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涵易组合经典语录 正文

涵易组合经典语录

时间:2024-09-30 07:21:16

健康生活感悟句子一

1、健康是成功的命脉,是成功的本钱。

2、健康就是一切,没有健康,您就一无所有。

3、健康来自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4、只有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才能克服各种困难,遇到困难不屈服。

5、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

6、健康与非健康不是绝对的对立面,而是相对的有过度性阶段的状态。

7、人生不过三万天,成功失败均坦然,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乐最值钱。

8、健康只有一棒,我们是幸运的,紧握这一棒冲刺,我们将站立于成功之巅!

9、健康,也是整整陪伴我们十几年得好伙伴,好朋友,我们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10、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养生!

11、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对父母的孝心不能等,子女的教育不能等,自己的健康不能等。

12、虽然健康常常不打声招呼就出了门,但您只要重视它呵护它,总有一天,他会自己回来的。

13、健康的心理使我领会了很多生活的真谛,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

14、没有健康的人生也就谈不上理想与追求。智者与愚人之分就是看谁能够珍惜健康,把握幸福。

15、虽然健康常常不打声招呼就出了门,但您只要重视它,呵护它,总有一天,他会自己回来的。

16、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17、健康,是我一直以来的好伙伴。她和我,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她陪着我已经度过了十二个春秋。

18、给人送礼,不如给人送健康;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花钱游乐潇洒,不如寓教于乐玩的高雅!

19、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文化的健康,始终陪伴着着我成长,不断让我在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20、花美,美在绚丽;人美,美在健康!健康是灵魂的客厅,病体是肉体的监狱,有健康,就有一切!

21、爽口之味,过分皆成烂肠腐骨之药;快心之事,过度便是败身散德之媒,择言则无祸,节食则无疾!

22、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文化的健康,始终陪伴着着我成长,不断让我在成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23、养性最好的医生是朋友,养颜最好的处方是笑容,养病最好的治疗是自己,养生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24、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保健是笑容,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25、“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是的,请珍惜健康,然后再好好地创造并享受那绚丽多彩的人生吧!

26、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

27、养心会使身体得到调整,运动能使精神得到休息,养生要有豁达乐观的心态,健身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

28、锻炼身体像银行储蓄,零存整取,积久即成巨款;养生健身如攀登高山,不断攀沿,持之以恒必益寿延年!

29、瓜好吃不在大小,人健康不在年龄,衰老与年龄不成正比,善于养生保健的人,易逝的青春就会放慢脚步!

30、养成好的习惯是储存健康,放纵不良陋习是透支生命,借口腾不出时间去健身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去看病!

31、对任何生物体,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这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均衡地输入和输出能量和物质,甚至允许生长。

32、人生不在于活的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生命不是用来更正别人的对与错,而是来实践自己精彩的生活!

33、起居有序,饮食有节,运动有方,精神内守,乐观豁达,能做到此几条者,必是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

34、世上没有哪一个人会为自己的不健康而感到幸福,如果有,那一定是个蠢货。所以我说,珍惜健康就是珍惜幸福!

35、财富名利不会均等,时光对人却很公平,有人有金山银山,不一定有寿比南山,有人是粗茶布衣,也往往幸福百年!

36、高官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不怕待遇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走得早!

37、欢乐是长寿的妙药,勤奋是健康的灵丹,运动是健康的投资,长寿是健身的回报,相逢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38、三层单抵不了一层棉,好衣帽抵不了美容颜,年轻时凭岁数美,年老时靠健康美,内在充实的生命,才是久长的生命!

39、拥有健康的身体,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如:不偏食不厌食不挑食!并且要做到每天体育锻炼!还有多喝水,多吃水果。

40、金钱难买健康,健康大于金钱;金钱难买幸福,幸福必有健康;生命的幸福不在名利在健康,身体的强壮不在金钱在运动!

41、生命靠不断吸收营养来维持,健康靠长期坚持锻炼来巩固;合理的膳食、良好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锻炼,造就旺盛的生命!

42、拥有健康的身体,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如:不偏食、不厌食、不挑食!并且要做到每天体育锻炼!还有多喝水,多吃水果。

43、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智慧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豁达的人相伴。

44、人生极为重要的三件事:用宽容的心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用快乐的心创造世界,改变生活;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45、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46、官不在大小,能干就好;钱不在多少,够花就好;朋友不在多少,知己就好;子女不在多少,孝顺就好;年龄不在多老,健康就好!

47、身冷的人和衣裳亲近,有病的人和医生亲近,与其寻求灵丹妙药,不如堵截致病之源;与其得病托关系看病,不如平时找场地运动!

48、房子修的再大也是临时住所,只有那个小木匣子才是永久的家,切记:不妄求则心宽,不妄做则心安,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

49、人生最大的哀痛是,子欲孝而亲不在;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家未富人先亡;人生最大的可怜是,弥留之际才明白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

50、人生最大的错误,是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换取个人烦恼;人生最大的浪费,是用生命解决自己制造的麻烦!

健康生活感悟句子二

1、命运不是一个机遇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因为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因为可多看几道风景。路不在脚下,路在心里。所以,如果您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您烦恼。烦恼是来自您自己,因为您放不下。

2、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就是好心情。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一定要努力;累了把心靠岸;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

3、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您会倦,会累;一个人,就算再留念,如果您抓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您会神伤,会心碎。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您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任何事,任何人,都会成为过去,不要跟它过不去,无论多难,我们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4、我们要走的路,有着太多的不确定,他人的一句劝诫,自己的一个闪念,偶尔的得与失,都时刻在改变着我们命运的走向。世事难以预料,遇事无须太执,谁都无法带走什么,又何必纠结于某一人、某一时、某一事。只有看开了,想通了,才能随缘、随性、随心而为,不急不躁,不悲不喜,不咸不淡,随遇而安。

5、与某些人的缘分,就像在夜色中开的花,不能见到阳光。黎明之前即自行默默凋谢,且将永不再开花。那是属于月光与阴影的情缘。走出了那段城池,还是要继续赶路。生命就是这样充满幻觉。始终有希望,也始终无望。

6、可以相信别人,但不可以指望别人;不要拒绝善意,不要停止微笑;错误可以犯,但不可以重复犯;批评一定要接受,侮辱绝对不能接受。该说的说,该哑的要哑,是一种聪明;该干的干,该退的要退,是一种睿智;该显的显,该藏的要藏,是一种境界。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7、有人说过,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四个人,第一个是您自己,第二个是您最爱的人,第三个是最爱您的人,第四个是共度一生的人。生活最爱开玩笑,您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您;最爱您的,往往又不是您最爱的;而最终跟您共度一生的,偏偏不是您最爱也不是最爱您的,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8、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

9、冷夜弥漫,云花盛放又枯萎,看那动人的传说娓娓絮来,往事涌心,人事已非,独笑红尘是与非。所有梦见与过往,皆于灯下摇曳,咫尺天涯,泪落沾襟。

10、看开些,看淡些,情在心中,心在世外,一切就会简单得多。

11、最痛苦的莫过于是徘徊在放与不放之间的那一段。许多人一生碌碌无为,就是因为舍不得放弃。真正下决心放弃了,反而,会有一种释然的感觉。人生就是这样,难免有痛,难免有伤,您可能会哭会累,但是一定要走下去。输不起的人,往往就是赢不了。当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您开始得到的时候。

12、刻意的追求,只能让人疲惫;随意的面对,才能淡然无悔。背起行囊,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生命只有一次,精彩也好,简单也好。

13、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痛而不言,另一种是笑而不语。

14、成熟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学会减少幻想却保留希望,善待眼下仍憧憬未来。美好的未来会到来,因为您用每一个完美的今天堆积着。

15、生活不是一种刁难,而是一种雕刻。

16、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实物;长大后,幸福是一种状态;然后,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幸福既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是一种领悟。

17、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您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您好了,您便觉得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18、人一简单就快乐,一世故就变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做个简单的人,享受阳光和温暖。生活就应当如此。

19、一个人至少要有一个梦想、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信念是走出困境的希望;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当您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人生最大的勇敢之一,就是经历欺骗和伤害之后,还能保持信任和爱的能力。

20、人生的风尘,只一次花开的时间;世间的美妙,难留下全部的悲喜。且行且去爱,且爱且珍惜。

21、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命运不靠等待,而凭争取。

22、别人拥有的,您不必羡慕,只要努力,您也会拥有;自己拥有的,您不必炫耀,因为别人也在奋斗,也会拥有。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不论富或穷,地位高或低,知识浅或深。每天开心笑,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23、您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您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您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您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您惆怅,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您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您是您人生的作者,何必把剧本写得苦不堪言。

24、我们的生命,从来不是为了给谁以痛击和悔恨,或教训和证明。而是尽量地安慰自己,如果我明天就这样走了,至少我今天活得合心意。

25、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沧海一粟,实在是微不足道。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26、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不论是接纳一个人的出现,还是,接纳一个人的从此不见。

27、人生,该梦时要梦,该醒时要醒。梦,是渴望的延伸。渴望,是活着的最好理由。那些延伸到梦里的渴望,是我们最真最深的向往。该梦时要梦,生命的色彩因梦而绚丽。然而,梦,不能做得太深,深了,难以清醒。若时光一定要我们面对现实时,醒来,是活着的最美姿态。那些不小心被淹没在红尘中的梦,忘了吧。

28、当您真正知道生命的真谛,就会异常珍惜时间的分分秒秒,想抓住生活中每件事每个人们脸上善意的微笑,及那些有关于温暖的人儿!世事无常,人生如戏,然生活毕竟只是生活,生命的存在体现于对自己负责!这就是时间沉淀所赠与的礼物!下一秒是未知,这一秒记得念安。

29、有些人,抓住了就是抓住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只能说情深缘浅。人生的旅途中有太多的岔口,一转身也许就是一辈子。一生太长,花期荼蘼,也抵不住荏苒时光。谁苍白了谁的等待,谁无悔着谁的执着。

30、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我们的展望也这样,当更好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来。不管您的生命多么卑微,您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恶语诅咒它。

31、学会放手这个年龄已经不允许您不成熟,当您无力把握命运中的某种爱,某种缘,某种现实,学会放手。给自己身心一个全新的开始。

32、人生就是靠着不断的遗忘,才比较容易活得下去。

33、有些事,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所以,趁年轻,爱您想爱的人,完成您未完成的梦想吧。

34、世界太大,生命这样短。要把它过得尽量像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才对。

35、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36、人生是一种承受,我们要学会支撑自己。

37、您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声音;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您自己。

38、世事岂能两全,我们的一生中,得到的同时也总在失去,幸与不幸的区别只在于得失之间孰重孰轻。

39、所谓的同学聚会,就是在多年以后给所有到场的人一个机会,看看什么叫沧海桑田,看看什么叫岁月如刀,看看什么叫物是人非。

40、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您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41、原来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是永远。一段友情,离开了就淡了。一段爱情,分离了就散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也许下一秒,就不再属于您的。

42、爱情用来遗忘,感情用来摧毁,忠诚用来背叛,在时之洪流中起落,人心常常经不住世事熬煮。一切都存在变数。猜得着故事开头,却往往料不到最后结局。我们躲不开。尘世后那只翻云覆雨手。

43、不要高傲,因为在生活面前,我们每个人都那么的无知和渺小。

44、流失的是岁月,苍老的是容颜,漂泊的是脚步,成熟的是心灵;瞬间的是悸动,永远的是心境,不解释的是从容,不完美的是人生。多些经历,多些成长。很多人事,经历了心就坚强;很多沟坎,跨过了心就敞亮,很多烦忧,释怀了心就轻松。学会释重,学会浅行,挥一挥衣袖,让一切云淡风轻。

45、用无所谓的态度,过好随遇而安的生活。

46、大喜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没有一个足够宽容的心,就看不到一个春光明媚的世界。

47、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生死一线隔,苦乐一念间。人生,没有纯粹的甜和苦,总是苦里藏着甜,甜里含着苦。一念之间的选择,没有决然的对错,太认真,太计较,对的也错了;心宽了,看淡了,错的也对了。人生奥妙,太极一图,阴阳相隔却又彼此相依。您的思想,就是您的苦乐。人生的幸福,不过一个“淡”字。

48、吃的不多,所以不用担心体重;想的不多,所以容易入睡;要的不多,所以容易满足。喜欢的人有一个就好,钞票够用就好,房子够住就好——生活,简单就好。

49、不是不想长大,只是怀念那时单纯的您我他。

50、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的心。您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您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您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

健康生活感悟句子三

1、对人说不,生命是一切宝物中最高的东西。

2、生命,只要您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3、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4、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5、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6、生命是单程路,不论您怎样转变抹用,都不会走回头,您一旦明白和接受这一点。人生就简单得多了。

7、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8、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谚语

9、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

1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西汉)司马迁

11、假如生活欺骗了您,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1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您自己。——雪莱

13、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14、在我们所具有的一切缺点中,最为粗鲁的乃是轻视我们的存在。了,越爱人生,就越不能服膺生活者的条件。如果只为了凝视人生,要意识做什么呢?

