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楚辞经典语录分析 正文

楚辞经典语录分析

时间:2024-10-10 06:13:34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时光匆匆流逝啊,一刻也不久留,春去秋来,更相替换,年复一年。这是屈原有感于日月空流,自己无法施展政治抱负而写下的伤时名句。名句记述诗人的感受,为抒发怀才不遇的强烈感情张目。~看似客观描写,实际上潜蕴着主观情志,含而不露,耐人品味。

2、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

年光不再,老已将至,我所担心的是美名尚未树立。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迟暮、修名未立的感慨。现在仍可用于表现老大无成的感叹。

3、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选拔贤才,把职务授给有才能的人,就像木匠遵守着绳墨而不偏斜。这两句用于说明用明人要严格地遵守举贤授能的原则。

4、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我朝朝暮暮饮的是木兰上坠落的露水啊,吃的是秋菊的落花。屈原以饮露餐菊,食用高洁,比喻自己修身洁行,滑白无瑕。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文辞绚丽,井运用了大量神话传说和奇妙的比喻,开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先河。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长地叹息啊擦去伤心的泪滴,哀叹人生之路啊是这样地艰难!这两句是屈原想到自己虽一贯修身洁行.却无辜遭贬而发出的感慨。旧时多用来表现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感事伤时。现在可用于抒发个人壮志难酬或屡遭挫折的感叹,也可用于描写在乱世中人们忧国忧民的叹息。

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守正直之道而死,这本来是前圣先贤所赞许的。~二句是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重视节操,坚持真理,守正不阿的重要性。诗人认为“伏清白以死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荣传统,为前圣先贤所重视。我们也应发扬光大,以保持清白为荣,以献身真理为荣。这两句以诗歌的形式具体阐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是作者光辉人格的写照,可用于赞美先贤忠贞的品格,或用以劝勉青年人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为真理而献身。

8、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原诗中,诗人用这句誓言表示自己追求光明理想和坚持高尚品德的决心永不动摇。可供引用表明自己坚持某种信仰,至死不悔的决心,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意志坚决,生死不移。

10、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飘落的花瓣。离骚中多用香草比喻君子的志行,饮露是表示自己不与世同污,化用了凤凰非露水不饮,非炼食不食的典故.菊本高洁,秋菊落英也是本此.

1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愿立即死去或者流放他乡,我不能容忍这种苟合之态。体现了作者品质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

1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想到那草木的飘零凋落啊,怕的是楚王您也将逐渐老去。供引用抒发对岁月如流、时不我待的感慨。也可用于表达不愿默默无闻地蹉跎岁月,而愿趁年富力强干出一番事业的迫切心情,有时也单用“美人迟暮”感叹流光易逝,盛年难再。

1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人生各自有各自的爱好,我个人独独爱好修养纯洁的品德并把它作为一贯的准则。这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表白自己坚持修身浩行,不与恶势力同流台污的诗句。可供论述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时引用.

14、众女疾余这蛾眉兮,谣诼谡余以善淫

那些女子嫉妒我的美貌啊,造谣中伤说我生性好淫。这两句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揭露和谴责当时楚国一帮当权的小人,因嫉妒楚王对诗人的信任,所以用造谣诽谤的手段,来挑拨离间楚王与诗人的关系,达到排挤、打击诗人的目的。今天可用来比喻或形容有些人因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招致坏人的造谣诽谤,恶意中伤。不过,用时必须严格掌握界限,注意把坏人有意谗毁诬蔑、栽赃陷害与有时由于人们暂时不明真相,因而说些闲言碎语的情况区别开来。

15.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申椒,菌桂,惠芷都是香草,屈原用香草来比喻自身的才华和美德.我身上有很多优点啊,哪里是你们看到的一点点,比喻忠诚正直的大臣,正合屈原之忠。“岂惟”就是何况用惠芷。

全文鉴赏

《离骚》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它的出现代表了“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诗题《离骚》的解释,历来不尽一致。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他释“骚”为“忧”,于“离”字无解。班固《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则解释说:“离,别也骚,愁也。”他认为离骚,就是离别时愁苦的意思。班固和王逸的解释在诗中均可找到根据,然而都难以概括全篇的内容。所以近人又进一步考证出“离骚”乃是“劳商”的异写,“劳商”是楚地古乐曲名。以乐曲名篇在楚辞中还有《九歌》《九辩》等,所以这个说法也可备一说。

《离骚》的写作时期,人们的认识也不一致。有人谓作于屈原前期楚怀王时,有人认为作于屈原再放江南时的顷襄王时期,还有人说是初稿于前期完成于后期。从《离骚》所反映的内容看,以作于楚怀王时代的说法较为可信。如作品中说:“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老冉冉其将至兮”,“及余饰之方壮兮”,“不抚壮而弃秽兮”,都说明他时在壮年。另外,司马迁、刘向、班固、王逸、应劭等人都说作于楚怀王时期,他们的说法当是可靠的。

《离骚》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写照。在这首长诗中,诗人那种对美政的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对祖国深厚的爱恋感情,都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整个诗篇迸发出异常绚烂的思想光彩。全诗通过绚丽多彩的描写,倾吐了诗人为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遭受的打击和迫害,表达了对昏庸王室和腐朽贵族集团的愤慨,塑造了一个追求理想、坚持理想、以死殉理想的高大完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篇幅之长、文采之美、想象之丰富、气势之宏伟、感情之强烈,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难以找出第二篇作品与之相媲美,这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楚辞》中经典的句子

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总芳之芜秽。

3.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4.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6.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7.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9.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10.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11.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萧艾也。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12.涉开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予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13.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14.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15.老冉冉兮既极,不亲近兮愈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16.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喜莫喜兮新相知。

17.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为!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

《楚辞》中绝美的句子

1.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2.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3.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

4. 苟予心之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5.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皇天之不纯正兮,何百姓之震愆。

6. 思骞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7.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孰无施而又报兮,孰无实而有获。

8.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欲变节以从俗兮,愧易初而屈志。

9.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10.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11.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12. 微霜降以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13.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诳攘。

14.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15.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6.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惶惶而无所集。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17. 食不偷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楚辞》中的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3.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

6.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7.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8.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九章·涉江》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14.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抽思》

15.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九章·涉江》

16.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17.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

18.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九章·哀郢》

19.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楚辞·卜居》

1、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

2、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楚辞·九歌·湘夫人》

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

6、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

7、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九章·涉江》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1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16、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司命》

1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1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1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20、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2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楚辞·卜居》

2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章·涉江》

2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2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2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2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29、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九章·涉江》

30、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

3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3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35、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抽思》

36、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楚辞·九歌·湘夫人》

3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3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9、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40、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4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4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44、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45、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楚辞·九辩》

46、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心悲。魂兮归来,哀江南。——宋玉《楚辞·招魂》

4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楚辞·离骚》

48、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九章·哀郢》

49、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九章·涉江》

50、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