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达摩经典语录台词 正文

达摩经典语录台词

时间:2024-09-26 03:20:12

【达摩难陀法师佛语经典语录】

恐惧与烦恼是我们为生活付出的代价,而不安是恐惧和烦忧的根源。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在所有负面的心理状态中,最不健康、最伤身体的是慢性烦忧。

人为什么会烦忧?最根本的答案只有一个——烦忧是因为“我”和“我的”观念,或佛教说的“我执”所致。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忧忡的人总感到自己不如人——“也许我无法胜任那份工作吧!”或“我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无法让人对我有好印象。”他们不愿意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示人,总是对自己说:“我不能让别人知道真正的我,否则,别人可能对我失去信心或轻视。”所以他们只好伪装成另一个人。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没有一个人在世上是不可或缺的,少了他,世界还是会继续运转。既然如此,他大可不必这么担心自己,老是怀著一些想象出来的忧虑,以致伤害自己的健康,缩短人生的旅程直到终了——死亡。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忧虑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承诺及责任,起源于各种的伪装。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家庭是另一个忧虑的症结:“或者我根本不是个好爸爸(妈妈、女儿、儿子)”

先生担心年轻貌美的太太对其他男人示好;太太忧虑英俊的丈夫会离她们而去或有了外遇;未婚男女担心找不到好对象:结了婚的夫妻担心膝下犹虚会是多么寂寞;已有子嗣的夫妻又可能担心子女的教养问题。

有的人忧虑:“老公(老婆)已不再爱我,可能会遗弃我。”或“等我老了,孩子会不会照顾我?”还有一些父母过度担心小孩的安全问题、收入是否足够应付家庭开销、家庭的保全问题,或是家眷亲人的健康情形等等。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人往往很在乎自己的外表——男人担心秃头;女人烦恼脸上出现皱纹或忧心自己的身材、肤质、身高等问题。

人也害怕遭受他人的批评,评击或谴责,因为害怕被人嘲弄,而不敢在人前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想法,但每当有人表达与自己相同的意见。而且得到别人的认同时,自己却又忿恨不平。虽然明知别人的批评是不公平的,也不是自己应得的,却又深受其苦。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你的财富可以粉饰住处,

但只有美德能装扮自己;

你的服饰可以点缀外在,

但只有行为能够代表你。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要了解,生命中所遭受的一切困厄终有解决之日,没有永远受诅咒的灾难,除非自己愿意让事情如此发展。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然而,有些自由派的思想家则认为:“人只是一步小小的机器,由原子排列组合而成,不过是自然进化的一部分,而痛苦则是人类挣扎求生不可避免的过程。生命並没有特殊的意义及目的。而死亡是化学成分的分解,分解殆尽后,不余一物。”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工作上,人可能烦恼著能否顺利完成工作,如何做正确的抉择。

“如果我的决定是错的,那该怎么办?”

“我应该趁现在赶快把股票卖了呢?还是迟些再卖?”

“我的部属在财务管理方面是否值得信任?他们会不会趁我不在时背叛公司?”

有些人担心可能会遭受损失,或是无法如愿获得升迁,或是被托付太多的责任,有些人则烦恼功成名就会遭同事的嫉妒。

事实上,我们每天所遇到的烦恼永远也无法详列出来,活著,本来就充满了忧虑和恐惧,这造就了我们内心的黑暗面。人有无数的恐惧——怕敌人,怕飢饿、怕生病、怕失去财产、怕老、怕死,甚至害怕来生。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人不只烦忧事情会出纰漏,甚至事情进行得太顺利也会烦恼。在他心中隐约有种莫名的恐惧感,似乎事情会顷刻之间出错,眼前的快乐可能在下一秒变成悲哀。

虽然有人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但人还是担心没有消息,无端的担忧使得生活中充满恐惧。这种不幸降临在每个人身上,只有心地纯洁的人,才能从桎梏中解脱。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恐惧与烦恼似乎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一个活在现世的人,都无法从这些不愉快的精神困扰中解脱。

人到底为什么忧心忡忡?

忧虑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承诺及责任,起源于各种的伪装。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人必须做好心理调适,随时有接受责难的准备,即使这些毁谤毫无根据。林肯对批评有一套审慎又实际的应对方法。他说:“即使我们反驳别人的抨击,可是还是换不回小店关门的命运。我以竭尽所知所能的态度去做事,不到末了,绝不罢手。如果最后证明我是对的,那么别人的批评又有什么关係?如果事后显示我是错的,那么,即使十个天使的担保,也是枉然。”

——达摩难陀法师《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达摩难陀法师简介】

达摩难陀长老,出生于1919年3月18日,家乡在锡兰南部。他在马达拉的基宁村一间学校受正规教育。由于文化的影响,年幼时,他便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位出了家的舅父,成为他的精神导师。他的母亲是个非常开通及虔诚的佛教徒,虽然长老是个长子,但,母亲却鼓励他出家。母亲还说:如果你结婚,只能照顾到家人而已;若出家成为法师,就能照顾到无数的众生。长老12岁时,依 venerable k.dhammaratana maha剃度出家、在venerable n.sarananda maha 座下成为沙弥。

