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斯特里克兰经典语录 正文

斯特里克兰经典语录

时间:2024-09-27 15:25:43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范文五篇1

《月亮与六便士》是以著名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小说的主线情节比较简单: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伦敦证券经纪人,高收入,有着漂亮的妻子,聪明健康的孩子,这在外人看来是令人羡慕的生活,人生赢家。突然有一天,他放弃工作,抛妻弃子,只为追寻绘画的梦想。

有人认为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冷漠无情,自私。为了自己的梦想,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儿女,仅仅是留下一张字条,写着:“晚餐准备好了”。当他被问到:“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回答道:“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再被问道:“难道你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

他是自私的,没有责任心,但也很无辜,他的眼中不仅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他是个被梦想俘虏的人。

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追逐自己的梦想,这需要巨大的勇气。追梦的道路异常艰辛,他穷到连颜料到买不起,落魄到看不起病,几次差点饿死,但却一直如痴如醉坚持画画。即使失明了,他依然坚持着,画画那是他的生命。

毛姆在这本书中写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

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便也决定了他选择生活的道路。

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看似落魄潦倒,但也是幸福的。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范文五篇2

“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是一本关于梦想与现实的书。本书的主人公克兰德与一家人生活得安稳富裕,却突然抛妻弃子、放弃所有而离家出走,在所有人忙着寻找他时,他却在异国他乡成为了一个潦倒落魄的画手。在面对作者的斥责与批判时,他坦然无畏,他认为他只是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他不愿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上再浪费生命、虚度光阴。

诚然,在世人的眼里,他的做法无疑是愚蠢又可笑,甚至是可恶——他就这样毁了一个家庭,并且还毫无悔悟之心。但在他自己心里,这或许是他这一生做过的最正确、最遵从内心的决定。我佩服克兰德先生的勇敢与坚定,但他的做法我并不认同,我们生活在世俗世界里,又必须遵从的世俗法则,我想我永远也做不到那样洒脱与无畏,但我并不觉得遗憾。我无法冷漠地面对别人的指责与批判,更重要的是我无法对我造成的痛苦视而不见。因此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总要坚持无愧于心。

我想要月亮,可我更需要六便士。值得庆幸的是,我的月亮与六便士并不矛盾,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遥不可及的月亮,还是平凡世俗的六便士,都可以作为我们人生航程中的灯塔,照亮我们内心追逐的道路。

最后,借毛姆先生的话劝慰自己:“世界是冷酷无情的、残酷的。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我们必须自甘卑屈。我们必须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惹起命运对我们注目。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淳朴、敦厚的人的爱情吧。他们的愚昧远比我们的知识更为可贵。让我们保持着沉默,满足于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们一样平易温顺吧。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范文五篇3

谁不曾有过梦想,梦想就如空气,没有它,生活也会嚼之如蜡,失去光彩。但可曾想过,如果你处于河流的中心,彼岸便是理想,但回头现实却在向你招手,此时,面对理想,你敢不顾一切吗?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想等同于幻想,因为有现实因素的束缚,理想也变得苍白无力,也总会有人在你耳边说,醒醒吧!别再做梦了。当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力作《月亮与六便士》问世后,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小说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这也更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

我喜欢“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墨黑般的夜空上,只有月亮能散发皎洁的光芒,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微不足道的六便士便是那现实。我们或许可以仰望月亮,感叹它的魅力而忽视脚下的六便士,但我们却不能放弃六便士的生活而选择整日仰望月亮生活。

此时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一张“高级白领放弃舒适的生活选择在街上卖煎饼果子”的图片新闻,虽然最后记者还原了事实真相,证实主人翁只是闹着玩,随手发的微博,但是此微博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都羡慕其有如此的勇气,也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厌烦。

或许“自由自在地卖煎饼果子”是每个忙碌白领的梦想,说来却好笑,这梦想如此小,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我们却连实现这一个小小梦想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们还有房贷没还,生活还得继续,高工资不能放弃。