15、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16、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17、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唐·李白)

18、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

19、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生命

20、生命是真实的,生命是诚挚的,坟墓并不是他的终结点。

21、生是一所学校,再那里,不幸比起幸福来是更好的老师。——弗里奇

22、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23、我们既到世上走了一道,就得珍惜生命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生要比死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世的胆识。——佚名

24、把每一个黎明看作是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是您生命的小结。

25、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

26、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

2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28、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29、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30、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奇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奇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3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南宋)李清照

32、人的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33、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3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35、没有人永远活着,没有东西可以经久。

36、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中国)沈从文

37、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旺盛。

38、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华罗庚

39、生命是母亲塑造出来的,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在我看来生命是无法衡量的!

40、我们既到世上走了一道,就得珍惜生命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生要比死更难。

41、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42、强者向人们揭示的是确认人生的价值,弱者向人们揭示的却是对人生的怀疑。

43、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44、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45、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督促的生命延长。

46、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伏契克

47、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48、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

49、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

50、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健康生活感悟句子四

1、等待这种东西并不如我们所想,一定要有目的,一定要有等到的那一天。这种植物执迷不悟地生长,等待就是它本身的目的。不一定等到什么,只要等,联系就在。

2、其实人生就是一出戏,您我有缘大家才相聚;相敬如宾到老都不易,友谊相互需要去珍惜;千万别为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这到底又何必;为别人生气真的很不值,生气得病不会有人替;亲朋好友不要比阔气,但愿亲人朋友人人都富足;吃苦享乐大家在一起,所有不快统统抛开去,让大家您我开心每一日。

3、生活还很艺术,酷爱艺术而活下去的人,到了晚年就不会太凄凉。因为会有一种理由认为这一生,活得很值,无外乎生与死,我还看透了其余的道理。人有所追求,有所不求,可求的东西不多,无非生命与真情。真情又包括了亲情和爱情。

4、强者不是没有眼泪,只是可以含着眼泪向前跑。

5、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6、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7、命运就像掌纹,曲曲折折却始终握在自己手中。

8、倘若爱在眼前等待片刻也太长;倘若爱在尽头等待终身也短暂。

9、女人,可以做自己的公主,但不要指望做全世界的公主。女人的经历可以沧桑,但女人的心态绝对不可以沧桑。女人因为有缺点才可爱。聪明的女人总会把自己的破绽暴露给男人。男人女人之间的较量,输家永远是女人。不是因为她不够聪明,仅仅是因为她更爱他。

10、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知足。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人生最危险的是贪婪。人生最烦恼的是名利。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

11、不要去伤害喜欢您的人,也不要让您喜欢的人受伤害;喜欢一个人要用心,真心相对,恒心相守;不要计较太多的得与失,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他人的缺点与失误;成熟不是看您的年龄有多大,而是看您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责任。

12、经常在大自然中徜徉拍摄,它给了我很多感悟。人生就象风景,精彩往往需要耐心的等待,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组合,才能在成就刹那间的精彩。没有朝霞般的瑰丽,没有流云般的飘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纯与透明。

13、不是常常有机会遇到可以爱他一生的人的。所以,所以我很珍惜爱过您的一切回忆,爱过您的回忆,被您爱过的回忆。不是能想着明天的爱情会变得怎样而谈着恋爱的。就是有那时候的我,才有现在的自己。

14、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把自我经常归零,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您对事物的欲望适当的降低,会赢得更多的求胜机会。

15、每一段爱情都是一首诗般的开始,但岁月消磨激情,最终是柴米油盐,一本账簿。每一个日子,在睁眼和闭眼之间不断重复,相爱的感觉几乎只剩下左手握右手的平凡。

16、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17、人就这么一辈子,我们又何必要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去占有那些原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呢?金钱、权力、名誉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善待自己,就算拥有了全世界,随着死去也会烟消云散。若我们要是这样想,我们就不会再为自己平添那些无谓的烦恼了。

18、因为您太年轻,缺少行路的经验;因为路途凶险,您的身躯遍体伤痕;因为长路漫漫,您已疲惫不堪,以及许多始料不及的原因。在中途,在您急于赶路的时刻,您却倒下了,不情愿地选择了匍匐的姿势。

19、人生本来就是场戏,因为有了爱情所以变得扑朔迷离,说情趣点,就是变得更有意思。哪个人的青春没有过一场爱情呢,哪个人的爱情没有做过一些傻到自己都不敢承认的事情呢?当然有除了哪个人的那个人了。个别人就不理了,又不是缝衣服,哪个地方都要缝到。

20、生活就在那里,一动不动,是自己的心在宕动,按捺不住,风起云涌。等到失败了,溃散了,又一股脑儿把怨气撒给生活。风雅一杯茶,逍遥一壶酒。即便寄情于茶酒,风也在,雅也有,却终难见逍遥。素常的一杯茶里,一壶酒里,也附加了太多沉重的东西,金钱,名利,权力,都要在这一片汤色中浮沉。灯红酒绿,推杯换盏,然后,鸡鸣狗盗。当愉悦精神和灵魂的液体里,也布下了欲望的天罗地网,就难怪,所有的浮躁和喧嚣,都要流转在人体的血脉里了。

21、如果您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您烦恼。因为您自己的内心,您放不下。

22、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当您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应把五个拿出来给别人,表面上您丢了五个苹果,实际上却得到了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当别人有别的水果,也一定会和您分享,您会得到一个橘子、一个梨,最后您可能得到五种不同的水果,五种不同的味道,五种不同的颜色,五个人的友谊。

23、人生有你,阳光灿烂;人生有你,四季温暖;人生有你,不畏艰险;人生有你,期待永远。

24、生命会前行在历史的脉络上,沿途拾起一枝一叶,留待回忆,世界的存在会清晰而具体;生命会走进时间的大门,让夕阳给出记忆的钥匙。那捆记忆的柴火那么静静地躺在地上,等生命去抽取沿途拾来的枝枝叶叶,在夕阳的指尖静静回忆。

25、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26、人生之修行在于淡定。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我们有过荣耀和成功,也有过失败和挫折;有过喜出望外,也有过痛心疾首;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也有过艳阳高照的沐裕。人生,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您何必去用这一颗不平的心去看待人和事,作践了自己,辜负了岁月。

27、少些抱怨吧,风景不尽在别处。一个人对于人的生存境界的理解是指人对生活的看法。一般的说,过去了的是经验,现在存在着的是事实,将要来到了的未来的是理想,人们总是感叹过去的幼稚,现在的痛苦,未来的渺茫,这只是很正常的一种心态。

28、很多时候,生活的本来面目是简单的,却被我们复杂化了,平添了许多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如果您对世界简单了,世界就会向您展示美好。不必有太多的欲望,知足者快乐;无须有过强的偏执,宽容者愉悦。删除繁琐的记忆,摈弃身外的烦恼,人生本来苦短,功名利禄都是附加,唯有简单方能多些快乐。

29、生活中常有这种事情:来到跟前的往往轻易放过,远在天边的却又苦苦追求;占有它时总感平淡无味;失去的时候时方觉非常可惜。没有坎坷的生活是幼稚的,缺少思考的生活是平庸的,失去追求的生活是空虚的,缺乏朝气的生活是贫乏的,毫无远见的生活是浅薄的。

30、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有的家庭,几根面条就能撑起热腾腾的日子;有的家庭,一堆金币反而把日子折腾得七颠八倒。钱少未必不幸,钱多未必是福。

31、我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是在乎曾经拥有。当一段感情不能再继续的时候,曾经的承诺化为灰烬,那么,就祝他幸福。只是感谢让您们在最美的年华里相遇,相恋。不求以后,只要曾经幸福过。

32、往事如烟,浅笑而安。慢慢的懂得人的一生会经历太多的起伏,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不会永远风起云涌,没有一片天空永远晴空万里,没有一个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顺境时,多一份思索,逆境时,多一份勇气;成功时,多一份淡然,彷徨时,多一份信念。

33、愿意吃亏,别人才会之结交,于无形赢人心。若时时权衡,事事计较,总想讨好占便宜,久而人必疏之、避之、远之,无语则友少,无友则情淡。懂得吃亏的人,总是吃不了亏。失了微利,终赢得大贵。东西再好,您也无法一直拥有,不如常怀怜悯之心,常伸援助之手,常予温暖之爱,做人谋事,成矣。

34、当人的情绪处于低潮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要学会转移注意力。有些事情既然已经成为事实,就尝试着去接受,去面对。一个人不可能改变世界,世界也不会因您而改变,所能做的,就是适应世界,不钻牛角尖,不要和别人攀比。您的生活,应该有您自己的精彩。

35、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您会倦,会累;一个人,就算再留念,如果您抓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您会神伤,会心碎。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任何事,任何人,都会成为过去,不要跟它过不去,无论多难,我们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36、信喜欢您的人,不要总是怀疑我的诚意,亲密之余给彼此留一点自己的空间。经常想念您,哪怕您的坏,设身处地的多为对方着想,永远也不想让您的面孔变得陌生。其实每个人一开始都不懂爱情,与喜欢的人一起经历一些事情,甚至一起经历一些痛苦,才能变得成熟,才会懂得珍惜。

37、初恋带给您的不光是恋爱失败的经验,还拿走您喜欢下一个人的勇气,因为再也不会像喜欢那个人一样奋不顾身或铭心刻骨。学会释然,和初恋还是朋友,不光是给彼此拥抱找一个理由,还是放过ta或放过自己。珍惜自己,然后寻找或等待,试着开始,拥抱,欢喜。

38、对爱您的人一定要尊重,爱您是有原因的,接受的同时要用加倍的关爱回报,但千万不要欺骗人家的感情,这是您用钱买不来的财富。记住:轻视人家付出的情感就等于蔑视自己,爱人是一种美德。

39、爱情开始时是诱惑,后来就变成了温暖。爱情的温暖,就是夜晚家中亮着的那盏灯,就是感冒时递到手中的那粒药,就是伤心时靠过来的那个肩……爱情的火焰,不可能一直轰轰烈烈。只有柔柔的亮着,才能相守一生。

40、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简单的生活之所以很不容易,是因为要活的简单,一定不能想的太多。喜欢花的人是会去摘花的,然而爱花的人则会去浇水。人们常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

41、生活,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生活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积累。生活没有答案,生活不需要答案。当生活即将不属于您时,您才会发现:生活仅仅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无论多么复杂,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生活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局。

42、穷人表面上最缺的是—金钱;本质上可能最缺的是—野心;脑袋里可能最缺的是—观念;面对机会时最缺的是—把握;命运中最缺的是——选择;骨子里可能最缺的是—勇气;改变上最缺的是—行动;肚子里可能最缺的是—知识;事业上最缺的是—坚持;性格中可能最缺的是—胆色。

43、做过饭的人才知道做一顿看似平凡的家常菜有多花心思。也许您连买菜也懒得,炒好的菜吃到嘴里就是一口,也没想过这一口来之不易。青菜要一根一根洗干净再切,切土豆丝要很仔细不然会切到手,大蒜一颗一颗剥完手上的味道还很难洗掉,要珍惜那个给您做过饭的人,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您花那么多的时间。

44、季节的流年里,时光如水而过。总有很多东西无法挽留,比如走远的时光,比如枯萎的情感;总有很多东西难以割舍,比如追逐的梦想,比如心中的深爱。无论生活中经历了些什么,都不要忘记快乐,因为快乐的人才是幸福的。

45、人的一生,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生苦短,好不好都不必遗憾,乐不乐都不要失望,过得好是精彩,过不好是经历。人生在世,一辈子不长,只要您尽过心,用过情,也就不必遗憾,更不必悔恨。

46、请记下这些话: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活多干,话少说,群众心里有称砣;少吃盐,多吃醋,不打麻将多散步;按时睡,按时起,跑步游泳健身体;夫妻爱,子女孝,家和比啥都重要;官再大,钱再多,阎王照往土里拖;吃点亏,吃点苦,傻点笨点也是福。

47、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生命、时间和爱,您想挽留,却渐行渐远。您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灾难、死亡和爱,您想回忆,却苦不堪言。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贫穷和爱;你想隐瞒,却欲盖祢彰。

48、月舞:和自尊太强的人恋爱,也许您永远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也许只是一小部分。您要习惯,听他安排,顺从他的计划,他是个很难忍受生活有错误的人,他希望您乖,他希望您永远觉得他做的对。所以,喜欢他,就把他做的都看作是对的吧!

49、现实生活中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沉默。生命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时候都不要随意看轻自己。只有相信自己、喜欢自己,才会被别人欣赏。看到自己的长处,把自己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经营出有声有色的人生。

50、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可能有开心的笑声;可能有委屈的泪水;可能有成功的自信;也可能有失败的警醒,但无论怎样,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段都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我们心的无私,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路不必雕琢,只要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就好!

