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弹丸论破中的经典语录 正文

弹丸论破中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4-10-15 08:26:26

【篇一:创新从勇气中来】

有这样一句话:“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蠢材。”的确,对旧事物的唾弃和对新事物的热忱,对人类而言,像血管中流动着的汩汩的血液一样,与生俱来。造物主造出的人类,可以有不同的外貌、性格、习惯、嗜好,却无法摆脱一个共同的恶习--“喜新厌旧”。

一个疑问,可以有千万种丰富多彩的答案。然而,最好的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最具有创新性的。在众多答案的比较中,人们必定会厌倦某一种千篇一律,而一旦有一种创新,它便是最受青睐的。

创新需要勇气,创新必须付出艰辛。有商鞅的五马分尸,才有秦王朝的如日中天;有罗斯福遭政客的排挤,才有美国的恢复和强大;邓小平一生一波三折的不平命运,才有如今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因为创新,才不平凡,才需要勇气,才需要付出。也因为创新,才值得付出。

创新才能产生科技。当无数个宗教信仰者守护着“地心说”来愚昧生灵时,哥白尼揭穿了他们的阴谋;当无数个聪明的脑袋推崇着牛顿的经典体系以视为物理学大统一时,爱因斯坦打破了他们的美梦。新科技的生产必然是一种创新,创新就必然会有出路。让我们的思路回到一个小小的文件夹上来,它的产生者爱立信会计纸业有限公司可用弹丸之地来形容,面对市场上文件夹的厚重使用不便的问题,他们推出了一种轻便灵活的文件夹,投入市场后供不应求。当其他企业开始效仿时,他们又推出了一种更新型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血液,是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而不断的.创新,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哲学家的心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是发展的趋势,历史的必然。因此,不必觉得新事物就必须带有一种负罪感,更不必为旧事物的大势已去而惋惜,记住,一切都自然,一切也都必然。当微软公司瞄准市场正积极研制适合消费者的微型软件时,IBM公司还在为巨型计算机而大伤脑筋,因此,有了IBM公司的失败,当然,比尔·盖茨成了首富。

让我们鼓起勇气,做出创新。未来在创新中孕育,创新在永恒中成长,对于人类而言,创新便是勇敢。

【篇二:创新从勇气中来】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勇气是一个民族要想不断进步,永葆活力的一种必不可缺的精神力量。

创新需要有跟着自己感觉走的勇气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或个人,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并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看看当今风靡全球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细数他的经历:从早期

创新需要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勇气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过:“人生的第二大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啊,有哪一项重大发现是在歌舞之中的闹市诞生的呢?有哪一项伟大的壮举,是在觥筹交错的杯盏中完成的呢?而创新,却大多需要忍受孤独和寂寞。

我国“两弹”之父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通过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试爆成功后,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孤独和寂寞为他带来了身心和健康的折磨,同时也为他带来了清醒的头脑,只有真正的创新人才,才有勇气守住那份孤独和寂寞。让我们拥有邓稼先一样的享受孤独和寂寞的勇气吧!秉持这份孤独与寂寞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新天地。

创新需要有艰苦储备知识的勇气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21世纪更需要与时俱进,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我们中学生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不懈努力。善用年轻的资本,做好艰苦学习知识、储备知识的心理勇气,开拓创新。

我校联合国“模联活动”——培养国际型的创新人才就是活动的宗旨。今年的8月24至2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APEC教育部长会议配套活动——2016年MODELAPEC(模联--亚太经合组织)大会顺利举行。来自APEC15个经济体的百名优秀代表齐聚北京,最终,来自我校陈星宇同学凭借着出众的综合英语能力,对国际时事和国际关系的了解,对商业及经济知识的掌握,得体的外交礼仪,沟通交流能力等创新能力脱颖而出,作为唯一一位中学生代表,与来自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两名代表一起获得了中国区选拔总冠军。

