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朱子语录》的介绍 正文

《朱子语录》的介绍

时间:2024-11-15 05:38:58

《饮酒(其八)》

东晋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

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其:一本作奇。

②殄(tiǎn腆):灭尽。异类:指众草。卓然:特立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

③连林:松树连成林。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④独树:一株、独棵。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奇:一本作知。

⑤寒柯:指松树枝。

赏析:

《饮酒》共二十首,人四十岁之后,陶渊明离开彭泽县,辞官归田,饮酒赏菊,过着自由自在的农家生活,写下这组诗。本篇《饮酒(其八)》是诗人以孤松自喻,表理自己高沽坚贞的人格与不为尘俗羁绊的理想。

全诗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卓然见高枝”,表现青松凌寒挺立孤高的品格。

开头两句“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 “众草”指众多的草和树。众草怎么能埋没青松的丰姿呢?经过风霜,青松不凋,而众多的草和树都枯萎、零落了。这两句系诗人“言志之词”,生长在东园的青松平时为众草遮没,高洁挺拔,卓然独立,意为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

第三、四两句“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凝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联系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东晋政治紊乱黑暗,朝政混浊不堪,一般官僚士子更是攀龙附凤,无耻之极。而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物却“个个要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朱子语录》),这里是自比。

第五、六两句“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连林”,连着的林子,意指青松夹杂在众多的树木中。这样青松并不特出。“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侍人在这里进一步表现了孤松独立的奇特之美。这表现了诗人对毡炎附势的群小的憎恶,和对高洁正直的君子的赞美。

后半部分从“提壶抚寒柯”到结尾,表现自己这一生,好像在梦幻里,想到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

第七、八两句“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作者提壶斟酒,抚摩青松,时时远望。“寒柯”,岁寒不凋的松枝。“远望时复为”,即“时复为远望” 的倒装。诗人在离开青松之后,还时时再远望它。这正是诗人所咏赞的“孤松”,是他高尚的人格写照。诗中的“饮材”、“提壶”都写的与酒有关,诗、把酒壶挂于孤松的寒枝上,并时时对青松远望回顾,表现了他对青松的'痴爱和留恋,极写对青松的喜爱。如果说,以上诗句是对孤松的客观的赞美,其时则渗透了诗人浓厚的主观情愫了。

最后两句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指自己做官的生活,真如梦幻一般。绁,绳索,系牲口的缰绳,这里名词活用着动词,当用绳索捆住。绁尘,被世俗所羁绊。在陶渊明看来,青松经霜不凋与众树的凋零绝然不同,这是说他自已归隐之后,穷了,被歧视了,而更能显示他的人生意义。所以他又感叹自己的出仕像在梦幻中,太不清醒,受到人世官场的牵挂和羁绊,比不上青松的品格。“吾生梦幻间”,即生活在没有真实的价值观时代,所以会为世俗所束缚。诗人这时如梦初醒,说何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之中呢?言下之意是: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高洁挺拔,卓然独立,而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诗人所咏赞的“孤松”正是他高尚人格的写照。

本篇运用了比喻与联想。诗人用有些树木比松树高,遮掩了松树的雄姿,比喻人在特定环境的不被看重。又用寒冬到来,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更加郁郁葱葱,喻为人品格要坚贞,要高尚。诗人又通过联想,感叹自己这一生好像在梦幻里,发出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的箴言。

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一

(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4分)

(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掩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或“独树一格”“特立独行”等均可),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

评分标准:答出2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可得满分。

(2)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抒情方式1分,情感1分。

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二

1.这首诗的前六句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青松形象?

【答案】诗人用“众草”反衬“青松”,以“连林”反衬“独树”,塑造了青松不畏严寒、挺拔超凡(卓然独立)的高大形象。

2.请分析诗的结笔(“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与上文的关系。

【答案】 诗歌前半部分赞美青松的高贵品质,抒发作者对青松的赞赏,结句说人生如梦幻,世事(尘世、仕途)如尘网,表现了自己对青松般坚贞高洁(独立自由)的人格的珍视与期许。或:诗托物(前半部分写青松)言志(结句表明自己的志趣)、卒章显志,不凋的青松,正是诗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卓越不凡的志趣的追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C)

A.略晓其义即厌之夫秦何厌之有哉

B.明知合行大路文章合为时而著

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文章须自出机杼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解析:A满足;B应该;D明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

B.吾知免夫,小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这里只在人札定脚做将去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解析:A获得;懂得B语气助词;C被;为了D音节助词;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A.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极要与他埽除打叠

B.事已却悔,如何今是要求人知?要自为己?

C.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在学者亦是切身事

D.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

解析:B如何:古,怎么办;今,怎样。要求:古,需要求得;今,要求。C以为:古,把当做;今,认为。D大段:古,仔细;今,大的段落。不肖:古,没有才能;今,不贤。

4.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功)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制)

B.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扫)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着)

C.龙洞山农叙《西厢》(序)满场是假,矮人何辩(辨)

D.则精神自是愦愦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5.根据前后文,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⑴.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译文:人心是天理所在,勤于用心才会更明白事理。.

⑵.自家今且剖判一个义利。

译文:自己现在要把义和利区别开。

《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

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後,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

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注释

①晋宋之间事:朱熹《朱子语录>中说: “晋宋间人物,虽日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贷。”

②羲皇: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即伏羲氏,曾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活动。

【作品鉴赏】

从作品的前两句、后一句可以看出,陶渊明晚年辞官归隐,在家乡柴桑过着自食其力的.躬耕生活,常与乡邻相聚饮酒。一是评说了陶渊明的精神品格:甘于清贫,鄙视官场,不争权夺利;二是评说了陶渊明作品的特点与价值:文字清新,内容朴实,千秋永存

辛弃疾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