51、有时候,我们需要心情平和,想一下自己的生活中拥有的所有美好。那赋予我们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均等;评判我们的人生,不是别人的眼睛。书写我们的历史,只有靠我们自己;踩出人生的脚印,也是我们的自身。

52、有时候,得不到是一种苦;有时候得到,也是一种苦。人生在世,总有很多事难两全。无求则品自高,放下也就是一份洒脱与超然。

53、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您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54、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记住:他和您玩暧昧,就是不够喜欢您。男人真喜欢一个人,从眼睛就能看出来,他恨不得拴着您,怎么会忽冷忽热、忽进忽退?是,喜欢肯定有,总要他看着您顺眼才和您暧昧。所以,对暧昧您的男人一定不要多情,就算他常常拉您出来、天天短信、电话、就算抱过、亲过,也依然不代表什么。

健康生活感悟句子五

1、小和尚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小和尚:“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小和尚:“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到前,砍柴时惦着挑水,挑水时惦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

2、不论何月何年,请保持激情和自信,世间本就是艰难。而我们在人生只不过是匆匆而来的过客。行走在红尘之中,上帝要给予我们各种不同的苦难,让我们去尝受。因为人间本就是残缺,本无完美之人生。

3、成长的这个过程就像是手里拿着一大串的钥匙去开门,有的人一下子就打开了,而有的人却是试了好几把钥匙也打不开,更悲催的是有的人全部试完了门还是紧锁着,因为拿错了钥匙。成长是急不得的,您要相信现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您现在经历的可能是别人正在企盼的。

4、只要您活着,就一定要有爱,有快乐,有梦想。有些话,不说出口,并不意味着不能去理解;有些人,不见,也并不等于两两相忘。聪明的人,总是喜欢把自己伪装起来。可是越是这样,伤的就越深。

5、幸福并不复杂。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裸时,衣是幸福,够穿即可;穷时,钱是幸福,够用即可;累时,闲是幸福,够畅即可;困时,眠是幸福,够时即可。爱时,牵挂是幸福,离时,回忆是幸福。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

6、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要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把每—次的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而不去自卑,把每一次成功都想象成一种幸运而不去自傲。微笑着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去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听我说说心里话,做一个别人都瞧得起的人!

7、欣赏别人以修炼您的境界,善待别人以修炼您的胸怀,关心别人以修炼您的品质,理解别人以修炼您的涵养,帮助别人以增加您的快乐,学习别人以增加您的智慧。

8、平心尝世味,含笑看人生。生活它总会和您开玩笑,有时候伤人俱深,有时候无伤大雅。总是在没有任何生活准备的时候开始生活,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现实。生活中一切遭遇都是合理的,也许经历了才会明白,一切的一切,都似镜花水月,亦或是花开花谢。

9、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需要不断学习。我们要学会忘记,不能活在过去的时光中,记忆已经逝去,继续现在的生活。学会孤独,没有谁会把您当宝护着。学会独立,不能再一味的麻烦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长大,不能再那么任性。学会忘记,不能活在过去的时光中。

10、有时候,最适合您的人,恰恰是您最没有想到的人。放逐一份心情,不为繁华只为遇见,不言离殇,只为感动的那一瞬间,伴一程流年,红尘胭脂妩媚的不只是春天,还有不变的温暖,流年烟雨温婉的不只是惦念,还有永恒的誓言。

11、小时候,或许觉得大人的世界会更神奇,所以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却发现遗失了纯真的童年。很多事物,没有得到时总觉得美好,得到之后才开始明白:我们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而且往往得不偿失,得到的是看似华丽实则虚假的东西,失去的却是最真最美最珍贵的东西。

12、打开幸福之门有四把钥匙: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口中有德,就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不对他人施加“软暴力”;目中有人,就是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将心比心,坦诚相待;心中有爱,就是要在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并小心地呵护它成长;行中有善,就是人到哪里,就把爱带到哪里。

13、父亲对两个儿子说:“给您们每人一把斧头,比比看谁在一天内砍的柴更多。”于是,大儿子拿了斧头便直奔山上而去,二儿子则先磨锋利了斧头才上山,结果二儿子赢得了这场比赛。——自从父亲给我讲了这个寓言故事后,每天早上我都会在被窝里先磨一会儿,等我起床时,居然真的能飞快地穿衣洗漱出门了……

14、流失的是岁月,苍老的是容颜,漂泊的是脚步,成熟的是心灵;瞬间的是悸动,永远的是心境,不解释的是从容,不完美的是人生。很多人和事,经历了,心就坚强;很多沟坎,跨过了,心就敞亮,很多烦忧,释怀了,心就轻松。学会释重,学会浅行,挥一挥衣袖,让一切云淡风轻。

15、如果看透人情冷淡,那么您将注定孤独。生活其实就这么简单,人生本来不复杂,是我们自己把它搞复杂了。复杂的不光是人与人之间,还有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使一切变复杂的,是我们无休止的欲望。因为欲望,一切得到的不再珍贵,一切得不到的才是好的。

16、也许,在所有不被看好,无人尝试的错误的选择背后,会有不曾见到的可能,不曾设计的未知。未知让人恐惧,引人好奇,也因此证明您的勇气,成就您的自信。在每个死胡同的尽头,都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在无路可走时迫使您腾空而起,那就是奇迹。

17、樵夫上山砍柴,不慎失足滑落,幸好眼疾手快,抓住了悬崖边的一棵树干。向上,陡峭无边,向下,河流湍急。他大声呼喊,许久无人来救。樵夫绝望了,却又不甘心。最后,他决定赌一赌,狠心松开了紧抓树干的手。虽然呛了很多水,还是捡回了一条命。——人生难免会进退两难,与其无为坚持不如放手一搏。

18、弟子问方丈:如何区别世间人的智与愚?方丈笑曰:愚痴的人在诸事不顺遂时,满心哀愁,神情沮丧,一旦事事如意时,则又雀跃不已。智者早已看清了生命的本质,不会因所谓的得失而动摇心志——原来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超越生命。

19、一个人时,善待自己;两个人时,善待对方。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当您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您。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20、真正的幸福就在您身边,在您的心里。在浮躁的生活里,我们或者大喜,或者大悲,或者悲喜交加。禅教我们用一颗平常心,不论得意还是失意乃是生活的必然,不必为此伤神,看淡了看简单了,人生就没有如此多的烦恼。于喧嚣的城市中,坐在窗前静静地品一杯茶,在音乐世界里徜徉,独自享受着咖啡的香味。

21、心若宽,路就宽。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您百依百顺的人,能让您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您若非要计较,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您满意。人活一世,也就求个心的安稳,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

22、别等到物是人非后,才懂得珍惜;莫抱着记忆的残片,在伤感中怀念。该做的事,不要拖延,错过今日,简单亦是奢望;该见的人,切勿随意,失之交臂,相遇或为永诀。曾经很遥远,能忘的,尽量尘封,少负重涉远;未来还没来,可想的,适可而止,多脚踏实地;唯当下最急,岁月匆忙,稍不留神,两头皆已成空。

23、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生命的光彩只有经历过沧桑才能彰显出来。浮生若茶,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安稳地悬浮着,永远都无法让人领略到他的真味,而那些饱经沧桑、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的人,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终将溢出他们生命的脉脉清香。

24、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公平。在一个天平上,您得到越多,势必要承受更多,每一个看似低的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让自己心情更平和一点,更豁达一点,对身边的过错淡然,让自己更宽容一点。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要求的少,计较的少。

25、生活中多少美丽圣洁的东西,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迎面而来,再从身边一晃而过。凭着我们的凡胎肉眼,总是只能看见外表那眩目的光环,而且还多半是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任事后慢慢地品味。一旦细细追究,也许连已经拥有的那些平凡都会一同幻灭!

26、地球之所以是圆的,是因为上帝想让那些走失或者迷路的人能够重新相遇。时间走了,不要遗憾昨天的流逝,应该正确的接受今天,因为还有明天,只要坚持,就能走出自己的路,很多的话语一直的走进自己的身边,很多的事迹接连到自己的内心,不要因为悲伤而停止,不要因为快乐而放弃。

27、生活有进有退,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乱了。我们常常不是输给别人,而是坏心情贬低了我们的形象,降低了我们的能力,扰乱了我们的思维,从而输给了自己。控制好心情,生活才会处处祥和。

28、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您偶遇我,我相逢您,修行路上,各自向前。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纠缠,不如随缘。人心太真易伤怀,太假易遭人弃,若即若离保持着大家都能认可的距离,才是最长久的相依,最长久的才是最真的。看人看事,太较真必然看破,看破的结局伤己又伤人。

29、改变心态,就是改变人生。只要心态是正确的,我们的世界也会是光明的。世间事,凡有一得必有一失,凡有一失必有一得。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过程。得到时,不要得意忘形、张狂失态;失去时,也不要悲观沮丧、锱铢必较。得失之间,需要细细品味和权衡。

30、学会理解,因为只有理解别人,才会被别人理解;学会忍耐,因为事已成现实自己无法改变;学会宽容,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呢,生活是平凡的叠影,生命是平淡的传奇。我们走在自己的心路上,一切喜怒哀乐都是根植于路边的风景。

31、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阅过一些人,才知道历练;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生活怎么样,自己放调料!

32、有些烦恼,丢掉了,才有云淡风轻的机会。面对着一切,过去了就放下,无需纠缠,从容淡定,犹如云聚云散。每一天,每一刻,都是结束,也都是开始。只有守住内心的淡定与宁静,才能在茫茫的人生旅程中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33、生活,本来就是五味俱全,您走过的每一条弯路,其实都是必经之路。朋友就像天上的星星,永远照亮着您的世界,即使在您最黑暗的时候。您现在的付出,都会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您成为更好的人。

34、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是无不可,但是您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人生,就是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平淡的重复。去旅行吧,见的世面多了,您会发现原来在意的那些结根本算不了什么。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路上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35、平凡的生活,不经意地来去,人这一辈子,有时会春风得意,有时会举步维艰;相信人和人之间的真诚,但不要指责虚伪;相信努力会成功,但不要逃避失败;相信命运的公平,但不要忘了,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学会给自己留一扇窗。

36、其实,谁的人生都一样,当您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您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您必须相信,那些东西并不牢固,您必须依靠。

37、旧东西之余韵悠长,却需要日子和岁月去品。一个快热一个慢热,短期来说,慢热打不过快热;长期来说,快热抵不过慢热,就看您眼下是要长期还是短期了。那么一边抱着长期一边不放短期可不可以?也可以。只要您有本事将人变成物,只有物,才不至心碎欲绝,哀莫大于心死。

38、有一种东西,让您措不及防,无法安宁,与您随影相随,挥之不去,它是会在某个夏天的夜晚像风一样突然向您袭来。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称它为“爱情”。担心追不上您,我一直在向前奔跑,回头却是发现自己早已是跑过了头。

39、很多时候,我们抱憾,原因只是放不下。生活中的许多考验,磨砺了我们的意志,生活让我们经受折磨,也让我们学会担当。快乐总是伴着痛苦,鲜花总是伴着泪水,没有谁的一生会一帆风顺,没有谁的笑容背后不是沧桑。

40、经历是人最宝贵而又无价的,总有一天,您会发现身边再也没有想要见到的人,总有一天,您也会想要回到过去。洗尽铅华,长叹人生。当再也没有人关心您的时候,您就要学会爱自己,当然,也爱别人,时光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其实一张白纸,就是一种人生。

41、人的成长秘密,就是去不断淘汰自己,找到完美的路。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无奈,复杂,伤感,小说有太多遗憾,电视剧有太多的现实,电影有太多的悲凉,歌曲有太多的伤感,这些都是生活的折射。所以就更明白之后,便是让我们更懂得生活中要珍惜某些人某些事。

42、人之所以容易摔跤,是因为失去了平衡。道理浅显却容易被忽视。思想失去了平衡,就会往歪处想;身体失去了平衡,必然会倾斜;做事失去了平衡,难免不周全;做人失去了平衡,容易走岔道。生命的轮回中,既然相逢,就会助您飞行,愿您奋进。我会记住天边那一抹彩虹。

43、人如一叶小舟,用心掌舵,希望引航,许多人喜欢忙碌,有些人是由于害怕寂寞而使自己故意处在忙碌之中。其实,太过忙碌亦是人生的忌讳。在忙碌中,人们最容易忘却自我,失落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最终丢失了自我。

44、别和我说对不起,对不起只能换来您的安心,而非我的释然。不要苛求人生处处精彩,只有用95%的平凡时光,才能打磨出5%的经典时刻。独行时,不要瞻前顾后,读懂了寂寞,它是一种况味;吟咏了孤独,它是一层境界。命运不会戏谑谁,您既然认准了某条路,又何须在意走多久。

45、一笑而过,对着时光,对着故人,对着未来,倾诉已是多余,只一笑,一瞬间,一刹那,都变了,都好了。突来的风,已不属于自己,从脸颊轻轻吹过,当是离别的轻吻,没有天旋地转的激动。别把自己当回事,您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别将每个人当回事,您没那么博爱。

46、我们说的一些话,并非发自内心的,而是过多地顾及了别人的感受,违心地选择了迎合与顺从;我们做的一些事,并非出自情愿的,而是太在意周围的目光与评说,卑微地隐藏着自己的委屈和尊严。不羡慕繁华,不刻意雕琢,您若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那就说明您正在走上坡路。

47、以清净心看世界,用欢喜心过生活。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学会接受。人生本来一场空,有无之间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态决定苦乐。凡事,淡然处之即可。

48、人生有一条非走不可的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只有这样您才能成长。心累旳时候,连话都不愿意去说。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如果当时您坚持,回忆会不会不一般。最终我还是没说,您还是忽略。这是不是最好的结局,我们都已经不计较。

49、不要浪费时间追忆失去的东西。人在福中不知福,直到有一天苦了,才对比出以前的甜。所以甜中总有苦,福中总有祸的人,最能感受幸福。所以,淡淡的君子之交最能长久,若即若离的爱情最堪回味。作为一个人,若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懂得人生的意义。

50、人的一生,既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坏。背后都会有心酸,都会有无法言说的艰难。都会有自己的泪要擦,有自己的路要走。只要记得,冷了给自己加件外衣;饿了买个面包,痛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给自己宽容的微笑继续往前走,做最真实的自己。

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为数近万的经典中,有一卷字数最少、内涵丰厚、流传广远的经典,这就是《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卷,唐玄奘译,大正藏第8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 玄奘大师译经以《大般若经》600卷最为突出,《大般若经》20万颂、640万言的精要,高度浓缩在《心经》短短的260字中,熟读并悟解《心经》,不啻于掌握了《大般若经》的精华要义。《心经》是佛法的纲领。整个佛法以大乘佛法为中心,大乘佛法以般若类经典为中心,般若类经典又以此经为中心,所以名为《心经》。 “心”是比喻《心经》在佛法中的中心地位和中心作用,比喻此经是《大般若经》、一切般若法门乃至整个佛法的主体和中心。《心经》自传入中国以来,至今已至少被翻译21次,这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是仅见的。参方广钅昌《般若心经译注集成·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有关《心经》的注疏,历代以来不胜枚举,编入《大藏经》者即有八十余种之多。这些注疏所注的经文除一种是罗什大师的译本外,其余均为玄奘译本。千余年来,奘译《心经》脍炙人口,传诵不绝: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偏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僧婆诃!”

