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篆刻大师经典语录 正文

篆刻大师经典语录

时间:2024-10-15 18:29:16

“人生浮华若朝露兮”,这句话是弘一大师新诗《落花》中的名句,再辉煌腾达的人生,再浮华得势的人生,都不过是早晨花瓣上的一颗露珠,太阳出来了,就被蒸发了,或者落入泥土,消失不见。

这句诗,表明了一种人生态度,只是滚滚红尘,有几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使知道最终的结局只有一种可能,仍然会在过程里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为得到而欢欣,为失去而流涕。

第一次看到弘一大师的“悲欣交集”这四个字的时候,我还很年轻,没有任何的底色和背景,根本不能领悟字蕴含的深意。当然,现在也不能悟透其中的道理,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于弘一大师的身世和生平有了初步了解,这四个字愈加深刻地嵌入记忆中。

“悲欣交集”是弘一大师的绝世之笔,字体清瘦飘逸,镌刻于石崖之上,看到这四个字,我的内心会生出一种深深的悲悯之情。我曾妄自揣测,悲是指慈悲,大约是带有一种感恩和感悟的双重意思吧!当然也有人把这个字理解为对死亡的恐惧,对尘间事物的羁绊,不过在我想来,弘一大师的境界,不会如我辈凡心。

看过弘一大师的照片,是黑白的生活照和剧照。大师出身富裕家庭,东渡日本留学,俗家名字叫李叔同,是一个极少见的认真之人。无论是早期的红尘翩翩公子,还是留学归来致力于新文化运动,以及后来学佛,都做得很彻底,也很有成就,对戏剧、书法、美术、诗词、音乐、篆刻都有极深的造诣。遁入佛门,专心律宗,终成一代祖师。丰子恺曾说:“模仿这种认真精神做事业,何事不成,何功不就。”

李叔同决定于杭州虎跑寺出家的时候,那个温柔美丽的日本女子,曾在寺外呼天抢地,哀声若鸣,一墙之隔的'弘一大师,怎么会听不到这来自红尘深处的挽留?可是他终究去得彻底而决绝。

弘一大师晚年,过着清苦的日子,一碟咸菜一碗粥,如若没有坚强的意志和精神的支撑是很难想象的。他晚年致力于律宗,律宗讲究清规戒律,一言一行都有规矩,是佛门中最难的一宗。大师衣衫褴褛,身体清瘦,到处云游讲学。人是应该有信仰的,那是支撑我们在路上奔波的信念,做人的信念。

“悲欣交集”,今夜,我又一次想起这四个字,从富贵到贫穷,看似只有一步之遥,其实中间隔着千山万水,哪是一步就能迈过去的,想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多少人,一辈子,哪怕拿不动了,也不肯要那个“弃”字。从贫穷到富贵,也许一步就迈过去了,从富贵到贫穷,在自愿选择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没有勇气逾越这道鸿沟。

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弘一大师传奇的一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透过岁月的烟尘看去,无论是活在精神家园里,还是在缤纷的尘世,找到一隅心灵的栖息地,是何等的弥足珍贵。

人生浮华,像清晨花瓣上的一颗露珠那般短暂,何必苦苦迷恋那些假象的东西?

导语:在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许嘉璐欠了学生半堂课

许嘉璐是当今中国的“训诂学”大师,虽然这门学科很冷僻,也很枯燥,但由于当时他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期间治学严谨,一个学期选修这门课的学生竟达200多人,以讲《论语》出名的北师大才女于丹也是其中之一。

谈起恩师许嘉璐,于丹说了记忆犹新的一件事。许老师上课都提前到教室,然后站在那里一讲就是50分钟。只有一次例外,他进教室后表情很凝重,讲了20多分钟后说:“实在对不起,同学们,今天我不能讲下去了。因为陆达松先生病危,他是我上大学时得益最多的老师,也是章太炎的再传弟子,我必须马上赶过去。这种情况下,我站在这里也魂不守舍,讲不下去了,只好欠同学们半堂课了,以后我会找机会补上的。”说完,许老师就走了。于丹说,许老师走后,同学们都哭了。大家都能理解许老师的心情,他本来就不愿耽误我们的课,所以没有调课,坚持要给我们上课,然而,他对老师的感情又使他难以坚持。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另议。”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郑老夫人的;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原来三章共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急件加倍,则为48元;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哥白尼充满好奇心的童年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问题。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后来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杰克·伦敦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田家炳拿矿泉水的富翁