当中接受寺院的训练直到29岁受具足比丘戒。为了更了解佛法,所以就进入哥伦维也华丹那佛学院及其他著名佛学府深造,随后7年,他专心研修梵文、佛教哲理、巴利文合经典。26岁考获学院语言、哲学合巴利文经典研究文凭。曾获得印度兴都大学奖学金,到该大学深造,主修梵文、兴都文和印度哲学,经过4年的专精研读,获得大学颁发印度哲学硕士学位。后来,回返锡兰建佛学院,实现说法度众的心愿,还出版佛教月刊给予村民阅读。

33岁那年,长老获得维戴加拉学院院长选派,前来马来西亚十五碑锡兰佛寺服务。1962年。长老就在十五碑佛寺成立佛教弘法会,其目标是研究佛法和推扩佛教文化,鼓励、促进和发展佛教真理和慈悲观以及培育宗教和平及认识。1970年,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成立,长老鼓励佛教弘法会青年组,大马锡兰佛教会青年组也加入马佛青总会。同时马佛青总会也邀请长老为宗教导师,为佛青和佛教徒提供宗教资讯服务。长老到过东西方国家弘法。他拥有东方研究大学,那兰陀大学、兴都大学所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60年代,长老是马来西亚宗教联系机构的活跃成员。长老也是筹组各宗教谘询理事会的创办人之一。

2006年8月31日中午十二时四十分,马来西亚、新加坡南传首座也是现任吉隆坡十五啤南传佛寺住持达摩难陀长老,在雪兰莪梳邦再也医药中心安详圆寂,世寿八十八岁,戒腊七十五载。

“诸物之中,何物无相”,“诸物之中,不起无相”“何物最高”“人我最高”“何物最大”“法性最大”“郡王所赠,我已心领”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盖一间稳固的“自修室”,经过艰辛的认证,“佛道修行在心中”

“你们这些僧人中日不耕不作,受人民供奉。。什么是佛,居然没有人给我一个解释,”...“我虽不懂太多,可解你心中疑惑”“什么是佛”“见性是佛”“性在何处”“性在作用”“若作用时何处出现”“在胎为身,在世为人,,,在足奔行”

一个镜头:“达摩祖师从天竺走之前正在看的书,当书被合上后显现出的书名是《易经》”

“风吹铃动氨“我看是您的心在动吧”

“大师在做什么”“你们在做什么”“我们坐禅成佛”,,,“我磨瓦成镜”,“磨瓦怎能成镜”“既然瓦不能磨成镜,坐禅又怎能成佛呢”“怎样才能成佛”“从根本上修”“何为根本”“心为根本”

“污泥之中生出莲花,你们只可取妙莲之洁净,不可取污泥之浑浊”“污泥能生连,也是好泥土”“?,污泥也有可取之处啊?”

“你是手握成拳还是拳握成手”“。。。”“这个道理就等于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先有。。”“没有对错,两者都对,要视乎造化而定”

“我不明白,哼1“你最好先去找一个让你明白的人”“我看那个人就是你”“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请问达摩大师,人死以后向何处去”“不知道”“哼!你也有不知道的。。。”“因为我还没有死”“。。。。。。”

“哦,我明白了,天竺僧人讲经不用口氨“不用口怎么讲话呢”“。。。。。。”

“我不杀生还有别人呢”“是啊,设身处地扪心想,谁可将刀割自身”

“。。。无施无受,一切皆空,对不对。。”达摩却给了他一巴掌,“你怎么打人呢”“你既然说一切皆空,那么何来痛苦”“。。。”达摩走后,此僧人跪地言谢。

“你跪了这么久了,究竟什么事埃。”“徒儿还是老不时做恶梦,请老师开解”“,,,你多年些经-文”“徒儿没少念啊,徒儿是诚心求悔的。。”“唉,念经时应心无所求”

“如你所说,梦中指示,你向南行,定能悟道。。。”

“徒儿舍不得师傅埃。”“将来你修行不在我之下,去吧。。”

你既然有断臂求法的决心,那又有何不可,先赐你法号:惠可

“我问他:身为僧人,你可知道你自己是谁吗”“他却回答不知道”“哦,他已经达到无我的境界了。。”“。。。。。。”

1、原人之心,皆具佛性。

2、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3、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4、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

5、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

6、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7、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8、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

9、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10、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11、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12、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1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

14、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15、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16、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

17、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

18、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

19、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

20、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

21、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

22、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3、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

24、成佛须是见性。

25、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

26、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

27、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

28、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

29、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

30、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31、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

32、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33、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34、本心常现前。

35、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36、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

37、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 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 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38、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

39、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40、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41、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2、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

43、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4、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

4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

46、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47、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48、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49、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50、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