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曾子曰慎终追远语录 正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语录

时间:2024-10-05 03:21:23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以下是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欢迎阅读。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1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2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3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4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5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6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7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8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9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10

《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1.【犯上作乱】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3.【三省吾身】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

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首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4.【行有余力】

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贫而乐道】

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8.【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9.【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0.【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1.【耳顺之年】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2.【从心所欲】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3.【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朝闻夕死】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15.【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16.【见贤思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游必有方】

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8.【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9.【敏而好学】

敏:聪明;  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1.【安老怀少】

安:安顿;  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亲人。使其信服。

《论语·公治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2.【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经典名句

NO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NO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NO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NO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NO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NO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NO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NO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NO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NO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NO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NO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NO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NO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NO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NO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NO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NO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NO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NO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NO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NO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NO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NO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NO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NO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NO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NO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NO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NO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NO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NO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NO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NO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NO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NO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NO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NO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NO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NO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NO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NO4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NO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NO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NO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NO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NO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NO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NO4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NO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NO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论语》学而篇(1)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为政篇(2)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唯酒无量。不及乱。

食不语。寝不言。

温。良。恭。俭。让。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知其不可而为之。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过犹不及。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礼之用,和为贵。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