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大彻大悟的佛语录 正文

大彻大悟的佛语录

时间:2024-11-15 13:44:18

若不自我设限,人生就没有跨不出的藩篱。

做人就要敦伦尽分地活在责任、义务中。

能把自己压得低低的,才是真正的尊贵。

我们要感恩逆境,逆境就是我们的名师,是我们成就佛道的增上缘。

不要担心爬得比别人高,应该永远试着超越自己。

力能折人于一时,德可服人于一世。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把你的观念强加在别人身上,保证你活的痛不欲生。

佛法不是纯理论,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去做,才会相应。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闭关是要你认识自己的本性,还有关闭你的一切恶业,并不只是要把身体关起来而已。

明心见性不是像死人,不是什么都没有作用;是什么都作用,而什么都放得下。

吠犬之用,胜于睡狮。

人生便像一出自导自演的戏,主角就是自己,而「公演」的机会仅此一次。

默默地关怀和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我们是佛的弟子,应当时时刻刻以整个佛教的兴盛为考量。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会难过。

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少数人发表你自己的意见;接纳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自己的判断。

一个技术高明的木匠,毋须因未受到外行的赞美而伤心。

古云:「世间欲免刀兵劫,除非众生不杀生。」

当你用手指指向别人的错误时,有三只手指是朝向你自己。

不肯挑五十斤的人,就永远担不起一百斤。

感恩每个人,用感恩心过日子,舒畅多了。

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得比较烦恼。

文明即是无明的面纱,由无明所发明出来的产物也是无明。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在娑婆世间大彻大悟的人,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去,就是)清净法身,常寂光净土。

一个道场如果没有正法,就如同一个人只有躯壳没有灵魂。

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一条又长又好的链子,中间坏了一个小环,就不能佩带。

君子慎独,恶小莫为,阎王虽酷,也不收无恶之人。

破天下之至巧以拙,驭天下之至纷以静。

当死亡来临时,你所面对的,是一生所造邪恶的负担。

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智慧是生命的泉源。愿望是生命的动力。行动是生命的展现。

用你心中的温暖烛光,点燃你周围的另一支烛光,这世界就亮了起来。

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空」不是否认万物的存在性而是透视它的不永恒性。

所谓的神通就是把内心的烦恼弄通。

彻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彻底认识了永恒的自己。

世间事,无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

「明心见性」就是运用在这现实的社会当中才会有意义。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执幻为真。

不要绝对相信权威,因为权威有时也会犯错误。

以伤害别人的手段来影射自己的优点,都是愚痴的人。

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活出你真正的生命来,否则生命即失去意义。

骄傲与偏见,好像双面刀片,面面都能伤人。

实可御虚,拙可制巧。

直下承担,我就是佛,我要发菩提心,但是无菩提心相,无相,为菩提心。所以发菩提心,无菩提心可得,发而无发,无发而发,是名菩提心。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发现真理而不受持之人,如同一只蝙蝠,虽然它的眼睛能分辨太阳,但却不喜欢在阳光中。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掌握生活中的每一个动点,即能掌握你的人生。

事情本身并不是非对即错,非黑即白,是我们的思维令它如此。

若一直追逐境界,则会引导自己走向迷惑与混乱,然而,若你清楚的去观照世间,真实的智慧就会显现出来。

要离开文字的执著,就要将文字当成一种真理的观照。

要自觉、自悟,佛在心中。

没有反省的人,永远停留在某一个阶层,没有办法超越。

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佛陀的伟大在使人从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彻底的救度、解脱。

佛的大能力,也只能做助缘而已,修行成就,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努力。

若你破坏境界,即是破坏你的清净心(境即是心),所以我们要学习心与境界调和。

起烦恼时,要回光返照—退步原来是向前。

宗教,总是盲目的,因为感情胜于理性。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

节约就是收入。

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伤害大于对受害者太多了。

只要我们肯听经闻法、肯觉悟,开发我们内心的智慧,我们就是世间最富有的人。

没有烦恼的那颗心,叫做本性。没有执著、没有颠倒、没有分别的那颗心,叫做本性。

把佛法当作世间学问来研究,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贪欲如口渴喝了咸水。

未曾有一物,不被无常吞。

无论你处理任何事情,若心存尊重他人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有帮助的事情。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见人得利益起随喜同乐心而不眼红。

承受不起不幸打击,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孝养父母不只是供给他们吃住,更重要的是维护他们精神生活的健康。

我们富有,不是因为我们所拥有的多,而是由于我们要求得少。

若心不依法修行,名为佛门外道。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未来,你一定要面对他、接受它,你没有办法抗拒,谁都没有能力去抗拒死亡。

欲行平坦路,先令平其心。

自心即佛名正信,心外取法名邪信。

空,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没有永恒性。

有人说:「历史是一部不负责任的烂帐。」

圣人无心亦无境,境界的产生只是为了方便度众。

妙有就是将大智慧运用在每一个生命的动点上。

人无志,犹如小舟无帆,不能远行。

佛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他慈悲的教导众生,从不控制众生。

大彻大悟的圣者,在他们的眼里,生和死是同样的意义。

所谓的戒就是「凡是怕别人知道的事断然不做,凡是不可做的事断然不想。」

「远离罪恶」的味,「寂静」的味,「法悦」的味,尝到此味的人,并无恐怖。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不要奢望自己能够讨好每个人。

