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当地土话经典语录 正文

当地土话经典语录

时间:2024-10-09 22:21:56

方言拼音

【注音】: fang yan

方言解释

【意思】: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方言造句

1、它是一种方言吗?

2、他会说好几种方言。

3、伦敦方言是在伦敦东区讲的颇有特色的地方语。

4、没有人希望学习一种查询语言的六种不同方言,然后每六个月重新学习一次。

5、上教堂和在家时,他们使用一种混合德语和英语的古老方言。

6、当地的语言也仍然和加勒比海式英语方言并存着,但它们大都是在市场和家里所用的土话。

7、这些文件都可以定义相同的特性,但是应当将这些特性的值定制成对应的语言或方言。

8、我的家乡是武汉,所以我讲湖北方言除了普通话和一些广东话。

9、在包括冲绳在内的一些日本地区,如果学生没有使用标准日语,当局就会在他们胸前挂上“方言卡”以示惩罚。

10、在一些罗马尼亚的方言中,这是一个表现不同“r”音的简单方法。

11、但是,开发人员通常需要为过程设计要使用的、确切的XML方言。

12、一些编辑器还有特殊的能力,用以处理广泛使用的XML“方言”或XML文档常用的其它技术。

13、他通晓当地所有的语言和方言。

14、但是50年以后,《愤怒的葡萄》和当年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对约翰.斯坦贝克对俄克拉荷马方言和人物的处理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15、这里的`文化与附近的俾路支更接近,他们说自己的方言,不认为自己的旁遮普人。

16、在当时视频的编解码器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就像是外国的方言一样,我不能确定在理解该工具和工具所用的库方面,或是一般的视频规范方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17、即使中国人到不同地区旅游时,他们经常遇到的难题,也是很难与只讲当地方言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18、这就是为什么整个星球只有单一的语言,当然也有区域方言,那只是为了好玩。

19、第一天,国王用方言向他的秘书口授一封信。

20、表2列出并描述了数据挖掘中使用的一些比较常见的方言。

21、XML是一种基于文本的标记语言,您可以用来以各种不同的方言组织数据。

22、他兴奋地用本地方言打了几通电话,然后我们便离开了网吧。

23、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一位语言学教授希望将出行边界应用于自己的地域方言界线研究。

24、据大多数的词典记载,马来西亚人似乎是从中国厦门方言里借用了词语来称呼这种腌鱼的盐水。

土话拼音

【注音】: tu hua

土话解释

【意思】:小地区内使用的方言。也叫土语。

土话造句

土话造句:

1、宗教作品从拉丁文被转化成当地的土话。

2、这是当地的一句土话,有它特殊的意思,但是没有人回答这句话。

3、当地的语言也仍然和加勒比海式英语方言并存着,但它们大都是在市场和家里所用的土话。

4、1975年,我搬迁至美墨边境地带历史悠久的大牧场群落之一,开始听到牛仔土话。

5、在完成罗德学者和耶鲁法学院的学习之后,回到Arkansas州的克林顿——这个美国当代政治历史上了不起的变色龙——必须重新学会说美国土话。

6、粤北土话作为分布在广东省北部地区的一群归属未明的汉语方言,是一块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语言宝库。

7、那位母亲也只会说土话(后来另一位法官把孩子判回给了这位母亲)。

8、描写了资兴兴宁土话指示代词的类型,分析了其语法功能及量词定指的特点。

9、“湘南土话”的研究正为汉语方言学界所关注,其神秘面纱正在研究中被逐渐地揭开。

10、本文从小说语言学的角度,对维多利亚时代作家的土话表现手法作了分析。

11、境内除通行桂阳话(属西南官话)外,当地居民一般讲本地土话。

12、湘南土话地区的被动标记各不相同,绝大部分标记和给予动词同形。

13、本文从语音和词汇方面介绍了嘉禾土话的特点及其内部差异,并概略说明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14、本文主要运用描写的手法,对当地土话词汇的特点以及词法的语用来进行研究的。

15、湘南土话的音韵现象复杂多样,内部差异大,颇具特色。

16、德北菲尔德太太习惯于说土话;

17、第三至五部分是崇山土话的词法研究。

18、然而,粤北土话小称词的历时演变类型及其地理分布具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却鲜少受到关注。

