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乡偶书》全诗及注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偶书: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二、《回乡偶书》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三、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人,一生都在不的断折腾。变换生活环境是折腾的一部分。“人挪活,草挪死。”可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难怪有那么多人,不甘自己家乡的平庸,乘着年轻,去外面打拼。大把的青春耗费在打拼路上。投资。透支。打工。亏赚。始终都在路上,忙碌着。
可以看出,人保留着动物的本性,迁徙是其中的一种属性。向外发展,找更好的生存空间。
有的,找到了更好的环境,留下了。有的,没有找到,沿着原路返回,继续耕织在故土。沿着祖先的思维,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每天为鸡毛蒜皮之事,婆婆妈妈。
这,应该叫做故土思维。都在一个村,早上不见,晚上见。谁家发生的事,今天不知,明天自然就知道了。谁家家底怎样,都很清楚。谁家种的庄稼好与坏,全村子人都知道。所以嘛,思维就无形中凝固在一起,变成了本村的特色。
像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后来参加工作,又返回农村。而且这个村,还是我的家乡。所以,从小骨子里根植的家乡观念,家乡思维,后来左右着我思维的广度和宽度。
记得小时候,父辈们在述说着谁家的土地好,谁家今年粮食打得多,猪养得肥,鸡多产蛋也多。都在茶余饭后互相议论着,心里羡慕着。
夏天收割麦子,是最能反应他们高兴心情的季节。对着烈日,汗水湿透了衣裳,仍然奔跑在收割的路上。他们是在和时间赛跑,和季节在赛跑,和暴雨在赛跑,为的就是要多收三五斗。说白了,就是丰收,洋溢在脸上的是满足,付出了没有白白付出,只要有付出就有收获。更可以看出,是幸福洋溢在脸上。原因嘛,这个时代的人都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知道粮食的珍贵。看到粮食就看到了生命,从而生活会过的有滋有味。但也免不了评说别人家的庄稼长势状况,粮食收入情况。
秋天,看到门前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过冬柴火,感觉今冬不冷。早早去山林,让镰刀和斧头,震落一地的露水,砧砧声响遍山谷。新的一天,砍柴就这样开始了。傍晚时分,在回家的小路上,有人背的,骡子驮的,有用绳拉的,有扛在肩头拉的,凡所应有,一应具有。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把柴火运回家。虽然这与当时的政策不相符合,但在哪个时代,燃料的来源只有柴火。没有通电,更没有燃煤。这是唯一的解决方式,尽管对森林有所破坏,但还是知道保存幼小,待来年在砍伐。砍柴火,也在攀比的路上。
一年中,最滋润的日子要算冬天了。老年人晒太阳,放牛,晚上回家烧热土炕,吃过饭后钻进热被窝。一天的日子,就在热炕上的美梦中消融了。其实,最令人期待,也令人怕的就是过年,换种说法就叫过春节。小孩子期待,过年可以自由自在的玩,可以不放牛打猪草,可以不上学受冻,还有各种好吃的。更高兴的是犯错误,家长既不打,也不骂。感觉是那样舒心,是那样自由。父母怕过年,过年开支大,过年消费多。如果一年没有积累到比较多的财富,是很揪心的一件事。这时,只有说“过穷年呗”。也用不着攀比了,本来就没有,那什么去攀比呢?
其实,那个时代,农民是把土地看得很珍贵。年未尽,已经早早在田间劳作了。把土地耕作肥沃,田间杂草除干净。农民,从古到今,土地就是自己的工作场所。如果农民不爱土地,那就是危险信号。还有,保留着为儿修房垒屋的观念。举全家之力,提前几年就开始筹划修房,备材料。稍不留心,房屋的样式容易淘汰。给人感觉就像现在的流行一样,流行期间,怎么看都顺眼。流行过后,懒得多看一眼。这是另一种版本的攀比。
总之,给人的印象是别人干啥就干啥,绝对没错。别人不干了,你才去干,有点离谱。观念受大众左右,这是那个时代的特色,不足为奇。
后来,学校毕业后,再次回到家乡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刚刚在学校才扬弃了以前固有的思维和观念。现在又到这里,重新融入到这里,再次把家乡的有些劣根性归位扶正。开始和周围的人攀比修房,干家务。谋求有余粮,有余钱,有漂亮的房子。感觉在那个地方很不错,思维就凝固在那一刻。
而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组织上安排到另一个条件好的地方工作,那里的人思维和观念比较先进。至少有商品意识,也有接纳新事物的胸怀。
最后,到了城里工作,接触的人多元。思维敏捷,认识超前,包容性很强。才发觉,被人们嘲笑“离城一丈,都是乡棒,”说的意思乡下人和城里人就不一样。城里人随和,和谐,但一般不常来往。反过来考量乡里。发现乡里到现在,机关单位的人,去村上,去朋友家,去聚会,感觉他们就高人一等,要另眼相待。应该当做最贵重的宾客,反之感觉给他们没面子,会立马表现出不乐意。城里人,很随和,替主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乡里人是以我为中心,城里人是以主人为中心。城里人吊唁叫坐夜,乡里人吊唁叫守灵。城里人摆宴席在酒店,乡里人摆酒席在家里。城里人丧事送葬不摆宴席,乡里人丧事念经摆宴席。乡里城里,味道不一样,风俗就不一样。城里全部人都很集中,乡里人居住都很分散。居中,有中心。分散,离心离德。
从乡里来,回到乡里去,然后又从乡里出来。一来二去,几个来回,回回不一样,回回有变化。但跟风一直没变,城里人也跟风,只是叫法不同,叫“流行”。乡里跟风叫“看比样”,就是看样子,作比较。
城里有城里的坏处,乡里有乡里的好处。抓住好处,改掉坏处,这难道不叫进步吗?
一、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二、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五、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六、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七、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八、从军行其五(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九、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十、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十一、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十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十三、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十四、少年行(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十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六、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十七、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十八、伊州歌(王维)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十九、清平调词其一(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十、清平调词其三(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二一、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二二、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五、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二六、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七、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八、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二九、朝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十、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三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三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三、哭晁卿衡(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三四、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五、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三六、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三七、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三八、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九、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四十、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四一、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四二、早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四三、绝句漫兴其一(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四四、赠花卿(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四五、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四六、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七、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八、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四九、山房春事(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五十、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五一、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五二、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五三、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四、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啼,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五五、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五六、初至巴陵与李白裴九同泛洞庭湖(贾至)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五七、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五八、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五九、江村即事(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六十、闺情(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六一、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六二、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六三、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六十四、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六五、苏溪亭(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六六、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六七、汴河曲(李益)
汴河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六八、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六九、宫怨(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七十、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七一、春夜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七二、惜牡丹花(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七三、上汝州郡楼(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七四、写情(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七五、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七六、江南曲(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七七、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七八、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七九、春兴(武元衡)
杨柳依依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八十、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八一、三日寻李九庄(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八二、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八三、凉州词(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八四、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八五、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六、送友人(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八七、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八八、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八九、早春呈水部张籍(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九十、秋思赠远(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九一、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九二、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九三、竹枝词(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九四、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九五、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九六、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九七、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九八、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九九、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