小说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到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那股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让人艳羡。我也常常思考,为何理想总与现实对立?为何现实总是会束缚理想的翅膀?我们不能改变现实,那么就改变自己吧,找一个现实的理想,或者说找一个现实的目标,免得可望而不可即时生发的无线失落感。

理想与现实就如爱情与面包,或许只有睿智的人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是,我还是很羡慕,那种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那样的勇气是我没有的,却始终找寻的。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范文五篇4

在刚开始读到这本小说主人公的时候,对他的外形,和个性的描写总让我联想到梵高,原来小说主人公 Charles Strickland的原型是Paul Gauguin (保罗高更)。而高更和梵高的友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在艺术上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可分歧却也无时不刻的存在着,最后俩人的友情在短暂的62天亲密接触后,以梵高的割耳闹剧收场。

梵高疯了,梵高死了,高更也从此离开巴黎去了南太平洋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岛屿Tahiti;其实两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差不多是疯子一样的天才,梵高是确确实实的疯子,高更可能还差那么一点儿就是疯子了,所以他走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最终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天堂,而梵高相对于他来说要幸运的多,梵高早早的找的自己的艺术之路,在巅峰时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更曾请求巴黎的朋友给他寄向日葵种子,由此可见他对梵高的怀念,我想他肯定后悔了,后悔在梵高最脆弱的日子里开了他,他对梵高的死肯定是愧疚的';

非常让人庆幸的是,高更生命中最重要的在大溪地岛上完成的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像何处去?》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被烧毁,而是幸运的留存了下来;

高更的晚年确实是贫困交加,疾病缠身的,但是具体的情形谁也不知道,毛姆在小说中的描写异常凄惨,可能是小说的缘故,作者加了很多大胆的猜想,和语言的加工,借此增加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烘托吧。我觉得毛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有着高更和梵高两人的影子,高更和梵高的个体互相矛盾,他们的命运和对艺术的执着又互相辉映,可能毛姆也是想对这段友谊给予些美好的诠释吧!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范文五篇5

最近听到不少身边的朋友对工作和生活做出改变的消息,或因对现状的不满,或因有更好的机会,或因想要追求不一样的人生,或因其他无数个可以说服自己做出改变的理由。生活本就是这样,边走边探索,一步步改变一步步磨合,最终找到那个能让自己内心平静的状态。恰逢最近看了本书,《月亮和六便士》,更是将对欲望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离开文明世界,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最终病逝。

斯特里克兰德画画,是他的命运,他是一个没有选择的人,他画画是“必须画画,仿佛一个人跌进水里,游泳游的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得游,不然就淹死。”他对除画画之外的人与事冷酷无情,他不想过去,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他为了自己的兴之所至,对朋友带来莫大的痛苦也不去理会。他为了理想放弃全部道德、责任与世俗生活。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知道该如何评价他。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兰德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他是一个被梦想绑架的人,纵使遭遇再多折磨和痛苦,我理解中的他也是幸福的,他不会感到厌烦和寂寞,他的灵魂是满足的。斯特里克兰德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具有一种纯粹精神的性质。一种使你感到不安感到新奇的精神,把你的幻想引向前所未经的路途,把你带到一个朦胧空虚的境界,你会感到自己的灵魂一无牵挂。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已达到了另一个高度,他的人生只能作为理解他作品的一个入口,却不具任何普遍意义上的借鉴价值。然而现实由不得我们这样选择,但我们总要以自己的方式,达到一个平衡而美好的状态,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

阅读毛姆的这部世界文学著作《月亮与六便士》,每一次的感觉与收获都不相同。小说中通过主人公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先生在中年时期,放弃了稳定的收入、放弃家庭和儿女,走入寻求绘画梦想而坎坷一生的故事,留给我们关于人生与理想、婚姻与爱情、生活与艺术的思考,回味无穷!