19、湘南宁远县境内除官话、平话外,还有一些“土话”。

20、本文以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的官话(即零陵话)以及被它所包围的“方言岛”——岚角山镇的土话为研究对象。

21、临武土话在《中国语言地图集》里被列为系属不明的湘南土话。

22、被称为桂北土话的文桥土话,与老湘语和两省区的土话都有密切关系。

23、他说着当地的土话。

24、我去!你这货!在圣地亚哥,我们土话说,那车简直霸气外露。

25、第三章:永州土话声母比较分析。

26、各种新型的电视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以土话电视节目最受人们所关注。

27、湖南嘉禾县属于湘南双方言区,其土话内部差异较大。

28、第二节永州土话声母综合比较。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陕北地名词语反映了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理地貌,记录了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融合的踪迹,折射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农业文明,反映了上至统治阶级下到平民百姓的心理愿望。

论文关键词:陕北 陕北方言词语 地域文化

序言

历史上,汉语形成了多样、复杂的方言。陕西北部,即长城以南,黄河以西,子午岭以东,桥山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级市,通行着陕北方言。陕北方言词语是指陕北方言中的词和熟语的总和,是陕北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学者李光庭说:“言语不同,系乎水土,亦由习俗……”可见一定的语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地方习俗、传统观念等直接相关。陕北方言词语中有大量的地名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反映了当地的地理面貌、历史演变和人们的心理愿望。本文主要探讨陕北方言地名词语所反映的区域地貌特征和所积淀的陕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一 陕北方言地名词语的区域特征

人活在特定空间中,就不能不与反映空间地理位置的地名词语打交道。陕北方言词语中,地名的词语相当活跃,成为当地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词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专名加通名。通名部分的词语大多反映了当地自然地理地貌特征,而专名部分则反映了当地物产特点。

1 陕北方言词语反映陕北地理特征

陕北在地理上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在地貌上表现为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峁交错的特点。陕北人在给地理实体起名时多以“沟”、“墕”、“岔”、“崖”、“畔”作为通名。反观之,这些通名记录反映了陕北沟壑峁梁众多的区域地理地貌特征。

沟:山沟,地面低洼地带。陕北沟壑众多,以“沟”命名的地名词语也很多,如子洲的宋家沟、曹家沟等。

含:两山相连处,俗称“含”的地名主要集中于榆林地区。如子洲有米家、佟家,府谷有王家。

岔:道路分岔的地方。以此为名的有:绥德的霍家岔、清涧的岳家岔、子长的青阳岔等。

崖(陕北方言读nai):山边陡峭处。带有“崖”的地名有:神木的花石崖,绥德的李家崖等。

畔:黄土山体的旁边或附近。住在土山侧的地方多以畔命名。如子洲的杜家畔,靖边的张家畔等。石山或石卯梁旁边的地方则称为石畔。神木有雷石畔,子洲有马家石畔、侯家石畔等。

峁:顶部浑源、斜坡较陡的黄土丘陵。以“峁”为名的地名象神木的沙峁,子洲的拓家峁等。

梁:山体中间隆起的地方。以“梁”为名的地名如子洲的温家梁、榆阳区的李家梁等。

圪崂:山间避风处,以其命名的地方也有不少。子洲有周家圪崂,洛川有王家圪崂、史家圪崂。

圪凸(陕北方言读du, 上声):山间突出处。采用“圪凸”做地名的如清涧的师家圪凸,吴堡的樊家圪凸等。

崾岘:山上或平川地势险要地段。崾岘也写作崾险。如榆林的孙克崾岘、安塞的佛道崾岘等。

坪:黄土丘陵或山区中的平地。绥德有枣林坪、子洲有苗家坪等。

咀:大自然形成的三面环沟的地方或村庄。绥德有鱼家咀、安家咀。清涧有石咀驿镇。

其实上述地名不为陕北所独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不过,由于受到陕北区域地理地貌的影响,这种情况在陕北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在观看陕北地图时会强烈感受到这一点。

2 陕北方言地名词语反映当地的物产

地名不仅是当地地形、地貌的形象再现,同时通过地名也反映了当地区域物产特点。

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类似的还有安塞的榆树湾、志丹的榆树窑子、横山的榆树峁等。