《心经》般若空观深邃澄明的般若之光,映照着睿智灵动的禅悟智慧。其五蕴皆空、色空相即、诸法空相、了无所得的般若空观,深刻影响了禅宗破除五蕴执着、圆融真空妙有、体证澄明自性、彻见本来面目的思想内涵、思维方式。般若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在佛教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般若真空与涅槃妙有,构成了禅宗思想的两大源头。禅宗汲取《心经》精髓,深化了禅宗思想、禅悟思维,并通过诗歌偈颂的形式,传达对《心经》般若空观的透彻之悟,从而使得流宕着般若慧光的禅宗诗歌,呈现出玲珑澄澈、色相俱泯的风致,成为禅林诗苑的妙胜景观。

一、五蕴皆空的禅思诗情

“般若”,略等于“智慧”。经文不译为智慧,而仍保留其梵音,称为“般若”,这是因为“智慧”只诠解出般若的部分意义,而不能代表般若全部深远意义。般若是正智,是真智妙慧,而智慧是世俗聪明,是世智辩聪,因此根据“尊重不翻”的译经原则,保留了般若的原音。从般若的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种。一是文字般若,指借文字语言以开导众生使之解悟;一是观照般若,指用般若来观照实相的当体;三是实相般若,实相是诸法如实之相,它离一切相,又具足一切相。三般若中,文字般若是解悟,观照般若是修持,实相般若是大乘菩萨亲证的境界。般若是离一切妄相的无分别智,是超越相对,否定一切差别观,直透万法皆空的智慧。

1、般若空观的五蕴皆空义

《心经》的基本思想是运用般若进行深邃透彻的禅悟观照,证得万法的空性以获得澄明自在的审美襟怀。“观”是观照,是以般若直观照见诸法皆空而获得自在解脱。“观自在菩萨”,即是以深刻睿智的般若慧眼来观照宇宙人生实相的大菩萨。当他深入般若直观时,能够从烦恼秽浊的此岸,直趋安详清净的彼岸。 “观自在”不一定指观世音菩萨,只要具有观照自在功行的悟者就是“观自在”。 见唐代慧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般若心经译注集成》第146页。唐智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则将“观”与“自在”拆读,谓:“自在菩萨,大菩萨也。大菩萨不被五蕴所缚,故得自在。”见《集成》第363页。 而能够“照见五蕴皆空”的,就是“深般若”。

深入般若直观的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这是《心经》的要旨。佛陀出世的本怀,就是要使人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解除身心的束缚,明心见性,获得自在。佛教宣称人人皆有佛性,只因无始以来为根本无明所遮蔽,以致于不能彰显。而这覆蔽真如佛性的就是五蕴,即构成我们身心乃至一切有为法的五种要素:色、受、想、行、识。五蕴又称为五阴或五聚,“蕴”是积聚的意思,即某一类的总聚。“阴”是贼害的意思,指此五阴能贼害我们的性德。其中色是一切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色蕴”是物质组合类。《大乘五蕴论》:“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色。”四大种指地水火风四物,及坚湿暖动四性。称为“大”,是因为它普遍地存在于任何物体中。“受蕴”是心理上感觉的组合。 “受”是领纳之意,指身心器官与外界接触时情绪上的苦乐感觉。“想蕴”是由内六根和外六尘相接而生起的概念。它的功能是认识外境,予境上加以名称。 “行蕴”以造作为义,相当于意志作用。行蕴的意志产生业果。“识蕴”是知觉的组合,是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的本体,实际上就是根尘相接所产生的认识作用,即六识。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法,而凡是因缘所生法,均没有实体,所以叫做空,故经文说“照见五蕴皆空”。有的《心经》译本,将“照见五蕴皆空” 译为“照见五蕴自性皆空”。如唐法月重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智慧轮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均收于大正藏第8册。 自性是不变、独存的实体性,此实体性不可得,故曰“皆空”。从存在的现象上来把握本性空,缘起不碍实相;从毕竟空的实相中来了解缘起,实相不碍缘起。能这样观察、体验,就可以“度一切苦厄”。众生的苦厄,不外内外两种,属于自身的,如生老病死等;属于外起的,如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众生苦难的根源在于把自己看成有实体性,以自我为前提,苦痛遂因之而起。若通达法性无我,则苦海波平,爱河浪息。

佛教设立“五蕴”说的目的,在于破除众生的我执。综观大、小乘之说,小乘有部等认为五蕴和合的人是空,但五蕴的本身是实有;大乘般若思想则进一步说五蕴的本身也是空。体证五蕴皆空,就可以高蹈浊世,在尘出尘,获得澄明自在的审美观照。

2、五蕴皆空的禅思诗情

“五蕴皆空”的般若观照,深切影响了禅宗思想,使禅宗思想沐浴着空明的意趣。禅宗对“五蕴皆空”有着透彻的体证。慧能警示说,“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坛经·顿渐品》用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就会感受到浮沫般的色蕴虚无,水泡般的受蕴不有,阳焰般的想蕴非实,芭蕉般的行蕴空虚,幻化般的识蕴无依。《大庄严经》卷12、《杂阿含经》卷10等以沫、泡、焰、蕉、幻喻五阴。唐慧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观色如聚沫,观受如水泡,想如阳炎,行如芭蕉,识如幻化,一一阴中,性不可得,故言‘皆空’。”见《般若心经译注集成》第153页。《宗镜录》卷69:“《维摩》经云:‘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即色蕴空。‘是身如泡,不得久立。’即受蕴空。‘是身如焰,从渴爱生。’即想蕴空。‘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即行蕴空。‘是身如幻,从颠倒起。’即识蕴空。五蕴既空,谁为主宰?所有分别,是妄识攀缘。” 圆悟禅师认为,父母未生之前,净裸裸赤洒洒,没有纤毫翳蔽。等到投胎既生之后,同样净裸裸赤洒洒,没有纤毫翳蔽。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分别取舍之心渐重,人愈来愈深地陷堕在四大五蕴之中,情欲炽盛,清明的自性遂为烦恼浮云遮覆。法眼通彻之人,洞知四大空寂,五蕴本虚,回光返照,识取四大五蕴中那个辉腾今古、迥绝知见的本来面目,即可顿悟成佛。为了警醒世人的迷昧,圆悟追问说,父母未生前,还有没有这四大五蕴和合而成的形貌?刚来到这个世上咿呀学语之时,为什么不与人相争?等到知识渐开,年龄增长,便争人争我。殊不知四大一旦离散,依前还复本来形貌,回复于清湛纯明的自性《圆悟录》卷12。

照见五蕴皆空,对由五蕴和合而成的人身遂不复执着。当生老病死的“四山” 相逼之时,禅者“五蕴皆空”《传灯》卷15《大同》,平静安详地面对死亡。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浮世虚幻,本无去来。四大五蕴,必归终尽”《五灯》卷20《钱端礼》,遂能在生死关头表现出“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的旷达襟怀。《传灯》卷26《诸方拈代》。范成大《题药簏》:“合成四大本非真,便有千般病染身。地水火风都散后,不知染病是何人?”《全宋诗》卷2272 相反,如果不能洞察四大五蕴如梦、如幻、如影、如响,就会堕入生死轮回,而不能自在,以致于“从无量劫来流浪生死,贪爱所使,无暂休歇”,坠陷于情天欲海,难以自拔《古尊宿》卷11《楚圆》。因此,参禅悟道,就要“放下个四大五蕴,放下无量劫来许多业识”《续古》卷1《死心新》,体证障蔽自性的四大五蕴的空性,“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坛经·般若品》。禅宗诗歌对五蕴皆空有着通脱的吟咏: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道歌》

众生性地元无染,只缘浮妄翳真精。不了五阴如空聚,岂知四大若乾城? 《传灯》卷29《惟劲》

权将沤水类余身,五蕴虚攒假立人。解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 《祖堂集》卷9《洛浦》

永嘉大师指出,一旦觉悟,则法身只是生命的真实、永恒的存在。除了原本的心态之外,别无一物可得。当回溯到生命的源头,佛性便皎然现前。此时就会发现,障蔽清明自性的阴霾,原本不有,当体是空,只不过像暂掩日光的浮云而已。由五蕴派生的贪嗔痴三毒,也像倏生倏灭的泡沫,暂有还无,虚幻不实。 《续古》卷1《慈明圆》:“‘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若如是者,是为‘度一切苦厄’,乃至无量无边烦恼知解,悉皆清净,是为清净法身。” 惟劲禅师指出,众生执幻成真,遂使得浮妄的五蕴四大障蔽了清明的本性;洛浦禅师以水上泡沫譬喻五蕴合成的人身,不但深知五蕴合成的人身不实,而且洞察五蕴的本身亦空,从而明明白白地见到超出虚幻蕴沤之外的亘古长新的本来面目。临济大声疾呼:“五蕴身田内有无位真人,堂堂显露,无丝发许间隔。何不识取!”《传灯》卷28《义玄》“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临济录》“赤肉团”是五蕴和合的身体,“无位真人”是本来面目。禅的终极关怀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照见五蕴的空相,破除对五蕴的执着,发现五蕴之中辉腾今古的清明自性,复归于纤尘不染的生命源头:

般若灵珠妙难测,法性海中亲认得。隐显常游五蕴中,内外光明大神力。 《传灯》卷30《丹霞》

五蕴山头古佛堂,拈香择火好承当。何须向外求贤圣,终日无非是道场! 《颂古》卷4本觉一颂

在五蕴之中的清明自性,就是“般若灵珠”、“古佛堂”、“无相佛”, “五阴山中古佛堂,毗卢昼夜放圆光”,《祖堂集》卷20《灌溪》“五蕴山头无相佛,放光动地廓周沙”《圆悟录》卷6,也就是“赤肉团上” 壁立千仞的“无位真人”,也就是“埋在形山”的“一宝”《宝藏论》。

当五蕴成为障蔽自性的尘埃时,必须用般若照见其空性。“照见五蕴皆空”,是说五蕴根本不可得,不可执着它为实有,但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五蕴。如果只看到五蕴的“空”,则是避俗求真,落入新的执着。当照见其“如梦、如响、如光影、如阳焰、如像、如幻、如化”的空性《大般若经》卷409,就不会对它生起执着,此时五蕴不再是障蔽自性的尘埃,而是自性的显现,是自性的妙用,与真如无二无别,故《大般若经》云:“五蕴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即是五蕴。……若五蕴真如,若一切智智真如,若一切法真如,皆一真如无二无别。” 卷513“如来真如即五蕴真如,五蕴真如即世间真如,世间真如即一切法真如。”卷560这与“诸烦恼是道场”《维摩经·菩萨品》、 “淫怒痴性即是解脱”《维摩经·观众生品》思想息息相通,是“生死即涅槃”式的大乘佛教的圆融境界。庞蕴诗云:

易复易,即此五蕴成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无相法身岂有二?若舍烦恼觅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庞居士语录》卷下。“成”,《祖堂集》卷15《庞居士》作“有”,其他禅录所引,多作“有”,皆不及“成”字义长。