首先,我称这部小说是一部“学习鉴赏艺术手册”。

出生在70年代的我们,对艺术的了解知之甚少。每次当我站在美术馆展览的艺术品前,“彷徨”二字油然而生。虽然站的很近,但又是那么的遥远!我仅仅感觉到好看还是不好看,但对它真正的美和创造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却不知道应该作何描述和欣赏。我曾向很多人提出过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是一直没有寻找到答案。直到在毛姆的这本小说中,看到了答案: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他唱给你的是一个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心里重新唱一遍就必须有知识、有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多么一针见血的语言!想要欣赏到艺术的美,我需要学习和积累的还有很多很多。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简介,当我看到毛姆是以法国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原型,写下的这部小说时,我找出高更的油画。在没有读这本小说前,看到高更的画,感觉整个视觉是被扭曲的,所有的东西都不成比例,而强烈的颜色冲击着我的视线。他的画有一种原生态的感觉,似乎开天辟地时混沌着。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表达意境?难道真实的写实不好吗?

在一次又一次阅读这本小说时候,我才似乎朦胧的理解到高更绘画中所表达的美。精神上的追求如同大自然的美一般魔幻,稍纵即逝,但是抓住即永恒了。

其次,这部小说也堪称“爱情指导手册”

爱情对于物质极其丰富而精神空虚的现在来讲,受到的考验更为严峻。婚姻无法为爱情保驾护航,有时候反而带来的`是加速爱情的消亡。妇人往往把家庭布置的温馨、孩子教育的得体、照顾好家庭成员的饮食起居作为的首要任务,男人把事业、地位、金钱作为身份的象征。大家却都忽略了爱人之间的精神沟通。毛姆在小说中指导我们“在冲动的热情前面,这种感情是毫无防卫能力的。”

如果做的都是正确的事情,也就不会出现斯特里克兰德夫人在结婚十七年后,才知道斯特里克兰德先生要的是什么;而勃朗什·施特略夫就不会被斯特里克兰德先生所抛弃。而恰恰懂得他的是爱玛。没有精美屋舍、没有锦衣玉食,有的只是茅草屋、简单食物,而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先生却生活的比什么时候都幸福。请有时间问问自己,做的东西是他/她要的吗?

最后,我把这部小说定义为“理想与生活指导手册”。

在这本小说中,能让我钦佩的不是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虽然每个人选择生活的方式是自由的,我无需去评论,只能说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位让我敬佩其坚忍不拔、追求理想的人,但是没有办法尊重的人。而使我真正钦佩的是布吕诺船长。“我在自己的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励着他的那种渴望。但是他的手段是绘画,我的却是生活。” 布吕诺船长和妻子共同用双手创造出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们都清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创造好的物质基础,也是想让自己和家人能幸福。只是我们在匆匆忙忙工作中,别忘记曾经小时候的我们也想成为“这个家、那个家”!别忘记自己也曾经想学习的兴趣爱好!别忘记孩子需要我们更多的陪伴、指导,别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变成一片沙漠!

理想和生活并非是一对矛盾体。他们就如同“月亮和六便士”一样,月亮挂在天上,六便士就在地下。没有六便士,又怎能触摸到月亮呢?只是在地上捡起六便士的时候,不要忘记抬头看看月亮在那里。人生匆匆几十年,上帝创造我们,就是让我们在这世间生活的丰富多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祝大家活的精彩!

水形物语的台词

1.他看我的时候,他看我的方式,他并不觉得我缺少什么,也不会觉得我缺少什么。他看到的我,是真实的我。

2.Time is but a river flowing from our past.

时间不过是条流经你我过往的河流。

3.Tragedy and delight ... hand in hand.

悲伤和喜悦...你我携手共渡。

4.It takes a lotta lies to keep a marriage going.