佳县(原名葭县)因县境内有一条葭芦川,葭芦丛生得名(古人把苇芽叫葭,未出穗的叫芦,长成后的叫苇)。府谷有野芦沟。

米脂,因境内有米脂水而得名。米脂水,又名流金河,此地水土肥沃,盛产小米,质醇味美。史书上说米脂水“沃壤空粟,米质如脂”,因而在宋代首建米脂寨。

甘泉县名最早始于唐代,以县南谷崖有泉水“飞流激下,甘甜美味,隋炀帝游山时曾汲取”而得名。

陕北各地都有枣树种植,因此以枣林、枣树命名的地名也很多,如绥德有枣林坪、绥德的枣树湾、安塞有枣树台,志丹有枣林坡。

其他植物在陕北也多有栽种,如柳树、槐树,梨树、桑树、柏树、桃树、海红等。以此命名的如:安塞有柳林镇、柳湾,榆林有红柳沟镇,定边有柳树梁、红柳沟;安塞有槐树庄,志丹槐树台,子洲有槐树岔;安塞有梨树沟;府谷有圪针塔;府谷有桑林坪、桑园梁;府谷有柏树峁;绥德有桃树峁;府谷有海红梁等。

在陕北各地反映动物的地名不多。陕北各地有雉鸡,这在地名中有反映,如定边的金鸡湾、金鸡滩,这里的金鸡疑为雉鸡的方言改称,另外如榆林有野鸡河等。

榆林的上盐湾、下盐湾,也因其盛产盐而得名。此外从靖边:宁条梁镇、黄蒿界乡、席麻湾乡,清涧的石盘乡等地名都可了解当地的物产特点。

二 陕北方言地名词语的文化内涵

1 陕北方言地名词语反映古代民族接触

陕北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历代王朝为了争夺陕北这块地区,长期频繁进行拉锯战。战争之后,陕北汉民族人民与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人民融合杂居、交流交往,这些为陕北文化注入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

在古代,陕北曾是少数民族活动的舞台。宜川县有库涡川、延安有库利川、延长有渭牙川,便是匈奴语“库涡、库利、渭牙”,加汉语通名“川(chuan,按陕北方言读上声)”命名的。

陕北榆林、神木、府谷等地区接近内蒙,地名命名多受蒙语影响。这些地名多分布于靠近内蒙古的村庄。此外,还有蒙语地名加汉语方位词或通名形成的地名,如神木的大保当(灌木丛草滩)、中鸡等,这些地名,充分反映了历史上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相处,互相学习,相互交流的民族融合局面。

伙盘指清代农民租种蒙旗土地的地方,也作“火盘”,因而也有以此命村名的。榆林有白家伙场、郭家伙场,神木有铁匠伙盘、杨伙盘,这些地名反映了汉蒙交往的史实。

另外,还有一些受其他少数民族姓氏影响的地名。如与历史上北魏时期的鲜卑族活动有关的乞佛(洛川县朱牛乡有上乞佛村、下乞佛村)等。历史虽已远去,但地名这一活化石却镌刻了民族融合的情景并把它顽强地保留到今天。

2 陕北方言地名词语反映陕北古代军事

在我国历史上,整个西周阶段,陕北地区基本上是被猃狁占据着,秦汉时期陕北属上郡所辖,而上郡在当时的军事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东汉末年,陕北则为匈奴等族占据,隋唐时代,陕北曾是突厥部族活动的地区。宋金元明时期,陕北是国家的军事要冲,边防重镇,历代王朝为了这块地区,曾付出了很大代价。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在长城沿线设置榆林卫,筑“边墙”,设城堡,从含有“铺,驿”、“墙、城、堡”的陕北方言地名词语中则可以看出古代在军事防御方面的布局。

宋时为防御突厥、西夏,在沿边地带择冲要处建立一系列城、寨、营、堡组成的防御体系,含有“墙、城、堡、寨”的地名,可以追溯到宋代。地名中的“墙”即指长城。含有“城”的地名,由于时代的原因,有的城址已废,但其轮廓仍然清晰,成为陕北的名胜古迹。如统万城(靖边),又名“白城子”,曾是东晋时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的都城;杨家城(神木),即古麟州城,为古代边塞著名的军事堡垒。陕北地名中有铁边城,五谷城(吴旗)、朱官寨(佳县),新寨(吴起),太和寨(神木),张家寨(子洲),高家堡、栏杆堡(神木),响水堡(宜川)、安边堡(定边)、解家堡(神木)、榆河堡、龙州堡、归德堡、双山堡(榆林)、波罗堡(横山)等,这些地名有些是宋代设立的。从这些地名,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布局设置。

