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重修岳阳楼的经典语录 正文

重修岳阳楼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4-11-16 02:57:39

1、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7、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乎!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7、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8、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9、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6、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2、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5、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6、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8、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9、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0、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1、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4、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5、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6、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一个民族的兴起,仰赖于有正确的理论,民族的精英担当和奉献。孔子开创儒学,老子创立道教,慧能创立佛教,儒、释、道三教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基础,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朝代的主流文化。而《岳阳楼记》这篇立言之作,以范公毕生之实践,人格之魅力,崇高之言行,感动了天下苍生,赢得民族文化的认同,她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追求,是我们今天践行“三严三实”的最高奉献。它的“阴晴观、悲喜观、进退观、高远观、先后观”被人们尊为“忧乐五观”的精神理念,为世人所崇,影响一代又一代不断前进的人类。九百七十余年来千古不朽。

◎●她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政治文明,第一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的人权宣言

《岳阳楼记》是对我国封建政治文明的高度总结。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政治人物多如牛毛,历朝历代皇帝达三百零九个,文武大臣数以万计。但能写出《岳阳楼记》并被后人所记住、学习和研究的仅范公一人。金代学者元好问评价范仲淹:“范文正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材、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怎样治国,怎样为官,怎样律己?范仲淹向世人告示;怎样处理君民关系,推出民主、法制、公平、公正?范仲淹向世人宣示;怎样处理悲喜、进退、高远、先后?范仲淹向世人警示。他第一次向人类宣示了中国的人权宣言。

中国自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为数不少:贾谊《过秦论》、司马迁《报任安书》、诸葛亮《出师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天祥《正气歌并序》、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林觉民《与妻书》,等等,这些文章已经成为中华经典,一个时代的标志,人们每重温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范仲淹则把他的政治理念化作了一篇《岳阳楼记》:庙堂忧其民,江湖忧其君,追求的是平等、公平、民主、人权;进亦忧,退亦忧,推介的是理念政见;物喜论,己悲论是宣扬普世价值观。范仲淹为我们写了一篇千古美文,留下了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政治财富,同时他也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载入史册。他的忧乐五说,已成为世界官员们为官的座右铭,他的忧乐观也影响了不少国家执政者的执政理念,他的庙堂、江河论已成为世界民主进程的一面镜子,他向世界宣示了人权的真谛是平等。世界文明、世界民主、世界发展成为《岳阳楼记》向世界推介、展示中华民族的添加剂。

◎●她将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揉为一体,把思想和美展示给了世界

《岳阳楼记》的美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岳阳楼记》结构独特,承载斯文,一篇三百六十八个字的短文,主旋律是“扬美、为民”这个伟大而永恒的主题。《岳阳楼记》的思想和美,是一种社会境界、艺术境界、文化境界、人生境界,她在立意上借题发挥,超越时代,那声声清朗,如行云流水,如痴如醉,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调,若一幅美图,似一位画师精心调配的杰作。楼记之美,美于创意;楼记之美,美于人格;楼记之美,美于思想;楼记之美,美于人生之观。

文采结构美。《岳阳楼记》的独特之处,是拉长焦距,用远镜头直瞄波澜壮阔、气势浩瀚的洞庭湖,道出作者之意不在写楼,而在写楼上所“观也”,而且是“大观也”。大者,洞庭、长江、天下;大者,江湖、庙堂、民众。跳出楼外写楼,独树一帜。以事起兴,借山川喻志士写形,再借景喻情,最后导出哲理,推向高度,文章形、事、情、理都有,形美、情美、理美皆具,已达到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