创新,源于心灵的顿悟;创新,始于年轻的悸动;创新,成于卓绝的奋斗。每一项创新,都在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每一次思维的火花都在为下一次创新埋下萌发的新芽。当下的我们,要有“甘坐十年板凳冷”的决心,沉心静气地积累素养,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当水到渠成那一刻,我们便可静待创新之花灿烂盛开。

【篇三:创新从观察中来】

法国作家雨果的《九三年》中说过:“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每个人都不想落后都想着进步,而创新便是另一种进步。

但怎样才算是创新,创新从何而来?记得小时候经常听老师讲鲁班的故事,就说他是一个能工巧匠,能从一叶草中得到灵感,发明了锯子。最后老师会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从中学到知识。

是的,没错。创新不是简单的事,它需要机缘巧合,但更需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因为人类善于观察,才发明了飞机;瓦特善于观察,才改良了蒸汽机;牛顿善于观察,才提出万有引力……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前所未知的东西在等着我们去仔细观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从生活中挖掘灵感,才能进步。

创新使我们更加努力奋斗,但观察往往更重要。数学家高斯,从小就很聪明也善于观察。有次上数学课老师问:"1+2+3+……+99+100=?"问题一出,同学们都拿着笔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起来,只有他一人在仔细观察,最后没人算出结果,他站起回答说:"把1到100和100到1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有五十个101相加,等于5050。“结果所有人都震惊了,佩服他真聪明。但其实高斯并不是天才,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善于观察,在别人都在埋头苦干时,他却在仔细观察分析问题的实质,才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值得观察的地方。人类是高智慧的生物,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双能手,还有善于观察的眼睛。我们能创造世界上本没有的东西,但也能将世界上有的东西改造的更美妙。就连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也都是工程师们通过观察鸟巢的构造才建造的,它不同于以往的建筑结构但更巧妙。从不起眼的东西中发现美好有价值的东西,这才是创新。

所以,观察是如此重要,记得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没的眼睛。”发现世界尽然如此美好。

观察生活中的种种,发现其中的奥秘,此乃创新之源泉。

1、 相信自己,要知道你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是比任何困难都要强大的。

2、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坚持住,你定会看见最坚强的自己。

3、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4、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们欲望过多;人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5、 世界很大、风景很美、机会很多、人生很短,不要蜷缩在一小块阴影里。

6、 真正的强者,不是压倒一切,而是不会被一切压倒,迎着朝阳,我在路上。

7、 笑看落花无语,从容向晚,淡然婉约,在心瓣优雅旋舞的瞬间,美丽一生。

8、 不论今天多么的困难,都要坚信:只有回不去的过往,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9、 很多困惑多是因为懒。因为懒,与机会失之交臂;因为懒,前方一片迷雾。

10、 喜欢,就是见过你最丑的样子,领教过你最差的脾气,还是会忍不住对你好。

11、 你们一直抱怨这个地方,但是你们却没有勇气走出这里。——《飞越疯人院》

12、 我想所谓爱情,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的情绪,在同一个频率。

13、 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永恒的孤寂,而是明明看见温暖与生机,我却无能为力。

14、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查理·芒格

15、 还是希望自己能强大一点,各方面不再期望善待,而是自己有能力让一切变更好。

16、 别人可以给你感情,但不能给你好心情;别人可以给你幸福,但不能给你幸福感。

17、 花开有时,花落有时。无需留恋,该走的终须会走;无需苛求,该来的迟早会来。

18、 如果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

19、 谦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讽。——林清玄

20、 你害怕发生的事情,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它一定会如期而至,也一定会如期离去。

21、 最终能幸存下来的人,既不是强者也不是智者,而是能适应变化的人。——《弹丸论破》

22、 人总有想哭的欲望,读什么故事、听什么歌、看什么电影,只是在找一个借口。——苏更生

23、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弗兰西斯·培根

24、 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去问孩子,孩子脱口而出的意见往往就是最精确而实际的答案。——三毛

