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张謇关于慈善方面的语录 正文

张謇关于慈善方面的语录

时间:2024-10-12 08:27:48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欧风美雨浸染,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眼光远大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商品和资本的力量,张謇也自然地随着时代起舞。

张謇,江苏南通海门人。他长期在科举和客幕之间流连,科举屡败,这让他“名心益冷”。中法战争后,张謇便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想法,而且认为“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1894年,42岁的张謇才在恩科会试中被点了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任职不久,张謇便陷入党争。

1894年6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謇力主抵抗。这时,父亲去世,因回家守制,他匆匆离开了京城。1895年2月,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准许日本人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张謇痛心痰首:“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夏天,他为湖广总督张之洞起草奏章,提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的主张。8月,张之洞授意他筹办纱厂,12月,张之洞正式委任张謇“总理通海一带商务”。

筹办纱厂期间,1898年闰三月,丁忧期满,张誊回翰林院销假。此时,帝后两党激战方酣。政海翻云覆雨,仕途险恶,张謇只留两月,便匆匆南返,跳出了政治漩涡。

张謇为纱厂定名为“大生”。纱厂起初确定为纯粹的商办,拟招商股60万两,但一年只招得三四万两。为了筹款,张謇奔走各地,心力交瘁。无奈之下,将大生纱厂改为官商合办,接受将张之洞用官款购买的美国纱机作价50万两入股,但商人担心官股专权舞弊,不愿参与。后盛宣怀和张謇均分官机,作价25万两,官股只是“按年取息,不问盈亏”,纱厂变为“绅领商办”,商人这才接受。1899年5月,大生纱厂建成纺纱,但经费却依然不足,只能采取“尽花纺纱,卖纱收花”的方法艰难周转。幸运的是当年棉纱市场不错,大生纱厂才柳暗花明,当年便赢利20万两白银。

大生纱厂成功后,张謇没有停止脚步。他办厂是“为通州民生计,亦为中国利源计”。张謇的长久设想,是以大生纱厂为核心,利用盈利创办新厂,扩大再生产,最后形成多业共行的大生集团,然后,以实业为基础,发展各项事业,建设一个区域的理想社会。

张謇为运输物料,设立了大生轮船公司;为建立纱厂原料基地,建立了通海垦牧公司;为了制造纺织机器和农具,开办了资生铁冶厂;为办理浚河、筑路、造桥,建立泽生水利公司。他利用纱厂产生的棉籽,创办了广生油厂;利用油厂的下脚油脂,建了大隆皂厂;利用纱厂产生的“飞花”和当地的稻草、芦苇,办起大昌纸厂。他还利用当地小麦,筹建了大兴机器磨面厂,面粉供食用,淀粉做浆纱原科;依靠当地蚕茧,建立了阜生蚕桑染织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打仗,民族工商业进入黄金时期,张謇的事业也在这时达到了顶峰。1917年,单大生纱厂的盈利就达76万两白银,1919年又赚了263万两白银,张謇先成为了东南实业界的巨人!

张謇重实业,更重教育。甲午战后,张謇认定“今求国强,当先教育”,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1902年,他自筹资金创办通州师范,作为“兴学之本”。传统办学旨在造就官吏,张謇设学则为培养广大的劳动者。他说:“只须努力于学业,将来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皆为健全之国民。”为塑造健全国民,他设课既重国学,又重自然科学技术。

针对旧教育“空言无用”的缺陷,张謇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教育与社会相结合。他为师范、医校、纺校、农校都建立了附属的实习基地。“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是张謇办学的`原则。为治南方水患,他创办河海工程学校。为发展当地蚕桑业,他设立蚕桑讲习所。为改良当地棉种,农校应时而立。纱厂需要纺织人才,设立纺校。随着医院的建立,急需新式医生,又设医校。商业管理人才短缺,就设商船学校。为培养铁路管理人才,创建铁路学校。为充实南通市民文化生活,办起伶工学校。

张謇又大办慈善和社会事业。他创办济良所,收容不良妇女与娼妓,创建育婴堂,收养弃婴,建造养老院,收容孤寡老人,创办残废院,为残障提供衣食,创办栖流所,收养乞丐,创办贫民工厂,招收贫民为徒工。他还创办更俗剧场,除旧布新,移风易俗;建南通博物苑,供人观习植物与馆藏文物;建南通图书馆,张謇“捐其所有图书五之四”;办六大公园,办医院等等。

筹办大生之前,南通城内人口不过4万,没有任何工业,只有零星的手工业,人们按农业社会的节奏过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大生纱厂的出现打破了南通的千年沉寂,新企业、新事业不断出现。南通在张謇手中变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桃花源。

张謇每餐不过一荤一素一汤。他常说:“该用者,为大众用者,虽千万不足惜;自用者,消耗者,一文钱也须考虑,也需节省。”张謇每年的收入,大都用在了不能生利的公共事业上面。

张謇一生为事业生,为事业死。他的心中总是充满着爱国情怀与济世情怀。1926年7月,张謇逝世。入殓时,衣服就是用大生纱厂织的布做的。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謇主张“实业救国”,说明他看到了清末衰微、落后的现实,但他把“振兴实业”的希望寄托在士大夫身上,这是有局限性的。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过程十分艰辛,不仅没有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就是商人也对他缺乏信任,只是袖手旁观,不愿意参股。

C.张謇设想建立的理想社会,产业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富裕,而且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教育,社会风气良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D.张謇经过多年努力,成功缔造了一个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产业群。这个产业群的特点是全部利用当地资源,产业之间构成循环。

