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物之中,何物无相”,“诸物之中,不起无相”“何物最高”“人我最高”“何物最大”“法性最大”“郡王所赠,我已心领”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盖一间稳固的“自修室”,经过艰辛的认证,“佛道修行在心中”
“你们这些僧人中日不耕不作,受人民供奉。。什么是佛,居然没有人给我一个解释,”...“我虽不懂太多,可解你心中疑惑”“什么是佛”“见性是佛”“性在何处”“性在作用”“若作用时何处出现”“在胎为身,在世为人,,,在足奔行”
一个镜头:“达摩祖师从天竺走之前正在看的书,当书被合上后显现出的书名是《易经》”
“风吹铃动氨“我看是您的心在动吧”
“大师在做什么”“你们在做什么”“我们坐禅成佛”,,,“我磨瓦成镜”,“磨瓦怎能成镜”“既然瓦不能磨成镜,坐禅又怎能成佛呢”“怎样才能成佛”“从根本上修”“何为根本”“心为根本”
“污泥之中生出莲花,你们只可取妙莲之洁净,不可取污泥之浑浊”“污泥能生连,也是好泥土”“?,污泥也有可取之处啊?”
“你是手握成拳还是拳握成手”“。。。”“这个道理就等于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先有。。”“没有对错,两者都对,要视乎造化而定”
“我不明白,哼1“你最好先去找一个让你明白的人”“我看那个人就是你”“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请问达摩大师,人死以后向何处去”“不知道”“哼!你也有不知道的。。。”“因为我还没有死”“。。。。。。”
“哦,我明白了,天竺僧人讲经不用口氨“不用口怎么讲话呢”“。。。。。。”
“我不杀生还有别人呢”“是啊,设身处地扪心想,谁可将刀割自身”
“。。。无施无受,一切皆空,对不对。。”达摩却给了他一巴掌,“你怎么打人呢”“你既然说一切皆空,那么何来痛苦”“。。。”达摩走后,此僧人跪地言谢。
“你跪了这么久了,究竟什么事埃。”“徒儿还是老不时做恶梦,请老师开解”“,,,你多年些经-文”“徒儿没少念啊,徒儿是诚心求悔的。。”“唉,念经时应心无所求”
“如你所说,梦中指示,你向南行,定能悟道。。。”
“徒儿舍不得师傅埃。”“将来你修行不在我之下,去吧。。”
你既然有断臂求法的决心,那又有何不可,先赐你法号:惠可
“我问他:身为僧人,你可知道你自己是谁吗”“他却回答不知道”“哦,他已经达到无我的境界了。。”“。。。。。。”
1、原人之心,皆具佛性。
2、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3、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4、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
5、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
6、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7、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8、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
9、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10、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11、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12、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1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
14、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15、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16、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
17、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
18、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
19、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
20、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
21、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
22、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3、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
24、成佛须是见性。
25、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
26、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
27、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
28、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
29、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
30、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31、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
32、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33、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34、本心常现前。
35、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36、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
37、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 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 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38、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
39、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40、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41、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2、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
43、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4、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
4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
46、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47、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48、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49、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50、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1、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
2、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
3、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4、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5、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6、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7、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8、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
9、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10、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
11、舍身不恡,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
12、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13、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
14、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槃;无心相处名为彼岸。
15、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
16、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
17、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
18、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具迷悟耳。
19、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
20、烦恼与涅槃,同是一性空故。
21、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槃为涅槃所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
22、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23、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24、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
25、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26、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
27、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28、是知持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持心学法,则心法俱悟。
29、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
30、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
31、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
32、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
33、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
34、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35、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
36、非直解于解,亦乃解于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
37、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
38、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法皆妄;若法逐于人,则法皆真。
39、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
40、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
41、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42、悟即是佛法。
43、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44、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著色,眼为禅门;耳不著声,耳为禅门。
45、见色有见色性,不著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
46、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47、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48、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49、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
50、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心,为因烦恼而得智慧。只可道烦恼生如来,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故身心为田畴,烦恼为种子,智慧为萌芽,如来喻于谷也。
一更端坐结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虚。
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灭无余。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若识心法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
二更凝神转明净,不起忆想同真性。
森罗万像并归空,更执有空还是病。
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论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
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
非但诸佛能如此,有情之类并皆同。
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不起诸见如来见,无名可名真佛名。
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奥非心测,不用寻逐令疲极。
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