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丹尼尔卡尼曼语录 正文

丹尼尔卡尼曼语录

时间:2024-09-29 05:38:09

《思考快与慢》,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创新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1

“我们往往想要找到一种更慢、更严谨、需要投入更多脑力的思考形式,这就是慢思考。与之相反,快思考既包括直觉思维的不同形式,比如专家式和启发式,也包括感觉和记忆等所有无意识的大脑活动。”

全书分为5个部分:通过双系统进行判断和决策的基本原理、启发式判断法研究与难以具备统计型思维探索、人脑的局限、决策制定的性质与理性“经济人”原则、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的区别描述。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前者指出了理解全书的基础,后者则刷新了我们对日常决策过程的看法。

卡尼曼将我们的认知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系统1反应快速、依赖直觉,而系统2则懒惰,工作起来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但它也理性、精确。我们每天都在两个系统间切换。

在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让被测者观察打篮球的视频,其中,穿不同颜色队服的运动员不停传球,被测者的任务是记录穿某种颜色队服的人传球次数。视频中出现了一个大猩猩,当结束实验,研究人员询问被测者是否发现什么异常,结果大多数人都表示没有。为什么?记录传球次数占用了系统2,发现大猩猩这样的任务被忽略了。这种认知差异使我们的直觉充满错误,例如,对于复杂而华丽的句子,我们会觉得信息量丰富、赞叹不已,尽管它们没有传递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简单说来,如果我们听从自己的直觉,就常常会因为把随机事件看作是必然事件而犯错,就像“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关于大脑的局限性,作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比如光环效应、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可得性偏见,前景理论等。我觉得最有趣的是“锚定效应”,即人们在回答某些问题时会从一个初始值(锚定值)出发,将数值调整到自己认为正确的范围后停止。但这种调整往往是不充分的,当你给出锚定值,你就可以影响人们的评估结果。

有这样一个促销案例:某超市以九折销售水果罐头,有一半时间摆出“每人限购12罐”的告示,这期间买了罐头的消费者平均购买7罐,而没有限购的另一半时间,平均每人购买3罐。由此可见,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产生的效益是非常客观的。事实上,并不仅仅是促销领域,如果我们了解到大脑的局限并有意识地去避免,对于提高效率和理性决策非常有益。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读管理类书籍的原因,前人理论化系统化的经验总结能够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在职场少犯错误有时也是一种优势。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的这本书充满智慧,幽默诙谐的语言和丰富的实验案例让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和许多古板严肃的经济学教科书不同,这本书的显著风格是“饮水机旁的闲谈”,让人感到轻松惬意。读完后,我受益匪浅,开始反思如何高效地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如何脱离光效应和可得性偏差来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如何避免锚定效应导致的非理性消费。我决定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培养和提高慢思考的能力,慎重对待每一个决策,而不是仅仅依赖直觉来判断是非曲直。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2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思考,其实我们在思考的快与慢中,能够发现很多的问题。该书作者主要是对人们在遇到事情时进行思考的情景提出了框架体系。通过这个框架体系,我们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也能清晰的比较思考系统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反应。系统1和系统2,系统1主要是指人类非受控或者无意识的思考模式,系统2指的是受人自身控制的或者有意识进行的思考模式。在这样的对比下我们不难理解,用系统1进行思考或者是事情的判断是非常快速的,而系统2则更加耗时一些。

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脑海里总是会在第一时间中形成观点,很多时候我们的观点一旦形成就很难去改变。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在利用系统1得不到结果,或者是结论并没有出现时人们就喜欢用系统2进行思考,在系统2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效的针对我们之前的问题进行补充思考。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快速反应就好比是负责思索的第1系统,而系统2只会在慢慢校对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根据思考的快与慢,我们更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进行思索,并对相关的事情进行有效的衔接。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系统1和系统2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自己认为思考应该采取的模式。二者相比,系统1是比较快速的,但是在我们长期的记忆中,一些存在于我们记忆中的结论和印象,会造成主观思想在思考不正确的情况下出现错误,而这种错误主要是来自于我们脑海中的偏见。系统2虽然是比较慢,但是长期记忆源自于我们对工作记忆的`信息来源,相比之下更加的精准。以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观点,就是我们的本能并不是外在影响了我们的思维,而是在我们的头脑中早就潜移默化的形成,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思考方式,才能够抑制这些偏见。遇事慢些思考比我们快速的做决定更加稳妥。我们的思考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寻求能够提升自己的方向。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想一想自己还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思考方式,明白了思考的快与慢,我们可以多一种方式进行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的改变和调整会更好的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效。

慢下来慢慢的多元化思考,我们会找到更多事情的解决方法,我们能够更好的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也能够在工作中更好的去善思善为努力的做到最佳。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3

本书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派开创人之一。

书中提出,人的大脑里有两个系统,系统1是快思考,类似是本能的第一反应;系统2是慢思考,类似是冷静的理性思考。大脑只有当遇到系统1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启用系统2。我猜作者在书中不直接用“快思考”代替“系统1”,就是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转个弯,多启动系统2,更加理性地阅读、理解这本书。

书中讲了几个大脑因为系统1,导致做出非理性决策的心理实验。例如以下两个选项:

A有60%概率得200元,40%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B肯定能获得100元。

是你,你选哪个?作者的实验结果,选B的受试者明显比选A的多,担心自己什么都得不到。但如果你动用系统2,算一下期望值A是60%*200+40%*0=120,B只有100,A选项期望值更高,理应选A。你是不是也选错了呢?

