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观音菩萨神奇语录 正文

观音菩萨神奇语录

时间:2024-10-11 06:36:52

《心经》至少在唐代中叶以后,逐步成为佛教信徒们以及佛教爱好者们用以指导人生修养、指导日常生活的重要佛教经典,并成为了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安心宝典。

不过,从《心经》传入中土,到它的地位获得如此巨大的提升,这中间经过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心经》最早的翻译可能在魏、晋之间。梁僧佑《出三藏记集》载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神咒(一卷)”及“般若波罗蜜神咒(一卷,异本)”,僧佑将它们归入“失译”经录内,所指即是这部《心经》。(僧佑,第177页;参见《中国佛教》[三],第136-137页)这个最早的《心经》译本,后来被归在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名下,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心经》初译之后,似乎并未流行。唐贞观末年,玄奘法师开始般若类经典的组织、翻译工作。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他译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1卷;次年,译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卷。(见《玄奘研究》,第119页)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皇太子即后来的中宗皇帝满月之时,玄奘向高宗敬献金字《般若心经》以及其他法物,以示祝贺和祈禳之意。(见《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玄奘此举显示他对《心经》的看重,尤其是对《心经》的祈禳祝福功能的重视。玄奘献金字《心经》的事件,可以看作是《般若心经》在中国传播的真正滥觞。从此,新译《心经》日渐成为唐宫廷中重要的`安心经典;这对于日后它从宫廷扩展到民间,从而演绎为影响广泛的中华文化中的安心宝典,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由玄奘法师口授、弟子辩机记录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中,并没有提到《心经》,不过玄奘西行求法时遭遇种种艰难困苦,他的这种非同寻常的经历也一定给他的弟子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2]此外,如我们所见,他确实是中国推重《心经》的开端。以上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加上在《心经》中“观自在菩萨”(在玄奘之前的失译本中,称为“观音菩萨”)所起的关键角色,便衍生出了玄奘由观世音菩萨授予《心经》,因而能够避祸祈福、完成取经使命的著名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或许在中唐之时已经广为流行。它的流行即是中唐之时民间社会日益以《心经》作为安心经典这一历史过程的表现,同时也对民间社会《心经》安心这一传统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编辑于北宋初年的《太平广记》,就从唐人的《独异志》及《唐新语》两本文献中辑录过这样的故事:

沙门玄奘俗姓陈,偃师县人也。幼聪慧,有操行。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为计,乃锁房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头面疮痍,身体脓血,床上独坐,莫知来由。奘乃礼拜勤求。僧口授多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山川平易,道路开辟,虎豹藏形,魔鬼潜迹。遂至佛国,取经六百余部而归。其多心经至今诵之。(《太平广记》卷第九十二《异僧六》)

上面这个故事说明,唐人已经称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多心经”,表明中国民间“多心经”这个著名称呼——特别因为《西游记》的使用,这个称呼被人们广为知晓——确实渊源悠久。这个故事代表了中唐以后民间社会在《心经》信仰上达成的一般性的“共识”:人们认为,《心经》具有避祸祈福的神奇功能,它在著名的玄奘法师那里已经生效,对于其他信仰它的人们也必有类似的效果。与这种民间态度形成有趣的参照,知识精英们对于《心经》的理解也正在发生相应的转变:如果说在玄奘之后相当长的时间中,佛教知识精英们对于《般若心经》中的“心”字并非指人心之“心”这一点大都了然于胸;那么随着时光的流逝,学者们则情不自禁地倾向于以“人心”之“心”解读《心经》之“心”。随着信仰佛教或者同情佛教的精英知识分子的这种解读,智慧学系统的《心经》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型为安心传统的《心经》。

可以举两个例子,说明佛教知识精英对《心经》解释中的这种转型。一个例子是玄宗朝资深官员、诗人和学者张说。在为秘书少监驸马都尉郑万钧所作石刻《心经》写作序言时,张说就从“万行起于心,心人之主”的角度,解释《心经》之“心”字,他说:

万行起于心,心人之主;三乘归于一,一法之宗。知心无所得是真得,见一无不通是元通。如来说五蕴皆空,人本空也;如来说诸法空相,法亦空也。知法照空,见空舍法,二者知见,复非空耶?是故定与慧俱,空法中立,入此门者为明门,行此路者为超路:非夫行深般若者,其孰能证于此乎?秘书少监驸马都尉荥阳郑万钧,深艺之士也。学有传癖,书成草圣,乃挥洒手翰,镌刻《心经》,树圣善之宝坊,启未来之华叶。佛以无依相而说,法本不生;我以无得心而传,今则无灭:道存文字,意齐天壤。国老张说,闻而嘉焉,赞扬佛事,题之乐石。(《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五张说[五]《石刻般若心经序》)

另一个合适的例子是肃宗朝国师、禅宗著名导师慧忠。在其所写的《般若心经序》中,慧忠已经直截了当地把《心经》之“心”字,解读为“诸法唯一心”之“心”:

夫法性无连,岂藉心之所测;真如非相,谍假言之所诠。是故众生浩渺无穷,法海汪洋何极,若也广寻文义,犹如镜里求形,更乃息念观空,又拟日中逃影。兹经喻如天地,何物不从地之所生;诸法唯一心,何法不因心之所立。但了心地,故号总持;悟法无生,名为妙觉。一念超越,岂在繁论者尔。(《唐文续拾》卷八“慧忠”条)[3]

到此为止,可以说构成中华安心《心经》传统的两个必要条件都已经具备:其一,人们认为《心经》是一部能够避祸祈福的具有神奇功效的佛教经典;其二,人们认为《心经》是能够指导人心、安顿性灵的佛教经典。还有两个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当时流行于印度、中国之间的观音信仰(如我们所知,可能还要加上阿弥陀信仰);由于《心经》在相当程度上被看成是观音系统的经典,它的地位在这种信仰背景中必然得到巨大的提升。另外一个因素是《心经》的篇幅,《心经》全文汉译不过260字,可能是全部汉译佛教经典中篇幅最小的一部;这虽然只是一个偶然因素,但在崇尚简易的华夏文化氛围中,却使它不期然而然地具备了易于普及及流传的优势。

62、菩萨的火焰化红莲能处处自在,禅师的污浊地是清凉之邦,值得吾人深思,再多的金钱买不到心灵的自在,再高的权位买不到一夜的安眠!亟亟地寻找快速的解脱之道,倒不如在每一个因缘里欢欢喜喜地乘凉。

63、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64、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65、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66、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

67、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68、“工作无尊卑,悟道有深浅。”在禅门里,确是如此。唯有尊敬所有人等,才不会错失学道的因缘。

69、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70、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71、不忧不惧、精进奋发,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执着,是除恼第一秘诀。

72、吾人 不知道自己拥有无尽的宝藏,不求诸己,但求诸人,希求别人的关爱,别人的提携,稍有不能满足所求,即灰心失望。一个没有力量的人,怎能担负责任?一个经常 流泪的人,怎么把欢喜给人?儒家说:“不患无位,患所以不立。”只要自己条件具备,不求而有。观音菩萨手拿念珠,称念自己名号,不就是说明这个意思吗?

73、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74、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75、愿力 可大可小,例如:我愿做一头牛,为众效劳;我愿做一棵树,普荫大众。当然我们也可以发愿,成圣成贤,成佛成祖,因为愿力的推动,能让我们忍苦耐劳,甘愿做 众生马牛,故所做一切自然会成就,只要愿不虚发,必定能完成。发心,才有力量来完成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志愿。愿力,是一切成就的根本。

76、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77、各人有各人的愿力,不必去问别人的愿力,先问自己愿为大众做什么?

78、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79、真正的财富,不一定以银行存款论断,也不一定是指土地、房屋、黄金、白银,因为这些都是五家所共有,个人无法独得。

80、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81、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82、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83、把身体兴隆这个道场。

84、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85、人生难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变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86、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87、看一切都是佛,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88、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愚者,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89、沙弥虽小,将来终会成为法王。

90、忙,像一把锋利的慧剑,能断妄想的葛藤;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为神奇;忙,是营养调身的补品,使人生充满生机。

91、养得深根,来日才能枝繁叶茂。

92、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语言要古典化,学习要现代化。

93、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94、要产生正能量,不要产生负能量。

95、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

1.

2.

3.

4.

5.

6.星云大师语录:《佛光菜根谭》

7.

8.

9.佛心慧语经典语录

10.