生态物景美。笔端的景色,处处都展露出一种优美的动态,毫无感性的山山水水也被写得意趣盎然。景、碧、锦、青、皎、金等色泽,描绘了三幅洞庭风光图。第一幅粗勾洞庭湖的远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展示出洞庭湖无边无际、气吞山河的雄伟,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后两幅工笔描写:秋天风雨来临,天昏湖暗,鸣声凄凉,令人惊恐,然而那惊心动魄的气势又使人感受到一种悲壮美。至于春和景明,鸟翔鱼跃,草青花香,月色溶溶,渔歌阵阵,五彩缤纷,春意融融,这怡人的自然风光让人顿生赏心悦目的优美审美感受。这些富有情感色彩的动态描绘使笔下的景物活灵活现,实在是形具神似。

人格哲理美。具备心灵的圣洁,对一个人来说,并不太难,最难的是行为的高尚,后者是前者的实践、外化。范公光明磊落一生,正实践了自己的理想,大大超出了一般“迁客骚人”的思想境界,他把自己一生忠君爱民的情感、对事业的情感、对民族的情感用极富哲理的方式与文字融入文中,使其如腾空蛟龙,直插苍穹,直插人心,直插人的骨子里。

用这种情感和哲学美,去涌动人们思想的风云,燃烧起精神的火焰,去拍击人们的心扉,净化人们的灵魂,使社会人人能像他一样高风亮节,胸有雄兵,把美用意念转化成精神,这对于文章的逆袭来说,是极为难得的。她把情感和哲理展示并贡献给了世人,正因为如此,《岳阳楼记》才成了千古绝唱,万世流芳。

思想文化美。古今有许多文人、作家,如司马相如、李白、王勃等,先从文章形式入手,再努力去修炼思想。还有些政治家、思想家,如贾谊、诸葛亮、魏征、韩愈、林觉民等,是从思想内容入手,借就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范公就是百里挑一的把思想和美同时展示给世界的大家。范公用一篇短短的文章便把一个小得不见经传的蛮荒之地——岳阳和他的中国思想一同推向了世界,近千年来,世界有近五亿人次来岳阳看楼吟记便足以说明这点。

◎●她为中国和世界官员们展示了立行、立德、立言和修为、修道、修身的照壁与榜样

范公高尚情怀,谱写一生。他在写《岳阳楼记》时是完全知道“记”文的作用的,“记”文不是压到箱底的收藏品,不是只给滕知州一个人欣赏的`。是要挂出来、贴出来或者刻出来,让游人阅读朗诵的,是要产生社会影响、具有社会作用的。范文的主旨是面向登楼的迁客骚人,所有游人,天下所有的人。

因此“微斯人,吾谁与归”的设问,客观上起到了对所有阅读《岳阳楼记》的人提问的作用。他希冀人们都能把握好晴天,利用好阴天,约束好进升,平衡好退隐,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不是作秀,不是搞笑。正是由于他当时的立意旨在面向天下人,于是他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行、德、言地展示给天下,为人类官宦们立样。

《岳阳楼记》的阴晴观,是人生最普通、最常见的生活观,她指导人生的一切言行举止。老子说: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这亦是阴晴观的最好诠释。阴天只做阴天的事,晴天只干晴天的活,不要因为晴天而喜,不要因为阴天而怨,人的一生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成败归之于零,这才是最理想的心态。能看明白阴天与晴天的人,应该是一个高人,范公就是一位高人。

我们说,生命,最美的修炼是感悟:能感到别人的错误是清,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是醒,这叫清醒;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坦,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诚,这叫坦诚;能运用自己的优点是聪,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是明,这叫聪明;能学习别人的优点是智,能利用别人的优点是慧,这叫智慧。清醒、坦诚是做人之必须,聪明、智慧是做事之必须。生命是场感悟,也是一次约定,自己承诺自己的信念,自己活出自己的宽阔,却化解那些悲凉的负面阴天,去迎接那未来未知的晴天,不管是阴、晴、圆、缺,更应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向前,这亦是阴晴观给我们的启示。

悲喜两“不”,立于不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读读这八个字,你会宠辱皆忘,把人世间的得、失、利、益和生与死置之度外。范公从1029年到1036年七年间三次被贬出京城,每每都带着一腔委屈与遗憾,告别亲人与故交,匆匆上路,百折不挠,一往直前,其气魄与精神,令人叩首;

