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庄子道德经精华语录 正文

庄子道德经精华语录

时间:2024-09-24 03:28:40

导语: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大意: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意: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23、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大意: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大意: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2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大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2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2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大意: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2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大意: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3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大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3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大意: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33、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大意: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3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3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大意: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37、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大意: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3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大意: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39、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4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大意: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41、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

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4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大意: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4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45、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4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大意: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47、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4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大意: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会缺失。

4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50、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列御寇》

大意: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在。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生平简介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

主要着作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着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着《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历史人物,/)

经典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道德经》名言欣赏【经典篇】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名言欣赏【精选篇】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自足者副,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

【译文】 能了解别人的成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译文】 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

【译文】 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道德经》

【译文】 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

【译文】 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8.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

【译文】 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9.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弟子规》

【译文】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10.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弟子规》

【译文】 未成年人不要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喝醉酒的人的行为和状态是十分丑陋的。

11.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弟子规》

【译文】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由于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12.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弟子规》

【译文】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13.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弟子规》

【译文】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14.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弟子规》

【译文】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5.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弟子规》

【译文】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了。

1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译文】 坚持不懈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雕刻成功。

17.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译文】 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草更深。

18.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译文】 水既能拖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颠覆。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2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文】 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他们的交情就像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道德经》名言欣赏【热门篇】

1.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韩非子》

【译文】 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2.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韩非子》

【译文】 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3.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文】 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译文】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译文】 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6.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译文】 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和做法回应对方。

7.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

【译文】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8.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文】 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9.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三国志》

【译文】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志》

【译文】 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1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志》

【译文】 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1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译文】 人生大学问的宗旨,就在于发扬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之后就能有多收获。任何事情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13.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诗经》

【译文】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1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文】 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1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译文】 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1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译文】 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

18.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答宾戏》

【译文】 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假名声。

19.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译文】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实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20.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文】 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2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文】 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文】 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23.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曾国藩

【译文】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2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译文】 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25.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译文】 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26.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

【译文】 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27.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译文】 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会被打开。

28.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大学》

【译文】 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2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太傅箴》

【译文】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3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文】 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