婚姻的维持需要许多谎言。

5.Ha ve you always been alone? Did you ever ha ve someone? Do you know what happened to you? Do you? Because I don't. I don't know what happened to me. I don't know. I look in the mirror and the only thing that I recogonize are these eyes. In this old man's face. You know, sometimes I think I was either born too early or too late for my life. Maybe we're both just relics.

你一直都是孤身一人吗?你曾有过伴侣吗?你知道你会怎么样吗?知道吗?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怎么会这样。我不知道。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只能认出自己的这对瞳孔。长在这张苍老的脸上。你知道吗。有时我觉得自己生不逢时。也许我俩都是文物。

6.You'll never know how much I've loved you. You'll never know just how much I care. And if I tried, I still couldn't hide my love for you. You ought to know for ha ven't I told you so. You went away and my heart went with you. I speak your name in my every prayer. If there is some other way to prove that I love you I swear I don't know how.

你永远不会知道我有多爱你。你永远不会知道我有多在乎你。我也试过要隐藏对你的爱但做不到。我不是告诉过你吗,你应该知道的。你走的那天,我的心也随你走了。每每祈祷我都默念你的名字。我发誓,我已穷尽所知道的一切方式来证明我对你的爱。

水形物语的影评:

在金球奖开奖之前,我以为在剧情类奖项的角逐中,《水形物语》会是最大的赢家,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我之前并不看好的《三个广告牌》。不过好在《水形物语》最终将重磅的最佳导演奖项收入囊中,这恰恰验证了我对这部电影偏爱的原因——吉尔莫·德尔·托罗真的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导演。

可能不少人都是和我一样,通过12年前那部《潘神的迷宫》才记住了托罗这个名字,虽然近年来他一直在商业片和电视剧领域摸爬滚打,可惜并无出众的成绩。当年那部电影惊艳了不少观众,追捧者奉之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当然也有不少人诟病其略显刻意和矫情,但无论如何,那部电影都让人们记住了托罗这位导演的惊世才华。

事实上,稍微关注一下托罗的职业生涯,你就会发现他是少有的电影全才,演员、导演、编剧、制片、剪辑、美术设计等等岗位他全部做过,甚至化妆也是他的老本行,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托罗自己的电影都能呈现出高度的统一性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水形物语》所讲述的,是一个相当俗套的爱情故事,若是将片中的主角性别互换,你可能会更加清晰地感觉到这是一个类似“王子救公主”的故事模式。然而,这部电影却依然能带给观众非凡的动人感受,这与导演面面俱到的精巧构思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这部电影藏巧于拙的过人之处。

曾经担任过《暮光之城:月食》等影片的艺术指导的保罗·奥斯特伯里这次在与托罗的合作中,为《水形物语》设计了一套非常具有统一画面感的场景,无论是冰冷潮湿的科研基地,还是幽暗凌乱的阁楼房间,都为观众营造出了一种晦暗斑斓的视觉氛围。

而摄影师丹·罗斯特辛极富层次感的镜头调度,则让影片的画面多了一重光影交错的柔和美感,每一帧画面都像优雅而沉默的梦境,每一帧画面都是多情而深沉的低语。

当然,《水形物语》的优秀绝不仅仅只限于影片独特的审美特点和画面质感,事实上它虽然搭载着一个传统的故事,其中却不乏匠心独运之处,使得影片在故事层面其实有着非常可观的可读性。你会发现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不同,亦是如此相似。

女主角艾丽莎,一个看似沉默内向的哑女,身居陋室,工作平凡,几乎是被时代的巨轮碾过之后,都难以留下一丝痕迹的人,但她的内心却无时不刻渴望着色彩。她操持着自己非常规律的生活,起床,煮几个鸡蛋,上个闹钟,然后赤身裸体地浸入到浴缸之中一小会,刷亮自己的皮鞋,着装齐整地出门,和邻居看几眼电视,然后踩着轻快的舞步踏向走廊,在走出公寓大门的一瞬间,她会马上变成一个畏畏缩缩的清洁工。