25、 孤独是,在你需要别人的时候,你遍寻不着,在你不需要别人的时候,你自给自足。——《清醒纪》

26、 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即使有人亏待了你,时间也不会亏待你,人生更加不会亏待你。

27、 你是不是也这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习惯性崩溃又习惯性自愈,好像在强行为自己的生活制造悬念和波澜。

28、 当你不在意别人如何看自己的时候,你才能更专注于你想做的事,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比原来收获得更多。

29、 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林徽因

30、 冬是孤独, 夏是离别, 春是两者之间的桥梁, 唯独秋,渗透所有的季节。——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31、 每天务必做一点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一条最宝贵的`准则,它可以使你养成认真尽责职而不以为苦的习惯。——马克·吐温

32、 最好的时光,是一个人坐在某处安安静静读书的时候。就像最美妙的孤独,是一个人坐在街边长凳不为任何人的等候。——勺布斯

33、 喜欢就多说一些,困了就躺着,好奇就搞明白,大笑就别管多丑,舍不得可以哭,在一起就尽量快乐,然后一定要善良。—— 德卡先生

34、 还是先想着如何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吧,别整天奢望会遇见什么对的人,你还太年轻,就算遇见了也抓不住。你优秀了,自然有对的人与你并肩。

35、 当爱情缺席的时候,学著过自己的生活。过自己的生活,就是跟自己谈恋爱,把自己当成自己的情人那样,好好宠自己。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36、 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打败的。 ——富兰克林

37、 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不同的烦恼。不要企图规避,装嫩或者装老,这些烦恼是人生给你的礼物,只有经历过,面对过,才能留下回味,拥有积淀。—— 马丁

38、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

39、 所谓的朋友,就是在你浑身的缺点里,也能看到所剩的优点, 然后一捧土一捧土地把你从绝望无助肮脏复杂里拉出来。告诉你,你很好,你值得被人爱。但也会拍拍你的肩膀,你要注意脚下的坑,若绕过就不会摔得鼻青脸肿。

40、 感情中最磨人的,不是争吵或冷战,而是明明喜欢、还要装出不在乎。爱,总和自尊捆绑在一起。但自尊绝非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坦诚的面对自己。世人都习惯了扮演一种不屑一切的冷艳。演技越好,离快乐越远。别藏得太深,幸福会找不到你。——苏芩

谈到宋词,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苏轼。苏轼,这个北宋词坛上的泰斗,以其超然不群的天才,用词这种形式,抒写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欢乐与忧伤,顺利与磨难,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现实对人生的态度,从而成为有宋一代词坛上的领军人物,其许多佳作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彪炳千古,万代留传。本文想通过其作品《水调歌头•中秋》的剖析,来进一步解读他的词

先谈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上阕是欢饮,通过描写自己在这良宵佳节里所想所感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词前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煦宁九年,即1076年,作者此时在密州任上。政治上虽然还没有遭受到重大打击,但在此以前因为不满王安石变法而于煦宁四年主动请调离京外任,从此政治上载浮载沉,飘泊不定。先在风景秀丽的杭州度过了三年,这段时间,他的心情是不错的,作品大多是描写杭州美丽的山水风光及游玩赏乐之作。但离杭州去密州,不是自己所愿。因为密州非常贫穷,与杭州相比不啻霄壤,官员的待遇又低,心境便大为不同。沮丧、悲哀、恐惧、不安等各种心情隐藏在他那豪放、旷达的外表下面。赴任密州途中,作者曾写了一首《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这个时期的心情: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作者在在煦宁七年(1774)冬天任密州知州,到丙辰这一年,他和苦乐相依,手足情深的弟弟匆匆一别已是七年,时过境迁,思念弥深。山水遥隔,会面无由,前途茫茫,更加深了他对现实和人生的迷惘和多重感情的郁结。这样,欢度佳节时对酒当歌的愉快、人生道路崎岖的感慨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情交织这一起,构成了这首词的基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完全是从李白的诗《把酒问月》“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而来,豪气不减李白,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使诗人难得有如此的豪气,作浪漫的遐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举杯开怀痛饮,心里未免充满了欢乐,高兴极了,便把酒问月几时有,月几时有既然不能知道,那天上是何年就更加不知道了,诗人作醉语,作孩童语,一派天真。“今夕是何年”出自《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写新婚的欣喜;唐托名牛僧孺的传奇《周秦纪行》载诗云:“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感情和上面所引的是一样的,都表达喜悦之情。“今夕是何年”即从中变化而来,写佳节欢饮。“我欲乘风归去”,诗人醉态可掬,想入非非,现实的人生不是自己理想的世界,有着那么多的不如意,宦海险恶,尔虞我诈,飘然归去多好,这是一颗自由的心灵在理想的天国里翱翔所迸发出的思想火花!