一位记者随同一所受捐助的学校教师迎接一位捐助者,在机场为了解渴,大家买来矿泉水。刚喝几口,飞机到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矿泉水扔掉。这时他们看到大富翁从飞机上走下来,手中拿着的似乎是一只空瓶子——瓶底只有一口水。大富翁下飞机后和大家谈笑风生,随着他手的晃动,矿泉水发出轻微的声音,直到他坐上前来接他的车子,还没有扔掉瓶子。车里有水,有人就递给他一瓶,可他摆摆事实手,直到喝完那瓶中剩下的最后一口水,才放下瓶子,接过满瓶的矿泉水。这位大富翁就是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20年来为慈善事来捐款10亿元人民币。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左思立志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嵇康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王国维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且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丝毫激昂的成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更超越了个体生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取精神的永生。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当时恐怕只有少数有同感者看穿了这一点。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

为了推进依法治教,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小学生的违法和犯罪现象,继续深入开展我校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现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教育局提出的相关决定,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教育改革,注重教育的实效,深入进行以宪法、基本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学校依法办事和依法管理水平,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知法守法意识,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实现教育事业的依法管理。

二、学习内容及要求:

主要学习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法律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抓好《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条列》等法规教育。做到法制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条文灌输与形象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面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三、教育对象

实施普法对象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重点对象是少年学生。

四、方法与步骤

1、坚持面授为主,组织自学为辅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校业余党校、校业余团校、政教处等教育机构的宣传培训教育骨干作用,层层培训普法骨干师资。利用课常主渠道作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坚持使学校法制学习制度化、经常化。采用集中学习辅导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抓好教职员工的普法工作。各类普法对象在组织面授予的基础上均应进行合格考试。

2、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协同有关部门要注重搞好法制教育宣传舆论工作。要通过发放法制宣传教育读本、召开教师会议、学生班队活动、晨会课、《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橱窗传展览、学校广播之声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

3、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要结合本校实际,把开展法制教育与"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社区教育"、"以案说教"等多种活动形式有机结合。

4、考试和考核:通过培训学习,每个阶段学法、用法情况进行考试和考核,健全学法用法情况登记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二)

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基础。一方面书画艺术已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出现,学生已初步了解一些书画名家的故事;另一方面,学生并没有对生活中出现的书画艺术从欣赏的角度去关注。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欣赏书画艺术的美,体会书画艺术的出神入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欣赏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书画艺术,让学生对中国书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画;

2.通过学习、交流汇报等活动,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独特艺术魅力,从而更加珍视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谈、赏赏、想想,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作品和开展现场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书画艺术的认同感,并由此产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阅读书画家的故事,启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习得与创造,与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使学生受到勤奋刻苦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书画艺术特点(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追求意境美)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画艺术;

难点:1.使学生初步对中国书画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中国书画的思想感情。2.感悟到中国书画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调查

1、观察生活中那些地方有书画作品和,那些东西印有书画作品;;

2、通过上网等手段了解国画艺术的特点(包括笔墨线条的运用,行书的特点,印章的作用等);

3、搜集齐白石《不叫一日闲过》和《胸有成竹》的故事;

4、经过父母允许,带一件书画艺术品和印有书画艺术品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初步感受书画艺术的神奇魅力。

1、 同学们, 在开始今天的传统文化之旅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作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展示本校学生的剪纸作品和叶贴画作品]。

{课件设计意图:通过这两组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感受到,剪纸作品是我们的传统艺术,叶贴画属于现代艺术,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和我们的绘画艺术有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2、 现在,老师再带领大家去欣赏一幅流动的画。

[课件出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是从手机拍的视屏中截取了我所需要的一段录像,在时间上进行了精准的计算]

{课件设计意图:这段动画的播放,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的高超绘画艺术,中国馆选择把书画艺术作为镇馆之宝展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面前,这说明了书画艺术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地方展示的吗?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并且是做为镇馆之宝展示出来的。同学们,在这样一场盛会上,中国馆选择把书画艺术作为镇馆之宝展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面前,这说明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就去领略我们的另一个传统文化——书画艺术。(板书)

二、交流生活中的书画艺术,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初步感受书画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1、课前你了解了哪些物品中印有书画作品?怎么了解的。交流。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书画作品呢?学校,宾馆,展览馆,饭店,大街上的广告牌等等。

可见历经千年的书画艺术到今天仍然被我们广大的观众所接受,所喜欢,那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品书画艺术之美,感受书画艺术的出神入化。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这是清代画家赵云壑的《梅石图》。美吗?美在哪呢?