1042年至1049年四次晋升,面对一次次擢升为国家级领导的大好机遇,他不但没有成功感和成就感,而是接二连三向朝廷呈递辞让报告,举荐他人,固辞不拜,实现了将一腔为民为国情怀与对名誉地位予取予舍的完善结合,不慕虚名,不占利益,去留从容,激流勇退,脚踏实地,乃历代官吏为榜样。

庙堂江湖,苦饴从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是《岳阳楼记》作者为民请命,为国建言,为政府呐喊的人生哲学。胡适先生说:“这是九百多年前的一个中国政治家争取言论自由的宣言,比美国亨利·柏德列的‘不自由,毋宁死’的话要早出七百四十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出民主、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时代最强音,她不亚于抛在中华民族大地上的一枚原子弹,她把皇帝与百姓摆到了同一个忧字的平台上,解民难,除民苦,去民忧,造民福,这是作者在《岳阳楼记》中用心血编织的千千情结,

老百姓在官吏心中如同父母,情同手足,老百姓贫困,朝廷寝食难安,老百姓疾苦,朝廷感同身受,老百姓痛苦,朝廷赴汤蹈火,让老百姓安宁、温饱、幸福,是政府的精神寄托和追求。

进退两忧,坚守清贫。严加自律,洁身自好,秋毫无犯,身安为重,两袖清风,静如止水,甘于淡泊,粗茶淡饭,布衣薄褥,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才是一个官吏应有的品质,这才是庙堂官吏受敬的品格。《岳阳楼记》的作者正是用自己一生的行为规范,给北宋的官吏们做出了表率,并将其理念赋予《岳阳楼记》之中,以传承后人。他一生崇尚廉洁,妻、子衣食,仅能自给,每次率兵打仗、边关为帅时,朝廷奖给他的丰厚钱财,他全部分送给部下、将士,至死入棺的他,竟找不到一件新衣。

后乐先忧,为民乃首。“先忧后乐”之论是被人们所悉知的《岳阳楼记》面世并悬挂于岳阳楼上以后才得以在全世界传播并推向高峰、成为世人的座右铭的,以忧乐这一主线引出的先忧后乐的主题,她不知激励了多少有志者。而多少从政者,有着与范、滕相似经历和内心世界,他们遇到进、退、去、留、遇到政治打击、遇到冤枉背锅,虽然没有消极沉沦、遁世离俗,仍在自强不息、处处建树,但内心深处却有阴影和暗伤,先忧后乐的作者正是看到了在社会的相当一部分官员中的郁闷心理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内心世界和滕公有相似之处,他们既想谋发展,

有所作为,又摆脱不了内心的愤懑,动摇于“物喜”与“己悲”的矛盾之中,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错落到“自我中心”位置,找不到正确的人生定位,摆脱不了自己与社会的精神枷锁,因而每遇事业挫折,难免心生怨念和感伤,有时甚至存有强烈的怨恨、忧愁和悲伤。我们只有在长期求未知、从政生涯中,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不断进行调整,把自己摆到“天下”这个位置,放到老百姓身上,在逆境中对自己的得失考虑得少,能够将个人的忧乐置之度外,从压抑中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把眼光投向大千世界,把自己置身于为老百姓、为国家谋利益的事业中去,才能拿得起,放得下,举重若轻。

◎●她奠基并构筑了世界“忧乐大厦”,宣示了世界忧乐文化的发源地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人说在黄河流域,有人说在长江流域,还有人说是长江和黄河流域共同形成的,莫衷一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有人说是“天下至中的原野”,乃是中原,有人说是炎黄文化,亦是众说纷纭。而忧乐文化的发源地,因为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稳稳地“落户”中国岳阳,已成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一篇《岳阳楼记》,就能说是范公为世界发现、展示,推介了中华民族忧乐文化的发源地呢?理由有四:

屈公求索寻址。屈原是中国最早忧国忧民的官员与诗人,也是最早提出忧乐观的人之一,更是最早到达岳阳表述忧国忧民情怀的人,是屈公最早寻觅到求索文化、忧乐文化,最早寻觅到忧乐文化的发源地,最早定位忧乐文化于岳阳这块土地上。

屈贾的求索忧民文化助推了“世界忧乐大厦”建设地址的寻找,并为之打下基础。屈原和贾谊都在湖南生活过,湖湘文化起源于屈贾,他们忧国忧民思想历来为岳阳人所崇敬,对忧乐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岳阳被称为屈贾之乡。屈公一生颠沛流离,贵族出身,博闻强志,明于治乱,长于辞令,学识渊博,初辅楚怀王,

做过左徒,后黜为三闾大夫,流放汉北,因忧国事作《离骚》顷襄王时再遭陷谪,返回故里,行吟于大湖之南,一腔忧乐伴终生,在故乡行吟九年,留下不朽诗文,他遗迹遍神州,最后却将忧乐大厦寻址于岳阳,歌赋于岳阳,一跃于岳阳,屈大夫使岳阳这座古荒之野成了“蓝墨水的上流”诗经的发源地。

杜公忧国圈地。杜甫的岳州诗是他在岳阳看到现实后忧国忧民的真实记录,也是他在忧乐文化上圈地岳阳的一次忧国忧民旅行,他为后来范公忧乐文化落户岳阳和忧乐文化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构成了忧乐文化的内涵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和范公忧乐文化的形成发展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说是杜公为岳阳忧乐文化的形成最早圈地。

杜拾遗的忧国文化使岳阳这座古荒之野成了“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文化沃土。杜甫一首《登岳阳楼》的五言绝唱,把忧乐文化的发源地,这块蛮荒之地给圈下来了。他一生多次游歌洞庭,至晚年,重病缠身仍念念不忘岳阳楼,去世前一年顺湘江而下,再次登楼作赋,留下美诗。

闻一多先生评价杜甫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无论“慨世”还是“慨身”,他总是把个人的喜怒哀乐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决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他的忧乐观之灵魂永远徘徊在岳阳的天空和大地上。岳阳楼下对面的洞庭湖艑山岛是杜公永远瞭望岳阳楼这座忧乐大厦的记忆,感谢诗圣的圈地之功。

滕公为民浇注。滕子京的为国为民观使岳阳这座古荒之野成了“百废俱兴”之地。滕公从庆历四年春到巴陵任职,至庆历七年三月离开岳阳,其真正任职时间为两年十个月。一个小小的郡吏,这么短的时间办成了五件大事:重修岳阳楼,迁建岳州学宫,建设堤头渡桥,修筑偃虹堤,出版《岳阳诗集》。滕公履新岳州,下车伊始,便以一个智者的大略雄才鸟瞰巴陵,走街串巷,察民情,咨民意,仅一年时间,气宇非凡的岳阳楼便展示在世人面前。他痛感国兴之重在教育,许多优秀子弟无书可读,终身在湖上捕鱼为生,由于教育落后,偷盗盛行,民风日下,决定把已成危房的旧遗址迁建,不到一年,岳州学宫就耸立于岳州城。为解决至长沙的驿道,修建了三孔并列的三眼桥,又修建了洞庭湖防风大堤——偃虹堤。民本巴陵的执政理念,通过近三年在巴陵大地上的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把自己的杰作作为政治遗产永远传承给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滕公浇注的这座忧乐大厦婷婷玉立于中华神州已九百七十年,这座大厦伴唱着《岳阳楼记》愈发精神焕发,生机勃勃。