利人之善为「真善」,利己之善为「假善」。

学佛是重在悟,不是重在世智辨聪。

佛家禅意经典语录一

1、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

2、人们必须体验过痛苦,才能体会到生的快乐。

3、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和信念,是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信心,是一切都该如此进行的信心。

4、无论在得意或失意时,都不应该忘记环境的力量,毕竟事情的成败必须靠全体环境来配合。

5、要先确立大方向和远目标,为众生设想,为长久打算,然后放开心胸待人,脚踏实地处事,这才是真正的开放。

6、无论发生了好事或坏事,好事不必得意忘形,坏事不必焦头烂额,那都是由于因素机缘所促成,不如面对它、接受它。

7、让一切都成为过去,不必沾沾自喜,不用耿耿于怀。

8、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智慧心,就能够在顺境及逆境中游刃有余,自由自在地向前看、向前行了。

9、成功与失败不是绝对的,当遇到失败时,却往往也是成功的转机。

10、如果想拒绝诱惑,就要把心放得远一些,把目标定的更明确。

11、追求外在的浮华是一种诱惑,当用心去沉淀的时候,外在的浮华只不过是跳梁小丑一样的角色,真正有魅力的是那颗至真至纯的心。

12、人们追求的目标,越是刻意雕琢离目标越远,只有以一颗淡定的心,一份不受任何诱惑的开阔胸襟去追求,你才能有最终的美好与收获。

13、修行,首先要把欲望舍掉;没有欲望,就没有轮回,这一生当中就能心境一如。

14、心是内,境是外面,心境一如,心地决定清净,没有挂碍,这是真正的解脱、真实的自在!

15、“一”就是一切,而刹那就是永恒。

16、禅定最高的境界也就是远离“能、所”二心,无能修之心,也无所修之果。

17、凡是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都非常爱美,也都非常爱交朋友,这种人犹如一朵鲜花,随时都在散发着芬芳。

18、没有生起真正的大悲心,是修不成正等正觉的。

19、佛教里的慈悲本身就是爱的升华,如果没有爱心就没有大悲心,没有大悲心就无法大彻大悟。

20、修行要心存众生,志在天下,忘我地去修,去炼,去爱众生。

佛家禅意经典语录二

1、烦就是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就是烦恼。

2、皈依之后就会认识到:你做这个工作,要多挣钱,多做好事,做好事能帮助很多人。

3、你要想:我挣这个钱,要找到它的意义,帮助很多人做善事啊!这才是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4、你生活的意义,工作的意义,挣了钱多去做好事。

5、供养三宝,弘扬佛法,护持佛法才是生命的意义。

6、人生,人不是机器。

7、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意义,那么就来学习佛法。

8、人并不只有这一生,而是有前生后世的,知道人生怎么回事,也知道我们这一生应该到哪里去。

9、人生没有方向感,你不知道做事的意义。

10、要找到归宿,找到这种依靠,找到生活的意义。

11、没有动力,就是因为你找不到做事的意义。

12、没有冲劲,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这种干劲。

13、没有依靠,感觉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有很多自己想的东西无法实现。

14、皈依佛门,皈依三宝,皈依就有了心灵的归宿,说明你皈依三宝的这种因缘到了。

15、有些人即使很有钱,或者有很大的房子,但他没有依靠,心里感觉都不是我的。这

16、没有心灵的归宿,心里空荡荡的,总感觉干啥事都没劲,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也不知道自己活着干什么。

17、一切都有因果,真正念佛有这个功夫在里头。

18、即使是过去有这个因果,不用担心,受苦就是了苦,业消掉不就好了。

19、即使死去,你的善业是不会消失的,这就是“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20、一切担心的,都是自己各种各样的结果。

佛家禅意经典语录三

1、幸福在于心灵的净化,而人们内在的心灵没有被净化,是因为人们只注重外在的物质生活水平。

2、知足常乐、心存感恩,才会产生幸福感,从而让内在心灵得到净化。

3、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4、真正学习佛法并能够受用,就一定要看到,佛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用来对治我们这颗心的。

5、世间的无常源于内心。

6、世间的一切一定是无常的,快乐的时光会过去,痛苦的时光也会过去,你只要习惯了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7、无论外在的世界赋予你多少压力,只要认识到它们的真相都是无常的,并以接受无常这样一种心态,那么就能坦然面对。

8、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面对的这一切痛苦的遭遇都是正常现象;而且这一切遭遇的来源却是我们的内心。

9、业因和业果的这种关系,实际上是根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10、西方极乐世界是随念所成的,没有一点让你讨厌的地方,但他是一个完全满足我们内心要求的世界。

11、人们之所以造成内心的痛苦,是源于心灵上的不健康。

12、能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的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13、心能够产生业风,而业就是风。当我们的心到了,风也就到了。

14、只要你确信你绝对不会那样死,确信你绝对不会活着很难受,你就会很安心地活着,这便是信念的力量。

15、当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烦恼时,无论对待哪一位众生,你都能够给予他们慈悲和智慧。

16、佛法中所倡导的所有修行法门都告诉我们要往好的地方想,即心有所想,想有所成。

17、天台的止观是通过让我们去感受心灵像虚空一样无所得的空观,以及像佛菩萨的净土一样庄严的缘起世界,从而回归性空不二的中道,圆融自在。

18、“即心即佛”,无论是妄想的心也好,不妄想的心也好,凡夫起心动念的这颗心就是佛的心,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19、如果你敢于承担,无论是妄想或不妄想,这颗心一定是跟佛一样的 。

20、金刚妙慧眼扫荡一切妄念执情,定将身心世界一眼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