再来一个选择题。假如有人找你玩这么个抛硬币的游戏,正面他给你150元,反面你给他100元,你玩吗?打算玩几局?

吃一堑长一智,算一下期望值,50%*150—50%*100=25,期望值为正的25,对你来说明显是个赚钱的买卖。当然玩,而且玩的局数越多赚得越多。

但作者提出了更加人性化的前景理论。假如你家境窘迫,全部家当就200元,你还玩吗?连输两局就倾家荡产了。这其实就像做投资,很多投资计算出来是稳赚不赔的,但在赚到钱之前,就把钱亏光了。

像这样颠覆我们常识的研究结论书中还有很多,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避免踩坑,推荐你读一下。

下面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文·平克对他及《思考,快与慢》的评价:

“丹尼尔·卡尼曼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也必然是现今在世的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他在揭示人类思维的显著特征方面很有天赋,多数研究成果成为了经典的教材和引用频率很高的至理名言。他的研究打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对理性与幸福的研究,以及他和他的合作者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推动的行为经济学的新局面。《思考,快与慢》的问世是个重磅事件。”

1.他们只想提醒人们,能力可以提升我们对自己直觉的信任。

2.显然,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监视符号便可促使人们改善自身的行为。

3.我们记录下正常人思考时出现的系统性失误,认为这些失误是由认知机制的构造造成的,并非由情感引起的思想腐化导致的。

4.改变一个人对人性的看法很难,改变一个人对自身阴暗面的看法就更难了。

5.在不同任务中体现的直觉思考所存在的成见。

6.亲身经历生动的图片和鲜活的例子比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单纯的文字或是统计数据更容易让人回想起来。

7.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聪明睿智,那么说话时就言简意赅吧,能用简单句的时候就别用复杂句。

8.感性细节掌控理性大局。

9.聪明的人在大多数事情上的表述上比其他人表述得更好。聪明不仅是指推理的能力,也指在记忆中搜寻相关信息和在必要时调动注意力的能力。《思考,快与慢》

10.预言家总会给其客户设下陷阱:对情节加以详述会使其更可信,却更不可能成为现实。

11.我们的大脑容易受系统性误差的影响。

12.如果看书时老是重读不知所云的内容,这就说明我们在强迫自己去读一本无聊的书。

13.我们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

14.我们能相互交流,因为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文字的运用水平都相当。

15.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

《思考快与慢》的读书笔记篇1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美国人,他因对判断和决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战而荣获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研究打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对理性与幸福的研究以及行为经济学的新局面。

我被书里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卡尼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的是情感、记忆和

一般不常用的有意识的"系统2"必须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依赖的是逻辑、数理和概率,对事物作出判断和抉择,它比较慢而且劳神,但使我们不容易出错。可很懒惰,经常不调用系统2,而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去判断结果。书中有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能让我们真切

一要事件本身具有规律,只是我们还没有掌握或不能清晰的表述。

二要通过长期训练学习,掌握了其运行规律。

历经长时间训练才能培养出直觉。比如,象棋、桥牌、玩扑克、医生、护士、运动员、消防员等,在面对复杂紧急的环境中,可以引发专家的训练有素的有效直觉,而直觉的有效性,取决于专业人员是否有机会培养其直觉性专业技能,而直觉性专业技能主要取决于事件反馈的质量和速度。比如医生的治疗方法就没有机会得到病人长期的治疗效果,所以凭医生的直觉选用治疗方法是不可信的,他无法从反馈的信息里提取有效信息;医学专用师就可以,因为反馈是及时充分的,而且常常是紧急状态,所以,医学专用师的判断常常引起医生护士的高度重视,并常常是正确的,需要及时处理。

而放射科医生就没法得到他们诊断结果的反馈信息,所以不能相信其单一的直觉判断。即是在其本身有规律可循的环境,还得有选择的相信直觉判断。即面对的情况复杂紧急,可采用专家的直觉判断。

相反,做长期预测的股票人以及政治家,他们预测的环境本身无规律可循,所以,他们的预测是不能依赖的直觉预测,是无效的。在一个不可预测的世界里,人们预测出错是无可厚非的,但若专业人士认为自己可以成功预测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指责。如果真是这样,他们要么是自我妄想,要么是利用巧合在说谎。

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任何人的直觉,包括我们自己!