范公“五观”玉成。我们说范公的“忧乐五观”宣示了忧乐文化大厦和发源地的正式形成,她经历了一个萌芽、诞生、完善的历史变化过程。范公的阴晴观、进退观、悲喜观、高远观、先后观虽然不是他个人创造,他是以中国先贤们的思想而提出了准则,他的准则不是对先贤语录的引用和抄袭,而是升华点化了先贤们的文化思想,一个先字,一个后字,就超越了先贤的命题和概念,一个先字就设定和定位了一个民族的最高标准。他告诫政治家们自己首先要时时站在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政治高度,时刻保持鉴往知今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预测,而不只是拘泥于眼前的一得一失。

所以,这个乐字,这个忧字,这个先字,这个后字,全面量身定制了范公的思想境界、政治境界、时代境界,为什么屈大夫在其他地方就写不出如此美文,并还要专门选择在汨罗江怀沙自沉以忧国忧民?为什么贾谊要专程到岳阳作《吊屈原赋》?为什么杜甫先生只在岳州“凭轩涕泗流”呢?为什么滕宗谅一到巴陵就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使巴陵“百废俱兴”呢?为什么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孟浩然等一百七十余位唐宋诗人专门来巴陵这块土地吐心声呢?

他明白无误地告诉宋仁宗,告诉滕子京,告诉天下人,这阴晴观、进退观、悲喜观、高远观、先后观不是他个人的,是宋朝的、是社稷的、是国家的、是民族的、是世界的,大家都在岳阳那块土地上发千古之幽思,独沧然而泪下,他要将岳阳那一块古仁人的汇集之地所衍生的那种文化与中华的先贤文化思想汇集起来,形成一个时代的最强音,让世人放声呐喊。范公正是看到了这块土地上忧乐文化的孕育过程,自己亲自来分娩,用《岳阳楼记》这种文化形式来归纳、总结岳阳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先机,并向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推广这种文化,因而使岳阳这块荒古的南蛮之地变成了中国忧乐文化的发源地。登斯楼也,即生“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之感。但范公这忧乐五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一个由酝酿、形成、深化发展的脉路,经历了生活、读书、参政三个时期,才有了正式的形成与升华。

《岳阳楼记》(第三课时)教学实录

一、展示,入课文

教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岳阳楼记》,疏通了课文内容,并让两个小组为我们准备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先请两位小组长展示他们的成果。

学生1:大家好!我们组收集的是有关岳阳楼的对联,我们精选了几副送给大家。这是岳阳楼上最短的一副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副对联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雄壮气势,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是岳阳楼公园大门口的一副对联,高度盛赞了洞庭湖和岳阳楼,具有磅礴的气势。“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是岳阳楼上最长的一副对联,是清代窦垿撰写的,将岳阳楼的古今历史文化与优越的地理条件融为一体,抒发自己的感慨。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2:大家好,我们组收集的是有关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我们选择了两首诗送给大家。第一首是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在孤苦伶仃、体弱多病的情况下,登上岳阳楼所写下的,全诗流露出孤独、寂寞、惆怅、郁闷的感情。另外一首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一首诗与上面的一首风格迥异,全诗洋溢着喜悦豪放之情,体现作者浪漫主义的写诗特点。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教师:两位组长介绍得很好,清楚流畅,重点突出,很有文化内涵,让我们获益不少。(同学们长时间鼓掌)

二、熟读,明主旨

教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就是一部文学史,连范仲淹也说“前人之述备矣”,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范仲淹没有像李白登临黄鹤楼那样“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一纸文章天下传,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气势。

(学生打开书本,放声朗读,摇头晃脑,十分投入。)

教师:大家读得很好,虽然没有高歌入云,慷慨激昂,但是大家还是读得很投入,这说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面,请大家用横线画出文章的主旨句。

(学生默读课文,认真寻找课文的主旨句。)(大约一分钟)

学生3: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作者在古仁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先忧后乐的思想。

学生4:老师,我觉得文章的主旨句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文章用迁客骚人的揽物或喜或悲之情来引出古仁人的思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情怀。

学生5:我觉得他们两个人找的句子都是,因为文章是作者以岳阳楼来借题发挥,表达作者阔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政治理想。