艾丽莎这个角色的魅力,在于她身上的那种极富人性的矛盾色彩。她外表平凡不起眼,似乎与光鲜美丽无缘,但她依然会在琳琅满目的橱窗面前驻足,略带羡慕地看着一双高跟鞋;她工作单调压抑,但也会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忽而俏皮淘气地与拖把同舞;她独身独处,但也不会放过一天儿让自己错失性的愉悦。她的外壳有多么孤独寂寞,内心就有多么跃跃欲试,只待一次触摸将她彻底唤醒。

事实上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灵魂,郁郁不得志的同性恋画家,成天抱怨的黑人主妇,深入敌境的苏联间谍,正常的生活中没人会真正关注这些被阴影笼罩着的存在——当然,还有那个怪物,更是被人类当做一件财产来争夺与毁灭,早就已经被否决了其生命的尊严。

就连片中的大反派斯特里克兰也是这样,一脸阴鸷险恶的他对任何人都难以真正的亲近与信任,就连妻儿也不例外。当妻子把自己丰满的乳房递到他的手上的时候,他还在低头喃喃自语要不要买一辆凯迪拉克,而当妻子在他身下娇喘呻吟的时候,他也依然还是一副冷若冰霜的表情——可能汽车才是他的'真爱吧!

正是这群孤独的人碰到一起,才催生出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每一个孤独的灵魂之间的碰撞,是会走向不断重演的毁灭,还是水乳交融的永恒?《水形物语》在立意层面,其实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探讨,以及社会环境对人类情感的暗中促生与宿命般的扼杀。

片中每个相互关联的角色之间,都会有一些相互触碰的小小细节,其中对于“手”的描写处处可见,无论是艾丽莎第一次与怪物相遇就隔着玻璃的掌心相对,还是吉尔斯在与怪物互相摸头后的奇妙现象,就连大反派与女主角的交集,也是从两根手指开始的。

佛家讲“六根”为眼耳鼻舌身意,为心之外缘,是认识世界、与人接触的法门,而在《水形物语》中,对于“手”的刻画,其象征意义也有迹可循。就像斯特里克兰一开始就失去了两根手指,即使在强行接回后,两根残肢也难以重生而已不断腐化,甚至最终他一怒之下彻底掰断了自己的两根手指。而在片中,斯特里克兰则是除了对于捡到自己的两根断指的艾丽莎表现出了一种近乎变态的欲望之外,他对任何人与生物都是不屑一顾的,更不用说深入的接触与交流了。

《水形物语》作为一部浑然天成的奇幻电影,其在人物构建的布局上也不乏心思。虽然影片的故事背景处于冷战时期,但是片中人物诸如残障者、同性恋者、黑人、外来人甚至非人类的身份标签,在今天看来绝对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的。豆瓣上有人说这是一个“所有的边缘人拥抱在一起就能对抗黑暗的世界”的故事,而托罗确实是把“政治正确”玩转成了一种工整的艺术,比之某些想要冲击颁奖季而刻意为之的政治正确之作,确实高明得太多。

最后,演员杰出的表演不容忽视,尤其是莎莉·霍金斯和道格·琼斯两人,都展现了逆天的演技。莎莉·霍金斯这位学院派的英国演员,虽然少有在电影中担当主演的机会,但其演艺经历却是异常丰富。她在《水形物语》中饰演的哑女,没有台词,仅靠眼神与手语就传达出了人物汹涌澎湃的感情,表演极富感染力。而饰演怪物的道格·琼斯,在出神入化的化妆与特效技巧的助力之下,同样是仅靠肢体语言,就成功地将水形怪物的灵气与智慧传达给了观众。

影片的结局是极度的浪漫,一如电影海报一般的唯美。艾丽莎的欢愉始于自我浸泡的浴池,终于相互拥抱的海洋,水的形状就爱的形状,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欢畅结合,就像张信哲唱的那句“爱如潮水它将你我包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