E.张謇一生因创办实业获得了万贯家财,但他对自家的消费非常苛刻,而对大众事业的投入却毫不吝惜,以致耗去了全部收入。

(2)张謇为什么会放弃仕途走上实业道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张謇办学与传统办学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为什么说张謇一生充满着爱国情怀与济世情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答案:

(1)选C给3分,选A给2分,选D给1分。(B.“没有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错,大生纱厂有官股。商人不是对他缺乏信任,而是对官股,后来商人参了股。D.“全部”不确切,轮船公司、铁厂是否利用当地资源,无明确说明。E.“耗去了全部收入”不准确,应是“大都用在”。)

(2)①思想受到欧风美雨的浸染,认识到了商品与资本的力量。②艰辛的科举之路,让他彻底厌倦功名。③屈辱的《马关条约》让他站出来抵御经济侵略。④政海翻云覆雨,仕途险恶,让他避而远之。(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认识不同:传统办学只是瞄准国内,张謇则具有世界眼光。②目标不同:传统办学旨在造就官吏,张謇为培养广大的劳动者。③课程不同:传统办学只重国学,张謇还重自然科学技术。④原则不同:传统办学脱离实际与社会,张謇理论与实际、社会相结合。(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謇力主抵抗,是爱国。②张謇办实业是为了实业救国,为通州民生计。③张謇办教育是为了教育救国,也为塑造健全国民。④张謇办慈善是为了贫苦大众,是济世。(每点2分)

爱心教育名言名句【经典篇】

1. 教学相长。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学记》

2. 有教无类。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3. 礼节来自教育。狄奥尼西奥斯

4. 教育植根于爱。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5. 爱子女以其道。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郑燮

6. 父不慈则子不孝。 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7. 师范为教育之母。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张謇

8. 教育为立国之本。近代启蒙思想家、实业家、教育家 郑观应

9.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上》

10.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唐代文学家 权德舆

爱心教育名言名句【精选篇】

1. 只要每人都献出一点点爱心,那爱心就充满整个世界整个宇宙。

2. 有感人肺腑的感激之情,不如有默默的感激之行。

3. 一个懂得感激的人,即使各方面都一败涂地,但仍拥有最宝贵的财富一颗善良的心。

4. 给人以关爱给人以方便给人以欢乐给人以希望。

5. 感恩是灵魂的防腐剂,付出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香甜的。

6. 爱心是搭起友谊的桥梁,是人们心中永恒不变的璀灿明珠。

7. 心灵的花朵需要永爱来浇灌,感激的世界需要用真情来装点。

8. 关心他人,实际上就是关心你自己。

9. 我的心承载多少繁花,花开花谢,却总有一片感恩的绿野停留。

10. 世上最纯洁的洗礼是父母对我们的爱。

11.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12. 爱心是一场倾泻在夏日的大雨,使渴望帮助的人感到真情的援助。

13. 宁施于人,不求于人,不负于人。

14. 当你站在巨人肩上时,请你务必记住:是一个巨人撑起了你。

15.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

16. 即使你身无分文,只要你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你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17. 登高山之巅,勿忘父母情;入成功之道,切记恩师意。

18. 感激越说越轻,不如行动来得实在。

19. 我们可以通过感恩的桥梁,走向光明的未来。

20. 再清香的花离不开泥土的哺育,最高傲的叶子忘不了树根的恩情。

爱心教育名言名句【热门篇】

1.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 颜之推 《颜氏家训》

2.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北宋文学家 宋祁

3. 父慈于棰,家有败子。北宋文学家 宋祁

4. 鞭管之下,有贤士乎?明代文学家 方孝孺

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6. 进行道德教育要认真。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7. 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

8.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

9. 玉不琢,则南山之圆石。唐代文人 马总 《意林》

10.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省心录》

11.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杂言》

12.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汉代文学家 桓宽 《盐铁论·周秦》

13. 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14.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教育家 陶行知

15. 知其心,然后能教其失也。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学记》

16. 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唐代文人 马总 《意林》

17. 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三皇设言民不违论》

18. 兴衰资于人,得失在于教。隋代文人 王通

19.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学记》

20.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赵策四》

2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

22. 实际工作是重要的教育武器。 

23. 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 英国政治家 伯克

24.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欧文

25.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英国教育家 赫·斯宾塞

26. 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海门南临长江,东临黄海;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而张謇先生,则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屡出真成惯,孤怀亦自遥。

小车犹择路,独木已当桥。

鹳影中霄月,蛙声半夜朝。

无人能共语,默默斗旋杓。”

——张謇《屡出》

他,穿着破旧的衣裳,饱经风霜的'眉宇间,是坎坷的人生道路锤炼出的沧桑与坚韧。他,独自一人驾着小车,行驶在漫无人烟的道路上,任冷风肆意地在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已经不知道自己是第几次出行了,哼着节奏缓慢的小调,望着天空中皎洁的月亮,成群结队的鹳鸟,幕布般的夜空仿佛一眨眼就变成了五彩斑斓的锦缎,听着那千篇一律的“青蛙交响曲”。他,就是张謇。

张謇先生留给我们的遗产,不只是他创办的实业和教育事业,而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现在已经演化成我们的海门精神——强毅力行。这种精神既串起了海门的过去和现在,又主导着海门的发展和未来。

小小的海门让世界瞩目:这里有最具名气的家纺城,带动了海门经济快速发展;这里有我们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海门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各地;这里的教育水平全国领先,引得各方人士前来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