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边,一个面。哼!根本就不可能。”小礼堂里不停地传出同学们的争论声。今天,柴老师来给我们上一节“特别”的语文课。
当我们听到柴老师说:“一条边,一个面,我用一张纸完成。”大家都惊呆了!要知道一张纸是有二条边二个面,要像他说的那样,莫非这是一张魔纸?要不,肯定是一张神奇的`纸?……
咦?礼堂里突然哑口无声。只见柴老师动作利索地把纸条围了起来,然后,将纸翻转180度,再用双面胶粘接,神奇的纸条就这样诞生了。此时,同学们都很疑惑,这不像是一条边一个面呀?柴老师让我们在纸的中间点开始画一条线,我们惊奇的发现,线在纸上绕了一圈后又回到了起点。柴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纸条被称为“莫比乌斯圈”。
接着柴老师发问:我们在中间线剪一刀会会怎样?我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还争论不休,应该还是一个圈吧?要不就是两个圈…我想想这也对,那也可能,拿不定注意,心仿佛因为纠结而支离破碎了。最后我还是随大多数人选择了两个圈,我想多数人的选择应该不会有大的差错。但最终的答案是一个大大的“x”。同学们都目瞪口呆了。这个结果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很多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做任何事要先思后行,不要随大流,更不要盲目决断。
我像一颗沙漠里的沙子,饥渴的吸吮着水份,又像一株刚发芽的嫩苗,贪婪的掠取着营养。时间飞逝,转眼间60分钟就过去了。真的要好好感谢柴老师,让单调的语文课变成了生动的实验课,不但使我们明白了莫比乌斯圈的由来,更让我们体验到了快乐学习的乐趣。
今天一上课,老师就问我们:“你们能把一张A4纸的两面变成一面吗?”我想: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开始做了,只见老师裁好一条细细的纸,双手举起纸,先捏住一端不动,将另一端旋转180度,使两端粘贴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纸圈。我看看这个纸圈普普通通的,可老师却说这个纸圈有魔法。
接着,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做,我的手早就发痒了,真有那么神奇吗?究竟有什么魔法在呢?本以为很简单,可我做起来却笨手笨脚,罗老师看着大家不是很熟练,又教了我们一遍,我总算学会了。
老师又让我们沿着圈的边沿画条线,尽量往纸条的中间画。我本以为画的线到最后肯定会脱节,没想到一直画下去,还挺顺溜。奇迹出现了,我所画的头居然跟终点重合了。有点不可思议!
最后,老师又让大家根据所画的线条,沿着它将纸剪开。可我剪着,突然不幸的事发生了—我的纸圈“夭折”了。原因是我刚才画得有点偏,不居中。总结失败教训,我又重新做了一个。这次,果然不一样,非常顺利!于是,我用剪刀剪,剪着剪着,不可思议的事再一次发生了,居然剪出了一个比第一个圈周长长一倍的大纸圈。我心生兴趣,如果照之前的方法那样做,还将会变成更长的圈吗?结果尝试了下,居然变成了套在一起的两个大圈。我不是在做梦吧,太神奇了。
原来,这种神奇的圈叫做莫比乌斯圈,是一个德国的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的。我也要像莫比乌斯学习,那种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星期五上
只见老师先讲台上拿出了一条纸条,老师再把纸条绕了180,然后老师用胶棒粘成一个纸圈,最后老师在纸圈上剪了一个小口。然后老师问大家:“如果我用剪刀沿着这个小口剪开,会是什么样子呢?”有的同学说:“剪开后会是两个连在一起的纸圈。”有的同学说:“剪开后会是两个分开的纸圈。”还有的同学说:“会变成一个大圈。”老师拿起剪刀,沿着这个小口开始慢慢地剪了起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剪刀。只听“咔嚓”一声,纸圈被剪开了,结果出乎了我的意料,是两个连着的圈。教室里沸腾了,猜对的同学高兴地叫了起来,没有猜对的沮丧地说:“怎么会是这样呢?”
这时,老师又从讲台上拿出一条纸条,然后把纸条粘成一个纸圈,最后又在纸圈上剪了一个小口,老师又问大家:“这回我用剪刀沿着这个小口剪开,会是什么样子呢?”有的'同学说:“跟上次一样,也是两个连着的纸圈。”又有的同学说:“剪开后会是两个分开的纸圈。”老师又拿起剪刀快速地剪了起来,结果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变成了两个分开纸圈。我们都欢呼起来:“噢,猜对咯!”
这个我觉得非常有趣,回家我还试验了一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