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印度电视连续剧佛陀语录 正文

印度电视连续剧佛陀语录

时间:2024-10-05 01:24:51

【释迦牟尼佛经典语录】

1、真正止灭欲望后,生死束缚解开,随之而来的才是真正的平和。

2、在外面与朋友嬉游的时候,不要忘记家中孤独的老人。

3、中规中矩,赢得尊重。赢得尊重,也赢得了信赖。

4、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5、忍一时,争千秋。忍也是一种学习和磨练。

6、守护自己的人,也守护别人眼中的自己。

7、走路时,每跨一步,就如同把脚带到地面,我们要把快乐、祥和、宁静带到地面。

8、安静的心是最高的品质,它是没有分界的,是完整的、纯洁无染的。它就是全神贯注、觉察力、爱和最高的智慧。

9、放下爱恨,一切顺其自然。

10、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

11、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从现在起如何自新,才真正要紧。

12、为他人尽力,即为自己尽力;不帮助他人的人,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13、人在最悲痛,最恐慌的时候,并没有眼泪,眼泪永远都是流在故事的结尾,流在一切结束的时候!

14、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15、含蓄是一种美,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16、我们为了控制执著,必须观照好感觉的大门。

17、所有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家庭的失败。

18、无聊的时候,最好到户外走一走,最糟糕的是一直看电视。

19、向不同行业的人吸收新知。记住,要用请教的`态度。

20、勿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你要问自己,我这辈子只有这样吗?

21、人的智慧并非来自研究伟大的学说,而是来自对平凡事物的观察。

22、我们不小心跌倒时,不要急著爬起来,既然已经摔倒了,就在原地享受一下摔倒的滋味。

23、由于助人而受亲爱,由于柔和而有魅力,由于温和而为人所偏爱,由于有一切德而受尊重。

24、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25、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26、感觉寂寞,只是因为你无所关注,无处付出。

27、漂亮的脸孔是给别人看的,而有智慧的头脑才是给自己利用的。

28、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想要改善。

29、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30、你若流泪,先湿的是我的心。

31、家庭是实现慈悲最基本的人伦组织。

32、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拓展:佛教经典静心语录(经典篇)】

1)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5) 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6)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 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11)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荆

12)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4) 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5)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 世事茫茫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7) “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8)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

19)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0) 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21) 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3)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4)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25)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6)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 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28)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9)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30)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31)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2)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3)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34)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35) 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1、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3、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4、神继续洒落在你身上,但是你却封闭在你的过去里,你几乎是待在一种坟墓里,你已经变得不敏感,因为你怯懦的缘故,你已经丧失了你的敏感度。

5、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6、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7、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可得,无所有。

9、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1、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12、如筏喻者,法尚舍,何况非法。

13、聪明的人从来不会是一个逃避主义者,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成为逃避主义者,因为他们无法面对生命,他们无法跟生命正面接触,他们无法接受它的挑战,他们没有那个胆量。

14、同样的事情可以透过瑜伽而发生,也可以透过断食或透过任何技巧而发生。技巧对于给你一个瞥见是好的,但是它们只能给你一个瞥见,它无法变成你的实际状态,它无法变成你的意识。

15、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6、孤独只是意味着你在思念别人。

17、欲望就是那个燃料。思想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欲望存在。除非你了解欲望而抛弃欲望,否则你将无法抛弃思想,因为思想是副产物。

18、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19、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20、佛陀是非压抑的。如果你发现佛教的和尚是压抑的,那表示他们根本就没有了解佛陀,他们将他们自己的病态带进了他的教导。

21、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22、孤独只是意味着你在思念别人。别人不在,在你里面有一个空隙。而单独意味着你在,在你里面没有空隙,你充满了「在」,你全然在那里。孤独是别人的不在,单独是你永恒本性的在。

23、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2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5、布施要无相,度生要无我。

26、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27、涅盘并不是一个目标,它只是你的空。当你抛弃了一切你所累积的,当你不再聚藏,当你不再是一个吝啬者或是一个执着的人,那么那个空就会突然迸出来,它一直都在那里。

28、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9、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0、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31、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3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33、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想它干什么。