离烦恼之外并无菩提可求。“真智”在表面上虽与“五蕴”相对立,但在本体上,二者是相即、同一的。若如实地观照诸法空相,洞明缘起与无自性,以般若直观照彻贪嗔痴等烦恼,则知烦恼的全体皆是法性,四大五蕴即是真智本身。能否完成转变,关键在于能否“行深般若”。一念具五阴,一念除五阴:“微有念生,便具五阴三界轮回生死,皆从汝一念生。”《传灯》卷12《楚南》 “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槃无生死法。”《第五门悟性论》故僧问什么是清明的自性时,赵州即答以“四大五阴!” 《传灯》卷28《从谂》。王梵志诗:“若欲觅佛道,先观五荫好。妙宝非外求,黑暗由心造。……触目即安心,若个非珍宝。”《王梵志诗校注》卷7可见,五荫的好坏,全在一心的转换。 僧问大龙:“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大龙答:“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碧岩录》第82则暗示在五蕴和合而成的色身之外,别无法身可觅,山花涧水的当体就是实相。在禅者看来,四大五蕴,行住坐卧,开单展钵、僧堂佛殿、厨库三门,无一不是自性的 “法王身”《黄龙四家录·黄龙南续补》。

“行深般若”而“照见五蕴皆空”,能够“度一切苦厄”,解除人生的种种痛苦,而直济涅槃解脱的彼岸。据有的学者研究,“度一切苦厄”五字,梵文原经中并没有,笔者通检般若类经典,“度一切苦厄”仅在什译本和奘译本中出现过,而在《大般若经》并无出现。有的学者指出,相传梵文原本没有这五字,这五字乃玄奘大师所增。参《集成·前言》第13页。 它是玄奘大师为了强调主旨而增加的一句话。这句话确有画龙点睛之妙。“度一切苦厄”,就是将人类精神从“不自在”提升到“观自在”,获得洒脱通达安详圆满的澄明襟怀。

二、色空相即的禅思诗情

般若空观“五蕴皆空”旨在破除我执,并进一步破除法执。但破有易沉空,因此《大般若经》从烦恼菩提不二的角度强调五蕴即真智,这实际上已经蕴含着色空不二的命题。《心经》作为《大般若经》的提纲,五蕴即真智也是应有的潜在涵义。在般若空观的“五蕴皆空”义之后,经文对之作进一步的深化,这就是般若空观的色空相即义。

1、般若空观的色空相即义

《心经》在谈色空不二的般若体验时,用了极为精警凝练、生动形象的语言: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段经文表征了缘起性空、性空相有的般若空观。《心经》中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空”。“色”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空”指事物的空性。经文说“五蕴皆空”、“色不异空”,并不意味着世界人物一无所有,在山河大地之外,还有另一个叫做空的东西。“空”并不为我们肉眼所能见到,能够见到的空,是和色相对待的空,仍属于色的范围。所谓“空”,指万物虽有形相,而究其实际,无非是因缘和合的假相,真体显时,相皆空寂,所以说“色不异空”。但这个 “空”并不是断灭顽空,而是真空,是色蕴的本体。本体上虽无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等相,而此等假相,正依本体而立,是本体的显现,所以叫“空不异色”。简言之,色虽分明显现而无实体,故云色不异空;虽无实体而分明显现,故云空不异色。世人于有相处执色,无色处执空,故先以色空不异破其偏见。

但“不异”的说法,仍有“相等”的含义,观念上仍然有色与空的相对性存在。因此,经文又在色空不异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色空的绝对等同,指出一切色都是假相变现,并不是灭色之后才是空,而是色的本身就是空。因为它没有实在的自性,是幻有而非实有,故当体是空参太虚《法性空慧学》。

同样,受想行识也是因缘所生的有为法,体性不可得,不可得即是空。另一方面,受想行识由于缘起而存在,与空是一体的两面,所以与空相即。一切法的生灭有无,都因无自性毕竟空而得成立,“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中论》卷4

色空相即的理趣,佛教的小乘诸派及大乘中的唯识学派皆不曾论及,它是大乘般若思想的精华。从对禅宗修行的指导意义上来看,色空相即导向了即俗而真、悲智双运的禅修方向。印顺指出,“就现实‘五蕴’而体证‘空相’中,表现为大乘菩萨的,不只是‘照见五蕴皆空’,而是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去证入的”《妙云集》下编。小乘圣者,观五蕴而证入空寂,离世间而觅涅槃。而大乘圣者则认为,五蕴与空相决非对立,没有离五蕴的空,也没有离空的五蕴,应即俗而真,亲证“世间即涅槃”,“生死即解脱”,“烦恼即菩提”, “即世而出世”。由此可见,“般若的空义,是在诸法缘生义上建立,若只明诸法空相,不谈缘生与大悲,其所谈之空,便易落虚无断灭的恶趣,不能成为空有不碍的正义;同时恶趣空即是拨无因果,没有罪福,那么救世利人的大悲心也就失掉了”。竺摩《泛论般若》,《般若思想研究》第14页,《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45册。

尽管菩萨即俗而真、即色是空,不离世俗,甚至以贪、嗔、痴、慢为方便,但在修证的过程中,大乘菩萨还是“照见五蕴皆空”,还是证入“诸法空相”,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因为五蕴是众生的生死现实,而修行者所趣证的目标决不是五蕴。修证的主要途径,正是即“色”观“空”而契入“空相”。在没有契入“空相”以前,谈不上即色即空的妙悟。所以观“空”而契入“空相”,是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关捩所在,正如印顺所说:“般若的‘照见五蕴皆空’,是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无碍的正观为方便,而契入‘诸法空相’ 的。”《妙云集》下编

2、色空相即的禅思诗情

从禅宗思想史来看,较早地从理论上论析色空相即的,是传为僧肇所作的《宝藏论》。

对色空相即的般若空观,《宝藏论》以水与泡的关系来作类比:水喻空 因风吹而成泡喻色,泡即是水,非泡灭水。泡灭为水,水即是泡,非水离泡。执色惧空者,不知色即是空;执空惧色者,不知空即是色。《宝藏论》:“夫以相为无相者,即相而无相也。故《经》云‘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譬如水流,风击成泡,即泡是水,非泡灭水。夫以无相为相者,即无相而相也。经云空即是色,色无尽也。譬如坏泡为水,水即泡也,非水离泡。夫爱有相畏无相者,不知有相即无相也。爱无相畏有相者,不知无相即是相也。”

初期禅宗即已体证到色空不二,如道信禅师从修证过程由浅入深的层次来剖析色空相即的真谛:“初地菩萨,初证一切空,后证得一切不空,即是无分别智,亦是色。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是空。”《楞伽师资记》从一切皆空,上升到一切不空,再上升到色空相即,逐层提升的轨迹十分明显。

虽然缘起性空是进入色空相即之般若直观的第一步,然而,主张顿悟的禅宗并不赞同通过将事物一件件地拆散为他物的连属以认识事物空性的方法。如俊法师回答学人什么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时说:“借法师身相,可明此义。何者是法师?若言眼,不是法师,口,亦不是法师,乃至耳鼻等一一检责,皆不是法师,但有假名。求法师不可得,即空。假缘有,故即色。”对此神会批评道: “若寻经意,即未相应。俊法师所说,乃析物以明空,……是心起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又云:法性妙有故即色,色妙无故即空。所以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又云:见即色,见无可见即空。”《神会录》神会侧重于般若直观的感受,重点有二,一是指出色的当体是空,空的当体是色,空是妙有之空,色是妙无之色;一是提倡无住生心,主张在观照之时,不对境生心,以保持精神的自由和通脱。

《心经》“色空相即”以其奇警的寓意,成为禅宗经常揭举的话头,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智性理解的层面,就是肤浅的表悟,因此禅师在启悟学人时,非常注意破除这种表悟。如学人问“如何是色即是空”时,师家说:“拄杖敲汝鼻孔!” 《古尊宿》卷15《文偃》拄杖子、鼻孔是色,师家挥杖一击,使学人于肉体疼痛的刹那,根尘震落,体证到五蕴皆空。如果学人被击之时,还有恐怖、嗔怒等等反应,则与“色即是空”不啻天壤悬隔。《古尊宿》卷46《慧觉》: “色即是空,非色灭空。我唤者个作拄杖子,你等诸人唤作什么?” 禅宗往往以向上一路的峻峭机锋,来逼拶学人彻骨彻髓地体证空性。

从宗教修行的角度看,体证色空相即,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可以消弥无明烦恼,避免由贪著而滋生种种恶业。玄觉指出,修行者一旦洞悉肉质生命的虚幻,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认识到色身即是空,还会执着什么是“我”?四大五蕴,都不是真实的我,“我”不过是聚沫、浮泡、阳焰、芭蕉、幻化、镜像、水月。世人被无明遮覆,执着虚妄的我,遂生起种种贪欲,杀生偷盗,淫秽荒迷。夜夜朝朝,造作罪业。殊不知事物没有固定的质性,都是凭仗一定因缘和合而成。不但我空,诸法也空。一切诸法,仅有假名,并无实体 《永嘉集》。

其次,可以避免溺于枯木顽空。禅宗只承认水月镜花般的幻有空、真空,而不承认龟毛兔角式的断灭空、顽空。《信心铭》说:“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当起心排遣有时,就因执着于有而被有的谬执所埋没;当起心趣向空时,空已成了概念,不再是空。把空变成名相,空不但不空,反而比有更容易使人起执。只要把空当作与有相对立的另一概念,它就与有联系在一起,从而不再是真空。僧问如何是禅,禅师说:“古冢不为家。”《五灯》卷6《百严》“古冢” 是生命的沉寂,而“家”是自性的跃动。断灭与生机并不相容。真空是将与有相对立的空也空掉的空。执着一般意义上之空有的任何一边都是迷失。空、有是分别心的产物,才一起见,便违本心。要达成禅悟,必须将这些对立的观念扫荡无余。要体证真空,必须防止成为枯木寒灰般的空。真空是枯木生花、春意盎然的生命感动,是定云止水中鸢飞鱼跃的气象。

牛头见四祖公案是禅宗不粘滞于圣境的典型表述。法融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石室,坐禅之时,有百鸟衔花之异。受四祖点化之后,百鸟不再衔花。当法融独自居山修习禅定时,已经得到忘却机心、浑融物我的境界,达到了彻底的空境,所以才有百鸟衔花的异事。但法融还仅仅是滞留在与有相对的空。等到见了四祖之后,浮华脱落尽,唯有一真实,从圣境复归于平常之境,圣凡双遣,泯绝万缘,故百鸟纵使衔花也莫寻其踪。与牛头未见四祖时住于空境相反,景岑游山,不住法执,不滞空境。其游山有“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之吟,首座谓只是追随春意而已,景岑以“也胜秋露滴芙蕖”,表明自己已超越秋露滴芙蕖的枯淡圣境,而复归于现象界,以平常心享受春风骀荡。空境固然胜妙,但粘滞于空境,则不是大乘所为。所有的参学者都追求了悟,但了悟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从了悟之境转过身来,入廛垂手,才是禅者生活的真正意义所在。

其三,可以悲智双运,弘法利生。禅者修行,在体证色空相即时,并不沉溺于空境,或耽执于实色,所谓“取空是取色,取色色无常。色空非我有,端坐见家乡”《庞居士语录》卷下。在此基础上,再回机起用,入世度生,“观色即空,成大智故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故不证涅槃”《五灯》卷20《行机》,悲智双运,自度度人。夹山开悟后,船子和尚告诫他:“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这是色空交彻、真俗混融的妙有境界。丹霞子淳作颂说:

白云槛外思悠哉,密密金刀剪不开。幽洞不拘关锁意,纵横无系去还来。 《虚堂集》

诗意谓修道人证性返真,心体灵明,不沾不滞,如白云出岫,舒卷自如,翱翔于空界槛外,而不随声逐色,任运自在。禅的境界是妙有境界,空为色之体,色为空之用,体用不二,性相融通,是以这边现象界那畔本体界打成一片,密不透风,虽有金刀利剪也难分割。修行者知空而不住空,始能回机起用,显发觉性,圆满菩提。见色明心,证入空境,并非沉空住寂,故言“幽洞不拘关锁意”。妙有境界,非心非物,亦不离心物,非色非空,亦不异色空,来去无碍,故言“纵横无碍去还来”。参李杏村《禅境与诗情》第86页,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版。 僧问“如何是夹山境?”夹山答:“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上句谓出有入空,青嶂代表本体,猿子代表现象,摄用归体,证入空界;下句指出空入有,依体起用,碧岩代表本体的空界,鸟衔花落代表妙有。妙有非有,不离于空。证得色空相即的禅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真空澄澈之境,拓展出妙有的活泼生机。

表达色空相即的禅诗很多,其中以法眼禅诗尤显神韵高古,启人遐思。江南国主李煜,邀法眼同赏牡丹花,法眼即景赋诗: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法眼录》

牡丹盛开之时,姹紫嫣红,艳溢香浓,蜂围成阵,美不胜收。但转瞬之间,就会绿暗红稀,落英缤纷,半作香尘半逐风。明眼人见色明空,深知花开的当体即是空,何待花残叶落,始知芳春已去,好事成空?晦堂心的《夏尉西亭看牡丹》诗与此异曲同工:

列照西亭八九株,暖风和雨不相辜。莫将容易笙歌散,色在空中见得无? 《黄龙四家录·晦堂心》

诗于深情绵邈的唱叹中,表达了当体即空的感悟。

三、诸法空相的禅思诗情

《心经》为了使人不执着虚幻的现象,首先揭示五蕴皆空义。但如果不是上根大器者,听了之后,容易生起将现象与空性、生死与涅槃对立的倾向,从而厌离世间,沉空滞寂。为避免落入空相,《心经》接着又阐色空相即义,主张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但听者如果不能亲证空性,又会流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表悟,从而圆融成执,是非不辨。为了避免此种倾向,《心经》进一步将人引向对诸法空相的体证。

《心经》首标五蕴皆空义,继而倡导色空相即义,但它的重点仍然是在空性上:首先依般若通达五蕴皆空,然后进一步观察诸法从缘起,洞知色空相依相成,实无自性可得,获得色空相即的体证,这就很自然地重新回到阐说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的重点上来,以使人证入诸法空相。佛教认为,有相无相无差别,至于究竟终无相。《中论》卷3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都是从色空相即的相待,而趋向毕竟空寂的绝待。

1、般若空观的诸法空相义

“诸法”即一切法,“空相”即空性,指一切法的本性、自性。经文的意旨是使人亲证无色、受、想、行、识的空性,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因为空性非言意所能思议,不能直说,所以经文没有采用表显的方法,而用遮显的方法,烘云托月,从否定的一面来反显它,《禅源诸诠集都序》卷3:“诸经所说真妙理性,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因无果,无相无为,非凡非圣,非性非相等,皆是遮诠。” 通过否定来使人悟入诸法的空性。

关于《心经》举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来说明诸法空相的原因,印顺认为,从俗谛来说,生灭是就事物的体性说的,垢净是就性质说的,增减是就数量说的。世间一切事物,不外是体性的有无,性质的好坏,数量的多少,所以经文特别举出这三对;从菩萨证入空相的角度说,“不生不灭”指诸法性空,空非先有后无,或本无今有;“不垢不净”指空性在缠不受污染,离缠也非新净; “不增不减”指空性不因证而新得,不因不证而丧失。修行者悟入终极的空性,离一切相,所以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为了揭示“诸法空相”的质性,经文分别从六根、十二处、十八界等层次来说明。

《心经》先明十二处空。十二处也是佛教对一切法的分类,但与五蕴的角度不同。它是把宇宙间的一切现象,总分为能取所取。能取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即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所取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因众生以六识攀缘六境而染污六根,故又称为六尘。佛教认为,我们之所以能产生种种认识,是因为内有六根,外有六尘。其中意根所取的法,是内心的对象,如不见不闻时内心所缘的种种境界,叫做法尘。认识活动不离能取所取,一切精神活动依之而生起。根境和合而起识,根境都是缘生,没有自性,因此也是空。见色闻声等作用,由能取的根与所取的境和合而起,故菩萨行深般若时,照见此十二处空。《心经》在观照十二处空后,再观照十八界空。能取的六根,和所取的六尘,和合而发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总成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之所以都叫做界,是因为它们互相关联,但各自的作用又有差别,不相混淆。由于十八界是众缘合成,求其实性了不可得,故也是毕竟空寂。凡夫皆执色身为我,所以有眼、耳等六根的见闻觉知。有能见即有所见,根尘相对,因之有相应的色、声等六尘,以及眼识、耳识等六识。凡夫皆执十八界为实有之法,遂被十八界所缠缚困惑。在眼,见明暗美丑;在耳,闻动静善恶;在鼻,嗅香臭通塞;在舌,尝酸甜苦辣;在身,触冷暖滑涩;在意,分爱憎取舍。眼着色,耳着声,鼻着香,舌着味……时时刻刻都在分别拣择,无有停息。《心经》说十八界空,正是为了唤醒众生的痴迷。

在观照十二处、十八界之空性后,《心经》继续观照十二缘起性空:“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十二缘起,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佛菩萨等之所以能够解脱生死痛苦,就在于洞知十二缘起的法则,把握其流转的原因。流转中的缘起法,其性本空,无实体性,故经文说“无无明”、 “无老死”。“无明尽”、“老死尽”,是还灭的十二缘起。事物的生起由于因缘,事物的散灭也是由于因缘,生灭都是因果现象,所以还灭门中的清净法也是缘起的,也是空无自性,所以经文说“无无明尽”、“无老死尽”。缘起法重在说明诸法的彼此依存性。在复杂的现象中把握彼此与前后的必然法则,对流转的杂染法与还灭的清净法,就能正确地悟解它。依缘而起的一切,不含有任何实在性,所以菩萨修般若时见十二缘起毕竟空,没有生起相,也没有十二缘起的灭尽相。

“无苦集灭道。”此观四谛空。人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苦。人生是苦,谛实不虚,名苦谛。人生诸苦根源于无明、爱、见等烦恼,名集谛。灭苦即得解脱,是灭谛。欲得灭苦,须依灭苦之道,如八正道、六波罗蜜,是道谛。四圣谛具备二重因果,即世间因果与出世间因果。世间因果是以苦谛为果,集谛为因;出世间因果是以灭谛为果,道谛为因。这二重染净因果,从众缘而起,缘起无自性,故菩萨行深般若时,观此四谛毕竟空。

“无智亦无得。”此观能证智与所证理空。“智”是能观,“得”为所观; “智”为能得,“得”是所得。所证所得,从空有的角度说,即空性;从生死涅槃的角度说,即涅槃;从有为无为的角度说,即无为。对此智与得,经文都说是 “无”,这是般若的甚深体验。用语言文字说来有能知所知、能得所得的差别,而般若空观中实则能所不立。能所既不可得,能证之智与所证之理,也毕竟空寂。前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是就事象的分类说,属于事;后说十二缘起、四谛,是就事象以显理说,属于理。十二缘起、四谛是观理,“智”、“得”是证果。事象与理性,观行与智证,在般若体验中,均是毕竟空寂,不可拟议。

2、诸法空相的禅思诗情

《心经》通过对五蕴等一切法的否定,使人契入“诸法空相”。宗密从缘生的角度,阐述了《心经》诸无的妙谛:“以皆假托众缘无自性故,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故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十八界,无十二因缘,无四谛,无智亦无得,无业无报,无修无证。生死涅槃,平等如幻。”《禅源诸诠集都序》卷2体证诸法缘生假有,有着极强的宗教实践意义。用这种体验观照世界,万物皆是因缘合成,都是心灵的变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以梦幻空花,何劳把捉?”《临济录》 临济洞察组成色身的四大之无常,指出只要歇却内心对外物的攀援,使根境不和合而产生妄识,即是菩提树,垂满智慧之珠;如果心逐境生,就会滋生贪念,就是无明之树,挂遍烦恼之果。《临济录》:“四大色身是无常,乃至脾胃肝胆发毛爪齿,唯见诸法空相。你一念心歇得处,唤作菩提树;你一念心不能歇得处,唤作无明树。” 临济还指出深入贪爱与痛苦之中,洞观其缘生不实的空性,就是“害母”式的大解脱。《临济录》:“贪爱为母。你一念心入欲界中,求其贪爱,唯见诸法空相,处处无著,名为害母。” 体证诸法空性,对诸法就不会执着,跃入生命的澄明之境。《临济录》:“入华严世界,尽见诸法空相,皆无实法。”

1禅宗对《心经》六不的体证

《心经》用六不来遮显“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对此六不,禅宗亦有透彻之悟。慧能指出:“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坛经·行由品》就佛法的第一义谛而言,一切诸法均无自性,生无生的实性,灭无灭的实性,这便是不生不灭的空性。空性超出有为法,不在生灭中。弘忍回答学人为什么“自心本来不生不灭”时,引《维摩经·菩萨品》“如无有生”、“如无有灭”阐发说:“‘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清净者心之原也。真如本有,不从缘生。”《最上乘论》主张真如心体不生不灭,是禅者的共识。《楞伽师资记》:“从本以来空寂,不生不灭。”《古尊宿》卷14《从谂》:“本自不生,今亦无灭。”《大慧录》卷27:“真净妙明,不生不灭。”六祖还特别强调不生不灭的超时空性,指出它迥异于外道的将生止灭。《坛经·宣诏品》:“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 禅宗提持向上一路,甚至连不生不灭也予否定:

毗蓝园里不曾生,双林树下何曾灭。不生不灭见瞿昙,眼中又是重添屑! 《大慧录》卷6

诗意谓认为佛陀不生不灭,固然是对佛陀法身的正确认知,《祖堂集》卷17《岑和尚》:“若人见幻本来真,是即名为见佛人。圆通法界无生灭,无灭无生是佛身。” 但如果执着于“不生不灭”,便是有了一个“不生不灭”的观念。而在禅悟之境里,容不得纤毫的意识云翳,纵是不生不灭的观念,仍是眼中着屑。《传灯》卷28《桂琛》载,学僧问“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如何是不生不灭法?”桂琛曰:“用不生不灭作么!”亦是对不生不灭的遣除。

“不垢不净”也是般若的体性:“真性即不垢不净,凡圣无差。”《禅源诸诠集都序》卷1“不垢不净,宁用起心而看净相?”《五灯》卷2《慧忠》惟宽告诫学人不要起分别之心修道:“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垢与净,一切念勿起。”学僧质疑说垢的意念不可有,难道有净的意念也不行?惟宽说:“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传灯》卷7《惟宽》一钵和尚《歌》云:

垢即净,净即垢,两边毕竟无前后。亦无垢,亦无净,大千同一真如性。 《传灯》卷30《一钵歌》

泯灭了净垢对立的观念,即是诸法空相,通过拂垢来追求净相,不啻南辕北辙。同样,“不增不减”也是般若的体性:“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坛经·顿渐品》在六祖看来,只要心地无非、无痴、无乱,即是自性的戒定慧,此时觉悟之心,不增不减,是能摧毁一切烦恼的锐利无比的金刚心。庞蕴诗云:

空中自见清凉月,一光普照娑婆彻。此光湛然无去来,不增不减无生灭。 《庞居士语录》卷下

晶莹的自性,如同皎皎明月,清辉照彻娑婆世界。自性的光芒无去无来,不增不减,超出时空,永恒存在。

与《心经》“六不”遮诠异曲同工,禅宗在体证自性的超越性时,常运用遣除一切二分观念的方法,通过否定的形式来表示肯定:“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第六门血脉论》“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传灯》卷5《慧能》正是通过对二分法的否定,使人契入诸法空相的澄明之境。但是,金屑虽贵,落眼成翳。在禅宗看来,纵是对诸法空相也不可执着。因此,当学人执着地询问“如何是诸法空相”时,禅师即以“山河大地”截断其妄念之流 《五灯》卷10《希奉》。

2禅宗对六根、十二处、十八界空性的体证

《心经》在用“六不”遮显诸法空相之后,对六根、十二处、十八界等全予遣除。禅宗清楚地认识到六根攀援外境所带来的过患,《五灯》卷12《宝应》: “流浪生死,六根为患。”同书卷6《张拙》:“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主张“于自己六根门头,刮削并当得净洁”《古尊宿》卷2《怀海》。所谓“无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使六根对境时,不生攀援追逐的意识: “欲识解脱道,诸法不相到。眼耳绝见闻,声色闹浩浩。”《五灯》卷8《绍修》只要剔除眼耳见闻的粘着性,纵然声色纷纭,也丝毫影响不了心性的澄明:“眼耳若通随处足,水声山色自悠悠。”同上卷16《宗赜》六根不染,即是解脱生死的禅定与智慧:“于一一境,不惑不乱,不嗔不喜。六根不染,即定慧之功。”《显宗记》“六根之源,湛如止水。是为禅定,乃脱生死。” 《传灯》卷29《白居易》六根不染,即能保持纯明的自性:“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坛经·定慧品》“六根永灭邪思漏,便得光明解脱身。”《汾阳录》卷下“耳闻无相理,眼空不受色。鼻嗅无相香,舌尝无相食。身着无相衣,意随无相得。”《庞居士语录》卷中 “有眼觑不见,有耳听不闻,有鼻不知香,有舌不谈论,有身不觉触,有意绝攀缘。一念相应,六根解脱。”《五灯》卷16《善宁》只要六根不为境转,就能显发妙用:“六根门头昼夜放大光明,照破山河大地。”《碧岩录》第90则

在“诸法空相”中,没有色受想行识。这不是学理的问题,而是修证的体验。洞山禅师少时诵读《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然以手扪面,问师父说:“我明明有眼耳鼻舌等,为什么经文说没有?”师父不能回答,遂指示他参谒禅宗大德,终于究明本心。云门大师指出,只要对境无心,即可剔除六根对六尘的粘着性,从而六根清净,六尘不染,这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古尊宿》卷16《文偃》:“为你有个眼见,所以言无不可,如今见时不可无也。然虽如此,见一切有什么过?一切不可得,有什么声香味触法?”