佛光菜根谭禅语一

1、舍,是平等的心态,就是要怨亲平等,对怨家和亲戚朋友都一视同仁,在顺境、逆境面前,不起爱恨之心,以平常心平等处之。

2、布施,是培养一种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习惯。

3、爱语,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具有爱心的语言。

4、利行,就是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对别人有利的,绝对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5、我们要保持淡泊的心态,只有超然于五欲尘劳之外,烦恼才没有可乘之机,没有立足之地,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因此而获得免疫力。

6、出离心是以解脱为本,而菩提心更进一步要求我们开发出自身本具的功德宝藏,以此庄严我们的内心。

7、惭愧心是人类道德进步的基础,也是促使我们进行心灵环保的良知良能。

8、人这一生有两件事情绝不能做:一是“等”,不能等明天;二是“靠”,不能靠别人,否则你这一生就算白活了。

9、生命是经不起等待的,人生短暂,须只争朝夕。

10、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毫不破坏花瓣的美丽和芬芳一般,仁者随缘而住,亦只是汲取智慧,而不迷失于他物之中。

1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无边,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12、只要把每一件事儿都做好,哪怕只比别人好一点点,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1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14、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少年,而在于你走过的生命中有多少“好时节”。这取决于我们的心态,看不开,处处抱怨,人生便是一出悲剧;看开了,知足、乐观地活,便能活出人生好时节。

15、人贵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强。勿依赖人,勿强求人,他人无论亲疏,皆不可依赖。

16、求佛不如求自己,只要你心中有佛,便处处是佛,时时是佛。如果心中没有佛,拜再大的佛像、求再多的观音又有什么用呢?

17、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18、所谓“佛度”,其实是众生按照佛法的指示自救、自悟、自度而已。

19、人要被度不能指望别人,而应该靠自己。

20、人生在世都要追求幸福和快乐,但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不愿自己努力,所以总不能称心如意。

佛光菜根谭禅语二

1、人间的和谐,常是因为语言有了毛病,造成人我之间的矛盾。

2、成就大器要有四个条件:一、要经得起烦嚣。二、要受得了气愤。三、要忍得下挫折。四、要耐得住时间。

3、佛陀说:“学道的人,如果不能忍受毁骂,对恶毒攻击不能如饮甘露,即不能算是学道的人。”

4、常言道“大器晚成”,许多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一棵树也得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方能长大。

5、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经不起时间的磨炼,经不起挫折,要有所成就很难。

6、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心中狭隘的人,则处处与人比较、计较,徒增烦恼,往往不能成事,成不了大器。

7、人生不能没有教训,正如跌倒是每个婴儿学习走路必经的。

8、跌倒了不必急着站起来,四周找找看有什么可以捡的,再站起来!

9、人生的顺境、逆境,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都可能从中累积成功的资本。

10、人生即使偶尔跌倒了,只要自己不因此倒地不起,有时反而能有意外的收获。

11、累积了很多的跌倒经验,就不怕跌倒;纵有跌倒,也会安全无恙。

12、佛本是人,而不是神。佛不在别处,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13、三千大世界,一切众生他都视如己出,心生慈悲,哪怕再十恶不赦的人,都愿度化;佛规劝人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4、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佛都在你的身边,唯愿你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15、不论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曾经有过多少罪恶,只要你在心里轻声呼唤,佛都将守护着你,让你得到救赎!

16、不要计算你过的日子,要使这些日子算数。

17、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好好活。

18、每个人都拥有一次生命,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更尊贵,也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更卑贱。

19、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

20、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辉煌,也不是明天的希望,而是现在。

佛光菜根谭禅语三

1、现代教育要能光大人文思想的内涵,

现代教育要能发扬欢喜融和的精神,

现代教育要能推动福慧双修的理念,

现代教育要能实践解行并重的教化。

2、能够随缘不变,行事才有目标原则,

能够不变随缘,做人才能收放自如。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穿石之水,始于涓滴;

功成之基,奠于勤劳;悟道之缘,因于用心。

4、有些事不能等待,必须马上着手去做,只要能将等待的时间改成创造,则腐朽也可以转成神奇。

5、小小金刚,能坏须弥;小小星火,能够燎原;

小小细菌,会伤身体;小小忏悔,能破大恶。

6、享有的观念,可以扩展我们的生活领域, 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7、世上万物,皆可任我们享用,何必一定要拥有呢?

8、素食除了对人体健康、卫生外,更能长养慈悲的心地、忍辱的性格。

9、尤其能养成有恒的耐力,这是世界上任何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