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2. 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3. 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
4. 『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5. 交友以无瞋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淨土,修行以无得为涅槃。
6. 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7. 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8. 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9.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10. 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11. 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12.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淨化的身心。
13. 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14. 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15. 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16. 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愚者,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17. 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淨土。
18. 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19.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20. 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21. 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语言要古典化,学习要现代化。
22.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淨,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23. 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24. 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25. 求学读书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
26. 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27. 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28. 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29. 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30. 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31. 金钱可以买得到奴隶,但买不到人缘;金钱可以买得到群众,但买不到人心;金钱可以买得到鱼肉,但买不到食慾;金钱可以买得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金钱可以买得到美服,但买不到气质;金钱可以买得到股票,但买不到满足;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舖,但买不到睡眠。
32. 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33. 用兵择其勇,用人择其才,用理择其道,用钱择其德。
34. 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35. 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36. 由『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37. 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淨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38. 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39. 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吃得重。
40. 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淨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41. 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42. 有为法虽假,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法虽真,执之则慧光不朗。
43. 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閒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44. 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尊严;活有流芳百世,有遗臭万年。
45. 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
46. 求革新不可太快,厌恶人不可太凶,要他好不可太过,用人才不可太急,听发言不可太率,对自己不可太宽。
47. 有能力的人,处处给人方便;无能力的人,处处给人为难。
48. 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49. 勇气须从一念中求,仁慈须从行仪裡找。
50. 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权的教育,自觉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51. 坐姿如钟,必须稳重;站立如松,必须正直;容貌如镜,必须明淨;行止如法,必须合仪;思想如流,必须清澄。
52. 作家在稿纸上耕耘,农夫在土地上耕耘,教师在黑板上耕耘,禅者在心地上耕耘。
53. 人我相处之道,靠生活教育来训练;自我提昇之道,靠思想教育来启发。
54. 事事肯放过他人则德日昇,事事不放过自己则学日密。
55. 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1、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2、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3、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4、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5、百病挟痰
6、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7、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
8、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10、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11、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12、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13、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14、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15、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16、久病先针足三里
17、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1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9、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0、养心莫过于寡欲。--《医学入门》
21、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善医者,法门广大无边。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25、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26、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27、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28、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29、善嚏者,肺病也。善噫者,脾病也。呵欠者,胃病也。
30、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31、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32、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33、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34、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35、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36、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37、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38、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39、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宜补脾阴者,虽石膏、知母转能开胃。
40、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41、肾中阴虚则肝心之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之病生。
42、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43、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44、水系有形之饮;湿为无形之邪。
45、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46、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
47、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
48、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49、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正不争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
5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51、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52、脾气喜升 胃气喜降
53、熟读而精灵自启,思深而神鬼可通。
54、血之失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血之失于便脲者,太阴之不升也。
55、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56、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57、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5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59、早上头痛属气虚。晚上头痛属血虚。
60、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61、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6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63、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64、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
65、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66、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67、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68、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69、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70、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71、有触心动为惊,无触心动为悸。
72、暑有阴阳之分,尿有赤浊之别。
73、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74、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75、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
76、病人不忌口,医生白动手
77、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78、汗出不解,非风即湿,复杂做事,简单做人!
7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80、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81、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82、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83、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84、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胁痛)
85、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86、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见黑既止。
87、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88、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89、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90、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91、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肾虚有痰宜补肾以引其归脏
92、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93、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94、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95、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96、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97、阴阳虚者,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也;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
98、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99、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100、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101、阴虚者能发热,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阳虚者能发热,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
102、俱视独见,无与众谋。
103、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
104、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105、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
106、百病生于气
107、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108、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
10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110、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凉;太阴告困,湿浊弥漫,宜温宜散。
111、肾脏内寓真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大师
2、此生空过,后悔莫及。-----《涅磐经》
3、法身圆寂,示有去来。千圣同源,万灵归一。------灵默禅师
4、真理即悟而顿圆,妄情息之而渐荆-----宗密禅师
5、事怕有心人。----黄檗(BO)
6、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拾得禅师
7、大厦之材,本出幽谷。------《楞伽师资记》
8、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坛经》
9、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善慧大师
10、先学自正,然后正人。------《法句经》
11、非心不问佛,问佛不非心。——道信禅师
12、如大海水,一切鱼龙初生及至老死,所受用水悉皆平等。——慧球禅师
13、日应万机即是佛心。——弘辨禅师
14、无病最利,知足最富,厚为最友。——《法句经》
15、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16、于已无事,则勿妄求;而求而得,亦非得也。——宣鉴禅师
17、敏学摄身,常慎思言。——《法句经》
18、释其旨趣,自浅之深,犹贯珠焉。——《五灯会元》
19、肉重千斤,智无铢两。——义忠禅师
20、风吹荷叶,满池青绿;十里行程,还差一程。——善会禅师
21、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坛经》
22、无佛无世界——《华严经》
23、愁人莫向愁人说,说向愁人愁杀人。——《五灯会元》
24、一切宝中,人命第一。——《大智度论》
25、虽诵千章,不义何益,宁解一句,闻可得道。——《出曜经》
26、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崇慧禅师
27、毒无过怒。——《法句经》
28、来莫可抑,往莫可追。——法常禅师
29、欲界无禅,禅界无欲。——《五灯会元》
30、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经》
31、见怪不怪怪自息——《五灯会元》
32、虽诵千章,不义何益;宁解一句,闻可得道。——《出曜经》
33、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维摩经》
34、青山不碍白云飞。——道通禅师
35、不经冰霜苦,怎识岁寒心——《五灯会元》
36、如何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法句譬喻经》
37、世味何如道味长,佛心本是人心转。——圆瑛法师
38、我见诸法空相,变即有,不变即无。——义玄禅师
39、清净之水,游鱼自迷。——善会禅师
40、爱欲如大海,终止无足时——《佛所行赞经》
41、千年暗室,一灯能破。——《注心赋》
42、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法句经》
43、心物俱非,除之益患。——《景德传灯录》
44、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义玄禅师
45、浆儿拔清波,难遇金鳞鱼。——船子和尚
46、情不挂物,无善可取,无恶可弃。——义端法师
47、吾心似秋心,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禅师
48、钓尽江波,金鳞始遇。——船子和尚
49、万法本闲而人自闹。——慧虫禅师
50、佛性平等,贤惠一致。——玄素禅师
1.
2.
3.南怀瑾佛学经典语句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