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李商隐课文经典语录 正文

李商隐课文经典语录

时间:2024-10-13 16:15:45

《蝉》课文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课文翻译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

我官职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

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举家操守象你高洁不佞。

【赏析】

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会不会把物的本来面貌歪曲了呢?比方蝉,本来没有什么“难饱”和“恨”,作者这样说,不是不真实了吗?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接着,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和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接下去来一个转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这一转就打破了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要是局限在咏蝉上面,有的话就不好说了。“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田园将芜胡不归”,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这两句好象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末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锺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钱先生指出不仅树无情而蝉亦无情,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对我们更有启发。

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咏蝉诗,“传神空际,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

【无端】

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华年】

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庄生】

庄子。

【望帝】

周朝末年蜀国君王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

【春心】

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珠有泪】

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

【可】

难道,哪能。

【惘然】

迷惘,茫然。

【马嵬】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句】

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史记·邹衍传》:“中国者,于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分。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一区中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

【他生句】

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两句】

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宵柝:夜间报更的刁斗。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六军同驻马】

参注1。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句】

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而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四纪】

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

【卢家莫愁】

相传古代洛阳女子。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比。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望岳》)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的《爱莲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的《西江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游山西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望岳》)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的《爱莲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的《西江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游山西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