禅宗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体证,也是基于般若空观。禅宗提醒学人防止六尘染污自性:“不得空王真妙诀,动随声色被勾牵。”《古尊宿》卷45《克文》“往往总随声色转,回头又昧本来人。”同上因为六尘常趁无明黑暗劫掠众生中的善法,又称为六贼。六尘依六根为媒介,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等,六根犹如恶奴,引贼入室,自劫家宝本性中的一切善法。为了防止六贼劫掠家宝,就必须守护六根,使其面对六尘时勿生贪欲: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五灯》卷18《妙普》

学道好比守卫禁城,不但白天要防六贼,在无明的暗夜里尤当清醒,因为六贼喜乘无明暗夜劫掠善法。中军主将即是纯洁无染的佛性。只要此心把持得住,便心理祥和,没有骚动。用般若直观体证六尘的空性,六尘就完成了由染到净的转换,“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信心铭》。即可从色声言语中悟入大道: “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若欲悟道真体,莫除色声言语。”《传灯》卷29《宝志》还可以进一步获得深入声色而不被其所染的开悟心境:“声色头上睡眠,虎狼群里安禅。荆棘林内翻身,雪刃丛中游戏。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五灯》卷16《志璿》

体证诸法空相,先要获得内空六根空、外空六尘空,然后根尘相对,应物无心,才是甚深微妙的禅境,故慧觉禅师说:“内空故‘无眼耳鼻舌身意’,外空故‘无色声香味触法’。不是‘无’,何故?不见石头大师道:‘然于一一法,依根叶分布。’”《古尊宿》卷46《慧觉》石头语意,就是其《参同契》所说的“眼色耳声音,鼻香舌咸醋”,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咸酸之味。宗杲《入定观音》云:

世间种种音声相,众以耳听非目睹。唯此大士眼能观,瞑目谛观为佛事。于眼境界无所取,耳鼻舌身意亦然。善哉心洞十方空,六根互显如是义。眼色耳声鼻嗅香,身触意思无差别。当以此观如是观,取此为实成妄想。若离妄想取实法,展转惑乱失本心。本心既失随颠倒,不见大士妙色身。无眼耳鼻舌身意,互显之义亦寂灭。亦无大士妙色身,亦无种种音声相。佛子能作如是观,永离世间生死苦。《大慧录》卷16

诗的开端赞叹观世音具有六根互显的神力。六根互显即六根互用,是佛菩萨之六根所具有的特殊能力,谓六根离染污得清净时,一根具备他根的作用。北本《涅槃经》卷23:“如来一根亦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 《法华经》卷6谓,菩萨至六根清净位,亦得六根互用之德。《楞严经》卷4: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世间种种音声相,一般人只能用耳朵去听,而不能用眼睛去看,观音菩萨却能够用眼看。观音菩萨在用慧眼观照时,对所有境界都毫不粘滞,心地虚明洞彻,如同十方虚空。神力无边的观音菩萨,眼可作耳用,耳可作鼻用,鼻可作舌用,舌可作身用。但“得恁么受用自在了,眼依旧观色,耳依旧听声,乃至鼻舌身意,一一依本分,故曰‘眼色耳声鼻嗅香,身触意思无差别’,适来所谓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也”《大慧录》卷18。眼色耳声,根尘一一相对,毫不紊乱。但虽则眼色耳声,又不可眼随色转,耳逐声流,否则就成了众生颠倒迷己逐物,难以见到大士的妙色身。眼耳鼻等既无其体,互显之义亦无从安立。宗杲继续运用般若空观,通过对六根、大士妙色身、种种音声相性的体证,使人进入“度一切苦厄”的“观自在”之境。宗杲还开示学人说:

尔眼若不空,将甚么观色?耳若不空,将甚么听声?鼻若不空,将甚么知香臭?舌若不空,将甚么尝味?身若不空,将甚么觉触?意若不空,将甚么分别万法?佛不云乎:‘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乃至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及佛所说之法,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及说此法者、听此法者,作如是说者、受如是说者,皆悉无有。同上卷25

在绝对的空性中,一切都被干净彻底地遣除。

3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境所产生的六种认知作用,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禅宗运用般若空观,强调对六识空性的体证。僧问赵州: “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赵州说:“急水上打球子。”僧复问投子赵州意旨如何,投子说:“念念不停留。”《五灯》卷4《从谂》在急水中行船,坐在船上的人会误认为水是静止的。由意识所衍生的诸法也是如此。急水上打球,转眼就流过。投子说“念念不停流”,谓婴孩六识念念不停地迁流,如同急水之驶。雪窦颂云:

六识无功伸一问,作家曾共辨来端。茫茫急水打球子,落处不停谁解看? 《碧岩录》第80则

初生婴孩,虽具六识,眼能见耳能闻,却未曾分别六尘、好恶长短、是非得失。学道之人要像婴孩一样,对荣辱功名、逆情顺境都毫不动心,眼见色如盲,耳闻声似聋,才有真实受用之处。修行者到了无功用行的境界,虽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六尘却不加分别。禅者如鲁如愚,像是一潭死水,实际上却是一湍急流,这便是“悟了同未悟”的风范神仪,是受过洗炼的'向上境界。对此投子以念念流转不停来表示,念念正念相续,在无心的状态下,一瞬一瞬都是正念。要想达到这样深不可测的境界,就必须体证六识的空性。

与六识相关的表述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心识接触外境的总称,即眼识之用为见,耳识之用为闻,鼻、舌、身三识之用为觉,意识之用为知。禅宗洞知“一切众生,只为心尘未脱,情量不除,见色闻声,随波逐浪”《五灯》卷12《普能》,主张剔除见闻的粘着性:“眼不可见,耳不可闻。非见非闻,宛尔见闻。见色闻声,脱出根尘。”《古尊宿》卷30《清远》见色闻声,而不为声色所惑,就是超出见闻的见闻,迥异于根尘相接而生起的对外境的执取活动。禅宗认为,佛陀与众生都有圆明的觉体,都同样具有见闻的本性,而众生之所以是众生,就在于见闻之时不能空却六尘。《古尊宿》卷45《克文》: “佛及众生性,圆明体本同。见闻皆共有,取舍总非空。” 而不昧真如本性之时的见闻,则呈显出应物无心、光华灿烂、澄明静远、通脱无碍的特征,所谓 “真如性净,慧鉴无穷。如水分千月,能见闻觉知。见闻觉知,而常空寂” 《荷泽大师显宗记》,“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禅林僧宝传》卷9《龙牙》。运用“无念”法门进行观照,虽有六识活动却不碍本性的澄明。《神会录》:“若言无念者,虽有见闻觉知而常空寂。”《大慧录》卷26:“觉既正,则于日用二六时中,见色闻声,嗅香了味,觉触知法,行住坐卧,语默动静,无不湛然。” “眼耳绝见闻,半夜日轮午”《续古》卷4《佛心才》,只有超出见闻的见闻,才能通向禅悟之境。

与对五蕴、六根、六尘空性的体证相同,禅宗同样不主张离弃见闻而证涅槃,因为“见闻觉知,俱为生死之因;见闻觉知,正是解脱之本!”《五灯》卷12《慧觉》只要保持心性的澄明,即可“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坛经·机缘品》,正是:“见闻觉知本非因,当处虚玄绝妄真。见性不生痴爱业,洞然明白自家珍。”《祖堂集》卷5《三平》见闻觉知并不是招致痛苦的根由,只要于见闻觉知之时,保持虚明的心境,就不会生起痴爱的罪业,而清楚地见到自家的无上珍宝,即晶莹澄净、纤翳不著的纯明自性。

禅宗体证到六根、六尘、六识的空性,遂能透过声色纷纭的感官世界,彻见本来面目:“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荡然清净。”《传心法要》 一如庞蕴所咏:

正中正,心王如如六根莹。六尘空,六识净。六六三十六,同归大圆镜。 《庞居士语录》卷下

“正中正”,即自主性中的自主性。此时晶莹悟心,澄观万象。六根洁莹,六尘空明,六识虚净,六根、六尘、六识等所有的六六,都是六六三十六般如其本然,一同呈显在如实地映现一切法的大圆镜智里。此时即可以清明通脱的心灵,对自然物象作即物即真的感悟,《续古》卷4《慈航朴》:“花开似锦,普现法身。鸟语如篁,深谈实相。见闻不昧,声色全真。” 纵是随声逐色,也不碍其开悟心境:

通方衲子果英灵,眼耳无妨信视听。皓月岂离秋水碧,浮云那碍晓峰青?声色里,醉还醒,六国安然本自宁。《通玄百问》

对于通达洒脱的禅僧来说,见色闻声都不碍其自性的清明。秋水涵碧,映照皓月清辉;晓峰滴翠,静对浮云往来。在声色纷纭之中,仍然保持六根的清净,主人公惺惺不昧,这是深得般若空观三昧的。

4禅宗对十二因缘、四谛、智得的体证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佛为缘觉乘而说十二因缘,使之从中得到觉悟。禅宗对作为十二因缘之起点无明的体证尤为深邃。禅宗认为,无明的生起,是因为众生不敢承当自心是佛,从而堕入烦恼的窟宅:“众生少信自心佛,不肯承当多受屈。妄想贪嗔烦恼缠,都缘为爱无明窟。”《汾阳录》卷下而运用般若空观来审视无明,就会发现“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传灯》卷29《宝志》,“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 同上卷3《向居士》,“无明即是一切诸佛得道之处,所以缘起是道场” 《古尊宿》卷3《黄檗》。楚圆指出:“只如诸人无明之性,即汝之本觉妙明之性。盖为不了生死根源,执妄为实,随妄所转,致堕轮回,受种种苦。若能回光返照,自悟本来真性,不生不灭。故曰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续古》卷1《慈明圆》可见,能否转变无明,在于能否“回光返照”。一念入迷,堕入十二因缘,正如黄檗所云:“你如今才别起一念,即入十二因缘。无明缘行,亦因亦果。乃至老死,亦因亦果。”《古尊宿》卷3《宛陵录》 与此相反,只要回光返照,妄念不生,无明就会当下殒灭,正如拾得所咏:

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全唐诗》卷807

《心经》“无苦集灭道”是佛对小乘所说的法门。禅宗对苦集灭道的空性亦有透彻的体证。净觉云:“四谛者,苦集灭道是也。以现在四大、五阴为苦谛,以过去无明种子为集谛,以观苦、断集、灭未来生死为灭谛,以四禅、八定为道谛。此皆世俗而说也。若解时,苦集本空,识龟毛之不有;灭道不实,了兔角之元无。即四谛本空,空无四谛。此空破声闻妄想四谛生灭之见也。”《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见《般若心经译注集成》第346页。 《心经》的“无智亦无得”,则是佛对大乘所说的法门。在般若直观中,能知所知、能得所得毕竟空寂:

明与无明无二相,说苦断集为凡愚。人法性空非智得,假设三乘并是无! 《心经疏》,《般若心经译注集成》第186页。

以般若空观来看,明与无明体性相同,苦集灭道只是为缘觉所说,佛为小乘说无色受想行识使之领悟人法双空,为缘觉乘说十二因缘使之从缘而悟,为大乘说无智亦无得。其实,连小乘、缘觉、大乘三乘的本身都是空无体性,更何况运用方便权宜为三乘之人所说的法。

四、了无所得的禅思诗情

“无所得”是般若观照时一切皆空的基础。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缘起、四谛、智、得,其自性均不可得,所以是空相。笔者在“无所得”前冠一“了” 字,即表示彻底的空性。

1、般若空观的了无所得义

在般若空观看来,一切法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众生因无明而执为实有,以有所得心求一切法,从而陷入种种苦恼。般若空观照见五蕴等一切法空,由此远离我法二执而得到解脱。“无所得”是五蕴等一切法皆空的理由:以无所得故,无色、受、想、行、识;以无所得故,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以无所得故,无十二因缘,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但是,大乘佛学的真正精神不仅仅在于去除妄想分别,还要有转身一路,要依据“无所得”的实相有所作为,所以认识了诸法的空相,还不是最终目的。如果只强调一切无所得,一切不可安立,则容易引起断灭。所以经文在“以无所得故”后,接着说“菩提萨埵”,正是体证诸法空性了无所得,培植空明自在的襟怀,才是彻底的觉悟。或者说,无所得的本身,就是圆满觉悟。《大般若经》卷487:“如实观察诸菩萨摩诃萨,但有假名,菩提萨埵俱自性空不可得故。” 可见菩提自性也是空。 依据般若空观而得到圆满觉悟,心中就没有障碍,安详宁静,获得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空观,而获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般若空观是具有大神力的陀罗尼,能解脱生死烦恼的魔障;是能够大放光明的陀罗尼,能破除众生愚痴无明的昏暗。世出世间的一切诸法,无一法能够胜过般若,它是无与伦比的陀罗尼。般若能够除去人生的一切痛苦,使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受用。经文最后的咒语,再一次向人们发出热切呼唤:“去,去,度过烦恼海,到彼解脱岸!大众到彼岸,速速证菩提!”