教师:同学们很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创造性。但老师还是赞成丙的意见,因为他的意见较全面,分析到位,思考有深度。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理解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个句子,但那是字面的意思,我们平常说微言深义、微言大义,这两话到底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他们悲与喜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究竟跟什么有关系呢?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学生稍作思考,立即举手回答)

学生6: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乐是在人民快乐之后才快乐啊!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十分准确,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很好。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到班上交流)

学生7:作者范仲淹是借岳阳楼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其实,作者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句话是范仲淹的心语,他想以《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

学生8:其实作者想让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同学们感到很吃惊,唏嘘了一下)大家不要惊讶,我是查阅有关资料的。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学生热烈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能引经据典,见解精辟,很好。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学生9: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但是,我觉得他的“忧君”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过,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教师:同学们对这句话理解全面而又深刻,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敢于陈述自己的思想,希望大家把这种好的学习习惯经常用到学习上。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请大家谈谈。(学生静静地思考了一下,回答很积极)

学生10: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11: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12: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13: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14: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学生15:现代歌手丛飞,为了让西部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竟然贷款捐助,而自己却一贫如洗,乃至得了绝症无钱医治。

教师:同学们,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的思想精髓,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当代公民。

三、品读,析语言

教师: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忧国忧民,具有远见的卓识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岳阳楼记》就是一篇经典之作,以其规范、典雅、精致的语言被世人所喜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划)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品味语言有哪些方法?

(学生自由说说,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16: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因为课文是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流利畅达、简洁凝练、如珠走盘。

学生17:也可以从音韵方面来品味。因为文章有音乐美,读来润畅,听来清晰。

学生18:还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或哲理方面来品味。

学生19:我觉得从词语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品味也行啊!

教师:同学们提供了这么多方法,下面让我们就把它运用到实践之中去吧。

(学生分小组交流3分钟后,再到班上交流)

学生20:我很喜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说完后同学们热烈鼓掌)

学生21:我最喜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学生22:我最喜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句话。它运用对句,写出了洞庭湖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通”“极”二字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观和恢弘的气势。

学生23:我尤其喜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这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学生24:我很喜欢“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学生2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最富有诗意,我最喜欢。“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学生意犹未尽,还想说出自己的感悟)

教师:同学们不愧是个诗人,对语言有很强领悟力和感受力,老师被你们绝妙的语言深深感动了,希望大家在写作时,学学这样的写法,运用这些经典的句子。

四、诵读,重积累

(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五、重温经典,感受情怀。

(教师带领学生读读范仲淹的名作,让学生体会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师: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个个当代的范仲淹吧。同学们,再见!

学生:老师,再见!

《岳阳楼记》学案17

学习目标:

1.积累并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熟背课文。

2.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并领会文中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资料助读: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彬州(陕西彬县),后迁居平江(江苏吴县)。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 年5月20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

二、文学常识(1.作者2.背景3.文体知识)(结合资料助读书上批注)

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读流畅)

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1.通假字。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一词多义。

极:南极潇湘 或:或异二者之为

此乐何极 而或长烟一空

一:一碧万顷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而或长烟一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和:政通人和 夫:予观夫巴陵胜状

至若春和景明 嗟夫

3.词类活用。

(1)先天下之忧而忧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百废俱兴 (4)北通巫峡

4.古今异义。

5.特殊句式:

6.重点词语解释

我的疑问:

探究案::

1.梳理全文结构。概括文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书上批注)

2.课文三、四段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分别表现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与迁客骚人的悲喜观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检测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岳阳楼记》选自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记”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记事、状物,并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常采用“卒章显志”的方式。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政治抱负。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 淫雨 心旷神怡 忧谗 樯倾楫摧

岸芷汀兰 宠辱偕忘 薄暮冥冥

3.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得意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第3、4自然段一喜一悲,一明一暗,一阴一睛;都是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

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具体“进”具指___________,“退”指____________。我的收获:

《岳阳楼记》课后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课后题及答案

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在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准确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在诵读感悟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常见实词的意义或虚词的用法,逐步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

1、乃重修岳阳楼(乃:表示两事相承,可译为“于是”“就”“便”。)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景象。)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谗:说别人坏话。)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偕:一起,一同。)

6、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归依。)

三、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

设题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深入理解这句名言的内涵,并体会其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的启示意义。教师可参考“课文研讨”部分给予必要的指导。

《岳阳楼记》导学案16

八年级语文下期第一周导学案(编号26)

《岳阳楼记》2课时

名人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掌握生字词的的读音与书写

2、翻译重点句子,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学习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积累出现的成语。

【学习难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知识链接】:

关于作者: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作品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快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A、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 )守 朝晖( )夕阴 迁客骚人( ) 霪雨( )

霏霏( )薄暮冥冥( ) 潜形( ) 岸芷( )汀( )兰

皓( )月 心旷神怡( ) 宠辱偕( )忘 浩浩汤汤( )

(B)听范读音频,在原文上划分停顿节奏,并说说下列句子如何读出正确的停顿。

刻 唐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先 天下 之 忧 而 忧,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2、研究并准确理解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

(一)古今异义词

增其旧制: 制:古义( ),今义( )

南极潇湘:南极:古义( ),今义( )

去国怀乡: 去:古义( ),今义( )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古义( ),今义( )

气象万千: 气象:古义( ),今义( )

(二)一字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 ) 至若春和景明( )

⑵通: 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峡( )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⑷空: 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

⑸一: 一碧万顷( ) 长烟一空( )

⑹极: 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 此乐何极( )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三)通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 : 通 _______,意思是:

百废具兴: 通 _______,意思是:

(四)词类活用 长烟一空: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合作学习课文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 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1)气势非凡:“ ”。

(2)宽阔无边:“ ”。

(3)湖光山色:“ ”。

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三【展示评价】:

翻译加点的字词。

1、政通人和:通:( )。和:( )。

2、越明年:越:( )

3、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

4、横无际。涯:( )

5、朝晖夕阴:晖:( )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

7、前人之述备矣:述:( ) 备:( )

8、然则北通巫峡:然则:( )

9、迁客骚人:迁客:( )。骚人:( )

10得无异乎:得无:(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四【再认重构】

(1)《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_家。在本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五【深化拓展】

1、自主学习并翻译全文,指出各句中的难点字词。

2、完成同步练习相关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课文内容,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2、准确背诵并翻译课文。

3、学习描写、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积累出现的成语。

【学习难点】:领悟古仁人之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概括文章主旨。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3、4、5段,指出各句中难点字词及其用法。

1、若夫霪雨霏霏:若夫:( )。霪雨:( )。霏霏:( )。2、连月不开:开:( ) 3、浊浪排空:排空:( )4、日星隐耀:隐耀:( )。5、山岳潜形:潜形:( )6、墙倾楫摧:墙:( )。摧:( ) 7、去国怀乡:去( ) 国:( )8、薄暮冥冥:薄:( )。冥冥:( )。9、满目萧然。萧然:( ) 沙鸥翔集:集( )10、至若春和景明:至若:( )波澜不惊:惊:( )。

11、锦鳞游泳:锦鳞:(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 )。一空:( )。12、此乐何极:极:( )宠辱偕忘:宠:( )。辱:( )。偕:( )13、把酒临风:把:( )。临:( )。

1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 求:( ) 古仁人:( )。15、或异二者之为:为:( )不以物喜:以:( )。1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 )17、是进亦忧,退亦忧:是:( )。进:( ) 退:( )

18、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二【合作交流】

1、 朗读第3段,说说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2、 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联系前后文来看,“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

5、“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6、“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三【展示评价】

学生当堂背诵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四【再认重构】

1、翻译下列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积累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深化拓展】

说说下列句子分别是什么句式:

A、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

C、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 D、吾谁与归?( )

