸭。"
成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
比喻: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有俗语,有成语、有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这就是本文的语言魅力: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4、第4段
问:最后一段在这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
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总结前面所说的内容?(请划出依据即关键句)
研读第一部分:古老的神话传说
明确:可以从总结句、总提句入手。(见原文)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2、它们的来源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两个来自中国古代,后一个来自古希腊。进一步分析:第一个故事是古老的极光传说,第二个故事则是见诸典籍,有文字记载。三个故事来源各有代表性。
3、结合第二部分介绍的`极光外观现象,说说从三个神话传说包括极光的得名可以看出极光有什么特点?
明确:神奇。
研读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筛选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问: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先请划出能概括第一段内容的关键句)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问:哪三种原因?(见原文)
问:这里提到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指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20世纪60年代以前。从“直到20世纪60年代”可以看出。
明确:过渡句:“现在人们认识到”
问:认识到什么?
总结句:“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明确:第三段。
明确:极光是磁层(地磁场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的)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的分子原子发光的现象。
(四)内容总结:
整篇文章的思路其实就围绕着两个字“神奇”来写。
极光,因为神奇,所以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文章先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启笔,对极光的神奇作个间接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一番;然后从正面直接地介绍极光以及它真正神奇的所在;最后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极光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至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完成了。
总之,全文三个部分,三个小标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总结
(五)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筛选文章信息的方法:
2、注意找关键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的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有: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进度。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
(六)课堂练习:在对全文总体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旅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