34、应无所往,而生其心。

35、但是如果你不抛弃欲望,你怎么能够停止思想?思想是一个帮助。思考是欲望要满足它自己的一个设计。你无法直接停止思考。

36、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37、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8、佛说般若波罗蜜,既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39、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静,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40、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41、抛弃是不能够有所帮助的,了解才能够有所帮助。抛弃世界无法带领你到任何地方去,你必须了解。抛弃是一种愚蠢的努力。只有愚蠢的人才抛弃,聪明的人会试着去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42、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43、从你一出生,外界就有很多方式来吸引你,使你脱离你的本性。

44、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45、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46、一个像须菩提这样的人倾向于向内走,如果他不作一些努力,他将会陷入他的核心而消失在那里。唯有当他作一些努力,他才能够停留在外在。

4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48、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49、法有两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

50、头脑是一个制约的现象,它是某些因的果。你无法直接摧毁那个果,你必须找出因。你无法只是籍着切断一棵树的树枝和树叶而摧毁一棵树,你必须找到树根,而树根隐藏在地底下。

51、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2、布施无相,度生无我。

53、对于那个永恒的,你只能够是女性化的,你不可以成为一个做者,你必须处于一种不活动和被动的状态,你必须耐心地等待。成为平凡的,然后等待。

54、一直都来得很突然,它依你的情况而定。但是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不复存在了:成道是,而你不是,神存在,而你不存在。

55、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56、就好像黑暗害怕光,谎言也害怕真理。你一接近真理,头脑就会觉得非常受打扰,它将会产生很多骚动,它将会扬起很多灰尘,它将会在你的周围产生出一层烟雾,使你听不到真理是什么。

57、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58、迷性见相,离相见性。

59、传说惠能就因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开悟。

60、一个人必须到达一个没有什么东西可看的点。当没有什么东西可看,那个看者也消失了,那是必须记住的点,它很难去了解。

61、但是要记住,当真实的存在在那里的时候,你是不存在的,这是唯一必须加以了解的准则,没有其它的准则存在。

62、真相从来不会令人挫折,真相永远都是令人满足的`。挫折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将我们的幻象强加在真相之上。

63、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64、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65、如果你熟悉于你自己内在的天空,你就会熟悉佛陀的,熟悉所有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诸佛的内在天空。进入到你自己的本性。

66、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67、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6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69、禅对性没有什么态度,那就是禅的美。具有某种态度意味着你仍然执着于这个方式或那个方式。个性意味着某种东西已经固定在你里面,个性意味着你的过去,个性意味着制约和培养。

70、一件事牵连着另外一件事,你走得越深,你就越接近原始的原因。一旦你来到了原始的原因,那个连锁就被打破了,超出它之外已经没有了。

71、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72、一切有为法,皆是虚妄,如梦幻泡影。

73、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4、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75、事实上,在表面上你跟全部是分开的,事实上,在表面上你是孤独的,因为你跟全部分开。在深处,当你消失,在你和全部之间就没有区分。全部就是一,你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单独存在。

76、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77、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偏重于一端,不执着于一念。

78、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79、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80、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8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

8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83、说法者,无法可说,故名说法。

84、真理并不是新的,真理就是你的本质,你必须变觉知,并不是你必须变得更博学多闻,事实上,你变得越博学多闻,你就越不觉知,你越认为你知道,你就越被无知所覆盖。

85、唯有当你不判断,你才能够爱。

1、天苍苍兮意如刀,地茫茫兮大神皇。人巍巍兮气长虹,心空空兮魂魄殇。

2、世界本无常,有如虚空花。

3、庙堂之上的佛陀和菩萨,都是眉目低垂,因为他们不想看众生,看到了众生,就看到疾苦,他们不忍,要出来救世。所以,他们不看众生,只看自己的`内心。 眉目低垂。 不看众生看我心。

4、梦之奥秘,无穷无尽,梦中有神机,梦入神机。

5、不舍世间尘,哪得满愿法。

6、大道茫茫兮,真意难求,手中有剑兮,心中无尘。

7、在熊熊火焰中,无限世界逐渐淡化了,有形的存在,无形的存在,都全部消失,那不是虚无,而是比虚无还虚无的一种存在。 那是人说不出来,也想不到的一种境界。 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不可到,不可得,不可守, 不可在,不可住,不可留,不可来,不可去,不可坏,不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