课后反思:

《岳阳楼记》表格式导学案15

灵乡中学2014秋年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

第六单元<岳阳楼记>

主备人

袁志斌

审核人

八年级语文组

上课时间

使用班级

学生姓名

老师评价

预习展示

改错空间

学习目标

指导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学习精炼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查阅阳光课堂金牌练习册P30页和新华字典一一过关

结合课文内容和阳光练习册里的学前热身

了解作者和背景:

自学指导

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浩浩汤汤( )迁客骚人( )日星隐曜( )薄暮冥冥( )岸芷汀兰( )宠辱偕忘( )心旷神怡( )朝晖夕阴( )

深层阅读-----理解积累

1、通假字。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一词多义(你能从文中或你积累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理解吗?)

以 观 一 开 则

极 或 空 通 和

3、古今异义

越明年 属予作文以记之

至若春和景明 气象万千

微斯人

4、语类活用

谪守巴陵郡 极而悲者矣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或异二者之为

百废具兴 先-----忧,后------乐

5、成语积累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政通人和:

反馈检测

改错空间

深层探究----文本探究

1、第一段写重修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作者从楼上看到了怎样的雄伟景象?作者略写岳阳楼景观是因为:

(横线上用原文作答)

3、试品味下“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和吞”换成“连和接”好不好?

4、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 的 那么作者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为什么?再说这两相同吗?

5、古仁人之心的览物之情又是怎样的?其忧乐观又是怎样的?

6、微期人的“斯人”是指:

7、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语文积累--------岳阳楼记识和岳阳楼名联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邻洞庭湖畔,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杜老乾坤今日眼;范公忧乐昔人心

《岳阳楼记》学案14

《岳阳楼记》导学案

一、介绍范仲淹其人。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二、朗读或背诵。自选一节自由朗读,享受朗读之乐。并齐读第五节,共享朗读之乐。或自选一节或几节自由背诵,享受背诵之乐。

三、独立探究。

1、关于内容。①一节记叙,具体说明写此文原因的是哪一句?②二节描写,总写洞庭湖景象,其特点是什么?③三节描写和抒情结合,所写景象有何特点?写出了“迁客骚人”面对此景的什么心情?④四节描写和抒情结合,所写景象有何特点?写出了“迁客骚人”面对此景的什么心情?⑤五节议论,其中写“古仁人”普遍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什么?写“古仁人”普遍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什么?

2、关于结构。①二节中与一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是什么?②找出二节中一个明显的过渡句。③找出五节中一个明显的过渡句。

3、关于写法。①三、四两节将两种景象和两种心情进行 ,以突出强调二节中的“ ”一句。②本文又将一般的“迁客骚人”和“古仁人”进行

,以突出强调古仁人“ ”的旷达胸襟和“ ,

”的志向和抱负。③三、四节将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这种写法叫

。(一般散文的写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情景交融等)

四、展示独立探究成果。

五、合作探究。反复诵读此文,我感觉作者写此文时一定百感交集。那么,作者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想和心理?(结合第五节的议论,作者的经历,及好朋友滕子京的经历谈)

六、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七、运用。结合本文和以下介绍范仲淹的文字材料演讲。参考题目:共产党的干部应当向范仲淹学些什么;我所知道的当代“范仲淹”;渴望多一些像范仲淹一样的好干部。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困了,就用冷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动的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24

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背景介绍: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生字:

谪(zhé)守 属(zhǔ)予 浩浩汤汤(shāng) 怒号(háo) 冥冥(míng) 岸芷汀(tīng)兰

偕(xié)忘 霪(Yín)雨 霏(fei) 朝晖(huī)

划分朗读节奏: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写作缘由.第二部分(2-4)写迁客骚人览物而生的两种感情.第三部分(5)抒写宽广胸怀和政治抱负.

阅读第一节,思考:

教学设计24 href="/jajx/UploadFiles_7634475/201402/2014022409141320.rar">《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