本书还有很多引发思考的非常有趣的例子,很多我从未思考过但对生活有用的东西,让我们知道大脑是怎么工作,怎么偷懒的。还有如何使用直觉,也可以在使用直觉出错时为自己找到理由——不能相信直觉。阅读后能增添我们对日常小事进行思考的乐趣,还可以增进对自己的了解。还有很多受益,大多变成了脑海里的模块碎片,写出来没有那么清晰细腻了。呵呵,能记录这么点也不错。真好!

《思考快与慢》的读书笔记篇2

“我们往往想要找到一种更慢、更严谨、需要投入更多脑力的思考形式,这就是慢思考。与之相反,快思考既包括直觉思维的不同形式,比如专家式和启发式,也包括感觉和记忆等所有无意识的大脑活动。”

全书分为5个部分:通过双系统进行判断和决策的基本原理、启发式判断法研究与难以具备统计型思维探索、人脑的局限、决策制定的性质与理性“经济人”原则、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的区别描述。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前者指出了理解全书的基础,后者则刷新了我们对日常决策过程的看法。

卡尼曼将我们的认知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系统1反应快速、依赖直觉,而系统2则懒惰,工作起来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但它也理性、精确。我们每天都在两个系统间切换。

在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让被测者观察打篮球的视频,其中,穿不同颜色队服的运动员不停传球,被测者的任务是记录穿某种颜色队服的人传球次数。视频中出现了一个大猩猩,当结束实验,研究人员询问被测者是否发现什么异常,结果大多数人都表示没有。为什么?记录传球次数占用了系统2,发现大猩猩这样的任务被忽略了。这种认知差异使我们的直觉充满错误,例如,对于复杂而华丽的句子,我们会觉得信息量丰富、赞叹不已,尽管它们没有传递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简单说来,如果我们听从自己的直觉,就常常会因为把随机事件看作是必然事件而犯错,就像“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关于大脑的局限性,作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比如光环效应、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可得性偏见,前景理论等。我觉得最有趣的是“锚定效应”,即人们在回答某些问题时会从一个初始值(锚定值)出发,将数值调整到自己认为正确的范围后停止。但这种调整往往是不充分的,当你给出锚定值,你就可以影响人们的评估结果。

有这样一个促销案例:某超市以九折销售水果罐头,有一半时间摆出“每人限购12罐”的告示,这期间买了罐头的消费者平均购买7罐,而没有限购的另一半时间,平均每人购买3罐。由此可见,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产生的效益是非常客观的。事实上,并不仅仅是促销领域,如果我们了解到大脑的局限并有意识地去避免,对于提高效率和理性决策非常有益。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读管理类书籍的原因,前人理论化系统化的经验总结能够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在职场少犯错误有时也是一种优势。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的这本书充满智慧,幽默诙谐的语言和丰富的实验案例让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和许多古板严肃的经济学教科书不同,这本书的显著风格是“饮水机旁的闲谈”,让人感到轻松惬意。读完后,我受益匪浅,开始反思如何高效地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如何脱离光效应和可得性偏差来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如何避免锚定效应导致的非理性消费。我决定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培养和提高慢思考的能力,慎重对待每一个决策,而不是仅仅依赖直觉来判断是非曲直。

《思考快与慢》的读书笔记篇3

本书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派开创人之一。

书中提出,人的大脑里有两个系统,系统1是快思考,类似是本能的第一反应;系统2是慢思考,类似是冷静的理性思考。大脑只有当遇到系统1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启用系统2。我猜作者在书中不直接用“快思考”代替“系统1”,就是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转个弯,多启动系统2,更加理性地阅读、理解这本书。

书中讲了几个大脑因为系统1,导致做出非理性决策的心理实验。例如以下两个选项:

A有60%概率得200元,40%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B肯定能获得100元。

是你,你选哪个?作者的实验结果,选B的受试者明显比选A的多,担心自己什么都得不到。但如果你动用系统2,算一下期望值A是60%*200+40%*0=120,B只有100,A选项期望值更高,理应选A。你是不是也选错了呢?

再来一个选择题。假如有人找你玩这么个抛硬币的游戏,正面他给你150元,反面你给他100元,你玩吗?打算玩几局?

吃一堑长一智,算一下期望值,50%*150—50%*100=25,期望值为正的25,对你来说明显是个赚钱的买卖。当然玩,而且玩的局数越多赚得越多。

但作者提出了更加人性化的前景理论。假如你家境窘迫,全部家当就200元,你还玩吗?连输两局就倾家荡产了。这其实就像做投资,很多投资计算出来是稳赚不赔的,但在赚到钱之前,就把钱亏光了。

像这样颠覆我们常识的研究结论书中还有很多,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避免踩坑,推荐你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