[课件展示:《梅石图》]

{本节课就是通过引领学生赏析《梅石图》,使学生初步感受书画艺术的特点}

在品味它的.美之前,我想听听同学们对国画艺术的了解。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注意总结,要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课前调查表]

{课件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表格逐条交流,重复的不要说,也为后面全班赏析《梅石图》做知识准备}

了解得真不少,我浏览了一些学校的网站,发现了有的学校的网站上对国画艺术的一个主要形式水墨画作了介绍,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网站截取图]

{课件设计意图:展示学校网页中单独的绘画页面,并将其中的水墨画介绍单独放大,让学生加深印象。}

在网站中,还有对国画艺术的一段介绍,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课件展示小资料]

{课件设计意图:虽然书画艺术学生并不陌生,但是缺少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补充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鉴赏能力。}

刚才同学们读到,国画艺术融书法、篆刻、诗词于一体,那么我们就来分别欣赏这幅画中的这几部分之美。

请各小组从画、书法、篆刻、诗词分别选择一样,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在交流的时候,用课件辅助说明。

[课件展示花之特点]

{课件设计意图:在学生的交流中,用文字和线段将这幅画的特点标记出来,对没领略到特点的学生起到一个点拨的作用。}

总结:这一幅方寸之大的书画作品,竟能将诗书画印四种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彰显出我国书画艺术是出神入化的。这轻薄的书画作品更是承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底蕴。我们的书画艺术无愧于我们的国粹。(板书)

2、同学们,诗书画印结合的书画艺术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

[课件展示书画作品。]

{课件设计意图:这里的书画作品的展示目的就是要学生静静地欣赏,补充学生感知的不足,这样的集中出现,为学生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冲击,内心产生震撼,一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同学们,看到这些书画珍品,你此时心中涌动了怎样的情感?

3、我们同学也带来了一些印有书画艺术的作品,先在小组之内展示一下,交流一下你这件作品的艺术魅力。

4、谁愿意在班级展示一下。老师也收集到一些:

[课件展示]

{课件设计意图:学生准备的家里的印有书画艺术的物品不一定充分,所以通过图片补充一部分。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在这些精美的物品上感受到:中国书画艺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在给人们传递着其独特的美 }

5、小结:同学们,你们看,作为我们祖国的国粹,中国书画艺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在给人们传递着其独特的美

四、品书画大师故事,悟书画大师的人格魅力。

1、在欣赏这些出神入化的书画艺术精品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产生了疑惑,书画大师们靠什么取得这样的成就呢?

(1)、请大家听听《十八缸水》这个故事,再谈谈你的想法。

[课件:《十八缸水》]

{课件设计意图:从一个完整的动画故事中截取了我所需要的能够表现王献之勤奋刻苦的一段动画,为本节课的情感教育作铺垫。}

(2)、学生汇报: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骄不躁。

2、你还知道那些书画大师刻苦学艺的故事?

总结:几千年来,书画大师们不仅为我们留下极其珍贵的墨宝,同时也将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代代相传。我们不论做任何事,只要做到了像他们一样勤学苦练,我们也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不知大家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我们的书画艺术不仅为我们自己所喜欢,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争相模仿。看

[课件图片]

{课件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一组图片展示,使学生再次领悟到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画艺术的国际魅力。}

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也跃跃跃式。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当堂展示了, 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同学自己的作品。

[课件展示]

{课件设计意图:我们学生自己手里现有的书画作品肯定比较少,所以在这里用课件进行了两部分内容的补充:一是我们去年学校书画展上我校学生的作品,二是我们同龄人的作品,提高学生了解、学习我们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总结:

【课件出示】

{课件设计意图:最后一张图片是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倡导所有的学生热爱中国的书画艺术,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中国书画艺术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世界艺术中一支独特的奇葩。我们在为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自豪的同时,也有义务去热爱它,保护它,并将这一艺术形式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三)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50人。他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差异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前段时间,学生对《三字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四个部分《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

“名人长廊”: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姜尚”“管仲”“孙武”“司马迁”“苏武“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 了解济南、崂山等名胜。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法学法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课时安排

每周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