苏轼与弟弟在宋仁宗嘉佑元年抱着治国安邦之愿赴京应试,即上词里的“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之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兄弟俩是豪情万长,以为前途似锦,青紫可拾。第二年春同时中举,欧阳修尤其激赏其文。后来他不赞成王安石实行变法,,遂有“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的感叹。乘风归去之想是基于对现实的深深失望。但是天上一定好吗?诗人又产生了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多么矛盾的心情啊!在这里,儒家的入世思想与道家的出世思想纠杂在一起,一颗溢满人间真情挚爱的心灵在苦苦挣扎。在封建社会里,那些想建功立业显身扬名的知识分子在进取的道路上,一开始都是以儒家积极进取,立言立功立德的入世精神来慰勉自己的,一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遇到挫折遭到失败后,才想到孔子还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道不行,我将乘桴浮于海”那些话;才感到庄子的那种反束缚,超功利的人生态度是那么的实用。苏轼这里所表达的更是人生的一种空漠之感,名义上是写上天还是下地的思想斗争,实践上是写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心理。假使如有些评论家所言的,那个“琼楼玉宇”是指朝廷的话,那么,这里表达的正是苏轼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而希望退隐的心情。这在《赤壁赋》里也有所反映。

《赤壁赋》里,一方面借客人所说之语来反映自己内心的苦闷:“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以悲风。”一面又自我排遣:“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我与子之所共适。”用庄子的相对论思想来弥合个人思想感情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实际上是显示他蔑视一切艰危磨难的坚强坦荡的独特个性。值得注意的是,《赤壁赋》是在作者政治上遭到“乌台诗案”极大打击最后被贬职黄州之后所作,而在此之前的这首词,已经透露了作者进退之间的心理矛盾了。朝廷新旧派别的争斗,已经使诗人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凛然之感,所以还是人间好啊!

李泽厚在其《美学历程》里谈到苏轼的这种矛盾。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他的上皇帝书、煦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地表现出这一点。但是,“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但是,对政治的退避是可以做到的,而对社会的退避却是无法做到的,这便造就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李氏这段话,十分深刻到揭示了苏轼作品中的那种无法协调的思想矛盾,我们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也可以看到李白的影子。李白在《月下独酌》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自乱”,作者之所以热爱人间,正反映了其对人生还存在希望,对社会还没有绝望。据说宋神宗读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后恻然,以为终是爱君;其实作者对人间的眷恋战胜了对明月的向往,是他还深深爱着多灾多难的国家和人民。所以,在这看似轻松实则沉重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生的关注,对苍生万物的期待,因而选择了这风雨飘摇的人间!