3 陕北方言地名词语反映官民追求和平安宁的心理和宗教信仰

词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词语的使用和演变可以映射出陕北人民的文化心理。陕北地名词语突出反映了历代当地居民祈求安宁的心理,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

陕北地名词语反映官民渴望“安宁,安定”的愿望。陕北方言地名中的含有“安”“宁”“绥”等词语集中反映了厌恶战争,祈求安宁的心理。如延安、安塞、保安、安定、安边、顺宁、抚宁、安民(延川)、定边、靖边、绥德等。

类似这种借地名词语表达人们美好愿望的,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如陕北地名中的吉利坪、丰富庄等,都是用含有吉祥如意的词语表达美好心愿。

陕北方言地名词语中还渗透有错综复杂的宗教信仰,至今遗留下的佛教、道教有关的地名即是有力的证据。如黄龙小寺庄,因宋时佛教寺院圣寿寺而得名;延安市的石佛沟村,因村口石崖有佛窟而得名。此外还有神树塔、神树沟(神木)、龙王庙(府谷)、长官庙(吴旗)、老爷庙(定边)等,这些词语则与陕北当地的错综复杂的民间信仰有很大的关系。

4 陕北方言词语反映陕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陕北大部分地区地处山区,其独特的地理风貌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蕴藏于古老的陕北方言词语中。由于自然条件差,又多受干旱、风沙、盐碱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人们的房屋多建于山边或山间避风处,生活异常艰苦,习惯称劳动为“受苦”,把庄稼人称做“受苦人”。如绥德的碌碡峁,安塞的镰刀湾等将古老的传统农具蕴涵于地名中,反映了生活在陕北黄土地的人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像延安的韩家窑子、任家窑子等以“×窑子”命名的地名在陕北很常见,从中可看出某地最初入住的居民的情况,以及人们居住以窑洞为主,居住地比较固定的生活特点。

5 陕北方言词语反映陕北人聚族而居的生活习俗

“×家△”格式的地名词语在陕北各地普遍存在。如清涧的李家坪,绥德的李家崖,子洲的汪家崖、杜家畔、马家石畔、苗家坪、周家圪崂,靖边的张家畔、拓家峁,米脂的井家畔,清涧的郝家畔,府谷的苏家畔,横山的王家峁,榆阳区的李家梁,清涧的李家坪,洛川的王家圪崂,等等。

中国人自古就重宗族,重血缘,有亲属或宗族关系的人往往聚族而居,繁衍生息。以宗族的姓氏作专名,加上反映该村落地理特点通名的地名全国各地都有。陕北,地理条件差,自然条件恶劣,加之地广人稀,社会经济十分落后,这就需要同宗族的人互相照应,共同应对各种困难。所以,在陕北各地,象李家坪这样的地名非常多。作为语言,类似的地名强化了陕北人的地缘关系,陕北同族或同村或同地域的人特别抱团,老乡观念非常浓厚。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移迁,聚居在一起的人未必都有宗族或血缘关系了,居住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但地名词语却顽强地存在下来,从而把祖先们聚族而居的生活习俗记录下来,流传了下来。

三 结语

方言地名词语作为社会生活以及人文环境物化的代号,具有相对稳定性,通过探索方言地名词语,从中可以揭示内涵丰富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陕北方言地名词语与陕北地域文化二者关系密切。一方面,陕北方言词语反映着陕北地域文化,透过它可以了解本地域种种文化现象,包括历史交往、地理环境、生活生产习俗、宗法观念、思维方式等。另一方面,陕北文化对陕北方言词语的形成、运用和发展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比如陕北的榆林明清之际作为边塞,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所以榆林城里的老年人骂人:看你哪个囚犯脑袋。别的地方的人则很少有这种骂人法。总之,研究陕北方言词语与陕北地域文化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深刻领会语言和文化是如何共生共存的。

参考文献:

[1] 刘育林:《陕北人学习普通话教程》,1993年。

[2]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出版社,2004年。 [4] 尤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5] 李如龙:《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暨南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4期。

[6] 王国安、王小曼:《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