2、了无所得的禅思诗情

大乘的般若经典,以及归纳《般若经》空义的《中论》,都以强调空义为特色。这个“空”有理论与实践二方面的含义。理论性的空,指一切物质无固定实体,是无自性空;实践性的空,则是无所得、无执着的态度。般若空观了无所得是观照诸法空相的基础。《心经》说一切皆空,于一切不可得处乃得无上正等正觉。禅宗深得个中三昧。禅宗主张,真正的觉悟一法不立,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要体证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本来面目,就要将一切放下,无得无证,才能与之相应。

“无所得”是禅悟思维的一大特色。六祖将无所得看作是最上乘的佛法,可见禅宗对它的重视。《坛经·机缘品》载,智常问六祖:“佛说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愿为教授。”六祖说:“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禅宗宣称:“凡有所得,即有虚妄。圣无所得,即无虚妄。”《绝观论》“无所得者,即是真解脱。”《神会录》“愿一切众生依般若波罗蜜故,获无所得,一时成佛。”《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在禅宗看来,开悟的所得,并不是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是并没有得到什么东西,因此清远说:“如今明得了,向前明不得底,在甚么处?所以道,向前迷底,便是即今悟底;即今悟底,便是向前迷底。”《古尊宿》卷32《清远》五祖法演偈云: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丁宁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修竹引松风。 《五灯》卷19《法演》

“田地”象征“本来面目”。它本来就是自己所有,由于逐妄迷真,以致于一度失去。如今重新得到,仍旧是原先的那片田地。禅宗把未能明心见性者喻为不耕种“祖父田园”的不肖子孙,说他们向外驰求,只能得些浮财,解决不了根本的饥饱《黄龙录续补》。因此,禅宗主张“直下识取本来契券”。 《续古》卷1《祖心》。又同书卷1《守卓》:“罢却从前流浪,识取祖父契书,承认本家田业。” 佛性本有,故迷时不失,悟时不得:“本源自性天真佛,故不可以佛更得佛,不可以无相更得无相,不可以空更得空,不可以道更得道。” 《古尊宿》卷3《黄檗》参禅的目的是明心见性,所明之心是本心,所见之性是本性,是本来面目,离开本来心、本来面目,别无另一面目可寻。如果舍此他求,就是“骑驴觅驴”。既得驴开悟之后,以为真有得,就犯了“骑驴不肯下”的禅病。行昌偈云:

因守无常心,佛演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见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坛经·顿渐品》

世俗之人把世间的“无常、苦、无我、不净”误认为“常乐我净”,这是颠倒的认识,简称“四颠倒”。二乘人据此否认有出世间的“常乐我净”,又形成了新的“四颠倒”。《涅槃经》中大力破除这八颠倒。小乘破世俗有,大乘又破小乘有,建立涅槃真实,《涅槃经》提出常、乐、我、净为涅槃四德。但从禅悟的立场来说,它不过是方便法门。过河不须筏,在禅悟之境里,不但没有无常,也没有与无常对立的“常”的存在之余地。不知此理,犹如不能在春池中拾取无价珍宝,只是拾些瓦砾般的糟粕。顿悟之时,佛性自然现前。它原本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既不是师家传授,也不是从外而得。《楞严经》的迷头认影喻,也是禅宗用来象征佛性无所得的范本。《传灯》卷25《匡逸》:“迷时即有质碍,为对为待,种种不同。忽然惺去,亦无所得。譬如演若达多认影为头,岂不是担头觅头。然正迷之时头且不失。及乎悟去,亦不为得。” 庞蕴偈云:

菩提般若名相假,涅槃真如亦是虚。欲得心神真解脱,一切名相本来无。 《庞居士语录》卷下

将菩提、般若、涅槃、真如等一切名相都予以否定,以体证纤翳不著的空性,即可获致真正的解脱。脱落了悟之心的禅者,回归于饥食困眠、自在自为的生命律动:“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五灯》卷5《善会》这就是得无所得。正因为无所得,禅宗才有“去年贫,无卓锥之地;今年贫,卓锥之地也无”的洒脱;开悟之时的禅者,才能澄观万象,此时,万象都以其纤翳不著的原真状态在悟者大圆镜般的心灵中腾踔、呈现:“师姑元是女人作”、“春来草自青”、“八两元来是半斤”、“两个五百文,依前是一贯”、“明星见处月三更,个个眉毛眼上横”、“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来”、 “五九尽日又逢春”、“冬到寒食一百五”、“日出东方月落西”、“六六三十六”、“九九八十一”……乃至于“石头大的大,小的小”、“长者长法身,短者短法身”,都是不加粉饰的本来面目。而能够感受、欣赏这原真状态、“本来面目”的,就是“观自在”,是脱落一切意识云翳、纤尘不著的澄明悟心。

《心经》开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全经的总纲,《心经》的一切义理,乃至整个佛法的义理,都尽在其中,而首句“观自在菩萨”更是纲中之纲,重中之重。《心经》的般若空观由五蕴皆空、色空相即、诸法空相、了无所得四个部分构成,这些思想成为禅宗思想最为重要的源头,禅宗思想、禅悟思维深受其影响:

其一,禅宗运用五蕴皆空的般若空观体证五蕴空性,指出执着五蕴和合而成的人法,是导致众生轮回痛苦的根源;同时又从烦恼即菩提的立场,肯定五蕴的本身即是佛性,关键在于一心的转换。

其二,禅宗运用色空相即的般若空观,圆融真空妙有,既避免了执色而引起的痛苦烦恼,又避免了执空而引起的断灭枯寂。悟色即空,成大智而远离烦恼;悟空即色,成大悲而不入涅槃。悲智双运,自度度人。

其三,禅宗运用诸法空相的般若空观,体证六根、六尘、六识乃至十二因缘、四圣谛、智得与证果的空性,跃入脱落一切意识云翳的内证之境。

其四,禅宗运用了无所得的般若空观,体证到悟了同未悟的禅境,明本心见本性,彻见我与万物的本来面目,并以虚明澄湛、晶莹洒脱的审美情怀,感悟宇宙万物的原真。

从禅宗思想体系来看,《心经》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遮显了本来面目的质性,是禅宗的本心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预设着人类意识攀援外境、分别取舍的境况,是禅宗的迷失论;“行深般若”通过般若空观来体证诸法空性,是禅宗的开悟论;“观自在”,以澄明洒脱的审美襟怀,对宇宙法性作原真的感悟,是禅宗的境界论。般若空观的空明慧光,与晶莹灵动的禅思诗情,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般若观自在,能除一切苦。禅宗的最高境界是“自在”,禅宗对般若空观表达了无限的景仰和绝对的肯定:般若无上尊贵,是诸佛之母。般若是无上咒,无等等咒,破除一切相对的观念。说法的诸佛,度生的方便,都从般若中产生。用般若智慧消除人生痛苦,即可成就圆满菩提。《坛经·般若品》:“摩诃般若波罗密,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神会《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 “恒沙三昧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门皆从般若波罗蜜生。” 般若是燃烧的大火,一切肯定否定的观念都熔化无余;般若是珍贵的宝藏,是挹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甘泉;般若是苦海的慈航,拯度众生达到安详解脱的彼岸;般若是不灭的心灯。

1、不要轻易暴露内心的脆弱,学会承受应该担当的一切;不要轻易述说生活的狼狈,学会面对杂乱无序的现实;不要轻易虚度每一天的光阴,因为那都是你余生中的第一天;不要轻易向世界妥协,它让你哭,你要在坚持中让自己笑。只要我们能承担、不逃避、会珍惜、心坚强,人生就不会太苍白。

2、大路走尽还有小路,只要不停地走,就有数不尽的风光。

3、爱情,本就是件宁缺勿滥的事,急不得。有爱情,便全心对待,没有爱情,也一个人惬意。

4、喜欢,是淡淡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

5、每个人的喜怒哀乐完全一样,只是涵养功夫有别。

6、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

7、十八岁的女孩就像是五线谱,谱出生活的酸甜苦辣;谱出生活的巧妙绝伦;谱出了她们自己的天空。十八岁的天空,充满着春天的柔情与夏天的豪情。十八岁的天空,是花朵和阳光的一串串组合排列。十八岁的天空,是欢声和笑语的天空。

8、发生了就发生了,肠子毁青也发生了,抓狂、焦虑、悔恨、尴尬,不管何种情绪,事情都已经发生。不必把自己看的那么重,没人那么在乎你的,一想或许就通了,自己认为天大的事,在别人眼中或许根本不值一提,其实放不下的只有自己。发生了,接受。接下来,面对。勇敢面对了,也就成长了。

9、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10、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

11、做一个坚强的女子,把眼泪扼杀在眼眶里。

12、成功的人,就是那种能用别人扔向他的石头来铺设路基的人。

13、逆境总是有的,人生总要进击。愿你不要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做永远的生活强者!

14、如果,在身边的最后真的不是你。如果经历了那么多坎坷辗转后,最终还是要分开。如果故事到最后,是我们的身边都有了别的人。如果回忆,诺言和曾经相爱的决心都在现实面前变得渺小,不堪一击。不管以后如何,不管结局如何。现在的我还是愿意执着的去爱。我们一起等我们的'最后,最后的最后。

15、放弃并不是心血来潮,各种失望累积在一起,最终在沉默中爆发。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就这么静悄悄的放弃了

16、人生中有时不去冒险比冒险更危险。

17、强大的信心,能克服来自内心的恶魔,产生无往不胜的勇气。

18、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19、时间好比一个万花筒,它能让我们看到世间百相。时间好比一块试金石,它能帮助我们分辩出真善美和假丑恶;间好比一本教科书,它能帮助我们阅尽人世的沧桑。时间如同一口百宝箱,它将让我们尽情领略生活的幸福。

20、我们动情声色不过是以此为寄,我们坚强不过是彼此相依。

2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22、成功的企业家就是有本事复制出很多自己。

23、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这就是人生。

24、秋来霜冷,万木萧条,唯枫叶火红,红的让人落泪;那曾经翠绿的银杏叶儿,漫身染黄,黄的诗人难词。举首,夕阳晚照,霞光万顷,片片飘叶,随风曼舞。

25、没把握的事不去做,不经手的事不许诺。

26、一把手说一不二,二把手说二不一,三把手说三道四,四把手是是是是,五把手和六把手,光做笔记不张口。

27、过去只可以是用来回忆,别沉迷在阴影中,那永远看不清前面的路。

28、如果你心中有阳光,就不会恐惧前方的坎坷;如果你心中有勇气,就不会畏缩不前;无论前方风多大,雨多大,闯过去就是一片海阔天空!孩子别忧伤,生命的美丽就是坚强的走过坎坷!

29、人生,不求活得完美,但求活得实在。

30、当一个小小的信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31、有时候人生就像一场游戏,最好永远在寻找而不是拥有。

32、上帝助自助者。

33、有志者事竞成。

3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5、长知足,心安然;甘淡泊,乐无边;广交友,德为先;和邻里,解人难;烦恼事,抛云端;莫争吵,忍为先;无贪欲,心胸宽;家和睦,万事圆!

36、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早安……

37、生命,是软弱中的坚强,是被任何群体珍惜的比黄金更宝贵的一部分;生命,不只是盛开的花,还是泥土里的扭曲变形的根;生命,就是用不屈的顽强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做到成功,就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38、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

39、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40、建立机制的目的是利他,不是折腾他、限制他。

41、人总是在遭遇一次重创之后,才会幡然醒悟,重新认识自己的坚强和隐忍。所以,无论你正在遭遇什么磨难,都不要一味抱怨上苍不公平,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

42、人最好不要错过两样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深爱你的人。

43、记住你的价值,它不因你的外观的不雅而贬值,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44、人生长途漫漫,我们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完美,摔上几跤,走几段弯路,这并非坏事,至少让我们品尝了挫败,增添的阅历,让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我们时常会感觉心累,只是自己想得太多。我们总说生活繁琐,其实是自己不懂得品味。我们总是争强好胜,其实是自己虚荣心太强。

45、每个人都想和别人不一样,结果是每个人都一样。

46、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顺的事,对自己说一声: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新的一天会开始。

47、什么酒都会醉人,除了假酒之外;什么花都能迷人,除了家花之外。

48、最好的感觉,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励志)

49、生活就是这样——不论你是羚羊还是狮子,当太阳初升时,就得毫不犹豫地奔向前方!

50、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

51、分明是清晨空气新,端的是清爽喜煞人,勿说是迟睡懒起早,可人儿,快起床,且装满好心情,享受一天生活妙。宝贝儿,早安!

52、如果星星知道自己背负着所有的愿望。那它会努力地闪射。当你看见最亮的一颗星星时。那是我为你许的愿;愿你平安快乐。

53、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早安!

54、每天试着用希望迎接朝霞,用笑声送走余辉,用快乐涂满每个夜晚。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将会生活得更充实。早安,新的一天!

55、小雨淅沥沥,淋湿了这六月的天。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的雨了,柔软缠绵,一如你的目光,轻轻拂过我落寞的双肩。闻一笺书香,伫立窗前,对友道一声:早安!

56、至于未来会怎样,要用力走下去才知道,先变成更喜欢的自己,路还长,天总会亮。早安!

57、清晨的雨露清澈透明,多事的蝉儿热闹的鸣唱,欢快的喜鹊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可人的小麻雀也叽叽喳喳,原来你醒了,轻轻的问候一声:早安开心一整天。

58、我的问候作春夜的雨,滋润烦恼的田地,不惊醒你甜美的梦;我的问候缀满天的星,洒遍你漆黑的路,不问你明天的行程。祝你快乐每一天,好运总随从。早安!

59、早上去锻炼,晚上读书、思考、记日记。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早安!

60、我今天送你千万:千万要快乐,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平安,千万要顺利,千万要随时想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