下阕对月怀人,落到思念弟弟子由这一主题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对着如霜的皎皎月色,苏轼久久难眠。一个“转”字,写出了作者失眠时间之长。苏轼与弟弟苏辙兄弟友于,感情深笃,在因乌台诗案而被下狱时,作者在狱中作诗赠弟“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可见其兄弟之情深挚。时值中秋佳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亲爱的弟弟在做什么呢?是不是也在苦苦思念哥哥呢?天涯阻隔,会面无期,怎么不使人忧从中来呢!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这个时候也多么渴望将自己的思念随风寄给遥远的弟弟啊!因此,望着一轮皎皎满月,他忽然产生了怨恨:人有离愁别恨是无可奈何之事,想来你月亮也不会有什么愁恨,那为什么老是在人间离别时圆呢?花好月圆人寿,春风美酒高楼,这才是真正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啊!月圆人不圆,这是何等的'遗憾!这句话很委婉地责备月亮的无情。其实,人间实在有着太多的离别、磨难、痛苦,许多美好的东西都随风而逝,青春、爱情、团聚、温暖、天伦之乐……所以,这句话问得无理,但却有情,它是为普天下的有情人发出的责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当然知道,月亮本也有阴晴圆缺,它和人世间别离团聚欢乐悲哀一样是不可避免的,那又何必埋怨月亮呢?这里,作者又为月亮做开脱,变前句埋怨为同情,达到人月相似,人月一致,同其遭遇,同其感受。这样的自我解嘲,自我安慰,就很自然地反映了他对人生的苦苦思考,最后求得心理平衡,表达了自己对人情世事的达观态度。这几句对人生的感喟,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具有一定的哲学思辩力量。

如何正确面对“此事古难全”?既然物理、人事决定了亲朋好友不可能永远团聚在一起,享受人生的欢乐,那么只好把虔诚的祝福献给对方,怀着美好的希望面对未来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话不仅是苏轼对弟弟的祝愿,也包含了对普天下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良好祝愿。南朝谢庄《月赋》有“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唐人许浑《秋霁寄远》也有“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宋代名相寇准词《阳关引》末尾也有“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之句,都与这两句很相似。但为什么苏轼这两句话出于蓝有出蓝胜概,成为千古绝唱呢?因为他推己及人,既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情感,櫽括了从古以来无数别离人的痛苦与欢乐,思念与渴望的人生经验和真实愿望,表现了他胸中的美好情感,显示了作为伟大作家所具有的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所以更具有普遍性,更为人民所接受;同时,句子流畅自然,通俗易懂,如弹丸脱手,纯出自然,节奏分明,读来琅琅上口,因此千古常新,流传于人们的口碑上。

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此词一出,“余词尽废”,这评价并非溢美之词。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云:

“歌者袁綯,乃天宝之李龟年也。宣和间,供奉九重。尝为吾言:东坡公昔与客游金山,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澒涌,俄月色如昼,遂共登金山山顶之妙合台,命綯歌其《水调歌头》曰:‘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歌罢,坡为起舞而顾问曰:‘此便是神仙矣!’”

从中可知,苏轼之词能够在社会上广泛地流传,固然和他的政治生活、地位、文学造诣分不开,但他的词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书面语言而存在,更多是被广大喜爱者所传唱,这首中秋词就是最受人们欢迎的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初步可以看到这首词主要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一种超人的旷达与乐观。而这种达观又是通过现实世事的矛盾心理来表现的,这就反映了苏轼的人生观也充满了矛盾,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安邦治国之雄心,又有失意后道家的消极出世天马行空的思想,两者求得平衡就是坦然地面对,不刻意地去追求名利,“达亦不足喜,穷亦不足悲”(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旷达是苏轼最显著的人生态度,不论在什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从来不屈服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坦然地对待各种考验,努力去寻求心理的平衡。对名利,他认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奔忙”;被贬职后,他仍能“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甚至远谪天涯海角,回来时也不怨恨,“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种鲜明的人生态度,正是苏轼作为有宋一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成为词坛上豪放派领袖的重要原因。

下面我们再说其艺术特色。

第一,关于豪放。现在我们每论宋词,必说豪放与婉约两派,而且必称苏轼为豪放派的祖师。其实,苏轼词既有豪放,更多婉约,而所谓豪放词,是由人之性情、学识,襟抱、志趣等决定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创作风格。因此,辛弃疾的门人范开说:

器大者必声闳,志高者必意远。知乎声与意之本原,则知歌词之所自出。是盖

不容有意于作为,而其发越著见与声音言意之表者,则亦随其所蓄之深浅,有不

能不尔者存焉耳。

“所蓄”即内在的器识志趣,是“歌词所自出”的本原,因此,一个作家的作品是豪放还是婉约,与其性情襟抱紧密相关。有如此之性情襟抱,必选如此之题材。范仲淹忧在人先,乐在人后,所以其词少儿女之态,最先冲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大胆地抒写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渴望打败敌人勒功燕然的共同心愿,开了豪放派的先声。苏轼胸藏万汇,志在建功立业,故以诗为词,即把诗歌创作必须遵循的“诗言志”原则引入词的创作中,胸怀一腔豪气去创作,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写。“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苕溪渔隐丛话》引胡寅语);“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从此,词不再单纯地写男欢女爱,羁旅行役,流连光景的“艳科”了,它什么都可以写,抒情言志,怀古咏史,悼亡伤时,四季风光……也不再被“婉约”一派所垄断。

“豪放”一格最先由唐人司空图提出,在《二十四诗品》里,他为“豪放”下的定义是: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山道返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里弥

满,万象在旁。前招三晨,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司空图为豪放所下的定义主要是超人的气势和力量。苏轼那些被称为豪放的词就洋溢着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水调歌头》是两种不同的豪放。前者思越古今,腾挪飞扬,雄浑悲壮,慷慨激昂,借古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如天风海涛,声振乾坤,似黄钟大吕;后者飘逸英迈,洒脱轻灵,左右逢源,豪气逼人,以天上人间相较,道出心中夙愿,似金声玉振,琅琅在耳。前者如滔滔扬子江,一泻千里;后者似浩浩富春江,清丽独绝。我们通过仔细吟诵就不难体味到它们不同的特色。

第二,苏词大气包举,洋溢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我们读苏词就可以知道,苏轼的作品无论是豪放还是婉约,流转于作品之间的总有一股感人心灵的“气”。这“气”就是杜牧所说的“文章以气为主”的“气”,有了它,作品才能具有摄魂夺魄的艺术效果。苏词好就好在这种大气包举,贯串全篇的艺术。他往往运用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来构制阔大雄浑的画面,独运磅礴浩大的气势,所谓“笔所未到气先吞”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具有振聋发聩、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读苏词,就如同读李白的诗那样过瘾。如《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唯有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同时,我们读苏词的时候还必须注意到那种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这首中秋词里,无论是琼楼玉宇的生动想象,还是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都表现了作者渴望自己和天下人都能够按照生活应该有的样子来生活,反映了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的共同理想,这正是浪漫主义最基本的特点。一般而言,豪放派作家的创作大多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婉约的写实较多。虽然苏轼最崇拜陶渊明、杜甫,但他的作品最和李白相近,诚如上言,这是两人性情襟抱志趣相近的缘故。

第三,融化古人诗句,了无痕迹。“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苏轼饱读古书,学问渊博,无所不知,所以创作时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随手拾起古人诗句,为我所用,如水中着盐,点化无痕。这首词里,作者引用了《诗经》、李白《把酒问月》、谢庄《月赋》、寇准《阳关引》等,我们如果知道这些作品,可以进一步有助与对这首词的了解,而不知道也无碍理解。因为从词的表面上我们看不出作者是用了前人的诗句。特别是上阕,几乎櫽括了李白的诗,我们试加以比较,看一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净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两人的想象差肩相近,李白的诗主要通过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表达了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主张及时行乐;而苏轼在吸取李诗形式的同时,更袒露了自己胸中的矛盾和痛苦,更表现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苦苦挣扎,而这种挣扎最后又是在热爱生命,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求得自我平衡而解脱的。这就可以知道,苏轼不是单纯的引用李白的诗句,而是采取“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去拿,最后化为我用。这就比他的门人黄庭坚一味提倡“无一字无来历”高明得多!

[知识拓展]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更多《水调歌头》文章推荐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